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篇論文被曝造假,「論文作坊」初現?

2020-12-10 虎嗅APP


400篇醫學論文,實驗圖片高度相似,這是醫學界近年來被爆出的最大規模學術造假事件,而這些論文集中在中國山東地區。


2月21日,一篇博客發表在《科學誠信文摘》上,作者是著名的「打假鬥士」Elisabeth Bik。Bik之前因為揭露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涉嫌學術不端事件而聲名鵲起,這次又爆出新料,400餘篇不同機構的作者撰寫的論文存在高度相似,很有可能是從同一家「論文作坊」生產的。


早在2013年,Science就有一篇文章,揭露了中國蓬勃發展的學術黑市,其中包括見不得人的機構、腐敗的科學家和編輯,將提交或已經被接受的論文高額出售給在讀的醫學博士生。Bik認為這次發現的「論文作坊」應該就是這種形式。



Bik在文章中表示,「目前還不清楚這些論文中描述的實驗是否真的進行過。其中一些『論文作坊』可能會有實驗室生產實際的圖像或結果,但這樣的圖像可能會被出售給多個作者,以代表不同的實驗。因此,這些論文中包含的數據往往是偽造或捏造的。」


目前,Elisabeth Bik和Smut Clyde、Morty、Tiger等人已經目前為止已經找到了超過400篇疑似出於同一家「論文作坊」的論文。


Bik也在博客中羅列出了這些論文。



據博客描述,相關發現的證據一共有四個方面:


1. 蛋白質印跡條背景高度相似。這一點最早由化名為Indigofera Tanganyikensis的網友在同行評議網站上指出。

     


Indigofera Tanganyikensis質疑的帖子


而後Elisabeth Bik和她的團隊進一步研究了這一條線索,Bik在文章中指出,「所有400多篇論文中的蛋白質印跡條都呈現非常有規律的間隔,呈啞鈴狀或蝌蚪狀,沒有任何通常的汙跡或汙漬。」



2. 流式細胞術圖高度相似。團隊成員Smut Clyde用星球大戰中的的景象來形容這些圖,「每幀Q3象限中的死星正在通過Q4向右發射出一束束粉碎行星的能量,而叛軍聯盟X翼星際戰鬥機組成的訓練有素的艦隊正從Q1和Q2俯衝下來。」



3. 相似的柱狀圖。論文中的柱狀圖看起來也非常相似,它們通常是純灰色,左邊是黑色條,並且有雙邊的誤差條。當然,Bik也表示「圖形的這種布局相似性不一定是問題,這可能是一個流行的圖形程序的標準格式,然而,當不同機構的100多篇論文出現相同的版面設計時,這就是一個危險信號。



4. 標題結構和作者機構信息。Bik發現,這些論文的題目似乎出自同一個模板,Bik總結了這一模板。



她舉了幾個標題的例子,比如:


Bilobalide alleviates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duced pancreatic beta‐cell MIN6 apoptosis and dysfunction through upregulation of miR‐153


Mir-488 inhibits cell growth and metastasis in renal cell carcinoma by targeting hMgn5


Baicalein retards proliferation and collagen deposition by activating p38MAPK‐JNK via microRNA‐29


此外,這些論文作者的機構信息也很奇怪,根據Bik的統計,這些論文集中在山東地區,尤其是濟寧,並且都是附屬醫院,Bik表示,「這並不奇怪,因為至少有一篇論文是中國醫學院取得醫學博士學位的要求之一。」涉及醫院具體名單如下: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 101篇論文


吉林大學中日友好醫院: 59篇論文


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23篇論文


臨沂市中心醫院: 16篇論文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16篇論文


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 12篇論文


對於這次發現,Elisabeth Bik表示出了極大地憂慮。首先,從被直接發現的400多篇論文來看,Bik認為這個「論文作坊」生產出的論文可能有上千篇;其次,這些論文都是經過同行評審後發表的,那麼顯然編輯對它們沒有進行嚴格質量控制,甚至一些出版社本身與這個「論文作坊」就有聯繫;最重要的是,這些論文可能已經「汙染」了學術領域。


目前刊載這些論文的期刊有:


《Artificial Cells Nan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 :76篇論文


《Journal of Cellular Biochemistry》 :57篇論文


《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45篇論文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26篇論文


《Experimental and Molecular Pathology》:26篇論文


《Journal of Cellular Physiology》:21篇論文


「打假鬥士」Elisabeth Bik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頻頻挖出學術圈黑料這位傳奇人物,Elisabeth Bik究竟是何方神聖。


來源:The Scientist


Elisabeth Bik,全名Elisabeth Margaretha Bik,是一位資深微生物學家,在環境微生物、臨床微生物、傳染病和微生物生態學領域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


她曾在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擔任研究助理長達15年,後來做過加利福尼亞州福斯特城的Astarte Medical的科學總監,以及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uBiome的科學和編輯總監。


她的主要代表作有2005年的2作Science,以及2016年的一作Nature Communications。


 

除此之外,還有若干Nucleic Acids Research、PLoS ONE、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logy、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Current Biology、mBio、Research in Microbiology等期刊文章共計47篇,業務能力不容置疑。


Bik不僅專業能力過人,性格也十分剛烈。2013年,她在閱讀一本書籍的某章節時,無意發現了其中大半內容都剽竊了別人的文章,甚至還有一些自己的文章,瞬間就「火冒三丈」,指出了他人剽竊的事實。


自此,Bik就走上了「專業打假之路」。2016年起,Bik甚至辭掉了史丹福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系工作,專職調查各類論文圖像異常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學術不端。Bik成為了科研打假網站 Retraction Watch和PubPeer的積極撰稿人。


2019年11月,公開質疑曹雪濤論文圖像造假



去年11月,Bik在Pubpeer上發表文章,公開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參與完成的超過50篇論文存在圖像造假的問題。


其實2014年,她就無意間發現了曹雪濤作為通訊作者的三篇論文有著可疑之處。這三篇論文中,有兩篇分別於2004年、2007年發表在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主辦的《生物化學雜誌》上,另一篇2005年見於美國癌症研究協會主辦的《臨床癌症研究》中。


Pubpeer信息顯示,Bik分析了曹雪濤參與完成的350篇論文,發現其中超過50篇論文中,不同組別的實驗數據間有著「令她難以置信的相似之處」,包括蛋白質印記、流式細胞術的分析結果等。


Bik主要是通過肉眼觀察鑑別,因此很難同時記住多個圖形,所以觀察到的幾乎都是同一篇論文中的相似圖片。但她也找到了一兩例不同論文中的相似圖片,分別在2003年、2004年發表在不同期刊的兩篇論文中——相似的是兩處肌動蛋白檢測圖形。

       

Elisabeth Bik在推特上持續更新自己的發現


Bik也明確表示自己「只是提出疑問,並不是指控學術造假」。針對質疑,曹雪濤公開表示,「我仍然對我們團隊的論文的有效性和科學結論的強度抱有信心。」


去年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辦公廳工作人員也對媒體表示,中國工程院會針對網絡反映曹雪濤院士的有關問題展開調查。


不過截止目前,曹雪濤學術造假問題至今未有完整回應。


2020年1月,質疑母得志團隊18篇論文存在圖像問題



Elisabeth Bik發文稱,她最先發現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常務副院長母得志研究團隊成員屈藝於2008年發表在學術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Biochemistry》的論文《Telomerase reconstitution contributes to resetting of circadian rhythm in fibroblasts》存在圖像重複的問題。「這篇論文的圖4雖然是2000年代典型的低解析度圖像,但依然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在兩個蛋白質印跡圖像中有一些重複的圖案。」



Bik在文中表示,她曾於2015年10月向上述期刊報告了這一問題,但未獲回應。此後,她檢索了母得志團隊發表的所有論文,發現該團隊五分之一的論文都存在圖像問題。


Bik在Pubpeer平臺上共標記了18篇母得志團隊的論文,其中有9篇獲得了母得志及論文第一作者的回覆。母得志在回覆中均表示,他僅為論文的聯合作者,被質疑的論文圖像由論文的第一作者及第一通訊作者負責收集,他已要求他們認真檢查數據並儘快在Pubpeer平臺回復質疑。


論文第一作者均回應稱錯誤上傳圖像。1月10日下午,母得志研究團隊成員屈藝稱,目前團隊正核查研究數據,核查結果出來之前不方便向外界透露最新進度。同樣,至此杳無音訊。


中國論文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其實我們都知道,論文造假不僅損害了中國學術界的聲譽,也不僅在於導致低水平、研究重複的論文成堆,更是消解了求真求實的科學精神,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學術規則。


但一方面由於國內的評教系統對論文數量十分看中,另一方面對造假事件的打擊力度欠缺,學術界的論文造假事件仍屢禁不止,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勢。


僅僅是去年,學術界就為論文造假一事操碎了心:


翟天臨論文造假一事被鬧得沸沸揚揚,這一事件導致畢業論文要求提高,不少畢業生為此又多掉了一把頭髮;


復旦醫學院博士李敏劈腿四位男博士,其中一位向李敏送出了5篇《SCI》和一篇《nature》子刊;


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副教授徐承彬被指學術造假,其在2007年發表於《吉林工程技術師範學院學報》的論文與2005年趙潔紅等人發表於《長春工程學院學報》上的論文高度相似,存在嚴重的論文抄襲和學術不端行為;


南開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曹雪濤被曝18篇論文造假,論文實驗圖片有PS痕跡,隨後陸續曝出其論文造假數量超過40篇,其作假手段皆是在數據上進行PS修改。

    


早在2017年,人民日報發表過一篇社論,對論文造假一事進行了批判。文章指出,除了學術品格等個人因素外,國內的學術體制存在缺陷,不僅對論文造假當事人懲處力度不足,對第三方機構的查處也相當乏力,而「以論文論英雄的評價體系,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劇了論文造假」


針對近年來逐漸加劇的學術不良現象,科技部於2月17日印發《關於破除科技評價中「唯論文」不良導向的若干措施》。按照分類評價、注重實效的原則提出27條措施,旨在破除科技評價中過度看重論文數量多少、影響因子高低,忽視標誌性成果的質量、貢獻和影響等「唯論文」不良導向。


相關連結:http://www.most.gov.cn/mostinfo/xinxifenlei/fgzc/gfxwj/gfxwj2020/202002/t20200223_151781.htm


措施提出,對論文評價實行代表作制度,「不允許將論文發表數量、影響因子等與獎勵獎金掛鈎」,同時要加強論文發表署名管理,對論文無實質學術貢獻仍然「掛名」的,依規嚴肅追究責任。同時要求強化監督檢查,對落實不力、存在嚴重「唯論文」問題或存在獎勵論文發表的相關高校、科研院所等,採取約談、通報批評等方式予以處理並責令整改,整改期間暫停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專項資金對該單位論文發表的資助。


儘管Bik的指控尚未得到相關方的回應和證實,但毋庸置疑的是,一個更好的研究環境才能催生更好的科研成果,而制度中的作弊者,對於制度本身和真正的學術人來說,都會構成毀滅性地打擊。疫情期間,科研和一線防治從來都是相輔相成的兩件事,也希望科研工作者們集中力量,如科技部的倡導那樣,「協同攻關,確保高效率高質量完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的科技攻關任務。」



相關焦點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來源 | 科研大匠 編輯 | 學術君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
  • 被指數十篇論文造假 院士回應「論文絕對沒問題」
    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
  • 廈門大學論文造假處理後續:學生之外,老師學院難逃責任
    7月10日晚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就「兩碩士論文雷同」一事通報稱,涉事兩名學生的確存在由他人代寫、買賣論文的學術造假行為,現均撤銷兩人所獲碩士學位,收回、註銷其碩士學位證這兩篇論文均在2018年4月完成,並且兩位作者都籤署了學位論文原創聲明,均聲明
  • 論文造假再觸底線!不同作者,不同疾病,卻能得出「相同」結果?
    團隊成員還透露,除了這次曝光的 8 篇論文,團隊在幾年前就發現了其他類似的問題論文。這種情況也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團隊向 DeepTech 分享了一個博客,記錄了此前發現的一批疑似造假論文,其中相似圖片在多篇論文裡重複出現的手法與這次的如出一轍,而論文作者也同樣來自中國。
  • 日本東京大學將正式啟動22篇學術論文造假調查
    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大學20日宣布,圍繞學校六個研究室發表的22篇論文被指存在捏造和篡改數據等問題,根據初步調查的結果,承認存在學術造假的可能,調查委員會接下來將正式展開調查。據東大等稱,調查對象是運營醫學系和生命科學系研究室的六名教授。
  • 臺灣大學論文若造假 臺「教育部」:追回獎章獎金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延燒到校長楊泮池,他被指在四篇有問題的論文共同掛名,但他日前喊冤不知情,臺大將組特別委員會調查。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論文造假風波愈演愈烈。臺大前教授、高醫大副校長郭明良論文造假一案持續延燒,海外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再揭露,與郭有關的研究團隊被檢舉涉及造假論文增至十一篇,其中四篇臺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臺「教育部」表示,若確實違反學術倫理,楊泮池將被追回「教育部」講座三百萬(新臺幣,下同)獎金及學術獎獎金六十萬。
  • 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原標題: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曾參與捏造和篡改「萬能細胞」相關論文   據新華社東京11月2日電 日本早稻田大學2日宣布,正式取消「STAP細胞」學術造假事件主角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學位。早稻田大學去年認定小保方的博士論文存在問題,要求其在1年內進行修改。但最終校方認定修改後的論文未達到博士論文水平。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又是科研「P圖」2016 年,Elisabeth Bik 對 2 萬多篇生物醫學論文進行了人工分析,結果表明,多達 4% 的圖像可能包含重複、抄襲等問題。2019年11 月,Elisabeth Bik曾爆出國內著名專家、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院士多達64篇論文涉嫌圖片造假,一時間引起廣泛熱議。
  • 8篇孿生論文被處罰,論文工廠原始科研數據疑似來自鄭州大學!
    8篇孿生被處罰2020年9月16日,科技部發文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此次通報的主要是涉嫌買賣論文的學術不端行為,從被處罰的科研單位和論文內容來看,這是對前一陣網絡曝光科研造假到喪心病狂的8篇孿生論文的回應,根據國際科研打假名人
  • 韓國女星洪真英碩博論文被曝造假
    網易娛樂11月6日報導 近日,韓國女歌手洪真英近日被爆碩士論文造假,今天有一名自稱是其教授的網友追加爆料,稱洪真英的碩士論文、博士論文全部都是抄襲的。洪真英的碩士論文剽竊率為74%的報導有誤。剽竊率是99.9%,而不是74%。我在學校幾乎沒見過洪真英。碩士論文和博士論文都是假的。」他說:「我認為洪某的所有論文都不能被批准,但結果還是通過了審查。希望現在能查明事實。希望能明明白白地闡明真相。」
  • 又一批中國醫院造假被撤稿!他們居然把醫學論文發到了計算機期刊上?
    本文作者:EVEE近日,愛思唯爾旗下期刊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一口氣撤回了 13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而且其中大部分(8 篇)都來自同一期特刊。推薦通過後,作者就可以通過這些假的評議專家身份,為自己的論文偽造同行評議,從而讓期刊接受自己的論文——就問你騷不騷?和其他造假類型相比,偽造同行評議造假相對隱蔽,比較難發現。 2012 年的一個偽造同行評議的案例中,編輯發現造假的原因居然是「同行評議的反饋速度太快了」,如果造假者「沉穩」一些,或許就可以矇混過關。
  • 加拿大著名生物學家深陷學術造假醜聞 多篇論文面臨被撤回
    近來,又一起論文造假風波在學術界掀起波瀾——這次中招的是生態學界。此前,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證實,行為生態學家喬納森·普魯伊特涉嫌偽造17篇論文,該校已經開始調查。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原標題: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AI圖像查重4小時篩查3500篇論文
    7月23日,據「DeepTech深科技」微信公號報導,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在Pubpeer網站上被指涉嫌25篇論文存在實驗圖像重複、實驗方法存在錯誤等問題。7月24日,署名詹啟敏的作者在「瀟敏ScienceArt」公號上回應稱,已與論文合作者仔細核實相關文章表述和實驗結果,認真開展討論,目前並未發現數據造假和學術不端情況。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歷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是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  買賣SCI論文的「十年老店」  「有需要物理、化學、材料類稿子的朋友就來找我吧——SCI論文代寫代發,中英互譯,淘寶交易,十年老店。」
  • 韓國Trot歌手洪真英回應論文造假,將返還碩博學位
    洪真英在被質疑學術造假引起關注後於11月6日晚發文回應,表示將返還碩博學位。 此前洪真英被曝出碩士論文超過74%,洪真英畢業院校朝鮮大學前教授質疑其碩士論文有抄襲嫌疑。另有教授質疑她的父親是同一學校的教授影響到了這件事。
  • 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 校方回應「正在鑑定」
    原標題:教授被曝抄襲國外本科生論文!校方回應「正在鑑定」近幾年,國內教授被曝抄襲本科畢業論文的事情時有發生。而這次,不但抄本科論文,還抄到了國外。時隔4年多,期刊終於發聲明撤稿。事情發生在江蘇大學理學院教授戴美鳳身上。4月9日,《自然》旗下《科學報告》雜誌在網站刊發聲明,撤回戴美鳳團隊於2015年12月15日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
  • 賣SCI論文網店10年不倒,治理論文買賣必須推進學術專業評價
    當年這篇批評報導還被他貼到自己的微博上,揚言記者多管閒事,「我賣論文是不觸犯法律的,甚至是受法律保護的」。據報導,現如今「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是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買賣論文,真的「不觸犯法律甚至受法律保護」嗎?非也!
  • GNN、RL強勢崛起,CNN初現疲態?這是ICLR 2021最全論文主題分析
    初審結果已於 11 月 11 日公布,此次會議共收到論文投稿 3013 篇,其中有 856 篇是 NeurIPS 2020 Rejection 之後再提交的。目前,ICLR 2021 的論文 rebuttal 階段也已經結束。有開發者從 ICLR 2021 OpenReview 網頁抓取了本次大會的論文數據,並做了可視化呈現。
  • 售賣SCI論文百餘篇 網上論文小鋪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多位院士認為應立法管制學術不端作為店主的「老熟人」,記者耗時半年再次暗訪發現,「SCI論文小鋪」生意依舊紅火,至今已賣出100多篇SCI稿件,發表於國內外學術期刊,購買者基本來自高校師生,店主因此牟利數百萬元。  買賣SCI論文成「十年老店」  「有需要物理、化學、材料類稿子的朋友就來找我吧——SCI論文代寫代發,中英互譯,淘寶交易,十年老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