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你可以大字不識,但中堂不能無字畫」。某貧困縣農民不鬥強不鬥富,卻「鬥字畫」。作為貧困縣的書畫交易額卻達18.6億元。56歲的農民寇某花錢買了名家畫作,寇某說:「雖然我只上了半年學,識字不多,可家裡沒幾件有分量的字畫,總覺得沒活出樣子。」)
一,甘肅貧困縣每年書畫交易18億元
在甘肅省通渭縣,「家中無字畫,不是通渭人」這句話像家訓一樣世代相傳,婦孺皆知。
81歲的李枝旺聽說縣城最近有書畫藝術節,早晨6點多就搭車趕到縣城。「我沒錢買,來看看心裡也舒坦。」李枝旺能一口氣說出10多個本縣書畫家的姓名,「雖然我識字不多,但是愛書畫,家裡掛著十來幅字畫。」
地處隴中乾旱地區的通渭縣是經濟窮縣,但是在國內書畫界,通渭卻赫赫有名。不僅一些書畫名家頻頻光顧,普通書畫愛好者也常來一顯身手。
72歲的山東老人王江泉兩年前來到通渭,「我要把自己的字掛滿通渭所有的家庭。」練了一輩子書法的王江泉擅長四字橫幅,他了解到通渭「人人愛好字畫」的文化現象,於2012年來到通渭。王江泉一幅字只賣10元,「我走遍了通渭所有鄉鎮,500多天賣出去1萬多幅字。」
據統計,總人口40多萬的通渭縣,有活躍的書畫愛好者1萬多人,其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5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35人,全縣民間書畫收藏總量達到150萬件,專業書畫經營場所超過400家。
「通渭的書畫市場發展得非常好,這在全國有一定示範作用。」中國國家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楊曉陽認為,書畫已經完全融入到通渭人的生活中,這是對傳統文化最好的繼承。
通渭人把書畫經營場所稱為「畫廊」。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通渭人和眼光獨到的生意人,定西悅心集團董事長廉牛輝投入3.6億元建設了當地最大的畫廊—悅心國際書畫村。「這幾天畫廊裡看書畫展的人像正月十五看燈一樣,人山人海。」身為通渭縣畫廊協會會長的廉牛輝告訴記者,「從去年8月到現在,1年時間裡,畫廊協會完成書畫交易額18.6億元。」
據了解,2013年通渭縣完成生產總值27.3億元,財政收入只有1.6億元。「雖然通渭人愛字畫,以前甚至有農民拿土豆換字畫,但這18.6億元不全是通渭本地人掏的。」廉牛輝介紹說,通渭因在業內名氣大,加上畫廊經營者們邀請國內書畫名家來通渭創作,所以外地的收藏愛好者也會來通渭「淘寶」。「悅心國際書畫村就為全國書畫家和書畫經紀人創造交流環境,並建立」名師工作室「,為全國知名書畫家免費提供場所,指派專人為書畫家籌辦展覽、聯絡經營。人氣越旺,名氣就越大,就能形成書畫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