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屆通渭書畫藝術節】通渭籍書畫家風採系列之八(宋謙、李慧、蘇維元)

2021-03-05 悅心國際書畫村

 交流時間:2019年8月16日—8月22日

交流地點: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233室

宋 謙,1978年8月出生,甘肅省通渭縣平襄鎮亢川村人,大學本科文化程度。現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2011年10月山水畫《隴南印象》在省美協「隴原風華」作品展中獲得三等獎。

2012年4月山水畫《坪村初夏》在紀念毛澤東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70周年講話作品展入選展出。

2013年10月山水畫創作在【風從敦煌來】甘肅省十四州市美術作品聯展中獲得二等獎。

2014年12月山水畫《川口人家》甘肅省美術寫生展中獲得三等獎。 

2015年12月山水畫《幾聲鳥啼殘夢裡》在「紅色兩黨、圓夢隴南全國書法美術藝術典藏展覽」中獲得優秀獎。

    交流時間:2019年8月16日—8月22日

交流地點:通渭悅心國際書畫223室

 李慧,女,漢族,1981年生於甘肅通渭,碩士研究生。現為甘肅省美協會員,定西市美協副秘書長,通渭縣美協理事,通渭縣畫院特聘畫師。

2014年《古城遺夢二》入選「追尋中國夢.甘肅美術作品大展」;

2014年作品《古城》入選定西市青年美展;

2014年《歲月無聲》入選第二屆「甘肅省十四州市美術作品展」;

2013年由中國美術家協會舉辦的首屆「朝聖敦煌」美術作品展中,《古城遺夢》作品入選,並被收藏;

2013年獲得「研究生國家級獎學金」;

2013年由甘肅省美協主辦的「甘肅省十四州市美術作品展」,《荒城臨古流》作品入選,並獲二等獎;

2013年所寫論文《淺談隸書》和《繪畫中的線條》論文分別發表於《理論前沿》雜誌和第18期《文藝生活》雜誌;

2013年參加美術學院研究生學術月作品展,《古城》作品榮獲二等獎;

2012年參加由甘肅省美協主辦的「甘肅省美術家協會走向通渭———通渭書畫採風基地寫生作品展」,《鹿鹿山》作品入選;

「第三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中國·通渭國際書畫藝術節中,《青蘋果》入選展出,並被評為優秀作品。

      交流時間:2019年8月16日—8月22日

 交流地點:通渭悅心國際書畫253室

蘇維元,號隴上平子,元友蘭書畫工作室主人, 1978年1月出生於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深受家鄉濃厚書畫藝術氛圍的薰陶,自幼酷愛書畫,受到周韶華、陡劍岷、翟廣褘、張壽諡等著名書畫家的悉心指導,潛心研習徐渭、陳洪綬、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之法,師造化,積極探索廣闊、靈動、超越的藝術空間,體會「道法自然」的真諦。

作品多次入選、入展省級各類書畫展。現為甘肅省美術家協會會員,甘肅省定西市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評委,通渭縣教育系統書畫協會常務理事。

相關焦點

  • 【第九屆通渭書畫藝術節】通渭籍書畫家風採系列之四(孔令成、雷巖、賈文成)
    交流時間:2019年8月16日—8月22日交流地點: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272室 孔令成,字今日,號逸然。出生於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通渭。>在中央電視臺數位電視頻道舉辦的「迎新春書畫電視展播」中獲二等獎;作品入展首屆「沈商文化」杯全國書畫作品展書法作品在通渭縣委主辦的首屆「秦嘉徐淑文藝獎」評選中獲三等獎;2017年6月書法作品在第七屆「敦煌行·絲路國際旅遊節」通渭藝術節系列展中獲一等獎。
  • 千年通渭 一品書畫——通渭縣書畫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介紹
    是「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華詩詞之鄉」「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通渭小曲」和「通渭影子腔」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磚雕、脊獸、剪紙等8個項目列入省級非遺名錄。通渭資源豐富,構築了魅力獨特的隴中風情。
  • 山水之間,有容乃大,遊覽中國書畫之鄉通渭後感嘆藝術之博大精深
    長期以來,特別是20世紀70年代以來,通渭人以書畫作為表現感受的載體,城鄉村野處處散發出書畫藝術的幽香,營造出了濃烈的藝術氛圍,被人們稱為「通渭現象」。通渭人的書法作品風格多樣,蘊藏著傳統的技藝和不斷創新的意識。美術作品又有別於陝西戶縣,天津楊柳青的農民畫,風俗畫。而以地道的文人畫成其一大亮點。1993年12月,通渭縣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
  • 愛心照進「書畫之鄉」 塔三OFS公益之行(一)通渭
    4月13日,公益人士們到達愛心助學第一站——「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的通渭縣。愛心照進「書畫之鄉」,給孩子的夢想插上「翅膀」作家賈平凹在他的散文《通渭人家》裡這樣描述通渭:「你可以出門穿的衣裳破舊,但不能不洗不漿;你可以一個大字不識,但中堂上不能不掛字畫
  • 書畫年交易18.6億!令人佩服
    作為貧困縣的書畫交易額卻達18.6億元。56歲的農民寇某花錢買了名家畫作,寇某說:「雖然我只上了半年學,識字不多,可家裡沒幾件有分量的字畫,總覺得沒活出樣子。」)一,甘肅貧困縣每年書畫交易18億元在甘肅省通渭縣,「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這句話像家訓一樣世代相傳,婦孺皆知。81歲的李枝旺聽說縣城最近有書畫藝術節,早晨6點多就搭車趕到縣城。
  • 康養通渭約您過元旦
    「通渭老鄉俱樂部」誠邀您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通渭老鄉俱樂部」,然後點「關注」加入我們,讓我們一起為宣傳通渭文化而努力!來源:通渭旅遊元旦小長假給自己和家人一個完美的假期來通渭暢遊根植於通渭濃厚的耕讀文化和書畫文化,依託3萬餘人的書畫創作人員和書畫經紀人隊伍,銜接國內書畫市場和書畫名家,將書畫文化、溫泉文化有機融合到一起,致力於打造全國知名的書畫交流會展中心、全國知名的書畫人才培訓基地和全國知名的書畫文化旅遊目的地。
  • 【通渭高山寺】 || 劉俊
    附:劉俊撰寫,遵囑修改的勒石紀文高山寺重建暨真武殿開光典禮紀實       高山寺又稱中武當山,位於通渭縣城東二十五公裡處的雞川鎮境內,海拔2160米,屬通渭四大名山之一。據考證,早至南宋時期,今高山寺南面三公裡處的大寺山,已有中武當山稱號和廟宇。
  • 通渭愛心人士為優秀師生發放資助金
    9月7日,通渭籍愛心企業家景志竑、甘肅華盛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秉雄、蘭州「科惠」基金會董事長,張永智、通渭縣書畫交流鑑賞學會會長,捐贈資金26萬元、筆記本電腦20臺、字畫57幅,在通和初中為2020年通渭縣中高考、小升初質量監測中取得優異成績的教師和學生發放獎勵資金和獎品,縣政府副縣長苟建軍出席發放儀式並講話,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富忠主持發放儀式。
  • 通渭命名之來由
    至於「通渭」的由來,一說自何大璋主修《乾隆通渭縣誌》:「境內諸川之水皆南流入於渭,故名」。另一說自1989年版《通渭縣誌》附錄陳守忠撰《通渭建置沿革考》一文:「通渭者,通向古渭州之謂也」。其說與高蔚霞主修《光緒重修通渭縣新志》「舊隸於渭州,縣之命名蓋取諸此」說法相類。
  • 魏建軍老師筆下的「通渭八景」圖
    在《乾隆二十六年通渭縣誌》第二卷之《地理志》中,詳細記載了古代通渭八景。 通渭八景,歷來是通渭文人墨客詠嘆繪畫的對象,魏建軍老師以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變換為主線,創作的「通渭八景」圖,表達了對通渭這片文化熱土的熱愛之情。
  • 體驗速度與激情,山地自行車比賽嗨翻通渭
    8月23日上午,「老廟黃金杯」第四屆甘肅·定西山地自行車邀請賽在通渭縣榜羅會議紀念廣場鳴槍開賽。本次賽事由甘肅省體育局指導,甘肅省自行車運動協會、定西市文體廣電和旅遊局、通渭縣人民政府主辦。比賽共設精英組、大師組、女子組三大組別,全程58公裡,運動員從紅色熱土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出發,沿途經過陡坡、彎道、崎嶇的山路,最終向通渭縣文化廣場衝刺。
  • 皇明宗室通渭端順王女楚雄縣主壙志
    皇明宗室通渭端順王女楚雄縣主壙志拓片皇明宗室通渭端順王女楚雄縣主壙志拓片(局部)志文錄如下:皇明宗室通渭端順王女楚雄縣主壙志粵惟我聖朝宗室子女,衍天潢之派,題玉蝶之名,受封號以承榮貴,遡厥源流,自太祖高皇帝開萬世無疆之大,賴一人有慶之光,天下為之隆盛,遠過周商於漢唐宋也。
  • 通渭一中迎接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市級評估
    4月22—23日,市級評估組專家一行蒞臨通渭一中,對學校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做了深入細緻的評估。他指出,創建省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對通渭一中來說是一個夢,但學校已經具備圓夢的先決條件:一是厚重的歷史,幫助一中人圓夢;二是輝煌的成就,激勵一中人圓夢;三是一中的精神,啟迪一中人圓夢。評估組會齊心協力,為共圓一中夢而努力。
  • ...中國書畫名城·相約溫泉康養小鎮·體驗通渭人家風情」「悅心杯...
    「走進中國書畫名城·相約溫泉康養小鎮·體驗通渭人家風情」「悅心杯」通渭縣首屆速度賽馬邀請賽暨冬春鄉… 2020-11-09 09: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槐樹花開,風光正好,我在悅心國際書畫村等你!
    悅心國際書畫村 昨天水墨悅心墨即是色,由深入淺,幾重墨色,暈入水中,成書、成畫、成像、成骨,揮毫間落下的,不僅是水墨神韻,還有透過宣紙看到的通渭悅心。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是甘肅省唯一一家純文化元素的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1悅心書畫長廊由墨色中的焦、濃、重、淡、清 這五色,揮毫勾勒的多樣書畫作品,在具有晚唐徽派建築風格的通渭悅心國際書畫村景區裡,典藏集群,既可陽春白雪,也可下裡巴人。
  • 通渭高山寺的傳說
    高山寺位於中武當山上,地處通渭縣城東25公裡處的雞川鎮境內,海拔2160米,屬通渭四大名山之一。據考證,早在南宋時期,今高山寺南面3公裡處的大寺山,已有中武當山稱號且山上建有廟宇。大概出於村社聚落變遷和風水學方面的原因,後來,大寺山、小寺山一帶的民間宗教活動中心出現位移。
  • 通渭第一塔——通和塔
    通 和 塔 簡 介劉振東華嚴寺位於通渭縣南屏山之巔,距縣城一公裡之餘。這裡四面環山,坐西向東,亭臺錯落,樓閣掩映,但憾無塔。通和塔是通渭第一塔,它為華嚴寺錦上添花。這裡已是幽幽靜謐寺宇,巍巍佛塔勝影的壯麗景觀。它既是通渭佛教事業興盛的標誌,也是通渭和諧興旺的象徵。它與日月同輝,光照通城;它與天地共享,明映四方。
  • 對症下藥引「活水」 福清多管齊下助力通渭脫貧致富
    旱、渴、焦,成為通渭的真實寫照。2019年,通渭成為甘肅最後一批貧困縣之一,脫貧攻堅,迫在眉睫。推進扶貧力度,始於加大資金投入。據悉,今年以來,福清共落實幫扶資金1億多元,較2019年增加4625.26萬元,在定西各區縣中排名第一。「脫貧致富,產業為先。雄厚的資金支持,是產業發展的先決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