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大眾對亮劍3,滿屏批判的時候,重又看了一遍「我的團長,我的團」以下簡稱「團長」。
這次復看的時候,重點「審核」了一下阿譯長官,烽火連天的歲月,愣是把一個上海憂鬱小青年逼上了戰場;在與日寇的殘酷戰鬥中又把知書達禮小菜鳥逼成了殺人不眨眼的老油條。但骨子裡的溫文爾雅,叫人覺得上戰場的人不應該是他,與對岸日軍罵戰時的那句「十三點」,瞬間覺得這個人有些可愛。
這個上海小男人,帶著大城市特有的優越感與才氣,那麼想融入炮灰團小群體,卻又瞧不起這群「兵渣子」,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充滿對自己的失望,感覺自己什麼也做不好。
演員王往,對炮灰團裡獨樹一幟的這個另類,演繹出了眼前一亮的感覺。從來都衣裝整潔的阿譯,他是那麼不應該屬於這場戰爭,卻又不得不屈從於這場戰爭,雖然有陰柔的娘炮感,但每到關鍵時刻又都能頂上大用處。
林譯是一個充滿書生氣的形象,自然也帶著一些書生式的迂腐。雖從軍官學校優異畢業,但他的優異也僅限於軍事知識和理論,槍該拿不穩還是拿不穩,開槍手都會哆嗦,還差點把同伴都害死,一開始阿譯以這種角式的形象出現,都還以為他的出現僅是用來映襯龍文章的英勇、天才和瀟灑不羈的,然而後來也證明他不止是如此。
因為他也是這樣一個人:
當死啦死啦假冒團長穿幫被抓時,同伴們都舉薦他去求情,他自我調侃式地說了句,「想讓他死的話就讓我去」。
他最讓我刮目相看的時候就是,在公堂上審判死啦死啦時,說:他有罪,可是,如果我三生有幸,能夠犯下他所犯下的罪,吾也寧死啊!這句話說得多爺們兒!
升任副團長簡督導後,某日日軍衝過怒江,國軍潰敗,軍中謠傳虞師長戰死,龍文章逆流而上,截住潰軍高喊著反攻。看阿譯關鍵時刻堅定執行團長的命令,毫不折扣督促士兵成功堵住潰兵退路,職業軍人素養,方可看出高人一等。
他也做到了,在攻打南天門的時候,在主力團沒有按時發動進攻的情況下,與竹內聯隊正面交鋒,明知沒有後續援兵,明知前面是死路一條,奮發了他從未有過的英勇,把炮灰團殘部帶進樹堡。這其中有對炮灰團的眷戀!更有理不亂的對戰場兄弟不離不棄的情愫,寧願被團長拳打腳踢他也心甘情願,因為他想,死也要和他們死在一起,這才是他最後的精神支柱。
在南天門樹堡裡生死一線的情況下,他也還是念念不忘來一段「悽悽長夜誰來拭淚滿腮,該貪點兒依賴,貪一點兒愛……」這部電視劇裡的兩位女主角,都沒有他的「嫵媚」才情。以前看這部劇演到阿譯唱歌的時候,總是快進而過,這次方才看懂,聽得饒有興趣,既便滿身雞皮疙瘩也要聽完。
真正的表演,刻畫至深,真正的勝利並不是都那麼高大上,應該讓所有出品「抗日神劇」的導演,編劇和演員們把「團長」當作教材去觀摩學習,這才是抗日劇。當年抗日的軍隊無論是國軍還是八路軍都沒有那麼神奇,我們所有的勝利都是拿命換來的,三條甚至五條命,才換一條鬼子的命。子彈不是那麼充裕,軍裝不是那麼整潔,髮型不會一絲不苟;士兵們也會罵人,會鑽洞,會惜命,會爭吵,會犯錯誤。
真實的戰場,大義凜然也許只是後人對英雄們勝利時的幻想,能活下去才是士兵們最基本的追求,其他的方面真的不是表演場上的那麼瀟灑,能做到的這一點的,我只服「我的團長我的團」!!
#禁播抗日神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