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進展】清華大學王哲課題組:理解雷射誘導擊穿光譜信號不穩定...

2020-12-12 儀器信息網

清華大學王哲教授團隊最近在Frontiers of Physics發表的一篇論文[1]揭示了雷射誘導擊穿光譜分析中信號不確定性產生的物理機理。

Vincenzo Palleschi

Applied and Laser Spectroscopy Laboratory, Institute of Chemistry of Organometallic Compounds, Research Area of CNR, Via G. Moruzzi, 1–56124 Pisa, Italy

E-mail: vincenzo.palleschi@cnr.it

整整20年前,我在義大利比薩(Pisa, Italy)組織召開了第一屆國際雷射誘導擊穿光譜(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會議,這一活動首次將LIBS研究同仁聚集在一個國際會議上,極大地推動了雷射誘導等離子體光譜領域的研究[2],以及該技術在工業診斷[3]、環境檢測[4]、生物醫學[5]、文化遺產[6]等領域的應用。

事實上,LIBS技術具有許多獨特的特點,包括設備簡單可靠、無需對樣品進行任何處理即可檢測等優點,這使其成為快速原位分析應用的極佳選擇[7];另一方面,LIBS的實驗室分析應用並沒有與實驗室外應用以相同的速度增長,LIBS等離子體遠未達到光譜分析測量的理想狀態,它們在其存在周期的大部分時間內都是非穩定、不均勻和非熱平衡的[8]。自吸收[9]和基體效應使得光譜發射強度與分析物濃度之間的關聯變得困難,而使用雷射來燒蝕和激發樣品極大地限制了分別優化這兩個過程的可能性。測量過程中極小的燒蝕質量導致了強烈的信號波動,同時對於大多數感興趣的應用中,分析元素的檢出限較高。

在過去的20年裡,一些重要的研究表明,為了提高LIBS技術在實驗室中的性能,需要更好地理解雷射-樣品和雷射-等離子體相互作用的機理。1998年,加拿大的Sabsabi教授團隊提出了在LIBS分析中使用脈衝序列[10]來提高信背比的想法;1999年,我們在比薩提出了一種新的免標準樣品LIBS分析方法,稱為免定標LIBS(CF-LIBS)[11-13],以克服基體效應和自吸收效應;2013年,義大利的De Giacomo教授團隊提出了使用金屬納米粒子[14,15]來增強LIBS信號並改善其分析性能的想法。這三項提高實驗室LIBS分析能力的關鍵改進方法是在北美和歐洲發展起來的,這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直到21世紀的頭十年,LIBS研究主要由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國家主導。然而,情況在2014年開始發生變化,當時LIBS國際會議首次走出美國和歐洲-地中海地區,抵達中國北京。LIBS-2014國際會議的成功舉辦證明了亞洲地區在LIBS基礎研究和應用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

清華大學王哲教授所在的團隊在Frontiers of Physics上發表的論文[1]是其多年來辛勤工作的成果,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清華大學LIBS實驗室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LIBS研究團體之一。王哲教授建立了一個LIBS歷史上最為先進和昂貴的實驗室,可能僅次於LIBS在火星空間應用實驗室[16]。他和他的同事們使用了三個增強型CMOS相機對雷射誘導等離子體進行成像,另外一個相機連接到階梯型光譜儀上進行時間分辨光譜採集,這使得他們能夠以更清晰的方式研究等離子體演化及其對LIBS信號的影響規律。

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驗證明了在雷射脈衝激發樣品產生等離子體後約140~170 ns的關鍵時間處,等離子體中開始出現不穩定性[1]。作者指出這種不穩定性是LIBS分析應用中信號波動和不確定性的主要來源。他們還解釋了這種不穩定性的產生機制,即等離子體受激波反作用力的影響,在向內反彈的過程中,放大了早期階段的微小形態變化,並導致不可避免的LIBS信號不穩定性(圖1)。

圖1  早期等離子體演化示意圖及圖像相關性。

References

1. Y. T. Fu, W. L. Gu, Z. Y. Hou, S. A. Muhammed, T. Q. Li, Y. Wang, and Z. Wang, Mechanism of signal uncertainty generation for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ront. Phys. 16(2), 22502 (2021)

2. S. M. Aberkane, A. Safi, A. Botto, B. Campanella, S. Legnaioli, F. Poggialini, S. Raneri, F. Rezaei, and V. Palleschi,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determination of spectral fundamental parameters, Appl. Sci. 10(14), 4973 (2020)

3. S. Legnaioli, B. Campanella, F. Poggialini, S. Pagnotta, M. A. Harith, Z. A. Abdel-Salam, and V. Palleschi,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 review, Anal. Methods. 12(8), 1014 (2020)

4. G. A. Lithgow, A. L. Robinson, and S. G. Buckley, Ambient measurements of metal-containing PM2.5 in an urban environment using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Atmos. Environ. 38(20), 3319 (2004)

5. R. Gaudiuso, N. Melikechi, Z. A. Abdel-Salam, M. A. Harith, V. Palleschi, V. Motto-Ros, and B. Busser,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human and animal health: A review,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152, 123 (2019)

6. A. Botto, B. Campanella, S. Legnaioli, M. Lezzerini, G. Lorenzetti, S. Pagnotta, F. Poggialini, and V. Palleschi, Applications of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in cultural heritage and archaeology: A critical review, J. Anal. At. Spectrom. 34(1), 81 (2019)

7. A. W. Miziolek, V. Palleschi, and I. Schechter,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LIB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6  

8. G. Cristoforetti, A. De Giacomo, M. Dell』Aglio, S. Legnaioli, E. Tognoni, V. Palleschi, and N. Omenetto, Local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i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Beyond the McWhirter criterion,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65(1), 86 (2010)

9. F. Rezaei, G. Cristoforetti, E. Tognoni, S. Legnaioli, V. Palleschi, and A. Safi,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evaluating, compensating and exploiting self-absorption in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105878 (2020)

10. L. St-Onge, M. Sabsabi, and P. Cielo, Analysis of solids using 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 in double-pulse mode,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53(3), 407 (1998)

11. A. Ciucci, M. Corsi, V. Palleschi, S. Rastelli, A. Salvetti, and E. Tognoni, New procedure for quantitative elemental analysis by laser-induced plasma spectroscopy, Appl. Spectrosc. 53(8), 960 (1999)

12. D. Bulajic, M. Corsi, G. Cristoforetti, S. Legnaioli, V. Palleschi, A. Salvetti, et al., A procedure for correcting self-absorption in calibration free-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57(2), 339 (2002)

13. G. H. Cavalcanti, D. V. Teixeira, S. Legnaioli, G. Lorenzetti, L. Pardini, and V. Palleschi, One-point calibration for calibration-free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quantitative analysis, Spectrochim. Acta Part B: Atomic Spectrosc. 87, 51 (2013)

14. A. De Giacomo, R. Gaudiuso, C. Koral, M. Dell』Aglio, and O. De Pascale, Nanoparticle-enhanc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f metallic samples, Anal. Chem. 85(21), 10180 (2013)

15. A. De Giacomo, Z. Salajkova, and M. Dell』Aglio, A quantum chemistry approach based on the analogy with π-system in polymers for a rapid estimation of the resonance wavelength of nanoparticle systems, Nanomaterials 9(7), 1 (2019)

16. S. Maurice, S. M. Clegg, R. C. Wiens, O. Gasnault, W. Rapin, et al., ChemCam activities and discoveries during the nominal missionof the Mars Science Laboratory in Gale crater, Mars, J. Anal. At. Spectrom. 31(4), 863 (2016)

相關焦點

  • 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
    來源:經濟日報3月20日,中國雷射雜誌社發布「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第十五屆)。量子密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項)。在入選成果中,浙江大學劉旭教授和匡翠方教授課題組開發出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時空超分辨光學顯微鏡,可對活細胞表面結構進行快速、長時程、多色和三維超分辨成像研究,為微管、內質網、線粒體和細胞膜等亞細胞組織的生物動力學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研究工具。光子晶片被視為大規模集成電路之後的又一顛覆性技術。
  • 清華大學醫學院杜亞楠課題組報導纖維化擴展中「旁張力信號」介導...
    清華新聞網5月6日電 5月2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和清華-北大生命聯合中心杜亞楠教授研究組題為「纖維化擴展中旁張力信號介導的肌成纖維細胞和纖維細胞通訊」(Matrix-transmitted paratensile signaling
  • 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新聞—科學網
    3月20日,「2019年度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揭曉,量子秘鑰分發、光子晶片、智能雷射器、全色雷射顯示等20項重大光學進展入選(基礎研究類與應用研究類各10
  • 統計中心楊立堅課題組與機械系季林紅課題組聯合在腦電信號預測...
    統計中心楊立堅課題組與機械系季林紅課題組聯合在腦電信號預測記憶能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26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工業工程系統計學研究中心楊立堅課題組與機械工程系季林紅課題組聯合在神經科學期刊《神經科學方法雜誌》(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ethods)發表題為《以基於腦電信號的函數型數據分析方法預測工作記憶能力
  • 上海光機所在鎖模光纖雷射器光譜控制技術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高功率雷射物理聯合實驗室在鎖模光纖雷射器光譜控制技術研究中取得新進展,分析了增益不均勻性、無源器件透射譜等腔內光譜整形效應對鎖模光纖雷射器運行狀態的影響,同時通過對腔內的Lyot濾波函數的優化,增強了鎖模雷射器的自啟動能力和穩定性,實現了鎖模光譜的優化控制。
  • 新進展!國科大最新科研動態有這些...
    科研動態概覽01助力五星紅旗首次在月球獨立展示02新冠病毒刺突蛋白與宿主親和力計算獲進展03揭示硝酸鹽誘導的磷響應機制04中心體蛋白調控大腦發育機制研究獲進展為了解決支架零部件的防冷焊問題,磨損與表面工程課題組用高強度的粘結固體潤滑塗層對系統所有的機構和關鍵位置都進行了潤滑防冷焊處理。針對展開系統質輕、件小、壁薄、精度高和環境苛刻等要求,課題組利用多官能團的活性樹脂對高強度樹脂做了改性,既保證了塗層強度不降、壽命不減,滿足地面空間各項試驗考核,又降低了塗層的交聯固化溫度。
  • 一種基於手性陰離子誘導-傳遞-萃取策略的手性金屬簇合成新方法
    清華大學化學系趙亮課題組利用金屬有機轉化構築了一系列聯芳基軸手性多負離子為中心的不對稱六核金簇。以手性抗衡陰離子為手性源,揭示了手性由外而內傳遞過程中有機骨架手性與金原子不對稱排列的調控關係,為手性金屬簇化合物的可控合成提供了新方法。
  • 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在植物MAPK信號轉導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MAPK)是真核生物整合胞外信號與細胞反應的重要信號樞紐。MAPK在跨膜受體的下遊,通過磷酸化不同底物蛋白來激發特異的基因表達和細胞反應。因此,MAPK底物蛋白的研究將加深我們對植物感受外界信號後啟動特異細胞反應機制的認識。
  • 周儉民/張躍林全面綜述植物免疫激活及信號傳導的最新進展
    該綜述重點介紹了主要免疫受體激活機制的最新進展,總結了目前對其信號傳導機制的理解,並討論了SA感知和信號傳導的更新模型。此外,還討論了如何將不同的受體組織成網絡,以及這些網絡在為適當的防禦輸出整合複雜危險信號中的作用。陸地植物與多種微生物自然相關,包括病毒,細菌,真菌等。
  • LLNL研究人員通過測量電子發射來提高對雷射金屬3D列印的理解
    相反,如果熱輸入過高,則熔融金屬會劇烈蒸發,並且會形成蒸氣反衝壓力和等離子的結合,從而形成局部凹陷,雷射吸收增加,這是不穩定的,並可能導致孔隙。可以測量數千個開爾文的熔池溫度測量是描述這些現象的關鍵。最先進的原位溫度測量依賴於熱成像。這些技術基於理想的黑體熱輻射,並且是目前僅有的具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解析度來捕獲過程熱動力學的方法。
  • 新進展!中國科學院大學最新科研動態有這些
    >具體的科研動態和最新突破吧!為了解決支架零部件的防冷焊問題,磨損與表面工程課題組用高強度的粘結固體潤滑塗層對系統所有的機構和關鍵位置都進行了潤滑防冷焊處理。針對展開系統質輕、件小、壁薄、精度高和環境苛刻等要求,課題組利用多官能團的活性樹脂對高強度樹脂做了改性,既保證了塗層強度不降、壽命不減,滿足地面空間各項試驗考核,又降低了塗層的交聯固化溫度。
  • 清華大學鄭泉水院士團隊實驗發現子彈飛行速度結構超滑
    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7日,《美國科學院院報》(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以「載荷誘導的石墨烯界面的動態行為轉變」(Load induced dynamical transitions
  • 新的研究表明雷射光譜線寬是經典物理現象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英國薩裡大學的研究人員和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國弗勞恩霍夫IOSB的同事合作,在最近的《量子電子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全面研究中,對圍繞雷射原理和雷射光譜的60多年的正統觀念提出質疑——光譜線寬是控制和測量光波長的基礎
  • 付鈺研究組單細胞人工智慧鑑定研究獲進展
    拉曼光譜是光子與化學分子之間產生非彈性散射而形成的非連續譜帶。每種化學分子都具有自身特異的拉曼光譜,根據拉曼光譜的特徵可以準確鑑定化學分子,因此拉曼光譜被稱為化學分子的「指紋圖譜」。由於拉曼光譜具備非接觸、無損、非標記、快速、準確、水環境幹擾小等優勢,利用其對複雜生物樣品進行鑑定和表徵也成為研究的熱點和前沿。
  • 多通道雷射光譜技術使得僅測量呼吸氣體進行癌症的檢測成為可能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 來自華沙大學的研究人員發展了一種多通道雷射光譜技術,僅僅測量人們呼吸中甲醛(福馬林)氣體,就可以作為是否疾患癌症判斷的生物標記。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上。
  • 關於拉曼光譜你應該知道的
    固體、粉末、液體、膠體、軟膏、氣體;無機材料、有機材料、生物材料;純物質、混和物、溶液;一般來說,拉曼不適合分析以下樣品:目前拉曼光譜應用的典型例子包括:一、請教哪些樣品容易測得拉曼信號?1. 因此不推薦採用準直透鏡來收集光。另外如果做拉曼建議還是採用專用的光纖拉曼探頭。二、最近學習拉曼光譜有一點不明白,拉曼光譜採用的是雷射,不是單波長光嗎,那譜圖上怎麼會有波長選擇範圍的呢?激發光源用單色光-雷射,激發出的拉曼信號可能分布在一個很寬的範圍內,會同時激發出不同波長的拉曼信號。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
    2020年9月11日和11月11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相繼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和光動力治療療效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此外,大部分已報導的氧氣遞送系統存在構建複雜、穩定性低、遞氧效率不理想的問題。為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與北京大學醫學同位素研究中心王凡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對高強度聚超聲(HIFU)響應的超穩定「抗乏氧氟碳矽質體納米粒」,用以實現氧氣和化療藥物阿黴素(DOX)在腫瘤區域的定點可控遞送。
  • 小鵬汽車將在12月22日宣布有關雷射雷達前裝量產最新進展
    打開APP 小鵬汽車將在12月22日宣布有關雷射雷達前裝量產最新進展 財經網 發表於 2020-12-17 10:20:01
  • Hippo信號通路領域重大發現!管坤良課題組Cell報導Hippo信號通路在...
    12月1日,Cell最新一期雜誌發表了來自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管坤良教授課題組的一篇題為「The Hippo Pathway Kinases LATS1/2 Suppress Cancer Immunity」的重要文章,這項研究也是近兩年來Hippo信號通路領域最重大的發現之一。
  • 人才強校 | 於政權教授課題組最新研究揭示派傑氏病的致病機制並...
    本網訊 5月26日,我校生物學院於政權教授課題組在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發表題為「The Msi1-mTOR pathway drives the pathogenesis of mammary and extramammary Pa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