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收穫!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張峻峰和董磊課題組重要...

2021-01-09 澎湃新聞
探索·收穫!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張峻峰和董磊課題組重要研究發現

2020-04-20 13: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是新朋友嗎?可以點上方藍字關注我哦~

生命科學學院,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張峻峰和董磊教授團隊在高鹽飲食抗腫瘤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 High-salt diet inhibits tumour growth in mice via regulating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 differentiation」為題於2020年4月7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線發表(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0-15524-1)。成果發表後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被認為是該領域的顛覆性發現。Nature 旗下的腫瘤研究論壇,Nature Research Cancer Community 邀請撰寫研究背後的故事「Behind the Paper」,故事以「Rubbing salt into the tumour?」為題在線發表(https://cancercommunity.nature.com/channels/465-behind-the-paper/posts/65152-rubbing-salt-into-the-tumor)並被選為網站亮點文章。新華網海外版和中國網海外版報導了該發現並被其它多家海外媒體和自媒體轉載。國內有數十家科技相關媒體和自媒體刊發或轉載了相關的報導,在今日頭條、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平臺上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高鹽飲食會增加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風險,而免疫失調在癌症的發展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高鹽飲食(HSD)與癌症發展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董磊課題組首次揭示了在荷瘤小鼠模型中,與對照組相比較,高鹽飲食(HSD)能顯著抑制腫瘤的生長(圖1)。該課題組的研究揭示HSD增加了腫瘤組織局部的氯化鈉濃度,導致滲透壓升高,降低了骨髓來源的免疫抑制細胞(MDSCs)的增殖所需的細胞因子的生成以及MDSCs在血液、脾臟和腫瘤中的積累。MDSCs可分為兩種類型:單核-MDSC(M-MDSCs)和粒細胞-MDSCs(PMN-MDSCs),二者通過不同的機制發揮免疫抑制功能,促進腫瘤的生長。高鹽選擇性地在腫瘤組織中積累導致上述兩種類型MDSCs的表型發生改變:M-MDSCs繼續向下遊分化為抗腫瘤型巨噬細胞;PMN-MDSC從促腫瘤表型向抗腫瘤表型轉變,進而重新激活T細胞的抗腫瘤作用。該課題組進一步研究發現,高鹽飲食能夠增強PD-1抗體的腫瘤免疫治療效果。最後,該課題組還發現P38/MAPK-NFAT5調控軸在HSD誘導的M-MDSC向抗腫瘤巨噬細胞分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圖2)。

圖1 高鹽飲食發揮抗腫瘤作用

圖2 高鹽飲食通過激活P38/MAPK-NFAT5調控軸促進M-MDSCs向抗腫瘤巨噬細胞分化

這一項研究詳細揭示了高鹽飲食對腫瘤免疫的作用以及詳細機制,結果提示,在腫瘤特殊的病理生理條件下,高鹽飲食也許能夠通過協助增強抗腫瘤免疫反應,提高免疫療法的抗腫瘤效果。

澳門大學中華醫藥研究院,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是該工作的合作單位。生命科學學院賀威和徐金芝兩位博士研究生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課題組網站:https://jfzhang.nju.edu.cn

長按左側二維碼

進入【南京大學新聞網】

原標題:《探索·收穫!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張峻峰和董磊課題組重要研究發現》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探索·收穫!生命科學學院董磊、張峻峰團隊關於組織工程的最新進展...
    昨日小南推文探索·收穫!模式動物研究所甘振繼教授課題組揭示骨骼肌纖維特性和運動耐力決定最新進展生命科學學院,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磊教授、張峻峰教授和澳門大學王春明教授團隊嘗試用一種器官向另一種器官"轉化"的方法,在體內將脾臟轉化為有功能的肝臟。
  • 上海交大張潔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自然科學研究院張潔課題組及其合作者在顆粒體系中發現了剪切局域化(shear localization)和長程關聯的極化應力場之間的關係,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Connecting shear localization with the
  • 探索·收穫!模式動物研究所甘振繼教授課題組揭示骨骼肌纖維特性和...
    探索·收穫! 昨日小南推文探索·收穫!
  • 杭州師範大學徐利文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
    材化學院/有機矽實驗室徐利文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成果矽氫加成反應是有機矽化學領域中最為重要的反應之一,也是有機矽材料工業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的基本反應之一,如矽烷偶聯劑與矽橡膠等產品技術均涉及到矽氫加成反應。
  • 未來技術學院肖瑞平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報導高糖抑制AMPK信號...
    研究能量過剩如何抑制AMPK信號通路,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全面了解AMPK信號通路的調控,而且對於探尋肥胖、2型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分子機制和治療策略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1月4日,未來技術學院肖瑞平課題組在Molecular Cell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Negative Regulation of AMPK Signaling by High Glucose via E3 Ubiquitin Ligase MG53」的文章,報導了高糖抑制AMPK活性的調節機制,為能量過剩引起的代謝紊亂,特別是骨骼肌的代謝失調提供了新的理論。
  • 探索·收穫!《自然》聚焦南京大學鄒志剛院士團隊
    探索·收穫!化學化工學院蔣錫群課題組提出克服腫瘤光動力治療乏氧問題的新方法近日,Nature主刊出版「聚焦中國清潔能源」(Spotlight in Clean Energy in China)特刊,重點展示了我國在降低碳排放、推動綠色發展方面的重要貢獻。
  • 民族品牌的創與躍: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峻峰眼中的宇通T7
    在民族情懷與企業使命的共同推動下,以宇通T7為代表的民族品牌,正逐步從「跟隨」到「引領」,創造了一個個重要的轉折點。張峻峰告訴記者:「加上這次的43輛,北汽集團現共有60輛宇通T7了。過去幾年召開的G20峰會、青島上合峰會、APEC峰會、『一帶一路』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等重要會議,均採用了宇通T7作為高端服務車輛。」
  • 探索·收穫!化學化工學院潘毅課題組在廉價氟源開發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探索·收穫!·收穫!儘管在過去的幾十年年裡三氟甲基化反應研究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現有的氟化試劑仍然存在合成步驟複雜、獲取不便、原料昂貴、難以保存和大規模使用受限等問題。潘毅教授課題組長期致力於有機氟化學的研究,最近,該團隊在廉價氟源的活化方面取得了系列成果(Angew. Chem. Int. Ed. 2019, 58, 624–627; Org.
  • 董磊:高黎貢的禽獸們
    那天是教師節,他穿著「西南山地」和Jaket合作的T恤,這是一個追求「原生自然主義」理念的服裝品牌,就在今年八月,Jaket二十周年之際,攜手國內最重要的野生動物攝影師——董磊是其中之一,舉辦了一場「一起來吧——為瀕危野生動物發聲」時裝發布秀。
  • 手握《nature》第一作者,放棄清華北大,選擇華科大讀博是因為他
    選擇華科大——因為他2020年申請考核制博士由於疫情等原因,很多本應該出國留學深造的碩士都扎堆國內名校,造成2020年各大名校申請考核制博士名額競爭也非常的激烈,甚至非常罕見地出現一位以第一作者發表《nature》的碩士申請者,瞬間讓該名蘇州大學碩士畢業生馬瑋良成為網絡熱點
  • 行李︱董磊:高黎貢的禽獸們
    也許我們尊重大自然的方式,就是保護地球上一部分最原始的位置,留待後人去發現和探索,讓他們知道這個星球上從來沒有被人類影響過的大自然是什麼模樣
  • 工學院莫凡洋課題組在iScience上發表有機聯硼化合物在半導體氧化...
    有機硼化合物非常重要,相關的人名反應有Suzuki偶聯和Miyaura硼化等(圖1)。有機聯硼化合物一直在有機合成領域大顯身手,「跨界」到能源轉換方面也有新應用。北京大學王劍波課題組(Angew. Chem. Int. Ed., 2010, 49, 1846-1849)、南京大學黎書華課題組(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985-5989)和清華大學焦雷課題組(J. Am. Chem. Soc., 2017, 139, 607-610; Chem.
  •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在三維仿生軟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清華航院張一慧課題組在三維仿生軟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3月5日電 3月4日,清華大學航院張一慧教授團隊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了題為《基於理性仿生設計的軟質三維網狀材料》(Soft Three Dimensional Network Materials
  • ...Communications》撰文揭示下丘腦orexin神經系統在REM睡眠穩定...
    2020年7月21日,陸軍軍醫大學(原第三軍醫大學)基礎醫學院生理教研室張駿課題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發表題為《Orexin signaling modulates synchronized excitation in the sublaterodorsal tegmental nucleus to stabilize REM sleep
  • 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團隊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
    付振乾教授與鄭州大學魏東輝教授合作在醯胺鍵的直接活化領域取得重大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訊》)上以「Organocatalytic asymmetric N-sulfonyl amide C-N bond activation to access axially chiral biaryl amino acids」為題在線發表
  • 探索·收穫!胡勇課題組全瘤放療增敏同時抑制MDSC募集的新策略
    MDSCs起源於骨髓祖細胞和未成熟髓細胞,其正常分化路徑的終點為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或粒細胞,腫瘤微環境可觸發其不完全分化,最終形成MDSCs,同時MDSCs的存在,幫助腫瘤誘導調節性T細胞的產生,進一步增強其免疫抑制性,共同削弱以細胞毒性T細胞為代表的抗癌免疫反應。
  • 我校周祺惠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發表最新...
    新聞網訊  近日,我校轉化醫學研究院特聘教授周祺惠課題組和荷蘭格羅寧根大學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Ben L.Feringa教授合作,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影響因子12.804,中科院一區top期刊)發表了題為「Unidirectional rotating molecular motors dynamically interact with adsorbed proteins to direct the fate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s」的研究論文
  • 中國三所名校新發4篇Nature、Science 和Cell!
    7月19日,廈門大學林聖彩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雜誌《自然》上發表了題為「Fructose-1,6-bisphosphate and aldolase mediate glucose sensing by AMPK」—「果糖1,6-二磷酸和醛縮酶介導AMPK感知葡萄糖」的研究性論文,揭示了機體感受葡萄糖水平並調節代謝模式的機制
  • 廈門大學洪文晶教授課題組在Science子刊發表論文!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洪文晶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基單分子電子器件的尺寸極限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ross-plane transport in a single-molecule two-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為題發表於
  • 薛海林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峻峰任黨委常委
    薛海林任南京大學黨委副書記,張峻峰任黨委常委 12月14日,南京大學召開黨委常委會,宣布了教育部12月5日對南京大學薛海林、張峻峰、陸延青等同志的職務任免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