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Cell發表研究成果...

2020-12-15 北京大學新聞網

2020年4月16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生命科學學院、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安進(Amgen)公司Jackson G. Egen、Yu Xin科學家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Cell上以Article形式發表了題為Single-Cell Analyses Inform Mechanisms of Myeloid-Targeted Therapies in Colon Cancer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單細胞水平對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微環境,尤其是其中浸潤的髓系細胞類群進行了系統性的刻畫,分析了腫瘤相關巨噬細胞的類群特徵、譜系發育及細胞間相互作用關係,並揭示了這兩種靶向髓系細胞的免疫治療策略潛在的作用機理。

這也是申佔龍教授課題組與張澤民教授課題組及美國科學家團隊於2018年在Nature發表題為Lineage tracking reveals dynamic relationships of T cells in colorectal cancer文章後,再次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報導結直腸癌免疫微環境研究成果。

研究者首先結合了10x及Smart-seq2兩種技術,對結直腸癌患者的腫瘤組織、癌旁正常組織及外周血中的CD45+免疫細胞及CD45-非免疫細胞進行了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刻畫了高解析度的結直腸癌免疫圖譜。

研究發現結直腸癌內的腫瘤相關巨噬細胞可以被分為SPP1+ TAM和C1QC+ TAM兩個具有不同發育來源、不同細胞功能及不同細胞間相互作用關係的細胞類群。其中,C1QC+ TAM與多種T細胞發生相互作用,發揮細胞吞噬和抗原呈遞的功能;SPP1+ TAM則主要與成纖維細胞發生相互作用,發揮促血管生成及促進腫瘤轉移的功能。

基於以上發現,研究者又通過單細胞手段在小鼠模型中探究了anti-CSF1R阻斷型抗體及anti-CD40激動劑的作用機制。研究發現,anti-CSF1R阻斷型抗體會影響處在細胞周期中的巨噬細胞的增殖,其會特異性地刪除掉一定比例的具有C1QC+ TAM特徵的巨噬細胞,卻不會對具有SPP1+ TAM特徵的巨噬細胞起到作用。Anti-CD40激動劑則可以通過激活DC細胞、促進Bhlhe40+ Th1細胞克隆增生以及增強Tem細胞在淋巴結和腫瘤間的遷移能力及Tem細胞與Trm細胞類群間的轉換能力來發揮其免疫治療作用。該工作對此前團隊針對結直腸癌腫瘤浸潤T細胞的研究有很好的延續性和前瞻性。

此前研究中發現MSI結直腸癌病人中會富集一群BHLHE40+Th1樣細胞,認為可能是該類型患者免疫治療響應更好的原因之一。而對於MSS病人的治療響應仍缺乏認識。

在此項結合人鼠單細胞轉錄組的工作中,團隊首次發現靶向DC的治療策略anti-CD40可以顯著地提高此類細胞的水平,為MSS病人的臨床治療策略提供一定的指導,而靶向TAM的藥物機制的研究,將大大有助於後續靶點的挖掘及新的治療策略的開發。

專家簡介:

申佔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外科腫瘤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外科學博士,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博士後,美國外科學院Fellow (FACS),韓國天主教大學首爾聖母醫院、美國佛羅裡達醫院和英國聖馬克醫院訪問學者。學術兼職: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MDT專委員會副秘書長、青委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經肛門全直腸繫膜切除術專委會(taTME)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結直腸腫瘤專委會taTME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性學會結直腸肛門功能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兼秘書長,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員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肛腸醫師分會青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實驗外科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外科醫師分會亞太胃腸外科研究協作組(APGIS)執行主席,北京抗癌學會大腸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癌症防治學會直腸癌新輔助治療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78篇,其中在國際SCI期刊發表英文論文42篇,總影響因子188.239,最高影響因子43.07。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1項,北大醫學青年科技創新發展平臺基金2項,國家專利6項,國際會議受邀發言10餘次,先後榮獲:北京大學醫學部優秀科研創新獎、優秀教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學術新星一等獎、優秀教學研究獎,優秀對外交流獎等。

臨床專長:胃腸腫瘤的診斷與外科治療,尤其是腹腔鏡微創手術,包括:結直腸癌完整結腸繫膜切除術(CME)、肛提肌外腹會陰聯合切除術(ELAPE)、直腸癌taTME手術、胃癌根治術等。基礎研究方向:胃腸道腫瘤的侵襲轉移的機制研究,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修飾組學(乙醯化)、非編碼RNA(microRNA、lncRNA、circRNA)、腫瘤微環境(TAMs,T細胞,B細胞)等。

研究團隊:

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CLS博士後張雷博士,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李子逸、Amgen公司炎症與腫瘤部Katarzyna M. Skrzypczynska博士為該論文的並列第一作者,北京大學BIOPIC,生命科學學院, ICG和CLS張澤民教授、Amgen科學家Jackson G. Egen博士和Xin Yu博士以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科申佔龍教授為該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Amgen炎症與腫瘤免疫部負責人歐陽文軍博士對此研究提供了寶貴建議。

合作專家簡介:

張澤民,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BIOPIC)與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ICG)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講席教授,北大清華聯合中心高級研究員。1988年本科畢業於南開大學,經CUSBEA赴美留學, 於1995年在賓州州立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博士學位。在舊金山加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後,於1998年任職於美國Genentech公司,開始生物信息和癌症基因組研究工作,曾任系主任、生物信息首席科學家。2014年加入北京大學,致力於生物信息、癌症基因組和腫瘤免疫研究。他的實驗室目前正利用前沿的實驗技術和生物信息學方法進行腫瘤及其微環境的異質性、耐藥性、以及免疫細胞和腫瘤細胞的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2018年作為創始人建立百奧智匯科技有限公司,致力於挖掘單細胞基因組學和生物信息學在人類疾病診斷和治療上的應用。張澤民教授已多次在Cell、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dicine等國際著名雜誌上發表論文,並擔任多家專業雜誌的編委,包括Cell Systems, Genome Medicine和Cell Reports


相關焦點

  •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課題組與合作者在SCIENCE子刊發表研究成果
    北京時間2020年6月24日,北京大學工學院席建忠教授課題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王殊教授課題組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等團隊聯合,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IF=17.2)《科學轉化醫學雜誌》雜誌上發表題為「Patient-Derived Tumor-Like Cell Clusters for Drug Testing in Cancer Therapy(人源類腫瘤組織細胞簇用於癌症藥敏檢測)」的文章。
  • 上海交大張潔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張潔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顆粒體系中發現了剪切局域化(shear localization)和長程關聯的極化應力場之間的關係,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Connecting shear localization with the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樊東升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發表ALS...
    2017年9月20日,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神經內科樊東升教授與澳大利亞昆士蘭腦研究所Naomi Wray教授牽頭全球25家國際科研機構共同完成的臨床-基礎綜合研究「跨種族薈萃分析發現GPX3-TNIP1基因與ALS的關聯性」。
  • 化學學院張俊龍課題組與合作者提出「異構賦能」的思路構築稀土...
    針對這一問題,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張俊龍課題組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通過配體區域異構,對配體激發態到稀土的能量傳遞過程進行精準控制,在順/反式稀土異構體中,分別實現近紅外光學成像和光動力治療功能。近期,他們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Jonathan L.Sessler教授深入討論、交流後,提出「異構賦能」的新概念,並在活體中驗證了兩個異構體在檢測與治療中的功能裂分。
  • 【學術前沿】 王嘉東/王巍/申佔龍合作揭示PD-1蛋白水平穩態調控機制
    2018年,許琛琦課題組在Nature發表論文報導了在T細胞激活約兩天後,FBXO38可以降解從細胞膜內化後的PD-1蛋白,解釋了PD-1蛋白最終是如何降解的【5】。而在轉錄層面,人們已經發現超過10種轉錄因子複合物以及表觀遺傳學調節因子共同組成了複雜的PD-1轉錄調控網絡,說明在細胞內PD-1的表達確實受到了精確的調控【6】。
  • 「守正大講堂——北京大學援鄂醫療隊先進事跡報告會」在線舉行...
    」「4月27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鄧宏魁課題組與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羅佗平課題組合作,在Cell Research雜誌在線發表了研究論文。相關研究成果於2020年5月11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通訊》上。」「近日,北京未來基因診斷高精尖創新中心和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中心黃巖誼課題組、謝曉亮教授課題組和清華大學王建斌課題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傳染病研究所陳晨團隊、曾輝團隊,在預印本網站bioRxiv發表論文,介紹一種靈敏簡單新型冠狀病毒測序手段MINERVA,並展示了其從72個病人獲取的85例臨床樣品上的測序結果
  •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
    2020年9月11日和11月11日,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相繼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ACS Nano上發表研究論文,報導在克服腫瘤乏氧提高化療和光動力治療療效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為此,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超聲診斷科梁曉龍課題組與北京大學醫學同位素研究中心王凡教授課題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對高強度聚超聲(HIFU)響應的超穩定「抗乏氧氟碳矽質體納米粒」,用以實現氧氣和化療藥物阿黴素(DOX)在腫瘤區域的定點可控遞送。該研究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採用高強度聚焦超聲觸發氧氣從氟碳材料中釋放。
  • 化學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合作者在植物天然產物生物合成與酶學研究...
    2020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雷曉光課題組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戴均貴課題組、中國中醫科學院黃璐琦課題組合作,在Nature Chemistry雜誌上發表以「FAD-dependent enzyme-catalysed intermolecular [4+2] cycloaddition in natural product biosynthesis」為標題的文章,解析了傳統中藥桑白皮中的活性天然產物生物合成關鍵步驟,報導了自然界中存在的首例催化分子間Diels-Alder
  • 多家醫院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
    該研究成果是瑞金醫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論文,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馬碩博士和張陳誠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孫伯民主任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袁逖飛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廣慈引智教授劍橋大學精神科Valerie Voon和英國鄧迪大學Douglas Steele為共同參與作者。
  • 許予明教授宋波教授團隊研究成果論文在國際知名期刊《JACC...
    近日,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腦血管病醫院院長許予明教授、宋波教授課題組與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總醫院MingMing Ning教授課題組關於卵圓孔未閉(PFO)封堵術在腦卒中患者中應用的合作研究取得重要成果,研究成果論文以「PFO attributable cryptogenic embolism
  • 吸菸成癮疾病將被攻克 北醫六院研究成果或將破解該難題
    中國網財經2月6日訊 2017年2月1日,JAMA Psychiatry(《美國醫學會雜誌·精神病學》)雜誌發表了北京大學第六醫院陸林教授課題組題為「Effect of selective inhibition of reactivated nicotine-associated memories with propranolol on
  • 長治市人民醫院消化道腫瘤規範化診療培訓班第二期開班
    圖為:長治市人民醫院院長胡文慶講話山西白求恩醫院趙浩亮教授,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燕速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申佔龍教授對長治市人民醫院胃腸外科在消化道腫瘤規範化診療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示肯定,並表示今後會建立常態化的合作交流機制,通過相互學習,不斷提升彼此的科研及臨床水平,讓更多的百姓受益。
  •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學校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在《The Plant Cell》發表論文 近日,青島農業大學資源植物與環境工程創新團隊成員、農學院教授孔英珍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植物精細調控細胞壁果膠質甲酯化修飾程度的新機制。
  • 湘雅醫院皮膚科陳翔教授、劉洪教授團隊在《Cancer Cell》發表研究...
    湘雅醫院皮膚科黑素瘤團隊查房合影。紅網時刻3月17日訊(通訊員 羅聞)3月16日,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皮膚科、中南大學湘雅個體化腫瘤免疫治療臨床研究中心黑素瘤研究團隊在國際頂尖刊物《Cancer Cell》(影響因子23.9)上發表題為《ADORA1 inhibition promotes tumor immune evasion by regulating the ATF3-PD-L1 axis
  • 生命科學學院徐成冉課題組和合作者實現規模化產生功能化且可移植...
    > 2020年12月8日,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合中心徐成冉研究員課題組和合作者在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題為「Large-scale Generation of Functional and Transplantable Hepatocytes and Cholangiocytes from Human Endoderm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
  •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張峻峰和董磊課題組重要...
    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張峻峰和董磊課題組重要研究發現 2020-04-20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
    為了推動神經科學領域的創新發展,充分展示和宣傳神經科學領域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國神經科學學會於2020年度首次開展「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推薦工作。  北京大學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方方課題組和羅歡課題組在人類注意機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唐世明課題組在認知顏色空間形成的神經機制方面的合作研究成果入選2020年度「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
  • 工學院莫凡洋課題組在iScience上發表有機聯硼化合物在半導體氧化...
    ., 2018, 9, 2711-2722)等的研究成果表明,聯硼化合物受到含氧或氮親核試劑的進攻後得到的Lewis酸鹼加合物,具有較強的給電子傾向和能力。受這些研究的啟發,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能源與資源工程系莫凡洋課題組,創新性地將以上兩個研究領域進行交叉與結合,採用有機聯硼化合物對無機半導體氧化物材料進行改性,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 北京白血病治療研究成果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患者主要為青壯年,發病率通常佔成人急性白血病的10%,維甲酸與砷劑聯合治療作為APL診治首選方案,被業界稱為「夢幻組合」,根治率達到90%以上。
  • 2021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招聘公告
    2020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告信息匯總(6-11月)2021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招聘公告。2020年11月10日起,開通招聘網申系統,請投遞在線簡歷。擁有百年文化與積澱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誠摯歡迎各位優秀人才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