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今日收割

2020-12-23 浙江在線

2020-10-04 23:34 |蓮都發布

  機械化作業

  種植過程詳細記錄

  蓮都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開始收割啦

  ↓↓↓

  △試驗田開始收割啦,點擊視頻了解下

  10月4日上午,在麗水碧湖虹菊糧食產銷專業合作社的水稻種植基地裡,長江中下遊水稻秈稻的42個試驗品種迎來收割。種糧大戶厲定偉駕駛著收割機作業,一旁的農技人員為收割下來的稻子進行稱重,並記錄數據。

  這些試驗田裡的水稻

  可來頭不小

  ↓↓↓

  袁隆平院士團隊水稻試驗田

  2014年,合作社被華智國家水稻分子育種中心選定為全國19個試驗點之一、浙江省唯一試驗點,承擔起了超級水稻品種試驗任務。種糧大戶厲定偉從那時起,便開始種植試驗田。

  2020年9月7日,蓮都區人民政府與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在湖南長沙正式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這標誌著「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團隊正式牽手蓮都發展。

  在收割現場,厲定偉向小布介紹,第一批收割的稻穀從5月25日開始播種,6月份移栽到試驗田。從收割的情況看,試驗田的稻穀抗倒伏、抗病蟲能力和穗頭漲勢都很好。根據多年種植試驗田的經驗來看,跟往年的品種相比,試驗品種明顯一年比一年好。

  碧湖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農技人員曾勝威說,為了選育出適合推廣的稻穀品種,農業部門對試驗田的數據做了精準的採集。從播種日期、移栽日期,基本苗和最高苗的高度,到試驗田裡的病蟲害發生情況以及受天氣影響情況等等,都做了詳細的記錄。試驗田收割結束後,他們將把真實可靠的數據提供給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由專家對水稻品種進行鑑定。

  試驗田稻穀的產量和質量

  跟咱們國家未來水稻生產息息相關

  ↓↓↓

  共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

  小布了解到,蓮都區地理氣象環境優越、農業基礎出色,屬於長江中下遊水稻秈稻品種的主栽區。自2014年以來,華智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與蓮都區進行項目合作,在蓮都碧湖平原成功建立國家級水稻品種審定蓮都試驗基地,合作期間該基地共參試雜交水稻900餘種,具有深厚合作基礎。

  在袁隆平院士團隊指導下,蓮都區政府與華智生物將在智能生物大數據應用、分子育種技術創新、「麗水山耕」數位化平臺建設等領域開展緊密合作,共同推進國家級現代育種智能示範基地建設。

  下一步,雙方還將以打造全國標杆性試驗基地為共同目標,將田間表型環境型科學數據與華智國家分子平臺基因型數據進行分析匹配,為作物新品種國家級審定和種植區域適應性推廣提供科學依據。積極承擔國家級農作物新品種審定試驗和高科技育種雙重任務以及現代農業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功能,全力為蓮都打造具有國家現代育種示範意義的科技「金名片」。

  期待著

  蓮都人才科技工作更上一層樓

  編輯| 艾琳

  記者、視頻製作| 孫毅

  責編| 昕壹審核| 凡影

  轉載請註明出處

  ▼

  點擊查看往期文章精選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

  點「在看」,是對小布的最大鼓勵

1601825680000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這是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試驗示範基地測產現場拍攝的待收割的水稻。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中植系旗下生物公司助力超級雜交有機水稻「超越千號」試驗成功
    11月11日,袁隆平院士團隊超級雜交有機水稻示範基地驗收儀式在陽春舉行,袁隆平院士通過祝賀視頻表示,「超越千號」在廣東省陽春市栽培,使用中植同惠的有機肥,表現優異,值得祝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張玉燭,陽江市副市長丁錫豐,中植企業集團營運長牛佔斌,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處長龍成,社會各界涉農企業相關人員等出席儀式。
  • 又是袁隆平!熱帶沙漠裡竟種出了中國雜交水稻!
    近日,袁隆平團隊就完成了一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試驗——沙漠裡種水稻,畝產超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資料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示範田查看超級雜交水稻。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還在哪種出了水稻?作為雜交水稻領域的帶頭人,年近九旬的袁隆平帶領其團隊一次又一次打破地域限制,在很多「不適合」的地方種出了水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海水稻,是中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鹼性水稻。
  • 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愛情(圖)
    會上,江澤民總書記首先向獲得200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文俊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頒發由他親筆籤發的獎勵證書和500萬元獎金。  從湘西南一隅的安江農校健步走上領獎臺的袁隆平,被國際同行譽之為「雜交水稻之父」。這樣一位舉世矚目的世界級水稻研究專家,他的婚姻和家庭又是怎樣的呢?
  • 袁隆平院士和永年廣府「雜交水稻示範田」入選高中教材啦!
    袁隆平院士和永年廣府「雜交水稻示範田」入選高中教材啦! 袁隆平、青蒿素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這張照片是袁隆平院士2017年10月16日在河北省永年廣府矽谷公司高產田測產時拍攝。現已入選高中教材。前排右一為中共邯鄲市永年區委書記侯有民。 附:永年廣府「雜交水稻示範田」報導1149公斤!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1973年,在各國普遍認為自花授粉的水稻沒有雜種優勢的情況下,袁隆平帶領研究組成功實現雜交水稻三系配套,育成具有根系發達、穗大粒多等優點的強優勢雜交水稻。世界首次。1996年開始實施的中國超級稻育種計劃,在基礎理論和品種選育方面都取得較大進展。分別於2000、2004、2011、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範畝產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連跳」。
  • 袁隆平院士點讚!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這是來自袁隆平院士的點讚。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
  • 農業部專家稱畝產900公斤水稻尚不能全國推廣
    畝產超過900公斤,中國的袁隆平在他年過80之後,再攀世界雜交水稻史新高峰。  袁隆平:  終於突破了,昨天晚上說老實話呢,興奮得睡不著覺。  從800公斤到900公斤,從74歲到81歲,7年的堅持、失敗、置疑,今天的袁隆平又在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
  • 大採風英才人物: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
    而作為農業科學家的袁隆平院士,則以自己研究雜交水稻的成果,樂觀而且自信地回答:依靠科技進步和國人的努力,中國人完全有能力養活自己。他還以博大的情懷認為,中國人還能幫助其他國家發展雜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 傑出品質:勇於追求,不迷信權威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智利「麥哲倫海峽獎」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智利「麥哲倫海峽獎」 01:59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智利「麥哲倫海峽獎」02:00來自新華社客戶端11月新華社記者 周勉 攝 11月16日晚,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一行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代表智利政府向「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頒發了「麥哲倫海峽獎」。智利駐華大使路易斯·施密特·蒙特斯表示,智利把這個獎項頒給袁院士也是因為袁院士的創新,他的偉大成就幫助了全世界的人民。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情牽武義40年 ——「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
    40年來,雙方合作愈發密切,武義縣成了袁隆平在湖南之外的又一個雜交水稻科研推廣基地。袁隆平研製的威優49、汕優48-2等一批優良雜交水稻組合,都是先由武義縣試種或選配,然後再向全國推廣的。武義縣政府農業顧問,武義縣榮譽市民,與武建立院士專家工作站共建協議……從1980到2020年,袁隆平曾三次蒞臨武義指導。同時,他還經常派助手到武義縣講學交流技術;武義縣農技人員也常常去湖南學習,或寄去詳盡的技術資料向袁隆平討教,武義縣的雜交水稻種植水平一直在全國全省處於領先地位。
  • 袁隆平英語演講,揭秘你所不知道的雜交水稻之父
    一提到袁隆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可你聽過這位聞名中外的科學家「飈英語」嗎?7月11日,在第十屆海外高層次人才座談會暨海外院士青島行「雁棲湖論壇」中,袁隆平以流利英語完成了一次長達20分鐘的演講。
  • 雜交水稻發源地——懷化安江農校
    紅網時刻通訊員 田文國 攝影報導享譽世界的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坐落在名剎勝覺寺舊址——湖南省懷化安江鎮。圖為袁隆平親自題寫的園名。2008年3月經袁隆平院士同意將原安江農校正式定名為「雜交水稻發源地—安江農校紀念園」,並親自題寫園名。2009年,安江農校紀念園被國務院特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圖為安江農校大門。1953年,袁隆平從西南農學院畢業,被分配來到安江農校,從事教學及雜交水稻研究長達37年之久。
  • 袁隆平不僅培育出雜交水稻,還領養「美短虎斑貓」,這隻貓幸福了
    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很多人都對他的成就感到佩服,卻忘記了袁隆平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在生活中也有養「寵物」的需要。所以袁隆平在培養出雜交水稻後,還領養了一隻「美短虎斑貓」。您可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徐欽攝/本刊雜交水稻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也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
  • 袁隆平的兩個夢:禾下乘涼,水稻種遍全球
    他以為找到了優良的種子,在第2年春天種下之後卻發現,所有的水稻都參差不齊。但是,他通過統計稻株比例統計發現,水稻是有雜交優勢的,那株優良的水稻就是天然雜交稻。遺傳學理論上一直否認自花授粉的作物有雜交優勢,袁隆平卻質疑這個理論。1964~1965年,袁隆平從14萬株稻中發現了6株雄性不育株。
  • 大吉沙島升級為「都市錦田」!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在黃埔開園
    大洋網訊 根據廣州市級農業公園創建工作部署,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4月28日在廣州市黃埔區大吉沙島開園。目前,園內的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試驗田已完成160畝早稻種植工作,而大吉沙全島優質水稻種植工作也將在5月底全部完成,屆時島上將呈現綠色休閒、生機盎然的千畝都市田園風光。
  • 袁隆平的試驗田,就在廣州「世外桃源」小島上
    -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湖南長沙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址黃埔長洲島建設隆平院士港,共同打造現代農業科技「黃埔軍校」。袁隆平院士表示,廣州市黃埔區對院士港項目高度重視,讓他感到非常高興。他對第三代雜交水稻種植基地項目實現雙季稻畝產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充滿信心。隆平院士港選址黃埔長洲島,位於正在推進建設的隆平國際現代農業水稻公園(以下簡稱「隆平公園」)內,與黃埔軍校舊址近在咫尺。
  • 與學生交往1個月就閃婚,袁隆平,是如何成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
    袁隆平親眼目睹了這一切,他想改變這一切,但是當時的他根本無能為力,這在他的心底裡留下了一個信念。後來,他接觸到了雜交水稻方面的信息,憑藉著他學過的知識,他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向。而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在1960年,袁隆平在試驗田中發現了一株很特殊的水稻,通過種植研究,他確定了這是一株天然的「雜交稻」。
  • 「神器」助力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分選
    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乃亮團隊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出螢光檢測分選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