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種地不賺錢,這一局面該如何解決,才能讓農民快速富起來?

2020-12-14 渭水三農人

農民種什麼能夠快速富裕起來?這個說實話還真沒有,要想農民真正的富起來,還是得慢慢積累經驗,摸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這樣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農村地區廣大,農民眾多,種植種類多,種植方式不一樣,所以帶來的勞動成果收入也就不一樣,但要說農民快速致富,種植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得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模式才好。

首先,因地制宜,發展種植適合當地特色農產品

比如說:山東壽光的蔬菜大棚,章丘的大蔥,一些地方的大蒜,生薑,煙臺蘋果,甘肅天水的花牛蘋果,武都的大紅袍花椒,新疆的哈密瓜,東北五常大米,等等這些,他都是結合了當地的有利條件,才慢慢發現起來的,最後行成了品牌,才為農民帶來了相對比較好的收入。

其次,農民要慢慢學會找銷路,這也是關鍵的因素

放眼看去,現如今的農民,好多農民都是有一個共同的難言之隱,那是自己種植的產品賣不出去,二道販子收購故意壓低價格,自己賺不到錢,都讓中間商賺了,農民到頭來白辛苦一場。那麼農民的農產品種植出來該如何銷售就成了一個大問題了。

所以說,要想農民真正的富起來,農民把自己種植的產品銷售出去,賺到錢才是真道理。那麼這個銷售該如何打開呢,只要想,還是會有的。

現如今是資訊時代,網絡社會,網際網路+將我們所有人聯繫在了一起,就比如今年特別流行的網絡直播待貨,既有政策扶持,又有平臺支持,好多人都抓住這個機遇,開始了自己的網絡銷售,效果那也是不錯的,尤其在農業這一領域,好多農民學會了直播,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政府領導,都開始直播幫助農民售賣農產品了,這就是一個讓農民富起來的好方法呀。

當然,農民也可以聯合起來,成立專業種植合作社,形成一定的規模產量優勢,直接找公司廠商合作,經行農產品的銷售,只要農產品銷售出去,就不怕農民富不起來。

最後,符合時代發展,種植綠色天然無公害糧食,和大棚新型農業,發展經濟特色農業,創收來增加農民收入。

這個其實也很簡單理解,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公司,老闆,都在承包土地進行綠色農業發展,無公害大米,小麥,土豆,玉米等等,蔬菜像大棚無土栽培蔬菜等等;發展大棚特色農業,就比如我們縣城現在規劃的玫瑰花產業園,特色菌種生產產業園,均是綠色產品,很受大家喜愛。

總結

農民種植什麼能快速致富,這個不僅要考慮到種植的產品,更要考慮到種植的模式,方式,還要考慮到銷售方式,只有前提條件準備好了,那農民的收入肯定就少不了。

相關焦點

  • 不想種地的農民增加,土地長草種樹的現象普遍,咋解決?辦法來了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家的富強,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農民也解決了溫飽問題,在自身的努力奮鬥下現在有部分家庭也奔向了小康。 國家為了解決農村耕地閒置,無人種地的現象,不得不對農業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幾年來,農業也有了新的發展方向。
  • 種地不賺錢?種這些藥材收益還可以,值得農民一試
    農民在農村裡種地,要想獲得更高的效益,僅僅依靠玉米、小麥、大豆、稻穀等糧食作物是不賺錢的。因此有些農民為了過得更大的利潤,採取了以種植中藥材來代替糧食作物。 然而事實證明,一些中草藥的種植效益還是很可觀的,其利潤也在糧食的一倍以上。
  • 農民不願種地是忘本?這4點才是農民最真實想法,農民太苦了
    另外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土地閒置超過三年以上那麼就要面臨收回等一定處罰,因為土地拋荒就會導致土地資源浪費,我國人口本身就比較多,而土地資源有限,所以為了保護土地資源不允許出現拋荒現象,不過很多人可能想知道,一方面很多農民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土地,寧願拋荒也不願流轉,另外一方面卻不願種地,對此,不少農民表示,關鍵的問題就在於農民種地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而針對於農民為何不願意種地
  • 什麼是農民?如何定義農民?
    這個問題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每個人理解的方式不一樣,只不過是考慮的點有差別,農民工,是指農村地區的勞動力,不願意在村裡從事耕種、畜牧業等一系列的勞動選擇外出打工,但是依然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們。這兩者的區別其實如出一轍,本質上是沒有太大區別的,一方是在家中自己的田地上耕種,另外一方是背井離鄉去外面去打工賺錢。
  • 農民該如何規避高地價帶來的風險?這1個辦法可以試試!
    隨著糧食價格的持續上漲,土地的價格也開始水漲船高,現在很多農民都在為高地價而擔憂。我們這篇文章就和大家說說農民如何規避高地價所帶來的風險這個問題。這並不是我們的臆想,在前些年我們已經經歷過很多次這樣的事情了,所以未來糧食掉價的風險要高於漲價的風險。甚至有可能糧食價格下跌的幅度還要超過以前糧食價格的最低價,這才是我們最擔心的問題。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農民必須要想辦法自救。有效解決土地價格過快上漲其實只有一個辦法最有效!
  • 東京如此發達,為何日本農民卻不願進城?農民:種地更賺錢
    作為日本最發達的城市,很多人都認為日本人都希望到東京發展,尤其是農民。就如同我們國家一樣,很多農村人都往繁華的大都市跑,不願意留在家鄉,因為城裡的醫療、教育、生活等都比農村好。然而,事實上日本與中國完全不同。日本農民並不願意進城。
  • 讓農民富起來要怎麼做?從這4方面著手!老農:真的能提高收入?
    大家都知道,現在農村地區的一個關鍵任務,就是要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和打贏扶貧攻堅戰,要讓美麗新農村的建設成為現實,所以最關鍵的並不是發放越來越多的惠民補貼給農民朋友們,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農民朋友們的一個收入渠道,讓農民朋友們靠自己的雙手實現富裕,好比在農村地區提供就業的機會,吸引越來越的創業者們回到農村,讓投資者們願意在農村進行投資,所以說想要農村地區農民朋友們真正的富起來
  • 農民收入連番幾十倍,為啥有的人卻寧願省錢,也不想著法子賺錢?
    以農民為例,耕田種地是農民的第一職業,在七八十年代,種地所賺糧食收入即為家庭的全部生活來源!然而,尚不足1000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98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902元)難以使家庭過上更好的生活,把「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成了大家的常規性操作,省錢、節約、緊巴巴等等詞語也便成了咱農民身上的「標籤」!
  • 2020年這8種情況農民無法種地
    2020年這8種情況農民無法種地 一、有償退出土地權益的人員 大家都知道,2020年將是土地確權的收尾階段。土地確權是確保農民的基本權益,但是有些人不想當農民,他們願意將在農村的土地使用權轉讓給其他人,並得到一定的補償。這類有償退出土地權益的人員就沒有辦法在農村繼續種地了,永遠失去土地權益。
  • 看完農民都笑了
    可是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民關注的焦點還是農民未來的出路到底在哪裡,今天作者給大家談談自己的觀點一起來看一下吧。首先如果農民不種地,城裡人吃什麼?如果沒有農民工的存在,城市裡的高樓大廈能拔地而起嗎?沒有農民工城市裡的垃圾將堆積如山,城市裡的人享受著各種待遇,農民到了70歲都在為生活勞作,一個月幾十塊錢的補助只是杯水車薪,同在一片藍天下為什麼農民就不能和城裡人有著一樣的待遇呢!!!從這幾點大家就知道農民的重要性。
  • 過去農民溫飽都難以解決,農民是如何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的?
    1、農民交公糧這是任務,儘管土地是國家的,但是農民沒有讓土地浪費,卻從貧瘠的土地上生產出了更多的糧食來保障國家的需求保障了糧食的安全生產和供應。這個貢獻是非常大的,因為民以食為天,沒有糧食解決不了溫飽問題一切都是白談。
  • 種地難,不種還不行,國家重啟農業託管,45億補貼,6成歸農民!
    因此除了農民種地難的問題外,現如今農民不種還不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國家在此前便推行了農業託管,而這一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這些方面。 首先,相比於土地大面積流轉而言,農業託管不僅能「返利於農」,更能保證糧食穩定供應。農業託管這種經營模式,不僅讓農民依然是土地的主人,同時農業種植的大部分收益,仍然歸農民所有,而土地託管經營機構,只收取少量的服務費。
  • 看完美國農民的這些裝備,我決定辭職種地
    過去,農民無法在深夜操作設備種地,因為天黑看不清路,在以15英裡/時速前進時,哪怕只偏離軌道1秒鐘,拖拉機就會摧毀100株玉米。 可是現在,夜間種地不再是什麼難事,無論大霧、大風或多塵的惡劣天氣,拖拉機都能自行搞定一切。
  • 「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崑山農民給新農人發獎學金
    據了解,「崑山新農人」委培生獎學金是15位崑山市新型職業農民共同出資成立的一個助農獎學金項目,其目的是鼓勵更多的社會青年學農從農愛農,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建設中,也體現了新農人關愛接班人、前輩拉手後輩的良好社會氛圍。
  • 讓農民富起來,阿里巴巴上線「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利用農業高新技術和數位化技術「讓農民富起來」。當天,科學家與阿里的第一個正式合作項目「農業科學家基地直選」頻道,在手機淘寶首頁「土貨鮮食」正式上線。他們在多年的科研和生產實踐中深切感受到,如何讓農業高新技術和新品種新產品直達消費者,如何實現農產品產銷對接,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始終是中國農業「最頭疼」的問題。「我們專家始終覺得,差了一口氣!」寧波大學中國鄉村政策與實踐研究院院長劉豔曾經長期在農業農村部從事農業科技管理工作,參與創建了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 農民都回農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
    從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們可以洞察到,每一個朝代的更替,好象都是由農民發起的,這很讓人誤會,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改變,朝代的更替,似乎都離不開農民這個角色,為什麼在過去,有從商的商人,也有從事手工製作的手工業者,他們為什麼不起來造反呢?
  • 棄田打工,是為了生存;棄工務農,農民如何過好?
    這種現象的本質原因是:種地不賺錢,甚至養活家人都困難。當你決定種地的那一刻,你的年收益已經可以大概確定下來了,一年的開支,就要從總收入裡不停往外刨除,簡而言之,開始種地的那一刻,就已看到了結局。更何況,種地成本投入後,需要1年時間才能見到效益,而在這一年當中,各種花銷都是往外掏,沒有進帳的。
  • 農民種地賠錢?近百萬村莊消失,溫鐵軍:農村空心化就是個偽命題
    相反即使到了現代社會,我國也始終將農業看作國家發展的基石,但即使這樣農民的日子卻越來越難過了,不僅僅村莊消失,而且種地就意味著賠錢,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種地等於賠錢,村莊的消失也就意味著農民的消失?隨著城市的發展和現代工商業的發展,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了背井離鄉,前往城市拼搏。
  • 如果農民不打工只種地,生活水平如何提高?
    如果農民不打工只種地,生活水平如何提高?這裡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僅種自己分得的1.5畝責任田度日的;二是,自己原有幾畝地(老人去世,姐妹出嫁留下的地),或再承包幾畝地搞特種種植的;三是,無勞動能力的或不願耕種地的主動把土地交回村委會的。
  • 就是要讓農民富起來
    「我當時坐著小巴士凌晨四五點出發,到郊區的蔬菜工廠,看到的是標準化的產品包裝,分類分級的管理模式,從農場到超市中間只有蔬菜加工廠這一個環節,而在中國,一把青菜也要『輾轉』至少五六個環節才能到消費者手中。」他想起家鄉的菜市場,散裝稱斤的蔬菜,現切現賣的牛羊肉,最後統統裝到紅色的塑膠袋中,這讓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區別於文化震驚的「經濟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