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點讚!莒南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力爭突破畝產1200...

2020-12-22 海報新聞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豔彩 臨沂報導

「此高產攻關典型經驗很好」。這是來自袁隆平院士的點讚。

2020年11月26日,莒南縣超高產雜交水稻項目攻關工作組赴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向袁隆平院士匯報了莒南雜交水稻高產攻關試驗典型經驗做法,袁隆平院士給予了高度評價。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了解到,莒南縣今年試種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品種「叄優一號」,在莒南縣生長平衡,株高、穗型均勻,無明顯病蟲危害,無倒伏,表現較好。袁隆平院士同意該品種作為莒南縣2021年重點高產攻關項目,繼續擴大示範面積,力爭突破每公頃18噸目標。

自2016年起,莒南縣大店鎮四角嶺村德程農場獲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同志認可,被確定為湖南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雜交稻高產攻關基地,也是目前山東省的唯一一個示範基地。

新品種的試種往往伴隨著風險性和不確定性,經過五年的試驗示範和不斷摸索,莒南縣大店鎮四角嶺村德程農場場長耿洪強向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分享了「叄優一號」水稻典型經驗。

因地制宜,選用良種。莒南縣先後引進「超優千號」「叄優一號」等4個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品系進行試種,根據品種在當地的生長表現和性狀,優選出適合縣域氣候,抗病性強、產量高的品種進行大面積示範種植推廣。

院地合作,保障到位。該基地運營主體於2019年備案建設山東省農科驛站,3名山東省科技特派員派駐驛站指導基地示範項目日常技術落實,市縣配套資金60萬元,為項目實施提供資金、政策、項目、平臺全方位支持保障。

技術統一,管理規範。基地集「良種、良法、良田、良態」於一體,實施精細化管理,2016—2017年,分別取得平均畝產1013.8公斤、1027.2公斤的好成績;2019年,更是以平均畝產1147.1公斤的優異成績,創超高產雜交水稻高產攻關示範普通生態區新高。

三產融合,轉型升級。在大力發展推廣超高產雜交水稻種植的基礎上,優選縣域釀酒企業,在湖南國家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的支持下,籌備建設釀酒專用雜交水稻基地,聯合開發糧食酒,不斷延伸雜交水稻產業鏈,促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以前種植的普通水稻,畝產最多700公斤,今年農場試種了100畝『叄優一號』雜交水稻,實現了畝產1147.1公斤,我們力爭明年實現畝產1200公斤。」耿洪強說。

相關焦點

  • 袁隆平團隊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
    這是11月2日在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衡南試驗示範基地測產現場拍攝的待收割的水稻。新華社記者 陳澤國 攝  新華社長沙11月2日電(記者白田田、周勉)11月2日,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由「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團隊研發的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大關,其中晚稻品種為第三代雜交水稻。  在今年疫情和災情的多重衝擊下,這樣的測產結果來之不易,具有很高的「含金量」。
  • 雙季稻畝產超3000斤!袁隆平90歲生日願望成真了
    (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個月前剛過了90歲的生日,這位「90後」曾經許下一個生日願望,希望他們的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雙季畝產能夠達到3000斤。豪言推廣一億畝雜交水稻可再養活三千萬人△央視財經《經濟半小時》欄目視頻十一月初,湖南衡南縣雙季稻種植基地,進行了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的測產。
  • 雙季超級稻畝產3061.52斤 實現禾下乘涼夢
    「叄優一號平均畝產911.7公斤!」 11月3日,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組組長謝華安院士在新聞發布會上高聲宣布,標誌著我國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3000斤。 這是袁隆平團隊在履破超級稻單產700、800、1000、1149公斤等世界紀錄後再次創造的新紀錄,也意味著袁老「一畝地可以養活五個人」的目標已經實現。
  • 袁隆平新表情包來了!太可愛了!
    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與普通水稻比,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水稻有哪些「過人之處」?一起來了解。
  • 超級稻畝產達3061.52斤
    人民網衡陽11月2日電 (匡瀅 實習生 馬翠鮮)11月2日,位於湖南省衡南縣的第三代雜交水稻新組合試驗示範基地迎來晚稻測產,測得晚稻平均畝產為911.7公斤。
  • 得知破紀錄後,「90後」袁隆平高興得像個孩子!
    非常激動,哈哈哈哈哈……」   還記得今年9月7日   袁隆平在90歲生日之時   許下的生日願望嗎   「(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與普通水稻比,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一號」水稻有哪些「過人之處」?一起來了解。
  •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情牽武義40年 ——「半斤種子樣本」引出的跨...
    正值收穫的時節,該村100畝「袁隆平一號」有機稻已經成熟,預計畝產超過750公斤,周邊300多畝優質稻也迎來了豐收,總產量可達30萬公斤。武義縣的雜交水稻從上世紀80年代最高畝產突破400公斤,到上世紀90年代最高畝產突破600公斤,後到超級稻最高畝產突破800公斤,現在則是「袁隆平一號」有機稻降臨武川大地——水稻豐產豐收、農民增產增收的背後,是一段鮮為人知的、延續
  • 口感好 「叄優」大米潛力大 「眼鏡教授」李耀球的水稻情結
    這個『叄優』大米潛力大!」這是李耀球對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叄優」米品質的評價。李耀球,高級農藝師,退休前是博白縣農業科學研究所副所長,曾主持和參與多項自治區農業廳、科技廳相關課題,並取得大批科研成果。退休後,他在博白縣那林鎮雙六村租了3.5畝水田,用於研究水稻新品種的選育工作。
  • ...超級贊!袁隆平院士和永年廣府「雜交水稻示範田」入選高中教材啦!
    【永年驕傲】超級贊!袁隆平院士和永年廣府「雜交水稻示範田」入選高中教材啦! 袁隆平、青蒿素入選高中語文教材。 這張照片是袁隆平院士2017年10月16日在河北省永年廣府矽谷公司高產田測產時拍攝。現已入選高中教材。前排右一為中共邯鄲市永年區委書記侯有民。 附:永年廣府「雜交水稻示範田」報導1149公斤!
  • 剛過半個月,袁隆平又破紀錄!90歲的生日願望實現啦
    △2020年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與觀摩會衡南基地(記者:尚瑾)還記得今年9月7日袁隆平90歲陽曆生日之時他許下的生日願望嗎?「(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大考」前袁院士在忙什麼?
  •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印在了這個國家的貨幣上
    2020年11月2日上午,湖南長沙,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年屆九旬的袁隆平透過大屏幕,盯著200公裡外的稻田。氛圍有些緊張。他等待的是一場考試的結果,考生是水稻,分數是畝產。中午,測產結果公布——平均畝產911.7公斤。
  • 「神器」助力第三代雜交水稻繁殖系種子分選
    新華社長春11月24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了解到,應用光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曹乃亮團隊與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聯合研製出螢光檢測分選儀
  • 雙季雜交稻畝產破紀錄後連說「要得、excited」
    還記得今年9月7日 袁隆平90歲陽曆生日之時 他許下的生日願望嗎? 「(第三代雜交水稻兩季) 畝產3000斤,要早日實現!」
  • 又是袁隆平!熱帶沙漠裡竟種出了中國雜交水稻!
    近日,袁隆平團隊就完成了一項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試驗——沙漠裡種水稻,畝產超500公斤。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資料圖:「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左二)在示範田查看超級雜交水稻。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袁隆平和他的團隊還在哪種出了水稻?作為雜交水稻領域的帶頭人,年近九旬的袁隆平帶領其團隊一次又一次打破地域限制,在很多「不適合」的地方種出了水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紀錄。海水稻,是中國育種專家通過雜交育種技術和常規育種方法選育出來的新型耐鹽鹼性水稻。
  • 得知「考分」後,飆英語的袁隆平高興得像個孩子!
    袁隆平團隊第三代雜交水稻測產今天測得晚稻平均畝產911.7公斤7月測得早稻平均畝產619.06公斤至此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今天在等待「考分」時袁隆平的表情是這樣的↓↓↓2019年6月3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掛出了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親筆籤名的「告示」,他給團隊定下了「三大新目標」:超高產衝刺、耐鹽鹼水稻及第三代雜交水稻。一年多過去,袁隆平的三大目標任務都有了新「產出」。
  • 廣西袁隆平院士工作站
    2010年,灌陽縣引進建立袁隆平院士高產攻關示範基地,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採用新種植模式,單產連續9年創廣西第一。2019年,一季超級稻加權平均畝產1005.62公斤,已連續3年突破畝產1000公斤。二、廣西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怎麼樣袁隆平院士工作站位於廣西灌陽縣新圩鎮小龍村,是經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批准正式成立的工作機構。
  • 從100公斤到1500公斤,袁隆平是怎樣煉成的?
    這個世界上唯一一個說「你又吃胖了」,而你又不會生氣的人,大概非袁隆平莫屬了,我們確實是吃「他家大米」長大的呢!記得上學時這張袁隆平蹲在田間,查看水稻的照片,就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是享譽全球的「雜交水稻之父」。
  • 瞭望|雜交水稻:讓世界相信飢餓終將退卻消除
    9月27日,農民操作機械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鹽鹼地水稻基地收穫水稻 徐欽攝/本刊雜交水稻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研發和推廣雜交水稻的國家。雜交水稻被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也已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為解決發展中國家糧食短缺問題的首選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