水稻育種大咖陳學偉:新品種實現突破,種水稻可以不施農藥

2021-01-19 瀟湘晨報

四川在線記者 史曉露

「意味著水稻種植可以基本不施農藥。」1月14日,談到水稻新品種「川優6709」時,水稻育種大咖陳學偉這樣解釋該品種的突破。

近日,重慶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公示了2020年初審通過的農作物品種,由四川農業大學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川優6709」名列其中。

長期以來,水稻受「稻瘟病」困擾,這種病症被稱為水稻「癌症」,會造成水稻大幅減產,是全球糧食安全的重大隱患。尋找水稻抗病基因成為科學家們多年來的努力方向。

近年來,四川農業大學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陳學偉和團隊,在水稻抗病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兩上全球頂尖學術期刊《Cell》、《Science》,「『川優6709』是高抗稻瘟病品種,具有廣譜抗病性,不僅能對多種稻瘟病小種有效,而且對稻曲病和紋枯病表現出很好的抗性。」陳學偉說。

追蹤水稻「癌症」剋星

「四川盆地溼度大,屬於稻瘟病高發地。」陳學偉說,防治稻瘟病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施用化學農藥,二是種植抗病品種。但過量施用農藥不僅會增加種植成本,還會影響食品安全、破壞生態環境。因此,培育抗病品種是更經濟有效的方法。

然而,要從水稻種子中篩選出抗病基因,選育出高抗水稻品種卻並不容易。

首先,稻瘟病不是特定的病菌,而是一個「大家族」,有著種類繁多的小種。「目前多數水稻抗性品種只對一個或幾個稻瘟病小種有效,不具備廣譜抗病性,而且抗性還受種植區域影響,種植環境變了,抗性也有差異。」陳學偉說。

其二,抗病性還面臨持久性考驗。稻瘟病變化多端,今年對稻瘟病有效的抗病基因,可能第二年或者過幾年就不再有效。「就像每年的流感病毒都不一樣。」

因此,要提高水稻的抗病性,需要找到針對稻瘟病的持久廣譜抗性基因。

20年多前,這項工作有了突破性進展。福建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的水稻育種學家培育出高抗稻瘟病的水稻品種「地谷」。由於其對稻瘟病具有廣譜抗病性,也成為水稻育種家廣泛研究的育種材料。不過,很長時間人們都未能從中成功分離出抗病基因,這意味著無法直接將該基因轉育到其他水稻材料中,選育出高抗水稻品種。

1997年,讀研究生的陳學偉也使用到這份叫「地谷」的研究材料。彼時,陳學偉師從四川農業大學的周開達院士、李仕貴教授和中國科學院的朱立煌研究員,在這些導師的精心指導下,他終於在博士階段,從這份材料中成功克隆了兩個抗病基因。

「但這兩個都是小種特異性抗性基因,只對少數幾個稻瘟病菌的小種有效,不具有廣譜抗病性。」陳學偉說,此外,「地谷」為何具有廣譜抗病性,它的抗病機制是怎樣的,也一直不清楚。

二十年磨一劍

陳學偉沒有放棄。

為了找尋水稻廣譜抗病性的原因,2004年他遠赴美國的加州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在國外著名植物病理學家的指導下,他對抗病分子信號轉導及抗性機理進行了系統研究,科研能力也得到進一步提升。

2011年,他回到母校——四川農業大學,組建科研團隊,重新對「地谷」材料進行研究。通過多種實驗方法,結合分子生物技術手段,最終從「地谷」基因組中,鑑定出廣譜抗病新基因,並解析了其抗病的分子機理,為防治稻瘟病提供了全新路徑。

這個過程異常艱辛。「工作量非常大,要從幾百萬份遺傳材料中,找到幾份有用的材料。」陳學偉說,水稻有一定的生長周期,抗病性狀的表現目前只能通過將種子種到田間,根據人工調查篩選出抗病株。期間,他們藉助分子育種和田間的「經驗育種」手段,使用全基因組關聯分析方法,不斷通過基因組合、田間選育,一步步縮小篩選範圍,花了近六年時間,終於找到稻瘟病的發病抗病機制。

「在基因Bsr-d1的啟動子區域發現了水稻天然變異位點,正是它提高了對稻瘟病的抗病性。」陳學偉說,極為難得的是,這一變異位點是純天然的,而且在提高抗病性的同時,對水稻產量和品質沒有明顯影響。這不僅為培育持久廣譜抗稻瘟病的水稻新品種提供了關鍵抗性基因,也為其他糧食作物相關新型抗病機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借鑑。

二十年磨一劍。從1997年初次接觸「地谷」材料以來,陳學偉通過20年的持續研究終獲成果。2019年,他獲得了首屆「科學探索獎」,是當年榜單中唯一的農林類高校得主。

2020年9月,陳學偉團隊的水稻廣譜抗病的分子遺傳基礎研究,入選2020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類一等獎。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周儉民曾用「令人振奮的突破」來評價這項研究成果。

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嗎?

獲得關鍵性抗性基因後,陳學偉又忙於選育高抗且高產的水稻新品種。

高產和抗病是水稻育種的兩大主要方向。然而,這兩者又往往相互拮抗,不可兼得。

「抗病基因的導入常常伴隨不良農藝性狀的產生,比如產量低或品質差,這大大增加了水稻抗病品種選育的難度。」陳學偉說。

此前,研究人員通過廣泛挖掘抗稻瘟病的水稻資源,已經克隆出一些抗病基因,並通過雜交和反覆選育,獲得了一些總體品質較好的水稻品種。

「這次審定的川優6709就導入了此前克隆的一些具有優異有效的抗病基因。從前期試驗來看,該品種實現了高抗高產且優質。在成都平原和重慶多地試種,大面積生產的條件下畝產能夠達到600—650公斤。」陳學偉說,川優6709適宜在長江中上遊稻區做一季中稻種植,具有抗病性好、豐產性好、米質優、廣適性好等諸多特點。

不過,他也坦言,稻瘟病變化多端,川優6709是否具有持久抗病性,還需長期驗證。

為在育種方面實現更大突破,當前陳學偉和團隊正在將新的持久廣譜抗病基因導入綜合農藝性狀優良的水稻材料中,選育水稻新品種。「過去選育的一些水稻品種,可能也含有一些抗稻瘟病基因,但是當時不知道具體是哪個或哪些基因在起作用,又是如何發揮作用。」陳學偉說,現在掌握抗病機制後,可以進行更多基因組合,選育出新型持久廣譜抗性水稻新品種。

稻瘟病在不斷進化,攻克稻瘟病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未來需要不斷更新 『武器 』。」陳學偉說,一方面需要繼續挖掘廣譜持久抗病新基因,另一方面要實現抗病和產量等性狀協同調控的突破。

針對四川盆地的特殊自然條件,還需要研究在弱光照和高溼度環境下,如何提高水稻的抗病性,實現品質和產量提升。

「這些都需要與水稻育種家進行廣泛合作,才能實現 『魚和熊掌兼得 』。」陳學偉說,多年來,國內育種家們在作物種質資源方面已實現資源共享,正如此次審定的川優6709,便利用了四川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選育的不育系川106A作為母本,最終配組選育出雜交水稻新品種。

(受訪者供圖)

【來源:四川在線】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中國水稻遺傳育種歷程與展望
    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為第二次綠色革命準備了大量的有重要利用價值的基因,水稻育種正邁向設計育種的新時代。基因組選擇技術和轉基因技術將為培育「少打農藥,少施化肥,節水抗旱,優質高產」 綠色超級稻保駕護航。特別是20世紀中期以來,我國農業生產力低下,為了解決糧食短缺問題,我國育種家唯產量是舉,培育出耐大肥大水的品種,依靠大量使用農藥化肥,雖然解決了燃眉之急,但也給我國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這種生產模式不具有可持續性。21世紀以來,人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我國的水稻生產漸漸地發生了重大變化,育種目標也從單一高產轉向優質高抗高產等複合性狀目標,綠色農業指日可待。
  • 水稻分子設計育種重大突破 「中科發5號」大面積示範推廣
    高產優質水稻新品種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9月11日,國審稻新品種「中科發5號」及中科發系列新品種現場會在吉林省吉林市舉行,在2000畝示範片中,「中科發5號」等新品種在產量、抗稻瘟病、抗倒伏等農藝性狀中表現突出
  • 科學家水稻基因研究成果發布 設計水稻不再是夢
    這是國內外水稻研究專家大協作的重大成果,體現了中國農業科學在水稻基因組研究方面居於世界領先位置,擴大了我國水稻功能基因組研究國際領先優勢  專家介紹,「3010份亞洲栽培稻基因組研究」這一重大科技成果將推動水稻規模化基因發掘和水稻複雜性狀分子改良,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研究和分子育種水平,加快優質、廣適、綠色、高產水稻新品種培育。為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有關負責人。
  • 老田:雜交水稻小麥育種過程中間的「人海戰術」和「群眾運動」
    當時我正在上小學,星期天按照要求都要下生產隊勞動,勞動一天可以掙三分工分。受隊長指派,在公社的技術員的指導下,我和另外的小夥伴每兩個人一組,用稻草搓的繩子來回拉鋸,為雜交水稻授粉。記得當時我生產隊是拿出十畝最好的水田,進行育種,這些種子似乎不是最後起作用的,秋收之後全部都上交了,一粒都沒有留下。
  • 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試驗田收割結束後,他們將把真實可靠的數據提供給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專家對水稻品種進行鑑定。   試驗田稻穀的產量和質量   跟咱們國家未來水稻生產息息相關   ↓↓↓   共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
  • 和嫦娥五號上天的水稻種子發芽了
    受訪單位供圖   「奔月」為了選育新品種   一聽到有機會到月球旅行,水稻種子們沸騰起來了。原來中國 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準備搭載上水稻種子們一起去看看。   不過,水稻種子們可是肩負重任。我國是首創利用航天技術進行作物誘變育種的國家。「變異是物種進化的基礎,也是新品種選育的基礎。」
  • 水稻揚花後穎殼不閉合,如何補救?噴施磷酸二氫鉀,增加產量
    如果是開花後穎殼不閉合,這個就不正常了,有很多原因都會引起,比如土壤養分、溫度、水分、藥害等,還有一種病害(旱青立),連續高溫更易發生,稻穀似鷹嘴,宜根據具體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採取措施。從栽培上可以採用噴施磷酸二氫鉀的方法提高水稻的成穗率、結實率和千粒重,增加產量。
  • 廣東水稻品種有多強?
    丁穎、黃耀祥、盧永根、羅錫文、劉耀光……一大批水稻領域先鋒前赴後繼,創造了一個個水稻奇蹟。1933年,「中國稻作學之父」丁穎選育出世界首個具有野生稻血緣的水稻新品種「中山1號」,開創利用野生稻進行雜交育種先河;1936年用野生稻與栽培稻雜交,獲得世界上第一個水稻「千粒穗」品系。
  • 大採風英才人物: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
    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 ——第四屆中國世紀大採風英才人物 導讀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當代傑出的農業科學家,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之父
  • 冰城」原年人「在海南幫水稻「找對象」
    2020年11月,他被公司派到三亞市吉陽區海螺村的一南繁育種基地育種。今年春節期間留在海南就地過年,雖然是就地過年,不過他也沒閒著,幫水稻「找對象」成了他新年裡最上心的事。為了保護稻苗,他戰田螺、鬥飛鳥……演繹了一段冰城水稻育種員的南繁軼事。對於幼苗而言,田螺是一大天敵。
  • 雜交育種可一步成功 中國科學家研發突破性育種技術
    當代:雜交選育改變育種模式以袁隆平為代表的科學家們,成功實現雜交水稻技術的突破,使得作物育種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謝傳曉介紹,「水稻是自交授粉的作物,雌雄同花,一般在開花之時都是自花授粉,不能雜交。但是,因為有不育系,才使得雜交成為可能。」
  • ...水稻田見過嗎?浙江最大的向日葵花海在哪裡?美麗的安吉餘村歡迎你
    五彩水稻田粉、白、紫三色彩稻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向日葵其實是菊科植物,在浙江一年四季都可以開花。它們大如臉的花盤,成熟後會長滿瓜子,夏天賞花,秋天可以收籽鮮食或榨油。王華博士曾在日本從事十年水稻分子育種科研工作,回國後他育成的新品稻米,口感軟糯Q彈,清香四溢,特別適合在太湖流域種植,人稱江南「稻花香」。稻田邊種著小菊花,你知道它們有什麼妙用嗎?這是省農科院90後博士梅高甫精心栽培的,通過不同品種的搭配,實現春夏秋冬四季開花。
  • 口感好 「叄優」大米潛力大 「眼鏡教授」李耀球的水稻情結
    「滑而不膩,軟而不爛,煮出來的米飯口感好。這個『叄優』大米潛力大!」這是李耀球對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米品質的評價。李耀球,高級農藝師,退休前是博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曾主持和參與多項自治區農業廳、科技廳相關課題,並取得大批科研成果。
  • 水稻田14種常見除草劑大詳解
    在知道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看看除草劑為什麼能除草而不除水稻呢?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1)長得不一樣水稻是禾穀類作物,葉片窄並且相對來說很直立,它的芽和心也會被外面的葉子包圍著,如果打藥的話,接觸到藥液的量很少。但是闊葉雜草的葉子寬寬大大的,並且心葉也都是露在外面的,受藥面積大了,相對來說更容易被除草劑殺死。
  • 中國水稻研究所種質創新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創製「鐵稈」水稻新...
    撰文 | 胡興明 博士(中國水稻研究所)  我國水稻育種水平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共同努力下,一直在不斷進步。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半矮稈秈稻大面積推廣,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三系雜交水稻全面成功配套,推廣市場,伴隨化肥,農藥等化工產品發展,水稻品種栽培產量進一步大幅提高。
  • 施什麼肥,可以防止水稻倒伏?
    水稻倒伏的原因很多,與品種有關,與土壤有關,與管理有關,與氣候有關等等,不管那一種倒伏,對水稻的產量影響都很大,題主提到的是施什麼肥,可以防止水稻倒伏,我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有關方面的知識。水稻倒伏一般出現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根倒,根系不發達,入土不深,或者是爛泥田,導致水稻倒伏,在施肥上要選擇有利於根系生長的磷肥,磷肥在水稻上施用的特點,宜早施,我們既可以做底肥,又可以做追肥,同時,磷肥最適宜和有機肥混合施用。
  • 天天吃大米,卻不知道水稻知識,一篇文章了解道養田水稻內心秘密
    不管是哪種類型,人們在利用土地時,都還是在合理的範圍內加以利用,遵時令,重方法,將水稻一代又一代傳承與延續下去。水稻歷史悠久,從荒生植物到人工培育、改良,不同品種的水稻不計其數。每到育種時節,是栽種燦米還是粳米,抑或是單獨分家出來的糯米,都是人們每年選種時的必修課。
  • 南方地區水稻主要病害及其防治技術分析,確保水稻的質量和產量
    當水稻感染稻瘟病菌後,會對水稻莖稈部、葉片及稻穗進行真菌侵害,水稻稻瘟病具體可以分為5種類型:苗瘟、葉瘟、節瘟、穀粒瘟和穗頸瘟。當水稻感染了稻瘟病後,會出現帶有褐色邊緣、中間呈現白色的病斑,有明顯的病變狀態。當水稻處於高溫高溼的環境中時,患有稻瘟病的水稻還會生出晦澀黴狀物,當病害嚴重發生時,會導致水稻產量嚴重減產,甚至失收旳。
  • 水稻田稗草、千金子等雜草難除?種潔田稻,一次除草輕鬆解決雜草
    昨天公布了通過國審初審的1453個品種,其中水稻573個。在國審初審品種中不少好品種,如悅兩優2646(被評為湖南省首個一等優質雜交中稻)、悅兩優美香新站、隆晶優蒂佔等;分子設計育種的「中科發」系列粳稻再填中科發176、中科發8號、中科發7號,採取分子設計育種還有中禾優1號等品種;在審定品種看到3個以「潔田稻001」為親本選育的水稻品種,分別為荃優潔田一號(荃9331A×潔田稻001)、興農絲佔(粵農絲苗/潔田稻001)、仲旺絲苗(五山絲苗/潔田稻001)
  • 在自家窗臺種出能吃的彩色水稻,浙大水稻專家把農業玩出了新花樣
    紅遍大江南北的彩色水稻,正是吳殿星研究團隊的神筆之作,把糧田繪成色彩斑斕的畫卷,讓水稻田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用創意農業賦能鄉村振興,用科技創新助力農村農業大發展。彩色稻長在田間地頭還要種到千家萬戶的陽臺在餘杭的永安稻香小鎮中,以五彩水稻為筆,繪出一幅幅「長」在泥土裡的畫,像憨態可掬的老鼠懷抱一顆大米、展翅欲飛的喜鵲銜來稻穗;在嵊州水稻新品種大會現場,以彩色稻描繪稻田裡的「兩山理論」,繪製全面小康下的美麗鄉村,寓意豐收金穗的稻夢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