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口辦理標準統一 優化服務資金統籌 廣東打造「全科門診」政務...

2020-12-23 瀟湘晨報

歸口辦理標準統一 優化服務資金統籌 廣東打造「全科門診」政務服務新模式2020-12-22來源:中國財經報

去年以來,廣東省財政廳建立「一個部門對口一個處室」服務機制,對部門的資金管理業務由過去分散多個處室管理,調整為一個處室全方位全流程對口服務,處室由專科門診轉變為「全科門診」,實現部門辦事「只進一個門、只跑一個處」,獲得省直預算單位點讚。2020年,廣東財政預算執行進度同比加快60%,廣東地方財政管理工作績效考核也首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突出歸口辦理,實行「只進一個門」。此次改革聚焦政務服務創新,一是辦事歸口,每個部門預算管理事項由省財政廳一個處室全流程對口服務,需要涉及其他處室的由對口服務處室牽頭協調。二是職能理順,省財政廳結合機構改革,明確12個處室分別服務117個省直部門、45個中央駐粵機構和省屬企業,確定8個負責政策制定的處室政策牽頭處室,理順職責邊界。三是力量配強,將經辦業務處室數量增加1倍,將80%的人員力量集中到預算管理處室,確保部門辦事原則上「只進一個門、只跑一個處」,各部門改革滿意率達95%以上,對口服務成為深化預算改革的重要支撐。

——突出標準統一,實行「服務一張單」。一是一份清單明職責。制定處室對口服務事項清單,明確五大類25項對口服務事項,每一類綜合性事項由一個政策牽頭處室牽頭制定政策制度,統一事項辦事標準、辦理規程,讓對口服務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二是一本指引定標準。配套制定《一個部門對口一個處室辦事指引》,每個事項統一辦理流程、政策依據、辦事材料、指標辦理、提醒事項、案例介紹、政策諮詢人等,力求「一看就懂、馬上會辦」。三是下放一批提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確在政府採購、資產管理、預算收支管理等與預算部門工作相關的領域實施22項改革,重構辦事規程,省級專項資金審批環節由15個減少到7個,制定分配方案到下達資金的時間壓縮50%以上,市縣轉下達由平均3個月壓減到1個月以內。

——突出優化服務,實行「辦事一張網」。一是數字財政科技賦能。以財政預算一體化建設為契機,建設全省大集中的數字財政管理平臺,針對部門反映的「系統太多、所填太細、改動太快、操作不便、不夠穩定、問不到人」六大痛點,整合信息系統,簡併填報事項,設立智能運維助手和專線服務團隊,讓信息多跑路,讓部門少跑腿。二是財學平臺智慧培訓。開發「財學」在線學習平臺,建立預算法實施條例培訓專區、各種業務學習專欄等10多個,開放給省直預算單位6000餘名財務人員使用,舉辦線下培訓班30餘個,線上直播120餘次,實現隨時隨處學習財政業務。三是主動上門優化服務。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外溝通優化服務的若干措施》,明確並及時公布部門辦理財政業務所需材料的形式、數量和內容,減少部門因反覆申報而帶來的工作量,要求部門上門服務不少於一次,幫助部門解決實現問題,切實提高效能。

——突出資金統籌,實現「完整一本帳」。一是看得清。在對口服務機制建立之前,部門資金根據業務性質由財政廳多個處室負責,往往各自為政。一個部門對口一個處室後,這種「各管一段」的方式得以避免,處室和部門都能看清「全貌」,「一本帳」清楚明白。二是統得全。實施對口服務後,在推動預算管理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部門整個行業領域資金的全面統籌謀劃。如將9個省直部門的26項涉農資金進行統籌整合,2020年將約8成涉農資金用於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集中財力辦大事。三是用得好。省財政廳按照業務歸口和單位歸口原則,由對口處室統一銜接單位「完整一本帳」,先後建立完善了《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30多項配套制度改革,對部門自評、財政覆核等全面強化,實現了有效跟蹤問效。2020年,省財政廳被財政部評為預算績效管理考核第一名。

【來源:廣東省財政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四川「網際網路+政務服務」 將形成統一身份認證體系
    近日,四川省政府印發《四川省加快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計劃用2到3年時間,構建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陽光政務、效能監察、互動交流等功能為一體,覆蓋全省、整體聯動、部門協同、省級統籌、一網辦理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體系,最大限度提供利企便民服務。
  • 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關於印發廣東省2020年政務服務優化工作...
    一、著力深化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  (一)開展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攻堅專項工作。在2019年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專項工作的基礎上,全力解決事項目錄、辦理材料和業務表單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實現政務服務事項「應統盡統」與支持各地改革創新有機統一,完善政務服務事項目錄體系。
  • 全流程網辦「零跑腿」,廣州黃埔區教育局優化政務服務
    據介紹,黃埔區教育局對教育系統30項政務服務事項進行標準化梳理,不斷優化服務。截至目前,黃埔區教育局行政許可「可網辦」率達到100%,全流程網辦「零跑腿」率達到100%。 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民辦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的審批與管理備受關注,黃埔區教育局深化推進政務服務改革,堅持「專業、高效、便捷」的服務宗旨,高標準、高要求、高效率開展機構審批工作。今年截至目前,黃埔區已新增設立機構及分教點18家,辦理續辦、終止及變更等事項30餘項。
  •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的指導意見
    同時,優化流程和資源配置,實現熱線受理與後臺辦理服務緊密銜接,確保企業和群眾反映的問題和合理訴求及時得到處置和辦理,使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接得更快、分得更準、辦得更實,打造便捷、高效、規範、智慧的政務服務「總客服」。(三)基本原則。堅持屬地管理和部門指導相統籌。
  • 北京規範街道鄉鎮政務服務平臺 同等條件同標準辦理
    中新網北京9月30日電 (記者 杜燕)為方便企業和民眾辦事,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編制印發了《北京市街道(鄉鎮)政務服務平臺人力社保業務服務規範》(以下簡稱《服務規範》),就業失業、職業介紹、社會保險、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等街道(鄉鎮)辦理的35個服務事項,在全市範圍內統一工作人員業務規範和服務對象辦事指南
  • 小窗口大改革 全領域無差別 市南區全力打造政務服務新生態
    「全方位探索多元化服務」的「六化」服務,到「非工作時間全時空服務」、「提速增效全動力服務」的「兩全」,無不彰顯著便民服務的新突破和辦事體驗的更優化。市南區實行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後,取消了街道服務大廳,將街道層面以下的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全部下沉到社區辦理。在區本級大廳實現一窗服務的基礎上,2019年從東、中、西選擇3個街道14個社區進行試點。通過優化調整社區服務窗口、培養全科社工、整合網絡平臺、實施標準化流程再造等措施,建立起「一窗受理、全科服務」的實體辦事模式。同時,「網上一窗」優化完善功能。
  • 亦莊鎮推進社區政務服務站規範化建設 打造政務服務「最後一公裡」
    正在辦事的劉女士在窗口人員的指導下通過手機辦理「靈活就業狀況報告」事項,「之前辦事都要到離家兩三公裡外的政務服務中心,沒想到現在可以在家門口的社區就能辦理了,簡直是太方便了。」亦莊鎮黨委為落實北京市優化營商環境,打造市、區、鎮(街)、村(居)四級標準化、規範化的政務服務體系和政務服務「最後一公裡」最前臺,提升基層政務服務水平,從今年開始實施社區政務服務站規範化建設工作。在社區現有承擔的政務職能的基礎上推行標準化、規範化管理。將綜合窗口改革延伸到社區政務服務站,綜合窗口取代部門窗口,52個事項實現一窗受理。
  • 萬安縣著力優化政務服務
    萬安縣嚴格按照「五型」政府建設要求,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緊緊圍繞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項中心工作,壓實責任、強化舉措,紮實推進政務服務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一是優化服務平臺。
  • 衡水「五統一」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市級統籌
    12月10日,衡水市醫療保障局新聞發言人、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李保勝在新聞發布會上說,為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市級統籌工作,市局確定了統一居民醫保政策建立門診統籌制度,統一基金收支管理,統一基金預算管理,統一經辦服務管理以及統一信息系統五項重點任務,確保工作順利推進。
  • 線上線下辦理 服務標準一致
    本報上海4月12日電(記者巨雲鵬)日前,《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當日開始施行。據介紹,這部法規的出臺旨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維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推進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實現上海「對標最高標準、最高水平」,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目標。此次通過的《條例》共八章八十條,從市場環境、政務服務、公共服務、監管執法、法治保障等五個主要方面作了多項規定。
  • 青島立法優化營商環境 打造「三化三型」政務服務
    11月18日,青島市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青島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營造方便快捷的政務服務環境、充滿活力的創新創業環境、優質高效的要素供給環境、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環境為目標,對照國內最高標準,堅持改革創新思維,總結青島實踐經驗,努力助推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經濟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 成德眉資政務服務開啟同城化新篇章 同城化無差別辦理
    「我們在大廳設立了『同城化無差別』受理窗口,由專門的服務人員引導市民辦理相關業務。」金堂縣政務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政務服務改革打破了戶籍或居住地區域限制,按照統一標準,對事項要素、辦理流程和辦事指南進行了完善,並在五地政務服務大廳同步開啟「同城化無差別」受理服務模式。
  • 【落實「六穩六保」·優化營商環境】 廣東:創新政務服務 企業註冊...
    廣州南沙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內開辦企業一窗通服務區。人民網邢鄭 攝近日,記者走進廣州南沙政務服務中心,了解到中心已推行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模式和「免費刻章」服務,實現「1個環節0.5天辦結」,企業註冊「零成本」。「南沙區內企業只要通過「南沙市場監管」微信小程序,即可通過手機實現資信證明的在線辦理和驗真防偽,極大縮短了企業開具資信證明時間,最大限度降低企業制度性成本,幫助企業全身心投入復工復產。」
  • 廣東:中山市以數據共享交換 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目前我們正在進行中山市政務大數據中心的設計,大數據中心是一個體系建設的範疇,不僅僅涉及到相關系統平臺建設,更涉及到一整套運營服務機制建設。」黃嘉宏說。  根據《辦法》內容,已有的政務數據共享類平臺系統應與中山市政務大數據中心對接,按照中山市政務大數據中心的體系和技術標準進行優化,並提供規範化數據訪問接口,確保系統實時連通和數據同步更新。
  • 政務辦:常州深化五個「統一支撐」,打造一流線上服務平臺
    常州緊扣「一網、三通、五辦」目標思路,加強政務服務網改造升級,全面構建基於「五個統一支撐」的一體化在線應用平臺,促進了常州版「一網通辦」的快速發展。一是統一服務門戶。以江蘇政務服務網為依託,推動各部門自建系統、門戶網站、受理埠同步對接,打造常州政務服務綜合旗艦店,實現了服務事項出入同口、數據同源、更新同步。
  • 洪梅市民中心全面試運行,打造為水鄉功能區市民服務示範區
    自今年年初以來,洪梅鎮以全面整合閒置資源、盤活閒置資產為重點,利用閒置多年的原汽車客運站改造為市民中心,建設「一站式」政務服務和集中行政審批、展覽、文化體驗與展示、公共交流同互動於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打造為洪梅新城形象地標、水鄉功能區市民服務示範區。
  • 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掛牌 打造統一「大平臺、大數據、大系統」
    &nbsp&nbsp&nbsp&nbsp據了解,根據市委、市政府改革安排,以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為基礎,整合分散在其他部門的信息服務機構,組建天津市大數據管理中心(天津市信息中心),歸口市委網信辦管理,統一負責市級信息化建設、運行管理和數據資源管理,推動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公共數據資源開放,推進大數據產業等數字經濟發展,推動數字天津和智慧社會建設。
  • 一網通辦一窗快辦一人跟辦一心全辦 白雲礦區打造政務服務「一時代」
    打造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今年以來,圍繞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目標,白雲礦區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針對地區實際,敢下先手棋,善打主動仗,傾全力打造白雲礦區政務服務「一時代」。一門辦理。整合集中事項,增強「一站式」服務能力。建成以政務大廳、人社分大廳和4個社區居民服務站為基礎的「1+N」政務服務體系。推動審批服務事項和水、電、氣、熱、通信等市政公用服務報裝業務進駐大廳,打造涉企審批服務的全鏈條一站式集中服務平臺。一網通辦。使用好自治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梳理許可、服務事項337項。
  • 中國發布丨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統一為12345:「7×24小時」人工服務
    中國網1月7日訊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地方政務服務便民熱線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今年年底前,各地區設立的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設立並在地方接聽的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實現一個號碼服務,各地區歸併後的熱線統一為「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以下簡稱12345熱線
  • 創新政務服務 打造營商環境「新都經驗」
    「木蘭便民服務中心離新都城區有10多公裡遠,輻射周圍78.2平方公裡,服務企業171家、人口約12.6萬人。新都區政務中心下放了192項服務到街道。」木蘭便民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中心實行硬體設施、辦事事項、管理制度、運轉機制、行為規範「五統一」,打造可進入、可參與的體驗式活動場景,主要是為了體現親民、暖民、惠民、便民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