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打工人,你們下班了嗎?
打工人,打工魂,
打工人是人上人!
一夜之間,
不管你是外賣小哥、程序猿、還是創業者,
不論你是出入CBD的白領,
還是在胡同口為了提貨單四處奔波,
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打工人」。
「打工人」,指對所有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技術勞動的人的統稱,現在已成為上班族的自稱。
以前,年輕人們總喜歡自詡為精英,給自己的工作加碼各種高大上的詞彙,張口閉口就是「項目」、「投資」、「流量」、「資金」、「上市」。
但在社會的教育下,被生活重錘的社畜,終於明白:
出來打工而已,你我都是打工人,不要再裝了!
01
新時代"打工人"的心酸,藏在衛生間裡
何為「打工人」?
以前認為「打工人」是那些勤勞的體力勞動者,如今明白「上班族」「白領」「社畜」的本質都是打工。在長輩的眼裡,只要是走出家鄉工作,就是去「打工」。
10月23日,快手總部被爆出在洗手間內安裝計時器,引發網絡熱議。
職場人的心酸,大多藏在洗手間裡。
公司洗手間對職場人來說,就相當於下班後的停車場,是最後的保留地和避難所。
最近某招聘網站發布了一份《網際網路人如廁報告》上面顯示:
86%的網際網路人把廁所當做回歸自我的最後淨土,而被老闆找則成為如廁時最討厭的事情。
網上衝浪則是如廁人士最愛幹的事,60%的人刷票圈(朋友圈),47%的人刷微博,32%的人買買買,21%的開心消消樂;51%的人工作;35%的人發呆;還有18%的人在廁所哭。
@阿文 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她通常會在創意被斃、憋不出方案、被領導diss的時候選擇去廁所冷靜一下。
「作為一個卑微的乙方打工仔,廁所是我唯一可以不用維持體面的空間。就算開廣告公司當老闆,也是做乙方,還是打工人。」
對很多年輕人來說,衛生間的小隔間,意味著安全。
然而,這樣的空間可能也是奢望了。
今年7月,脈脈數據研究院對當下的職場人展開了調查,與鳳凰網科技和微博職場聯合發布了《職場人壓力報告2020》,試圖探究他們的壓力現狀。
調研數據顯示,2020年職場人的平均壓力值為6.9,達到了近兩年的壓力峰值。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
02
朋友,你今天打工了麼?
打工實屬不易,但打工人可以選擇苦中作樂。
隨著#打工人#熱度越來越高,「打工人」的梗也從線上玩到了線下。
連朋友之間聊天,
可能都會先問候一句:
「早上好,打工人!」
在「打工人」之前,還曾出現過「996」、「社畜」、「內卷」等熱詞,職場人通過這些詞彙,來消解自身的焦慮和壓力。
相比「社畜」、「韭菜」……這樣充滿自嘲和無力感的詞語,「打工人」似乎多了些樂觀主義的精神,因為「打工人」有鋼鐵般的意志、炙熱的情懷。
就像「打工宣言」裡說的:
「生活裡80%的痛苦來源於打工,但是我知道,如果不打工,就會有100%的痛苦來源於沒錢,所以在打工和沒錢之間,我選擇打工。」
畢竟,網際網路打工人相比其他行業,還有著明顯的年齡焦慮,不努力,到了35歲連工都沒得打。
「很喜歡打工人的一句話:打工賺不了幾個錢,但是多打幾份工可以讓你沒時間花錢。」
「不是工作需要我,而是我需要工作,我打工,我快樂。早安,打工人!」
「世上有兩種最耀眼的光芒,一種是太陽,一種是打工人努力的模樣。早上好,打工人!」
「說上班,就感覺像是為生活所迫,不情不願。說打工,就像是帶著美好的憧憬,用努力和汗水去創造未來早安!打工人們!」
……
各式各樣的打工宣言,是一種自我鼓勵,用搞笑段子為枯燥的生活增添一些色彩,同時,也是對於生活重擔的調侃和不甘。
今天,是本周第一個「打工日」,也是10月最後一個周一。
各位打工人,你們下班了嗎?需求都做完了嗎?
沒做完也沒關係,有句話說得好:
「我要悄悄打工,然後驚豔所有人 ! 」
加油,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