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口辦理標準統一 優化服務資金統籌 廣東打造「全科門診」政務服務新模式2020-12-22來源:中國財經報
去年以來,廣東省財政廳建立「一個部門對口一個處室」服務機制,對部門的資金管理業務由過去分散多個處室管理,調整為一個處室全方位全流程對口服務,處室由專科門診轉變為「全科門診」,實現部門辦事「只進一個門、只跑一個處」,獲得省直預算單位點讚。2020年,廣東財政預算執行進度同比加快60%,廣東地方財政管理工作績效考核也首次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突出歸口辦理,實行「只進一個門」。此次改革聚焦政務服務創新,一是辦事歸口,每個部門預算管理事項由省財政廳一個處室全流程對口服務,需要涉及其他處室的由對口服務處室牽頭協調。二是職能理順,省財政廳結合機構改革,明確12個處室分別服務117個省直部門、45個中央駐粵機構和省屬企業,確定8個負責政策制定的處室政策牽頭處室,理順職責邊界。三是力量配強,將經辦業務處室數量增加1倍,將80%的人員力量集中到預算管理處室,確保部門辦事原則上「只進一個門、只跑一個處」,各部門改革滿意率達95%以上,對口服務成為深化預算改革的重要支撐。
——突出標準統一,實行「服務一張單」。一是一份清單明職責。制定處室對口服務事項清單,明確五大類25項對口服務事項,每一類綜合性事項由一個政策牽頭處室牽頭制定政策制度,統一事項辦事標準、辦理規程,讓對口服務有章可循、有據可依。二是一本指引定標準。配套制定《一個部門對口一個處室辦事指引》,每個事項統一辦理流程、政策依據、辦事材料、指標辦理、提醒事項、案例介紹、政策諮詢人等,力求「一看就懂、馬上會辦」。三是下放一批提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明確在政府採購、資產管理、預算收支管理等與預算部門工作相關的領域實施22項改革,重構辦事規程,省級專項資金審批環節由15個減少到7個,制定分配方案到下達資金的時間壓縮50%以上,市縣轉下達由平均3個月壓減到1個月以內。
——突出優化服務,實行「辦事一張網」。一是數字財政科技賦能。以財政預算一體化建設為契機,建設全省大集中的數字財政管理平臺,針對部門反映的「系統太多、所填太細、改動太快、操作不便、不夠穩定、問不到人」六大痛點,整合信息系統,簡併填報事項,設立智能運維助手和專線服務團隊,讓信息多跑路,讓部門少跑腿。二是財學平臺智慧培訓。開發「財學」在線學習平臺,建立預算法實施條例培訓專區、各種業務學習專欄等10多個,開放給省直預算單位6000餘名財務人員使用,舉辦線下培訓班30餘個,線上直播120餘次,實現隨時隨處學習財政業務。三是主動上門優化服務。出臺《關於進一步加強對外溝通優化服務的若干措施》,明確並及時公布部門辦理財政業務所需材料的形式、數量和內容,減少部門因反覆申報而帶來的工作量,要求部門上門服務不少於一次,幫助部門解決實現問題,切實提高效能。
——突出資金統籌,實現「完整一本帳」。一是看得清。在對口服務機制建立之前,部門資金根據業務性質由財政廳多個處室負責,往往各自為政。一個部門對口一個處室後,這種「各管一段」的方式得以避免,處室和部門都能看清「全貌」,「一本帳」清楚明白。二是統得全。實施對口服務後,在推動預算管理制度化、規範化、透明化的同時,有效促進了部門整個行業領域資金的全面統籌謀劃。如將9個省直部門的26項涉農資金進行統籌整合,2020年將約8成涉農資金用於加快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集中財力辦大事。三是用得好。省財政廳按照業務歸口和單位歸口原則,由對口處室統一銜接單位「完整一本帳」,先後建立完善了《關於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廣東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30多項配套制度改革,對部門自評、財政覆核等全面強化,實現了有效跟蹤問效。2020年,省財政廳被財政部評為預算績效管理考核第一名。
【來源:廣東省財政廳】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