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泉歷史】揭開「武王伐紂」千古謎

2021-02-23 新鄉地方志

1999年6月25日,《河南林業》轉載了《上海科技報》的一篇文章,就「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用科學的方法計算了出來,以下就是原文。

人們都熟悉《封神榜》裡武王伐紂的故事,但是在歷史上真正的武王伐紂準確年代,則一直是個謎。對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的歷史事件,歷來沒有可靠的年代標尺。

隨著科學的發展,走出疑問的時機來臨。1996年,我國啟動「九五」重大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其中關鍵專題之一是《武王伐紂的天象研究》。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古代史上的一個裡程碑。關於這一事件的具體日期,先後曾有人提出過44種不同的說法,卻始終沒有人能夠一錘定音。

有著深厚古文功底的博士生導師江曉原帶著兩位博士生鈕衛星和盧仙文,經過研究發現:古籍中與武王伐紂有關的天象記載有12項。以前都以1-2種天象為據,然而只有與各種記載中可靠的天象都相符的日期,才是確實的。江曉原等認為,現代計算機技術可以承擔人力難以勝任的超量計算,從而解決了這個難題。他們從國際網際網路上找到了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專家Standnish最新長時間跨度星曆表DE404等先進的天文軟體後,課題組確定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全面考察了古籍記載中所有的有關天象。

古文獻中,有出現一個多月的慧星天象,但綜合其它條件,他幻否定了哈雷慧星的假說。而一些原被忽視、後被證明極有價值的線索也漸漸顯現。如《國語》中記載的「月在天駟(天駟,星名)」,歷來沒有引起學者們足夠的重視,經江曉原等的研究,認為「月在天駟」這一天象條件,對揭開武王伐紂年份之謎至關重要。課題組還考慮了可能影響精確的一些動態因素,如周武王軍隊行程450公裡,穿過一個時區所可能引起的計算誤差等。最終課題組確認了精確推算武王伐紂年份所必須滿足的七項天象條件。江曉原等「交給」計算機七項條件。經過浩瀚而精確的計算和篩選,終於得知:公元前1045年年底至公元前1044年年初,計算機所顯示的天象,能一一對應江曉原課題組設定的這七項條件,與古文記載和出土文物青銅器利簋(gui古代盛食物的圓形器具)的銘文記載也絲毫不差!

千古之謎揭開了神秘面紗:周武王出兵日——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周武王大軍渡孟津日——公元前1044年1月3日;牧野大戰,即周武王軍隊大勝商紂軍隊之日——公元前1044年1月9日。這個純天文方法得到的結論,與先進碳14測年代方法得到的結果「殊途同歸」,碳14方法可精確到30年的時間範圍,而江曉原用純天文方法得到的結論,就是令人信服的「這一年」!

旗杆石

分將池村這一個深居山區的小山村,浩瀚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朵浪花——昔日武王伐紂的分兵調將的前沿指揮部所在地,和世人一樣為揭開武王伐紂的年月日,曾費盡周折而企盼著。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村域的旗杆石、旗杆地、分將祠、武王廟、大小丫環墳、武王祭天處;山下的上群馬溝,下群馬溝等沉睡千年的文化遺址,也許都為「武王伐紂」千古謎的破解而歡呼雀躍。

附:武王伐紂典故

武王伐紂,是指周武王姬髮帶領周與各諸侯聯軍起兵討伐商王帝辛(紂),最終建周滅商的歷史事件。依據出土的西周利簋的銘文記載,「武王徵商,唯甲子朝,歲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紂,一夜之間就將商滅亡,在歲星當空的甲子日早晨,佔領了朝歌。西周利簋的銘文,澄清了武王伐紂具體日期,證實了古籍中所載的「戰一日而破紂之國」的正確記載。

周武王十二年(前1044年)二月甲子日的凌晨,姬發一早就趕到商別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縣西南)舉行誓師。姬發左手拄著黃鉞,右手握著以白色旄牛尾為飾的旗幟指揮將士們說:「來自西方的人們,你們一路辛苦了!」又說:「啊!我的友好鄰邦的君主,司徒、司馬、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以及庸、蜀、羌、髳、微、彭、濮各族的人民,舉起你們的戈,排好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我要宣誓了。」姬發說:「古人有句話『母雞是不打鳴的,如果母雞打鳴,必定傾家蕩產』。現在殷王紂什麼都聽女人的,自棄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報,拋下自己的家族和國家,放著自己的同祖兄弟不用,反而聽信讒言,對四方各國的奸佞逃犯那麼推崇,那麼看重,信任他們,重用他們,讓他們對百姓橫施暴虐,對商國大肆破壞。現在我姬發要恭敬地執行上天的懲罰。今天的作戰,每次前進不超出六、七步,就要停頓整齊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漢們!(每次刺擊)不超出四、五、六、七下,就要停頓整齊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漢們!希望大家勇武,有如虎、羆、豺、離,我們不可迎擊前來投降的人,而要讓他們為我西方之人所使用,要努力呀,男子漢們!你們誰不努力,我將拿他問斬。」誓師完畢,諸侯派兵參加會盟者共有戰車四千輛,列陣於牧野。

姜尚帝辛聽說姬發前來,發兵七十萬抵禦。姬發派姜尚和百夫長挑戰,用大卒馳擊帝辛的軍隊。帝辛的軍隊都是臨時拉來的奴隸俘虜湊數,雖然人多,但都無心作戰,只盼周武王趕快攻入。在周軍強大威懾下,帝辛的軍隊丟盔棄甲轉而攻擊紂王,為姬發做內應。姬發順勢攻擊帝辛的軍隊,帝辛的軍隊潰不成軍。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臺,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發手持大白旗指揮諸侯,諸侯都向他拜手致敬,姬發也向諸侯拱手回禮,諸侯都聽從他。姬發來到朝歌,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迎候。於是姬發派群臣告訴商的百姓說:「上天將賜福給大家!」商人一齊拜手稽首共兩次,姬發也還禮拜謝。於是進城,到了帝辛死的地方。姬發象徵性的用箭射他,射了三發才下車,用輕劍刺他,用黃鉞砍下帝辛的頭,掛在大白旗上。然後又到帝辛的兩個寵妾那裡,發現這兩個寵妾都已上吊自殺。姬發又射了三發,用劍刺她們,用黑鉞砍下她們的頭,把她們的頭掛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這一切才出城,回到軍中。

(圖文根據網絡、《分將池村志》整理)

點擊下面標題,查看往期內容

這裡是鳳泉區

這裡是潞王墳鄉

這裡是大塊鎮

這裡是耿黃鎮

這裡是寶東街道

這裡是寶西街道

鳳泉區各村簡歷大全

愚公泉精神

鳳凰山森林公園建設始末

原來「鳳泉」是這麼來的!

相關焦點

  • 武王伐紂的歷史情境復原
    《左傳》裡的這段話非常珍貴,因為它記錄了武王伐紂時「天氣大旱」的自然情況。武王伐紂,後世亦謂之「翦商」,即周人周族降服了商人商族。商人至少興盛了兩百多年,周人才逐步強大起來。迄至武王伐紂之際,周人似乎遇到了一場空前未有的境況,並且它有可能危及到整個部族的生存,這個境況史書稱之為「周飢」。很多學者已經注意到了這一史料,那麼周人是否是因為饑荒而伐紂呢?
  • 揭開武王伐紂時的天象之迷
    武王伐紂是商未周初的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對於武王伐紂時間的確定,各家各說紛紜,沒有定論,最後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了他們的時間,他們主要是參考利簋銘文來定的
  • 武王伐紂過溫縣
    公元前1047年12月20日,周武王統率兵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並聯合了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周的西南方諸侯國部落,浩浩蕩蕩從宗周鎬京(今陝西省長安縣)出發,東進伐紂,揭開了滅商戰爭的序幕。周武王的軍隊一路上所向披靡,勢不可當。
  • 武王伐紂的真相:仁義外衣下的陰謀對決!
    此武王之義也。人為人之所欲,己為人之所惡,先陳何益?適令武王不耕而獲。【譯文】武王伐紂到了鮪水,殷商派膠鬲刺探周國軍隊的情況,武王會見了他。膠鬲說:「您將要到哪裡去?不要欺騙我。」武王說:「不欺騙你,我將要到殷去。」膠鬲說:「哪一天到達?」武王說:「將在甲子日到達殷都郊外。你拿這話去稟報吧!」膠鬲走了。天下起雨來,日夜不停。武王加速行軍,不停止前進。
  • 歷史上武王伐紂是真的嗎?西岐和朝歌又是現如今的什麼地方?
    由於封神演義的影響,提起來西岐可能就會想起來武王伐紂的故事了。歷史上確實有武王伐紂這件事情,但是和封神演義中說的並不是一回事。殷紂王絕非昏君,周武王也沒有那麼多神仙相護。就連姜太公姜尚也是存在爭議的,因為姜尚是七十多歲才出山相助周文王的,而在那個時期七十歲多半是要入土為安了,不可能成為王佐之才的。
  • 【記憶獲嘉】武王伐紂牧野大戰之同盟牧誓
    武王伐紂,彪炳史冊;牧野大戰,赫赫有名;同盟牧誓,《尚書》有存。這三件歷史事件在中國的歷史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以說是人盡皆知。但是你知道同盟牧誓發生在哪裡嗎?你知道牧野大戰的來龍去脈嗎?你知道武王伐紂成敗的根源嗎?想把這些事情說清楚,還是讓我們從周人的起源開始講起吧。周人的始祖是棄,其為黃帝曾孫帝嚳與元妃姜嫄所生。棄號稱后稷,在帝舜時擔任農師,教民耕稼有功,分封於邰。商朝初年,他的後代公劉率族人遷到磁,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陝西省岐山縣)定居下來,隨後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自稱為大周。
  • 揭秘武王伐紂終極大殺器:輕呂
    接著武王去自縊而死的妹喜和妲己二女屍體旁,將對待紂王屍體的程序在兩個女人身上重走了一遍。以上內容來自《逸周書》。《逸周書》是孔子晚年修撰的《尚書》逸稿。▲武王伐紂戰爭圖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要問,「輕呂」是個什麼鬼?
  • 武王伐紂精確年月日考:全盤粉碎夏商周斷代工程和清華簡(7)
    >,星與日辰之位皆在北維」;結合史料文獻所記載的武王伐紂進軍過程中的重大天象,如「東面而迎歲」、「甲子,日月若合璧,五星若連珠」等,則「甲子日」牧野之戰當天清晨7時左右,在南面天空中將可以看到如下系列天象:
  • 周武王90歲伐紂93歲去世?戰國竹簡揭開謎團,顛覆了傳統認知
    商周交替之際,歷史人物的年齡是一筆糊塗帳,如果只看一些典籍記載,只能讓人感慨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姜子牙等都是高齡傳奇。姜子牙70歲遇見周文王,武王伐紂時姜子牙大約90歲左右,但《詩經·大雅·大明》裡用「維師尚父,時維鷹揚」來描述,顯示出姜子牙身手凌厲,一點都不像80、90歲的老人。不過,或許歷史上真實的姜子牙就是這麼傳奇。
  • 武王伐紂到西周滅亡,歷史總是在不停的重演但不是簡單的重複
    武王伐紂周的起源咱們就不去考證了。咱們直接拉到周文王時期。周文王的名字是姬昌,是他給周打下了基礎。他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故事是兩件。因為姜子牙在我國歷史上是特別的存在,被尊為兵家鼻祖、百家宗師。他後來協助周武王消滅了商紂,建立了周朝,號稱「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然後就是姬發繼位,他在姜子牙和周公旦的協助下,聯合各部諸侯,發動「牧野之戰」。周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一戰奠定了周王朝的統治。
  • 蘇妲己之墓在河南被發掘,揭開歷史之謎,專家嘆息:千古奇冤
    蘇妲己劇照當然,傳說和小說並不能代表歷史的真實性。那麼歷史上的蘇妲己是否真實存在,她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蘇妲己的身世由於殷商年代久遠,歷史資料對蘇妲己的記載比較少。《國語-晉語》中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史記-殷本紀》中記載"(帝紂)好酒淫樂,嬖於婦人。愛妲己,妲己之言聽計從。"
  • 武王伐紂,帝辛之後,世間再無人皇
    歷史書上記載,武王伐紂,皆因紂王無道,濫殺無辜,寵信奸佞,荒淫無度。周武王上承天意下應民心,興仁義之師,伐無道之君。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不認同,甚至認為紂王不僅不是無道昏君,還是一代聖君,年輕有為。歷史過於久遠,有待考證,故事姑且一聽,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
  • 武王伐紂之後,殷商貴族退回朝鮮,有沒有可能到達更遠的墨西哥?
    在日本人的學說之後,研究甲骨文和夏商周歷史的王國維這時候也絕對扶桑或許就是殷人東渡的終點,於是他和羅振玉託歐陽庚調查當地有無殷人東遷的痕跡。 參照殷福布族人的說法,武王伐紂之後,他們後裔到達美洲,如果細覽史書,並非不可能。
  • 武王伐紂乃天命所歸?文王多年前一招暗棋,牧野之戰竟使商軍倒戈
    武王伐紂的牧野之戰可謂是傳統意義上正義戰勝邪惡的典範。但自古以來,戰爭並無絕對正義的一方,被批判的紂王難道真的昏庸無道?又或者被後世儒者稱頌的周朝軍隊真當得起「仁者無敵」的稱號?卻也未必。/被抹黑的70宗罪其實歷朝歷代從不缺乏學者為紂王翻案,且愈演愈烈,到如今「抹黑說」基本已成定論。
  • 哪吒隨武王伐紂,父親李靖1617年後出生;學者:這關係靠譜!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待我為諸君分析:武王伐紂的年代,據陝西臨潼出土的利簋,銘文「武王徵商,唯甲子期,歲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在管師,賜有史利金,用作檀公寶尊彝」。大體推斷出武王伐紂的時間在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早晨。
  • 九尾狐暗助武王伐紂,為何封神沒她的份?聽聽女媧怎麼說?
    在小說《封神演義》中,武王伐紂之戰,其實就是闡截二教弟子的封神之戰。而這場戰爭的緣起,便是紂王對女媧神像的褻瀆。
  • 武王伐紂是受命於天還是以臣弒君?2000多年前兩位學者激烈辯論
    從小受《封神榜》的影響,武王伐紂的故事在中國家喻戶曉,我們都說商紂王昏庸無道,親妲己,遠賢臣,最終順應天命、深得人心的周文王、周武王起兵討伐,取代了商王朝,建立了周朝。在古代,一個新王朝的建立,必定有一個舊王朝滅亡,這是時代發展的規律,歷史的洪流不可阻擋。
  • 武王伐紂與周公東徵
    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於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皇天偉大光輝照人間,光採卓異顯現於上天。天命無常難測又難信,一個國王做好也很難。天命嫡子帝辛居王位,終又讓他失國喪威嚴。太任是摯國任家姑娘,也可以算是來自殷商。
  • 武王伐紂的續集:乘勝追擊,周武王發動南國戰役
    武王伐紂期間,為了精心籌備「牧野之戰」,周人派出了大軍出徵。所以,此時就很方便地就地整軍,經過一番休整,大軍摩拳擦掌,準備再立新功。根據《逸周書》的記載,率領周朝軍隊南下是呂他、侯來、百弇、陳本、百韋、新荒六名將領,他們擔任的是「師氏」之職,即周六師的長官,也就是師長。周朝向南方的進軍,總共兵分四路。第一路,由呂他統率。
  • 未解千古之謎:中國歷史上消失的三個人,至今仍是謎團!
    說到歷史上「消失」的人,就不能避免建言問題。最終,人們在歷史上「消失」的人群中官場最大,也許懸念最大,關於建事的傳說也最多。歷史上有一種說法是,建文帝不死,逃離南京,去貴州的一個寺廟當和尚。嚴朱謙圍城後,建文皇帝說每天都沒有效果,為了防止土地被捕獲屈辱,建文皇帝決定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