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醫院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

2021-01-15 騰訊網

洞悉名院動向,瞄準標杆榜樣。

健康界持續追蹤中國知名醫院,精選其在學科建設、服務創新、醫療改革、人事變動等方面的信息,每周推出一期《名院周報》,供業界參考和借鑑。

科技

⊙ 華西醫院:張潤東團隊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發文

近日,華西醫院眼科和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張潤東研究員團隊在國際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 (影響因子為11.147) 在線發表題為「Negative cooperativity between Gemin2 and RN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RNA selection and the SMN complex's release in snRNP assembly」的研究論文,揭示小核糖核蛋白複合體(small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particle, snRNP)組裝的重要機制。該研究由張潤東研究員團隊獨立完成,張潤東研究員為通訊作者,博士研究生易紅飛和牟莉為共同第一作者。

⊙ 瑞金醫院:孫伯民團隊最新綜述登上《國家科學評論》

日前,頂級綜合類期刊《國家科學評論》在線發表了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中心孫伯民團隊的最新綜述,題為「Neurosurgical treatment for addiction: Lessons from an untold story in China and a path forward」。該文章針對藥物成癮的外科手術治療這一爭議較大、毀譽並存的主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該研究成果是瑞金醫院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論文,瑞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馬碩博士和張陳誠醫師為共同第一作者,孫伯民主任與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袁逖飛研究員為共同通訊作者,廣慈引智教授劍橋大學精神科Valerie Voon和英國鄧迪大學Douglas Steele為共同參與作者。

⊙ 重醫附一院:孔令泉團隊在糖尿病頂級期刊發表文章

日前,重醫附一院內分泌乳腺外科孔令泉教授團隊在糖尿病領域頂級期刊Diabetes Care(《糖尿病護理》,美國糖尿病學會官方雜誌,IF:15.27)發表文章。

文章指出瑞典Norhammar博士及其同事最近進行的病例對照研究(PAROKRANK)探討了未確診血糖代謝異常(糖尿病前期、糖尿病)與心肌梗死(MI)和牙周炎之間的關係,但在此研究中,Norhammar博士忽略了空腹血糖受損(IFG)人群,將部分IFG患者納入了正常糖耐量(NGT)組,即空腹血糖大於等於6.1、小於7.0毫摩爾/升,葡萄糖耐量(OGTT)2小時的血糖水平小於7.8 毫摩爾/升者被當做正常糖耐量(NGT)。

因此,孔教授團隊認為空腹血糖受損(IFG)作為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在分析血糖代謝異常與其他疾病關係時,空腹血糖受損(IFG)人群不應歸入正常葡萄糖耐量(NGT)組而被忽視。

文章通訊作者為孔令泉教授,第一、第二作者分別為孔教授的研究生李浩、田申。近年來,孔教授團隊在國內外權威期刊發表多項研究成果,即將出版的《乳腺腫瘤內分泌代謝病學》也成功獲批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項目。

⊙ 齊魯醫院:肝膽外科李濤教授團隊在肝癌基礎與臨床研究上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肝膽外科李濤教授團隊在肝癌研究領域取得原創性突破,相關研究結果以「TMPRSS4 Drives Angiogene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Promoting HB-EGF Expression and Proteolytic Cleavage」為題發表在肝臟疾病研究領域最權威的雜誌Hepatology雜誌(1區,影響因子14.971)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為獨立完成單位,齊魯醫院肝膽外科董兆如主治醫師、碩士研究生楊亞飛和孫東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李濤教授為獨立通訊作者。

⊙ 中山一院:廖威明教授和張志奇副教授團隊在骨關節炎領域取得新進展

12月24日,中山一院關節外科廖威明教授及張志奇副教授團隊在骨關節炎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的新進展,其研究成果《Single-cell RNA-seq analysis identifies meniscus progenitors and reveals the progression of meniscus degeneration》在線發表在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風溼病年鑑)上,影響因子為14.299。

這項研究成功鑑定了半月板祖細胞,並為半月板組織工程提供了新的細胞模型,DegP的發現揭示了半月板退變的新機制,這可能是抑制半月板退變的新治療靶點,從而為骨關節炎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 武漢協和醫院:劉國輝教授團隊在《Small》發表最新研究成果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劉國輝教授團隊,在闡明糖尿病患者血液外泌體對創面癒合的影響及潛在的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為糖尿病創面的治療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也為由糖尿病引起的其他血管性病變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該成果以「Circulating Exosomal miR-20b-5p Inhibition Restores Wnt9b signaling and Reverses Diabetes-associated Impaired Wound Healing」為題於12月23日正式發表在國際一流期刊《Small》。

劉國輝教授、米博斌醫師為文章的共同通訊作者。課題組成員熊元博士、陳朗碩士和閆晨晨碩士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骨科為該論文唯一第一作者、唯一通訊作者單位。

⊙ 仁濟醫院:設計出可以調控其力學性能的複合水凝膠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分子醫學研究院劉盡堯課題組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影響因子25.8),發表題為「Switching between elasticity and plasticity by network strength competition」的研究論文。研究中,該團隊設計出可以調控其力學性能的複合水凝膠,有望為再生醫學和組織工程領域提供新材料。劉盡堯是該研究論文的通訊作者,第一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在站博士後明尊振。

學科

⊙ 吉大一院:全科醫學科開科

12月24日,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全科醫學科正式開科。

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華樹成院長在開科儀式上提出發展全科醫學是深化醫改的重要內容,醫院應繼續積極響應國家及省裡的大力倡導,建設特色的全科醫學,積極探索、專注培養和建設全科醫學科。

⊙ 北醫三院:國家輔助生殖技術質量管理專家組成立

12月25日,國家輔助生殖技術質量管理專家組成立暨工作會在京舉行。

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婦幼司秦耕司長宣布任命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喬傑院士為第一屆國家輔助生殖技術質量管理專家組組長,專家組辦公室設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秦耕司長對專家組提出了四點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發揮表率和示範作用;二要守正創新,不斷提高自身業務能力;三要遵守工作紀律,規範輔助生殖技術服務;四要完善工作規則,有序高效開展工作。今後,婦幼司將根據工作需要,委託專家組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相關業務指導、質量管理、課題研究、人才培訓等工作。

⊙ 湘雅醫院:新增省級科研平臺數創歷史新高

日前,湖南省科學技術廳公布了《2019年度湖南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創新平臺立項(備案)名單》、湖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了《2019年度湖南省工程研究中心建設項目名單》。依託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申報,獲批立項(備案)的省級科技創新平臺10個,其中省重點實驗室1個、省臨床醫學研究中心4個、省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1個、省工程研究中心4個,新增平臺類型齊全,數量創歷史新高。眼科、胸外科、心內科、內分泌科首次獲批省級重要平臺,將有力支撐相關學科發展、激勵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研成果產出。

人事

⊙ 瑞金醫院:終身教授王德芬獲「上海白玉蘭醫學巾幗成就獎」

日前,上海女醫師協會第三屆「上海最美女醫師」頒獎典禮隆重舉行,瑞金醫院兒科王徳芬教授榮獲「上海白玉蘭醫學巾幗成就獎」。該獎項旨在表彰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公共衛生領域作出傑出貢獻和成就,目前仍在醫學臨床、教育、科研崗位上的上海市老一輩醫學教授,臨床專家。

王徳芬系我國著名兒科學教授,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兒科主任醫師、前瑞金醫院青少年生長發育中心主任。致力於兒科內分泌及遺傳代謝疾病的研究和診治,擅長兒童生長障礙、青少年性發育異常、遺傳代謝病的臨床及實驗室研究。她發現了國內首例生長激素基因缺失家系,並報導了兒童性發育延遲症候群基因缺陷,對推動並倡導臨床基因診斷做出了貢獻。

⊙ 齊魯醫院:李剛、胡三元獲2019年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12月25日,山東政府發布《關於2019年度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對獲得2019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項目和人員進行獎勵,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神經外科李剛教授團隊完成的「腦膠質瘤免疫微環境分子標誌物鑑定的關鍵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胡三元教授團隊完成的「腹腔鏡袖狀胃切除術治療肥胖症和糖尿病技術體系的建立與應用推廣」獲山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管理

⊙ 同濟醫院:託管山西白求恩醫院

日前,同濟醫院託管山西白求恩醫院,同濟醫院黨委常委、副院長吳華同志擔任山西白求恩醫院(山西醫學科學院)黨委書記。

據悉,同濟醫院將派駐專家開展查房、教學、會診、義診、學科建設、專項技術指導等醫療技術合作。圍繞2~5個學科,建立2~5個團隊,打造2~5個重點項目,建立「科對科」精準幫扶機制。通過遠程診療協作系統,開展病理、影像、心功能等特殊檢查的遠程會診,以此促進醫院信息化平臺及智慧醫院建設等。

同時,同濟醫院還將與山西白求恩醫院開展科研項目合作,包括聯合申請課題、共建醫學科研平臺、共享科研成果等。

⊙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成為湖北省DRG質控中心掛靠醫院

近日,由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湖北省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管理辦公室指導,武漢大學人民醫院主辦的湖北省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質量控制中心成立大會暨2019年醫療質量安全與服務創新管理論壇舉行。

湖北省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質量控制中心掛靠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由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萬軍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療質量管理辦公室主任胡靖琛(兼省DRG質控中心辦公室主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醫務處常務副處長吳劍宏、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醫務處牽頭副處長蔡俐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醫務處處長潘振宇、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總醫院衛勤部部長何軍、武漢市第四醫院院長李文洲擔任副主任委員。

⊙ 浙大一院:託管海寧市人民醫院

12月25日,浙大一院與海寧市人民醫院合作辦醫籤約揭牌儀式舉行,浙大一院將全面託管海寧市人民醫院,海寧市人民醫院正式掛牌浙大一院海寧院區。兩院將緊密結合,開啟優質醫療精準幫扶新篇章。

本次籤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浙大一院將為海寧帶來新理念、新思維、新氣象,為海寧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提供強大驅動力,為打造醫聯體建設升級版在海寧奠定更堅實的基礎。與此同時,浙大一院海寧院區的正式掛牌,也將成為繼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國際校區)成立後,浙江大學與海寧市政府深化合作的又一惠民之舉,真正以初心為海寧老百姓謀健康謀幸福。

⊙ 吉大一院:聯合建立「東北地區藥物研究分中心」

12月24日,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在長春舉行戰略合作籤約授牌儀式,雙方聯合共同建設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地區藥物研究分中心,並開展前沿藥物、分子診斷技術的臨床研究及轉化工作。

根據國家科技部和財政部《關於加強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為深化「物」與「人」等資源開放共享的廣度和深度,提升實驗室建設及創新能力,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吉林大學第一醫院現有團隊結合雙方優勢資源,聯合建立轉化醫學與創新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東北地區藥物研究分中心」(以下簡稱「分中心」),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院長華樹成擔任分中心主任,副院長劉彬、王海峰擔任分中心副主任。分中心將依託各類全球領先的技術平臺開展前沿創新藥物研究、精準醫學臨床研究及應用轉化,以提升臨床多元化醫學科研及診療水平。

管理者說

⊙ 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保留一份天真是創新最重要的元素

天真的另一層含義就是保持「好奇心」,保持對未知事物的好奇,保持對「習以為常」的好奇心。天真和好奇有時是孿生兄弟,缺少了天真的性格也許就沒有好奇的本能。無數人對蘋果落地熟視無睹,只有牛頓有一顆好奇心,才會思索,才會探究,直至最後的「萬有引力」的理論。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但不等於所有理論、技術是一成不變的,對傳統觀點保持一種天真的心態,就是一種不受傳統理論束縛,不斷提出質疑,才有創新的動力。

課堂

⊙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2020年血液淨化論壇

招聘

⊙ 中山醫院:2020年招聘啟事

相關焦點

  • 「影響因子」並不是論文水平的直接評價指標!因為……
    從事科技期刊編輯工作這麼多年,也在各類學術會議上講課,在和作者、讀者交流時常被問到:什麼是影響因子?影響因子是怎麼計算的?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上,是否就代表文章學術價值更高?如何理解同一期刊在不同資料庫的影響因子數值不同?影響因子有什麼作用?影響因子高低的影響因素是什麼?
  • 「畢業之家」影響因子及查詢方法,寫論文的你需要知道
    大家好,我是畢業之家小畢同學。 研究生和博士學習期間,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論文。工作之後,能力和職稱也需要論文來幫你實現。說到論文,捆綁話題就是影響因子了。在普通院校,如果你有一篇影響因子極高的期刊論文,那麼,你在學校的位置就非常穩定。(2)事實上,影響因子只能代表該期刊的引用率高,並不代表個人單篇論文引用率。期刊的影響因子高,不代表個人的論文水平高,研究成果高?高校或者研究所單純使用「影響因子」來量化一直被詬病。
  • 溫醫大本科生以一作發表國際TOP期刊1區SCI論文(影響因子8.402...
    溫醫大本科生以一作發表國際TOP期刊1區SCI論文(影響因子8.402 ),科研小白華美逆襲!回首本科期間:2017年9月,她以第二作者在國際TOP期刊1區「Nucleic Acids Research」參與發表研究論文「A 'new lease of life': FnCpf1 possesses DNA cleavage activity for genome editing in human cells」(影響因子11.561)。
  • 影響因子的那些事:「高富帥」的臨時順風車
    不僅我們經常被平均,學術界經常使用的影響因子也存在搭上個別「高富帥」的順風車而被平均的現象,從而使得影響因子短時間劇烈波動。簡單的說,期刊影響因子是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影響因子是度量期刊論文平均被引次數的一個重要指標,也廣泛應用於學術評價中。
  • 高影響因子雜誌上的文章引用數一定高嗎
    儘管飽受爭議,所發表文章所在雜誌的影響因子毫無疑問仍是當下科研成果考評體系中的重要指標。對於東亞、印度、拉丁美洲和東歐等地院校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來說,這一「數位化」評價體系可能佔據了更為重要的地位【1】。簡要說一下影響因子。它最早由美國語言學家EugeneGarfield提出,並於1975年在JournalCitation Reports中投入使用。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知實學術與多本期刊合作,投刊發論文,關注我,發留言~
  • 餘鵬鯤:「SCI」、「影響因子」何以長期佔據主導地位
    但是該意見也沒有將「SCI」、「影響因子」等過去的學術評價指標一棍子打死,而是提出應「準確理解SCI論文及相關指標」、「深刻認識論文『SCI至上』的影響」。隨後的2月23日,科技部印發了《關於破除科技論文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試寫)》通知,明確要求破除「唯論文」論不良導向,打造中國高質量的科技期刊。對於基礎研究類的論文,通知中提出將實行代表作制度。
  • 南京大學:「不唯論文和影響因子」,創新性成果也可評教授
    這一常人眼中「吃力不討好」的研究領域,存在研究難度大、周期長、期刊影響因子低等問題。  但許昌並未因此焦慮。在晉升教授的述職中,他並沒簡單根據期刊影響因子選擇發表在國外期刊上的科研工作進行介紹,而是依據物理意義,著重介紹了發表在《中國物理快報》上的一個創新性工作。許昌的匯報獲得了校內外全部評委的高度認可,最終在晉升教授的投票中獲得全票通過。
  • 四種方法幫你輕鬆查找SCI期刊影響因子
    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是ISl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公布的一項數據,自1975年開始,JCR每年公布一次上一年的數據。影響因子指某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的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前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
  • 新冠肺炎論文影響力醫院排名出爐,武漢同濟醫院位列國內第一
    楚天都市報7月1日訊(記者李曼英 通訊員鮑捷 常宇)據「世界學術期刊學術影響力指數(WAJCI)」統計的我國醫院發表新冠肺炎高質量論文影響力指數排名,截至今年6月18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位列第一。
  • 2019影響因子貢獻文章排行榜,看完有點心塞
    我們都知道,期刊影響因子為期刊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該報告年份中被引用總次數除以該期刊在這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2019年影響因子還有2個月就將發布,由於現在引用情況已經確定,計算各期刊影響因子準確度已經非常高。
  • 華西醫院劉玉-陳崇教授團隊在 Cancer Discovery上發表文章闡明...
    9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劉玉-陳崇教授團隊在腫瘤學國際頂級期刊Cancer discovery (影響因子29.5)上在線發表了題為「An epigenetic mechanism underlying chromosome 17p deletion-driven
  • 谷歌指數將取代SCI影響因子?
    作者:解螺旋·葉子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解螺旋·醫生科研助手說起SCI影響因子(IF),大家是又愛又恨。IF直觀的表示出了期刊的影響力,而根據發表IF的高低來評職稱、晉級,其實也就跟高考一樣,是效率和公平結合的結果。
  • SCI論文榮登國際知名期刊封面!龍崗耳鼻咽喉醫院科研工作實現開門紅
    SCI論文榮登國際知名期刊封面據了解,近日,張鵬博士帶領的腫瘤精準醫學研究團隊在英國生物化學學會CLINICALSCIENCE《臨床科學》發表封面論文。在該雜誌網站主頁及紙質版期刊首頁刊登封面文章,說明國際領域專家學者對該研究論文的充分肯定,標誌著醫院在該領域的研究再次取得重大突破,對創新研究成果具有推動意義。據介紹,耳鼻咽喉研究所腫瘤精準醫學研究團隊圍繞腫瘤異常增殖的科學問題,以篩選腫瘤治療靶點為導向,發現轉錄因子SPZ1在臨床腫瘤樣本中高表達,體內和體外實驗證實基因敲減SPZ1可以抑制腫瘤增殖,促進腫瘤凋亡。
  • 影響因子60!中國醫生在新英格蘭雜誌發文揭B肝阻斷關鍵一步
    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點擊查看 6月16日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刊登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婦幼中心名譽主任潘啟安教授、北京佑安醫院副院長、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主任委員段鍾平教授撰寫的《替諾福韋預防高病毒載量的B肝孕婦傳播B肝》的論文,其影響因子高達60。
  • 2019年SCI影響因子發布,今年有什麼亮點?
    答案昨天揭曉——在經過了幾年的狂飆後,CA的影響因子有所回落,但影響因子仍高達223.679分。這已經是排名第二的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三倍還要多!CA去年只發布了29篇文章,但引用次數高達5,594次。依託高水平數據及臨床試驗來源的腫瘤綜述是其特色。而這一風格極大提高了其影響因子(綜述類文章被引用次數最多,進一步提高其影響力及分數)。
  • 多家醫院發布2020年招聘崗位
    科技 ⊙ 中山腫瘤:周建華團隊關於美國放射學會肝臟超聲造影指南診斷標準修改方案研究發表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超聲科周建華教授團隊在影像學頂級期刊Radiology(影響因子為7.608)發表題為「2017版超聲造影LI-RADS
  • 影響因子一直穩居13分以上的SCI期刊
    2013年10月被國際權威檢索資料庫SCI收錄,2014年7月獲得首個影響因子 8.476。2015年公布的JCR報告顯示,該刊2014年影響因子大幅提升至14.603,在SCI收錄的8618種國際期刊中列第95位,躋身世界百強。近年來,期刊影響因子一直穩居13分以上。2019年,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領軍期刊。
  • 2019 年 SCI 影響因子發布,今年有什麼亮點需要注意?
    2019 年 6 月 20 日,新一年的 SCI 影響因子已經公布,丁香園第一時間整理相關今年生物醫學雜誌的影響因子情況,分享給諸位網友。它是有史以來影響因子最高的雜誌,去年更是高達 244 分。很多人猜測,今年的 CA 會不會超過 300 分?答案昨天揭曉——在經過了幾年的狂飆後,CA 的影響因子有所回落,但影響因子仍高達 223.679 分。這已經是排名第二的 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三倍還要多!CA 去年只發布了 29 篇文章,但引用次數高達 5,594 次。
  • 400多篇論文被曝造假,「論文作坊」初現?
    其中一些『論文作坊』可能會有實驗室生產實際的圖像或結果,但這樣的圖像可能會被出售給多個作者,以代表不同的實驗。因此,這些論文中包含的數據往往是偽造或捏造的。」目前,Elisabeth Bik和Smut Clyde、Morty、Tiger等人已經目前為止已經找到了超過400篇疑似出於同一家「論文作坊」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