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T在球狀星團中發現一個脈衝雙星系統

2021-01-08 騰訊網

經過將近兩年的觀測研究,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人員使用「天眼」望遠鏡FAST,在武仙座球狀星團中發現了一個脈衝雙星系統,並通過脈衝星計時觀測證認了這個雙星系統由一顆脈衝星與一顆白矮星組成。

這是FAST發現的第一個脈衝雙星系統,也是FAST首次發布脈衝星計時觀測研究結果。研究人員同時研究了這個球狀星團中的其他5顆脈衝星。首次測量出其中3個脈衝雙星的軌道橢率,並發現這個球狀星團有點特殊。

我們的天眼究竟看到啥好玩的東西了?讓我們一點點來說說。

球狀星團

所謂「星團」,就是恆星聚集成的小集體。星團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少量的恆星組成比較鬆散的集體,叫「疏散星團」;

著名的昴星團是一個典型的疏散星團(圖片來源:https://apod.nasa.gov/apod/ap161019.html)

一類是大量恆星聚集在一個球狀區域中組成的「球狀星團」。

本文主角之一,著名的武仙座球狀星團(圖片來源:https://apod.nasa.gov/apod/ap120614.html)

不要看著圖片覺得這些星團很大,實際肉眼觀看的話,這些星團在夜空中都顯得很小。有多小呢?伸長你的手臂,豎起食指,這些星團在夜空中大多比你這一個指甲蓋還小。

球狀星團有兩個重要的特點,一個是恆星的密度很大。這點我們從上面的圖片中也能直觀地看出來。另一個是球狀星團年齡比較大。這兩個特點,導致了在球狀星團中容易產生脈衝星,並且容易產生一些比較好玩的脈衝星。

球狀星團脈衝星

球狀星團裡面的脈衝星,我們簡單地稱之為「球狀星團脈衝星」。天文學家起名字就是這麼的樸實無華。球狀星團裡那麼多的恆星,發現幾顆脈衝星不算啥大事。比如在球狀星團Terzan 5中,科學家就已經發現了38顆脈衝星。

按照脈衝星的命名規則,脈衝星是根據其在天空中的位置命名的。球狀星團Terzan 5的坐標大概是赤經17時48分,赤緯-24度46分,那它裡面的脈衝星就應該叫PSR J1748-2446。但是這球狀星團的脈衝星太多了,總得區分一下。於是天文學家就約定,這球狀星團裡面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叫PSR J1748-2446A,第二顆叫PSR J1748-2446B,第三顆叫PSR J1748-2446C……等26個字母用完了,就叫PSR J1748-2446aa,PSR J1748-2446ab,PSR J1748-2446ac……

FAST此次發現的是武仙座球狀星團(根據著名的梅西耶天體表,通常稱其為M13)中第六顆脈衝星,所以它的名字就叫PSR J1641+3627F,或者M13F。M13F這顆脈衝星有兩個比較特殊的地方:它是一顆毫秒脈衝星;它與一顆白矮星相互繞轉,構成一個雙星系統。而這兩個特點,正是很大程度得益於球狀星團獨特的環境。

球狀星團中的「華爾茲」

目前已知的156157顆球狀星團脈衝星中,有超過9590%是毫秒脈衝,有近60%處於雙星系統中。這個比例遠遠高於銀盤中的脈衝星。球狀星團能夠孕育出如此之多的特殊脈衝星絕非偶然。球狀星團中恆星密度比銀盤上高几個數量級。如此緻密的恆星環境更有利於恆星產生相互作用,甚至發生碰撞。毫秒脈衝星及雙星系統的演化,猶如一曲優美的「華爾茲」,而球狀星團脈衝星則為這曲華爾茲增添了更多華麗的舞步。

 當舞曲奏響那一刻,雙星系統中長得胖的(主星)會先經歷超新星爆發,拋出自身一部分物質。如果此時它的「舞伴」(伴星)比較瘦弱,就會被快速地踢出,同時雙星系統瓦解。而胖星星留下部分會塌縮形成快速旋轉的中子星。如果這顆中子星磁極發出的輻射剛好能掃過地球,那就是脈衝星。中子星磁極發出的輻射隨自轉不停地掃過地球,即為我們觀測到的脈衝星。

點擊播放 GIF 0.0M

(圖片來源:http://www.ligo.org/science/Publication-S6VSR24KnownPulsar/)

 如果伴星的「體重」足以抵禦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衝擊,就會留在之前的雙星系統中與脈衝星繼續這段華爾茲。這個正常的脈衝星會通過吸積伴星物質使自己自轉加速從而變得越來越不正常,最終加速成一顆毫秒脈衝星。如果伴星質量較小,有可能最終演化成為一顆白矮星。這時我們的雙星系統就變成像M13F這樣的脈衝星—白矮星雙星系統。如果伴星質量較大,也有可能發生超新星爆炸而留下一顆中子星。這次超新星爆炸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種是兩顆中子星各奔東西;另一種是兩顆中子星繼續這段華爾茲,成為一個雙中子星系統。

毫秒脈衝星及脈衝星相關雙星系統演化示意圖(原圖來源:http://www.jb.man.ac.uk/distance/frontiers/pulsars/lorimer-review.pdf)

在恆星密集的球狀星團中,「單身的」脈衝星更容易找到舞伴。有了舞伴,脈衝星才能通過吸收伴星物質而加速。而對於正在跳雙人華爾茲的雙星們,球狀星團為它們創造了更多交換「舞伴」的機會。 這一過程會使原有雙星系統瓦解,或迎來一場脈衝星獨舞表演,亦或形成新的雙星華爾茲甚至多星圓圈舞。

橢圓舞曲

雙星跳舞轉圈圈的時候,轉的是一個橢圓。天文學家們分析,如果雙星在繞轉過程中受到的其他恆星的幹擾,會導致雙星繞轉的這個橢圓變得更「橢」一些。進一步分析我們可以知道,在銀河系一般區域中,恆星密度比較低,這裡的雙星受到其他恆星幹擾的概率比較小,繞轉的橢圓就會比較圓;在球狀星團中,恆星密度大,這裡的雙星受到其他恆星幹擾的概率就大,繞轉的橢圓會因為多次的幹擾而變得更橢。不同的球狀星團,其恆星密度不盡相同,如果我們前面的分析成立,那麼是不是恆星密度大的球狀星團,它裡面雙星繞轉的軌道就會更橢;而恆星密度小的球狀星團,它裡面雙星軌道就接近銀河系其他地方的雙星軌道會不會,比高密度球狀星團脈衝星顯得更圓呢?

FAST的這個研究,首次測量出M13中4個脈衝雙星系統(包括我們剛發現的這個)的軌道橢率,發現確實是跟接近於銀河系其他地方的雙星軌道橢率。也就是說,證明了天文學家此前的猜想是對的。

未來可期

FAST此次發現,以實實在在的結果證明了FAST不僅有能力尋找到未知的脈衝雙星,還能做出比其他望遠鏡更好的觀測,測量出更多別人測量不到的參數。

未來我們還將繼續利用FAST做更多的關於球狀星團脈衝星的研究。我們最期待的結果之一,就是能在球狀星團這一特殊環境中,發現更極端的雙星系統,比如目前尚未發現的脈衝星—黑洞雙星。如果能發現這樣的雙星系統,將為我們進一步研究廣義相對論和超高密度條件下物態提供幫助。(王琳、喻業釗)

作者簡介:王琳,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體物理專業在讀博士研究生,博士課題為球狀星團脈衝星;喻業釗,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天文技術與方法專業博士。黔南民族師範學院天文學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射電脈衝星。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首次發現脈衝雙星系統
    A+ | A- 中新社北京3月27日電 (記者孫自法) 記者27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經過近兩年觀測研究,天文學家通過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武仙座球狀星團(M13)中發現一個脈衝雙星系統
  • 中國「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
    &nbsp&nbsp&nbsp&nbsp中新社北京4月22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該臺科研人員利用俗稱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觀測數據,在球狀星團M92中最新發現一個典型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系統M92A,其距離地球約2.6萬光年
  • 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詭異的雙星系統!
    近日,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首次發現了一個具有另一個自我切換形態的雙星系統這是一個變化無常的雙星系統,可以自由切換它的狀態,時而冷靜,時而噴薄,狂放不羈,難以捉摸。這兩顆恆星被稱為泰山5cx1,位於距離地球約19000光年的一個密集的恆星星團集合中,科學家稱它們為泰山5號。
  • 天眼發現2.6萬光年外的「紅背蜘蛛」脈衝雙星,正在上演炫酷舞蹈
    宇宙中有一種星體,規律性地向外發射著電磁脈衝,因此被稱為脈衝星。近日我國多家媒體報導:中國天眼再次發現脈衝雙星。中國天眼是位於貴州省平塘縣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目前這架巨型天文觀測儀器已經投入正式使用,但是在其試用階段,已經發現了數十顆脈衝星。此次中國天眼發現脈衝雙星其實並非第1次,它曾經觀察過「黑寡婦」脈衝雙星,這次是在球狀星團M92第一次探測到「紅背蜘蛛」脈衝雙星。
  • 銀河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可能是由一顆磁星驅動的
    一個研究小組分析了以前收集的數據來推斷一個緊湊的物體的本質是一個旋轉的磁星,一種中子星極強的內磁field-orbiting LS 5039,星系中最亮的伽馬射線雙星系統。該小組還表明,粒子加速過程發生在LS 5039是由密集的恆星風之間的相互作用的主要大質量恆星,和超強磁場的旋轉磁星。
  • 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夜空,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
    科幻作品中的印象從球狀星團內部看夜空,那會是一番什麼樣的景象?自從17世紀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了M22(人馬座中的一個球狀星團),人們就對這個問題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六個「太陽」始終至少有一個懸在空中,所以」拉格什」一直處於白晝的狀態,行星上的居民從不知道黑暗的存在,也從未見過恆星系統之外宇宙中其它的星辰。
  • 我國最大望遠鏡發現第一顆已知的脈衝星!
    這並不是大射電望遠鏡第一次遇到M92A,它的1640英尺(500米)的碟狀物在2017年10月9日發現了脈衝星的誘人證據,而且它的採光面積是波多黎各阿雷西博天文臺的兩倍,研究人員在聲明中說,人們預計,FAST將提高我們對正在銀河系周圍活動的脈衝星的認識。
  • 奇異罕見,雙星系統如何形成?愛因斯坦相對論為你揭開
    蒼蠅座(Musca)的南邊星座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雙星系統。其中一個是脈衝星——一種脈衝中子星,和另一個巨大的白矮星彼此繞軌道運行,每隔五個小時運行一次。與其他脈衝星和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不同,所有模型都表明這種情形下,白矮星會首先形成,然後不斷從恆星吸取物質直至爆炸,最終只留下脈衝星。問題在於事實就是如此。
  • 最新發現神秘雙星系統中存在三顆巨行星
    圖中是藝術家描繪的雙星系統。騰訊太空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3顆現實版的「圖塔因星球」,更為奇特的是這3顆巨行星環繞兩顆雙星運行。這兩顆獨特雙星分別被命名為HD 133121A和HD 133131B,它們以非常緊密的距離彼此旋轉,兩顆恆星僅相距539億公裡,這一距離是其它雙星系統相隔距離的三分之一,同時,這個緊密的雙星系統中還存在著3顆巨行星。
  • 天文學家們發現了一顆奇怪的脈衝星
    但是即使太陽有脈動,周期卻是11年,在這段時間裡它的亮度變化也只有0.1%,所以不能被認作是一個脈衝體。 由於大小和溫度的變化,脈衝體的亮度變化程度可以高達10%。
  • 對話脈衝星發現者喬瑟琳·貝爾:FAST將是尋找脈衝星的出色「獵手」
    太大了……」離開貴州已好幾天,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著名天文學家喬瑟琳·貝爾依然沉浸在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帶給她的衝擊與興奮中。50年前,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貝爾用射電望遠鏡發現第一顆脈衝星的信號,之後與導師安東尼·休伊什共同分析並發表了這一重大發現。雖然最後該發現贏得的諾貝爾獎僅頒發給休伊什,但人們並未忘記貝爾的重要貢獻。
  • 50年前,喬斯林·貝爾發現了脈衝星並改變了我們對宇宙的看法
    CSIRO Parkes射電望遠鏡發現了大約所有已知脈衝星的一半。圖片:Alex Cherney)一個脈衝星是一種小型旋轉星-中子的巨型球,離開後的正常恆星的火熱到爆死了後面。當光束指向我們的方向並進入我們的望遠鏡時,我們會看到一個脈衝。自從發現脈衝星以來,2017年是50周年。到那時,我們已經發現了2600多個脈衝星(主要是在銀河系中),並用它們搜尋低頻引力波,確定了我們的星繫結構並測試了相對論的一般理論。
  • 太陽系曾是「雙星系統」?研究發現,還有一個太陽,它終究會回來
    不過,如今從現代科學的角度講,科學家們卻發現了一個有趣的事實:太陽系似乎曾經有2顆太陽,甚至極有可能如今另一個太陽還隱身於太陽系之中,只不過我們尚未找到它而已,這究竟是什麼回事呢?太陽系是「雙星系統」?這並不過是空穴來風!我們都知道,太陽系處於銀河系之中,和銀河系中1000億顆-4000億顆左右的恆星一樣,一起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黑洞來運行。
  • 雙星和類木巨行星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這種緻密雙星系統你了解多少
    人類的科學僅僅能夠在太陽系用探測器了解一些秘密,可是更遠的宇宙深空,我們就變得無法觸及了,這是研究宇宙的一個瓶頸。隨著科學家不斷的努力,現在我們觀測宇宙的方法逐漸的多了一些,雖然不能去宇宙親自研究,但是我們的科技手段,依舊可以掌握一些宇宙的秘密。特別是最近幾年,中國科學家對於宇宙的研究,成果越來越多,近期他們再次有了很大的進展。
  • 「宇宙之舞」拖曳時空 雙星系統首次證實相對論參考系拖曳
    &nbsp&nbsp&nbsp&nbsp這場「宇宙之舞」,拖曳了時空&nbsp&nbsp&nbsp&nbsp——雙星系統首次證實相對論參考系拖曳&nbsp&nbsp&nbsp
  • 科學家首次發現極端公轉周期的雙星系統!
    我們知道,在原版《星球大戰》電影中有一個標誌性的場景,盧克·天行者俯瞰塔圖因的沙漠景觀,看到了令人驚嘆的雙日落奇觀。實際上在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場景,現在,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怪異的雙星系統,他們懷疑圍繞多顆恆星運行的奇異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偏離軌道的軌道上,遠離主軌道平面。
  • 我們地球所在的太陽系,有沒有可能是一個「雙星系統」?
    「雙星系統」是一個天文學中的概念,所謂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組成雙星系統的兩顆恆星彼此之間的距離很近,它們在各自的軌道上環繞著共同的質量中心運動,從而組成的一個恆星系統。雙星系統如果從「物理雙星」的角度來看,太陽系顯然不是一個雙星系統,因為太陽系內應該只有太陽這一顆恆星,太陽附近並沒有存在第二顆恆星。
  • 從雙星系統到多星系統,北鬥七星中開陽星的另含「七合星」
    據說人類天文史上第一個發現的雙星系統的北鬥七星的開陽星,的確開陽星是天上為數不多可以憑肉眼看到的雙星系統。當你看到北鬥七星勺子柄端第二顆星星就是開陽星,如果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它旁邊有一顆非常小的星星,它就是開陽星的輔星。雙星系統的發現刷新了人們對天上恆星的認識。
  • 仙王座vv是仙王座雙星系統中的一個紅色超巨星
    仙王座的大部分都浸沒在銀河系中,形成一個細長而傾斜的五邊形。 仙王座vv是仙王座中的一個雙星系統,由一個紅色超巨星和一個藍矮星組成,每一個都充滿了彼此的羅氏葉。雙星系統距離地球約4900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