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發展長河中,我們可以洞察到,每一個朝代的更替,好象都是由農民發起的,這很讓人誤會,社會的發展,觀念的改變,朝代的更替,似乎都離不開農民這個角色,為什麼在過去,有從商的商人,也有從事手工製作的手工業者,他們為什麼不起來造反呢?原因就是他們比農民過得好,從幾千年的發展史來看,不論國內還是國外,從事最繁重體力勞動的農民或者農牧民,他們都是生產製造最底端的那一層,然而他們又是最重要的,試問,哪個朝代,哪個國家又能離開農民這一階級,農民的地位,文化素養確實不怎麼高,但這一切都不能否定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者之一。
在今日的中國,農民佔到了9億之多,農民的力量偉大吧!請回憶一下,建國以來,最能讓中國改變面貌,而又能讓外國人豎起大姆指的就有兩件事,一是農民的包產到戶,讓國人徹頭徹尾的從飢餓轉變為吃飽肚子,這還不說,還得要吃好,二是中國飛躍式的城鎮化發展,農民工這個功勞,無論如何不能抹殺,農民工也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一個是農村的開天闢地變化,一個是城市的日新月異的舊貌換新顏,你說農民對推動社會發展如何?
現在回到今天的話題上來,假如說農民都回村種地,能推動社會發展嗎?老趙不昧良心的說,「能」,但作用不是那麼大。剛一看到這個問題,老趙實在憋不住想笑,題主怎會問出這麼智商低的問題?社會的發展,難道只有農民種地這一項,這也未勉太簡單了吧!
大家也都知道,社會的進步,人類的發展,是由各個階級,在國家的英明帶動下,才使社會蓬勃向前發展,這個階級包圍的範圍廣了,各個國家,每個社會意識形態的階級劃分也不同,不管怎麼說這些不同的階級,在自已的崗位上,都為社會發展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中國,九億農民,十八億畝基本農田,一人兩畝地,他們能創造出多大價值,難道說僅僅填飽肚子,就表明社會進步發展了。要這麼說,中國己實現了,脫貧扶困,可以說吃飽飯己不成問題,難道中國的社會已是最發達了嗎?事實上,我們與發達的社會相比,差距還很大。
農業發展固然重要,但要想社會發達,還必須讓工人,農民,商人等等共同努力,使一個國家在政治,文化,教育,經濟,貿易,對外交流,以及人類探索,自然開發利用等許多方面都要有長足的發展。不是簡單的一說,農民都去種地了,社會就會一定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