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

2020-12-15 瀟湘晨報

2020年9月11日和11月11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相繼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和光動力治療療效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

研究進展一:開發一種「抗乏氧氟碳矽質體納米粒」,用以實現氧氣和化療藥物阿黴素(DOX)在腫瘤區域的定點可控遞送。

腫瘤復發轉移是導致癌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腫瘤治療不僅需要能夠高效消除原位腫瘤,而且還應能有效抑制腫瘤復發和轉移。乏氧是實體瘤最普遍的特徵之一,它與腫瘤對各種療法的抵抗性(包括化療、光動力治療等)密切相關。相對於化療,乏氧可能導致腫瘤的多藥耐藥(MDR),最終還可能進一步導致化療的失敗。在MDR的發生過程中,腫瘤乏氧首先會提高腫瘤細胞的乏氧誘導因子-1α(HIF-1α)的相對表達水平,從而提高多藥耐藥基因1(MDR1)的轉錄水平,最終增加P-糖蛋白(P-gp)的蛋白表達水平,而P-gp作為多種化療藥物的「外排泵」,可以將進入腫瘤細胞內的藥物泵回細胞外。因此,改善乏氧是增強化療療效的有效方法。儘管在臨床上高壓氧療法可直接增加全身血液中的氧氣濃度,但它缺少腫瘤特異性,並且存在高氧中毒的風險。此外,大部分已報導的氧氣遞送系統存在構建複雜、穩定性低、遞氧效率不理想的問題。為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與北京大學醫學同位素研究中心王凡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對高強度聚超聲(HIFU)響應的超穩定「抗乏氧氟碳矽質體納米粒」,用以實現氧氣和化療藥物阿黴素(DOX)在腫瘤區域的定點可控遞送。

該研究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採用高強度聚焦超聲觸發氧氣從氟碳材料中釋放。以往的報導使用近紅外雷射或普通超聲觸發氧氣的釋放,但是近紅外雷射的組織穿透性有限,普通超聲沒有升溫效果,而腫瘤溫度的升高可以加速血流灌注量,以進一步改善腫瘤乏氧。也就是說,高強度聚焦超聲本身就具有一定程度上改善乏氧的能力。本研究證實,高強度聚焦超聲可以縮小腫瘤乏氧區域的面積,降低HIF-1α的相對表達水平。(2)採用高穩定的矽質體作為氟碳材料的遞送載體。以往報導中,與矽質體結構相似的脂質體氟碳遞送載體在穩定性方面缺少優勢。矽質體可以在氟碳材料表面形成一層有機矽氧烷網絡結構,顯著增加了結構穩定性和載藥穩定性,使藥物在體內的血液循環時間更長,腫瘤乏氧的改善程度更好,腫瘤生長的抑制效果更佳,並且藥物的副作用更小。(3)通過改善乏氧進一步抑制乏氧介導的腫瘤轉移。在以往的報導中,研究者藉助各種各樣的材料來改善腫瘤的乏氧,其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化療、放療、光動力治療等的療效。而乏氧還和腫瘤的轉移密切相關。本研究發現,通過攜氧氟碳納米矽質體聯合HIFU可顯著改善乏氧,降低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的表達量,抑制腫瘤細胞的上皮—間質轉化,最終減少腫瘤轉移。綜上所述,與臨床上使用的游離 DOX和Doxil脂質體藥物相比,利用該遞送和控釋策略可使腫瘤對DOX的攝取量大大增加,從而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和轉移,展現出較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該研究近期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在線發表,題為「高強度聚焦超聲響應的超穩定全氟化碳矽質體納米液滴用於減輕腫瘤多藥耐藥和上皮-間充質轉化」(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Responsive and Ultrastable Cerasomal Perfluorocarbon Nanodroplets for Alleviating Tumor Multidrug Resistance an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聯合培養博士生馬曉途為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的梁曉龍副研究員和北京大學醫學同位素研究中心的王凡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

研究進展二:研製了新型「抗乏氧卟啉-氟碳納米粒」,有助於高效的實現光敏劑和氧氣的同步輸送

在光動力治療方面,相比於手術、化療和放療等傳統療法,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通過光敏劑將雷射能量傳遞給氧分子產生活性氧從而殺死癌細胞,具有無創、無耐藥性、副作用小等優點,已成為臨床上癌症治療的重要手段。然而,光敏劑在體內較低的輸送效率,以及PDT對於氧氣的高度依賴性使其對乏氧實體瘤的治療效果十分有限。此外,腫瘤自身固有的乏氧微環境還將激活乏氧誘導因子 HIF-1α,導致與腫瘤存活、增殖 、代謝、血管生成、耐藥等相關基因的上調,對癌症的治療產生不利影響,並進一步引發腫瘤的復發轉移。因此,如何高效地實現光敏劑和氧氣的同步輸送,從而改善療效並抑制腫瘤復發轉移,仍然是PDT在臨床推廣應用中面臨的重要挑戰。為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與北京大學工學院戴志飛教授課題組合作,研製了新型「抗乏氧卟啉-氟碳納米粒」,很好地解決了上述問題。

該研究先以季戊四醇為骨架,設計合成了共價鍵連卟啉光敏劑的兩親性脂質分子PGL,並在該分子中引入了兩條脂肪碳鏈,該結構可使所組裝的納米粒子中光敏劑的自聚集顯著減少,從而顯著提高光敏劑的螢光和單線態氧產生效率。此外,該顆粒內部的卟啉和碳鏈的強疏水作用可進一步裝載攜氧液態全氟溴辛烷(PFOB),從而獲得卟啉和PFOB負載量分別高達38.5%和98.15%的卟啉氟碳納米粒(O2@PFOB@PGL NPs)。該納米粒子有效改善了光敏劑和氧氣的腫瘤遞送效率,通過在實現PDT過程中進行氧氣自供應,避免了腫瘤乏氧的加劇。卟啉脂質分子和PFOB還可分別作為螢光和CT造影劑,實現納米粒子的監測和腫瘤定位,引導雷射準確照射腫瘤組織,實施PDT。實驗結果表明,在HT-29結腸癌小鼠模型中,卟啉氟碳納米粒可有效攜載氧氣,並通過被動靶向作用高效富集於腫瘤組織中,在不需要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有效地向乏氧腫瘤中補充氧氣,這一方面有助於PDT過程中單線態氧的產生,實現更徹底的PDT消除原位腫瘤;另一方面,也可有效緩解腫瘤的乏氧,降低 HIF-1α和COX-2的表達,從而有效地抑制腫瘤肝轉移的發生。

該研究近期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在線發表,題為「卟啉氟碳納米粒抗腫瘤乏氧增效光動力治療並抑制結腸癌肝轉移」(Perfluorocarbon@Porphyrin Nanoparticles for Tumor Hypoxia Relief to Enhance Photodynamic Therapy against Liver Metastasis of Colon Cancer)。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的梁曉龍副研究員和北京大學工學院的陳敏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工學院的戴志飛教授為通訊作者。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人才項目的支持。

【來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SCIENCE子刊發表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席建忠教授課題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團隊聯合,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2)《科學轉化醫學雜誌》雜誌上發表題為「Patient-Derived Tumor-Like Cell Clusters for Drug Testing in Cancer Therapy(人源類腫瘤組織細胞簇用於癌症藥敏檢測)」的文章。
  • 「肌骨超聲」打開骨與軟組織腫瘤診斷新天地—新聞—科學網
    春節過後,王女士來到河南省腫瘤醫院骨與軟組織科複查,主管醫生開具常規CT、MRI(核磁共振)檢查,均無法明確顯示病變情況。    後來醫生得知,該院超聲科最新開展了針對骨與軟組織腫瘤的「肌骨超聲」,遂為王女士安排了該項檢查。檢查結果顯示,左側股骨下段看見鋼板及鋼釘,鋼板周圍可見低回聲團塊,內可見豐富的血流信號,考慮術後復發。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安分院第二屆首都-聖地超聲論壇順利召開
    11月9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延安市中醫醫院主辦的「第二屆首都-聖地超聲論壇」在北醫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醫醫院)門診5樓會議室召開。會議由北醫三院延安分院(延安市中醫醫院)超聲醫學科主任齊進利主持。全市、縣(區)超聲專業技術人員共計110餘人參加了會議。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表研究成果...
    2020年4月1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安進(Amgen)公司Jackson G.
  • 大同第三人民醫院懷仁分院簡介
    ●大同市第三人民醫院懷仁分院位於懷仁市仁德路與懷賢街交匯西北側,佔地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7萬平方米,規劃床位900張,現開設床位500張,設有健康管理中心,腫瘤中心,介入中心,腔鏡中心、透析中心,產婦家化中心,消毒中心等32個臨床和醫技科室:擁有西門子第三代雙源量子CT.美國GE 3.0T全球首款數字環繞磁共振,西門子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機,全國第六臺,山西省首臺美國瓦裡安高端直線加速器
  •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王悍教授:腫瘤治療也可「無創」!
    腫瘤是全人類最主要的健康「殺手」之一,我國每年新發腫瘤患者超過320萬,死亡患者超過200萬,實現腫瘤的早期精確診斷與精準無創治療,是提高腫瘤治癒率、延長患者生存期的關鍵。、化療後都無效或治療後再次復發,且放、化療可能會對患者的造血系統、神經系統、肝腎功能等產生副作用。
  • 光熱響應型單線態氧載體用於乏氧腫瘤持續光療|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
    近期,黃維院士和趙強教授構建了一種光熱響應型共軛聚合物單線態氧載體,實現了螢光成像引導下乏氧腫瘤持續光療。光動力治療已被應用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病毒感染、動脈粥樣硬化和皮膚癌等疾病,並在深層實體腫瘤的治療中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實體腫瘤具有異常的血管分布和代謝,使其內部處於乏氧環境,限制了單線態氧的產生。實體瘤內乏氧微環境成為制約PDT治療效果的核心難題。
  • 【GW-ICC報導】超聲醫學論壇:助力疾病診療,化解難題
    大會首日下午的超聲醫學論壇"超聲心動圖在疑難病例中應用"板塊,由廣東省人民醫院費洪文教授、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劉芳教授主持,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在線聯動,呈現五組精彩病例討論。 作者:楊穎 單位: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支援小湯山醫院醫療隊凱旋
    自2月6日起,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先後派出4月28日,全體支援北京小湯山醫院的醫療隊員圓滿完成任務,並已經過14天的休整,返回醫院。4月28日下午3點,腫瘤醫院領導和部分科室代表為44位支援北京小湯山醫院的醫療隊員在學術報告廳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歡迎儀式,崔傳亮、張麗燕和徐國兵三位隊員代表醫療隊發言。儀式由副院長郭軍主持。
  • 上海矽酸鹽所在「納米催化醫學」的腫瘤治療領域取得多項重要進展
    進一步以普魯士藍納米顆粒作為載體,實現光熱輔助的化療-納米催化協同腫瘤治療。在臨床上,由於大量開發的光敏劑產生單線態氧物種的原理是基於分子氧的三線態湮滅,因此,腫瘤的乏氧特徵一直是限制基於II型光敏劑的光動力學治療的重要因素。近年來對於腫瘤增氧提高腫瘤PDT治療效果有較多報導,然而利用物理載氧及化學產氧的方式來增效PDT存在著效率不足及生物安全性的問題,開發一種新型的腫瘤充氧方式來增效腫瘤的光動力學治療有助於解決臨床腫瘤光動力學應用的瓶頸。
  • 宮頸癌、腹盆部腫瘤診斷,應如何正確讀片?
    腹部腫瘤的規範化掃描和診斷一直以來都是影像檢查中的重點和難點,由於腹部解剖結構複雜,讀片的診斷和鑑別診斷以及分級診斷難度係數也為最高。為了推動腹部腫瘤的掃描規範,提升放射醫師腹部腫瘤診斷能力,在「中國醫師協會第十四次放射醫師年會」舉行的同期,GE 藥業特別召開「歐乃影閃耀中國行」衛星會。
  • 唐山市人民醫院乳腺防治中心優秀病例登上腫瘤瞭望雜誌
    西達本胺+內分泌治療用於HR+/HER2-晚期乳腺癌,有效克服內分泌耐藥 匯報醫生:唐山市人民醫院 崔志超醫生點評專家:唐山市人民醫院 馬傑教授雌激素是HR+乳腺癌生長的首要驅動力,雌激素與HR結合併使之活化,促進乳腺癌細胞的增殖和侵襲,並抑制腫瘤細胞凋亡
  • 熊貓醫生帶你走進四川省腫瘤醫院PET/CT中心
    某腫瘤醫院PET/CT中心正式成立於2015年2月,引進德國Siemens公司最新型的Siemens Biograph mCTs(64)掃描儀,52環探測器、64層CT、78釐米大孔徑,是目前國內最先進的分子影像設備。
  •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陳俊輝:射頻消融在肺癌治療中的地位
    核心提示:目前在我國,患者來醫院診斷時30%-35%屬局部晚期,40%有遠處轉移,能手術切除者約佔15%-30%。剩下的肺癌患者該怎麼辦?「射頻消融給中晚期患者應該來說是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北京大學深圳醫院陳俊輝說道。
  • 超聲在頭頸部腫瘤診療中能發揮什麼作用?專家這樣說……
    頭頸部腫瘤是一大類癌症的統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頭頸部鱗癌、唾液腺腫瘤和甲狀腺腫瘤。根據解剖部位的不同,包括唇和口腔、口咽、甲狀腺、喉咽、大唾液腺、鼻咽等部位。那超聲醫學在頭頸部腫瘤的診斷和治療中能發揮什麼作用?近日,四川省腫瘤醫院超聲醫學中心的專家就此進行了解讀。
  •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副院長沈琳:對抗胃腸腫瘤,有百千遺憾,更有萬千動力
    6月4日-13日,中國胃腸腫瘤臨床研究協作組(CGOG)成立10周年學術年會在線上舉辦。會議由北京癌症防治學會、CSCO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等共同主辦,中國胃腸腫瘤臨床研究協作組(CGOG)協辦,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市腫瘤防治研究所承辦。
  • 中關村醫院舉辦首屆肌骨超聲與臨床康復培訓班
    11月22日,中關村首屆肌骨超聲與臨床康復培訓班在中關村醫院舉行,來自北京、河北等地的150餘名醫務人員參加。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培訓班採取專家講座、現場演示、實操指導相結合的方式,詳細介紹了肩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梨狀肌坐骨神經疼痛的超聲掃查方法,提升了學員的理論與實踐水平。
  • 一種無創腫瘤消融技術——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
    01高強度聚焦超聲治療的優點1. 實時監控、完整治療(超聲實時控制,完全覆蓋腫瘤部位進行滅活)2. 安全性高、恢復快、無放射汙染3. 不能耐受常規手術的年老體弱高齡患者,可以接受該治療4.與化療、靶向等其他治療方法同時進行,患者可耐受。02高強度聚焦超聲與熱療的區別1. 高強度聚焦超聲不是熱療,而是物理消融治療。2. 熱療深部溫度41-43℃,高強度聚焦超聲焦點溫度在65-100℃。3.
  • 2020年12月29日(星期二)省腫瘤醫院王倩之等專家來我院坐診...
    為進一步提升株洲地區腫瘤防治水平,株洲市二醫院(株洲市腫瘤醫院)對接湖南省腫瘤醫院,正式成為湖南省腫瘤專科聯盟株洲基地,全面建立與湖南省腫瘤醫院緊密型醫聯體合作關係。國際肺癌研究會(IASLC)會員,中國抗癌協會湖南省化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康復醫學會腫瘤康復專業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健康服務協會腫瘤防治分會常務理事,湖南省抗癌協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
  • 由白金漢大學技術支持的超聲影像輔助診斷系統在滬發布
    什維大數據、計算機視覺研發中心與醫院超聲醫學科合作開展的超聲影像人工智慧分析研究課題成果,主要是通過計算機對患者超聲影像進行讀取和分析,利用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系統判斷患者腫瘤性質,能有效提高診斷效率,大大減輕相關醫生的勞動強度。超聲影像檢查在臨床中作為最常用的非侵入性無創檢查手段成本低廉,避免患者因接受X光攝片及CT、MRI檢查等帶來的電磁輻射傷害,可在短時間內反覆多次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