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數十篇論文造假 院士回應「論文絕對沒問題」

2021-01-11 網易新聞

2019-07-02 11:00:00 來源: 紅星新聞

舉報

日前,網上突然曝出中國工程院院士、海軍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李兆申涉嫌剽竊學術論文等學術不端問題。

一位網友在新浪微博和知乎等處發帖稱,自己是一名醫療工作者,在撰寫論文搜索資料時發現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發表的論文,涉嫌剽竊浙江大學和山西醫科大學兩名碩士研究生的文章,並有多篇文章涉嫌剽竊、抄襲、一稿多投、重複發表等學術不端問題。

7月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李兆申院士,他表示事情通過組織在處理,「論文絕對沒問題。」

網帖中稱,李兆申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肝膽外科雜誌》(2008年10月第16卷第5期)發表的《膽道惡性梗阻的內鏡治療》一文,疑似剽竊浙江大學醫學院2003級碩士生羅靈和(導師高敏)在《浙江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3月1日)發表的《肝外阻塞性黃疸的內鏡治療分析》,文字複製比達到47.7%。

網曝李兆申涉嫌抄襲的論文圖片來源見水印

網曝被抄襲的羅靈和的論文圖片來源見水印

李兆申在《中國現代普通外科進展》雜誌(2009年12月第12卷第12期)發表的《急性胰腺炎治療研究進展——從外科手術到介入治療》,疑似剽竊山西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研究生王潔(導師韓曙光)在《山西醫科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4月17日)發表的《重症胰腺炎14例臨床治療分析》,文字複製比達到61.7%。

該網友稱,中國學術權威資料庫中國知網(Cnki)上檢索發現,李院士的兩篇文章被定性為「剽竊觀點」「疑似剽竊文字表述」,總文字複製比分別達58.4%和62.9%。同時,該網友還發布了中國知網對上述兩篇論文的檢索及定性的截圖。

知網對上述兩篇論文的檢索及定性▼

圖片來源見水印

此外,網帖作者稱,在吃驚之餘,他對李院士發表的其它中文期刊部分論文也進行了檢索比對,初步發現他涉嫌造假的論文多達數十篇。

7月1日下午,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李兆申院士,他表示事情通過組織在處理,「論文絕對沒問題。」

對於網曝內容,李兆申說:「這個整個是亂說,我沒必要回應他,(評判論文是否有造假)這都是科研評估機構做的事情。一個槍手,一個網絡記者怎麼能知道這些事情?」

他補充道,「每一個單位,每一個科研機構都應該有一個評估體系,評估出來是(否)有問題,就是你是否屬於抄襲或者什麼的。而不是隨便一個人就這樣來弄,他怎麼可能知道這些事情呢?」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 周馨怡_NB12002

相關焦點

  • 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
    原標題:楊樂院士直指數學領域論文造假:觸目驚心!最近,「中國65篇數學論文涉嫌批量造假」一事再次引發學術界對論文造假的關注。論文作者中有3名高校學院院長級人物,涉及院校更是不乏吉林大學、湖南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等「985」「211」院校。
  • 400多篇論文被曝造假,「論文作坊」初現?
    2019年11月,公開質疑曹雪濤論文圖像造假去年11月,Bik在Pubpeer上發表文章,公開質疑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參與完成的超過50篇論文存在圖像造假的問題。其實2014年,她就無意間發現了曹雪濤作為通訊作者的三篇論文有著可疑之處。
  • 韓國Trot歌手洪真英回應論文造假,將返還碩博學位
    洪真英在被質疑學術造假引起關注後於11月6日晚發文回應,表示將返還碩博學位。 對此洪真英所屬公司發出公告,轉達當時負責審查洪真英碩士學位論文的教授的意見,該教授稱在洪真英接受碩士論文審查時的2009年多加引用內容和參考文獻等注釋是趨勢,是需要多引用才能通過論文審查的時期
  • 中國團隊 Nature 新冠論文被指圖片造假,又是科研「P圖」?
    在 Bik 博士將質疑發布到推特後,推特網友跟帖指出,論文的其它地方也存在不少問題,圖 1B、1C 的各組異常值完全相同,圖 1E 的異常值則完全對稱。截至本文發出前,論文作者及相關單位暫時對此事作出回應。
  • 售賣SCI論文百餘篇 網上論文小鋪咋成了打不死的小強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  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多位院士認為應立法管制學術不端記者統計發現,2019年「論文寫手」寫出論文20篇,發出8篇,年發稿量銳減一半。  「SCI論文小鋪」的交易都是通過支付寶進行。「論文寫手」稱,在稿件接收之前,不收錢;不過有的稿件要交預付款,但預付款在支付寶中間商手裡,買家籤收論文後才會支付出去。論文署名完全由買家決定。「如果想降低風險,可以讓我作為合作作者,這樣就完全沒問題了。」
  • 「論文小鋪」網上賣SCI論文百餘篇,槍手店主稱論文買賣「不違法...
    「論文寫手」宣稱,SCI論文內容涉及(但不局限於)有機配體合成、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徵、光物理性質的討論、納米性質的討論、量化計算的討論。「文章可供化學系、材料系、物理系的人使用。」  「可否代寫代發一篇材料學方面的SCI論文?」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
  • 2019年諾獎得主30多篇論文被質疑造假!涉及中國學者團隊
    來源 | 科研大匠 編輯 | 學術君 近日,相信很多科研人都被一條消息驚掉了下巴: 2019年諾獎得主被疑學術不端,發表的32篇論文被曝涉嫌造假
  • 日本東京大學將正式啟動22篇學術論文造假調查
    中新網9月20日電 據日媒報導,日本東京大學20日宣布,圍繞學校六個研究室發表的22篇論文被指存在捏造和篡改數據等問題,根據初步調查的結果,承認存在學術造假的可能,調查委員會接下來將正式展開調查。據東大等稱,調查對象是運營醫學系和生命科學系研究室的六名教授。
  • 論文造假再觸底線!不同作者,不同疾病,卻能得出「相同」結果?
    將如此明目張胆的學術造假論文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上,堪稱是刷新了學術造假的下限,簡單而粗暴。讓人唏噓的是,和前幾次問題論文事件一樣,這次被曝光的相關人員依然全數來自中國。微博上一位執業醫師、健康博主表示,這是 「喪心病狂的造假」。
  • 8篇孿生論文被處罰,論文工廠原始科研數據疑似來自鄭州大學!
    8篇孿生被處罰2020年9月16日,科技部發文關於論文造假等違規案件查處結果的通報,此次通報的主要是涉嫌買賣論文的學術不端行為,從被處罰的科研單位和論文內容來看,這是對前一陣網絡曝光科研造假到喪心病狂的8篇孿生論文的回應,根據國際科研打假名人
  • 廈門大學論文造假處理後續:學生之外,老師學院難逃責任
    7月10日晚天津大學、廈門大學就「兩碩士論文雷同」一事通報稱,涉事兩名學生的確存在由他人代寫、買賣論文的學術造假行為,現均撤銷兩人所獲碩士學位,收回、註銷其碩士學位證這兩篇論文均在2018年4月完成,並且兩位作者都籤署了學位論文原創聲明,均聲明
  • 記者暗訪論文網店:售賣SCI論文百餘篇,店主稱「不違法」
    8月24日,記者以高校研究生身份求購SCI論文,相關詢問很快得到店主「論文寫手」的回應。他介紹,價格取決於學術期刊及其影響因子,幾天後有一篇材料方面的稿子到位,影響因子3.2,價格在3萬至5萬元間,具體價格還要看改稿時的工作量和影響因子測試的多少而定。「如發表在一區的稿子,影響因子6.3,價格6.5萬元。發表在二區的稿子,影響因子2.9,價格則是3.5萬元。」
  • 孫大文院士團隊在CHEM SOC REV (IF = 42.846) 發表論文
    孫大文院士,自2011年底起回到華南理工大學工作以來,迄今為止(2020年11月)在Webof Science網站上可以檢索到的文章中,共有209篇是以華南理工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第一作者單位的論文,其中高被引論文42篇,JCR一區論文157篇,影響因子大於6的65篇。高被引論文數佔華南理工大學全校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比例分別為14%和45%。
  • 臺灣大學論文若造假 臺「教育部」:追回獎章獎金
    臺大論文造假風波延燒到校長楊泮池,他被指在四篇有問題的論文共同掛名,但他日前喊冤不知情,臺大將組特別委員會調查。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11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大論文造假風波愈演愈烈。臺大前教授、高醫大副校長郭明良論文造假一案持續延燒,海外論文審查網站PubPeer再揭露,與郭有關的研究團隊被檢舉涉及造假論文增至十一篇,其中四篇臺大校長楊泮池共同掛名。臺「教育部」表示,若確實違反學術倫理,楊泮池將被追回「教育部」講座三百萬(新臺幣,下同)獎金及學術獎獎金六十萬。
  • 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原標題:日本造假「學術女神」博士論文不過關  曾參與捏造和篡改「萬能細胞」相關論文   據新華社東京11月2日電 日本早稻田大學2日宣布,正式取消「STAP細胞」學術造假事件主角小保方晴子的博士學位。早稻田大學去年認定小保方的博士論文存在問題,要求其在1年內進行修改。但最終校方認定修改後的論文未達到博士論文水平。
  • 中國工程院院士被指剽竊碩士論文,當事人:斷章取義
    如果確實存在抄襲問題,他會面對,如果是誹謗,他將採取法律手段。全文1229字,閱讀約需要2.5分鐘7月1日,有網帖舉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剽竊他人碩士論文。新京報記者7月1日下午聯繫到李兆申,對方否認其論文存在抄襲。中國工程院方面稱,正在核實處理此事。
  • 又一批中國醫院造假被撤稿!他們居然把醫學論文發到了計算機期刊上?
    本文作者:EVEE近日,愛思唯爾旗下期刊 Future Generation Computer Systems 一口氣撤回了 13 篇來自中國學者的論文, 而且其中大部分(8 篇)都來自同一期特刊。論文作者往往通過註冊一些虛假的電子郵箱帳號,並給這些郵箱配以虛假身份,將其推薦給期刊作為同行評議者。推薦通過後,作者就可以通過這些假的評議專家身份,為自己的論文偽造同行評議,從而讓期刊接受自己的論文——就問你騷不騷?和其他造假類型相比,偽造同行評議造假相對隱蔽,比較難發現。
  • 論文工廠報導被點名者回應:僅參考英文表達
    《科學美國人》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英國《診斷病理學》論文評審人表示《科學美國人》的報導有誇大之嫌。12 月 21 日、22 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連續對《科學美國人》指中國學術論文造假的問題進行報導。
  • 加拿大著名生物學家深陷學術造假醜聞 多篇論文面臨被撤回
    近來,又一起論文造假風波在學術界掀起波瀾——這次中招的是生態學界。此前,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證實,行為生態學家喬納森·普魯伊特涉嫌偽造17篇論文,該校已經開始調查。
  • 剛剛:舒紅兵團隊發文回應論文被質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BioArtReports(ID:bioartreports)近日,有人爆料,武漢大學副校長舒紅兵院士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