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外國長期禁售大米給中國,農民工會重回農村種田嗎?為什麼?

2020-12-14 餘一鬥

近期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部分國家採取了禁止糧食出口的措施,比如說我們所熟知的世界上第三大大米出口國,越南就已經採取了禁止新合同大米的出口。當然還有像塞爾維亞和哈薩克斯坦等國也採取了禁止本國主要農產品出口的措施,這些消息轉出來之後,國內有很多人擔憂我國的糧食是否足夠,因為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大量的進口,糧食至少1.1億噸。甚至有人問,如果國外長期禁止糧食出口的話,會不會導致我國的農民工回到農村去種糧食。對於這個問題,我來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第一,長期禁止糧食出口是不可能的

現在社會是一個全球化的社會,各方的信息交流和貿易往來非常旺盛。如果哪一個國家想要脫離全球化而長期閉關鎖國的話,根本就沒有辦法發展國內經濟,根本就不可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這一次,部分國家禁止糧食出口是由於突然爆發的疫情所導致的,因為現在不知道疫情到底什麼時候能夠結束,很多人擔憂可能會對本國的糧食安全構成一定的威脅,所以短期內採取了禁止出口的措施,以保障和穩定國內的糧食供應及糧食價格。

要知道很多以出口糧食為主的國家,其經濟貿易的主體其實就是農業生產。短期內禁止出口是可行的,但是如果從長期來看,這是萬萬不行的。因為他們本來就是以農業生產為主,糧食重了不出口的話,糧食價格就會下跌,糧食種植的面積就會減產,而農民就更不可能繼續種植糧食了,那樣的話他們的收入就會銳減,國民經濟也會出現倒退。這種固步自封的行為不可能對長期的社會發展有好處,只會有明顯的壞處。可以說,長期禁止糧食出口是不可能的。這是我們必須要明確的第1個點。

第二,我國糧食總產量逐年上漲

根據國家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來看,我國已經連續5年獲得了糧食豐收的情況,每年糧食的總產量都達到在6.5億噸左右,而去年更是達到了6.6億噸。從今年的春耕播種情況來看,疫情對於農民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影響並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說是影響最小的一個部分。再加上採取了很多支持農業發展的措施,農業的種植規模仍在不斷擴大,如果情況良好的話,今年的糧食收成應該還會繼續上漲,至少保持穩定,不會出現收不到糧食的情況。而且大家要知道,我國在玉米、小麥和大米等主要糧食種植方面,產量非常豐富,能夠基本滿足國內的老百姓日常需求,甚至可以說略有結餘。因此,國際糧食禁止出口,對我國國內的糧食安全不會構成太大的威脅。我國的糧食儲備非常豐富,能夠有效應對突發情況和重大自然災害。

第三,農民工回鄉種田的可能性不大

今年情況比較特殊,有很多農民工在外面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一些農民工剛剛出來工作幾天又被迫返鄉。可能從短期來看,它們只能選擇回到農村老家務農,等待更好的時機再回來找工作,但是從長期來看,他們仍然是以打工為主,不可能長期從事農業生產活動。因為即使一家人種幾畝地,十幾畝地,一年的收入也抵不上一個農民工兩三個月的收入。所以如果一個家庭有兩個青壯年勞動力在外打工的話,一年至少可以保證10萬塊錢以上的收入。而一家人種植糧食一年可能只有幾萬塊錢,甚至只有一兩萬塊錢的純收入。這兩者之間差距是非常大的,在農村種地根本掙不到錢,只能解決農民的溫飽問題,要想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非常困難。所以農民工不會回到農村去種地的,至少在他們有能力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情況下,是不會選擇回農村種地。

第四,農民工不回農村種地並不意味著農村土地就沒人種

現在農業發展已經從過去傳統分散種植的小規模經營方式,逐漸向集約化規模化的方向調整,這也是國家開始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重要戰略目標。因為時間已經證明在現代社會中分散效能種植,確實無法產生足夠的利益,而採取規模種植,利用更新的種植技術和方法,使用大規模的機械化操作方式,可以有效節省人工成本,可以提升種植效益。因此,現在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將農民手中分散的土地集中起來,租賃給那些有需要的種糧大戶再加以規模化的發展方式,同樣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同樣可以增加糧食的產量,而且這也是未來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所以總的來說很多農民工在外面打工,並不意味著農村的土地就沒有人種植了,相反他們可以在更高效的情況下從事農業生產。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想法,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

相關焦點

  • 新型農民種田苦不苦?
    新型農民種田苦不苦?我也具體不清楚這新型農民和老型農民是怎麼個概念,直白的說吧,現在的農民屬實不算很苦,過去真苦。解放前咱沒經過,只能聽老人講,和從書本上看到的,農民真的是太苦了,吃的最不好,幹活最苦最累。
  • 如果農村不用化肥種田,糧食將會是什麼樣的狀態?
    農村在80年代,90年代就提倡多養豬。豬多肥多,肥多糧多,以糧為綱,全面發展。那個年代農村種田生產糧食,全靠農村自然肥料,即農家有機肥。如果沒有農家有機肥,當時的糧食是根本不夠吃的。隨著我國城市工業化建設的步伐加快,化學工業快速發展,經濟的迅猛騰飛,化肥越來越多,完全滿足了農村種田生產糧食的需要,已經完全地代替了農村所有生產糧食需要的有機肥。現在農村的種田生產糧食使用化肥是主要的,農家肥料,現在是非常少見的。特別是從2016年開始,為了環保,治理農村環境,我國農村限制農戶養豬。這樣一來就完全改變了,農村豬多肥多,肥多糧多的現狀。農民養豬越來越少,就導致農村的自然肥料越來越少。
  • 「又多收了三五鬥」,種田農民的日子怎麼過?
    農民收割,賣糧。豐收的糧食在裝袋。商場的大米。市場上的大米最低也在每市斤3元以上。進口的大米超過5元一斤。而農民每斤的溼稻穀只有幾毛錢。農民吃一斤豬肉,要多少斤糧食換?朋友們、先生們、女士們,地還有人種嗎?你還在和賣蔬菜賣糧食的老農民在斤斤計較嗎?還在為貴一兩毛錢農產品討價還價嗎?種田農民的日子真的好難好難啊。
  • 有人問月收入5000元的農民,在農村是什麼樣的生活水平?
    導讀摘要:一個本職農民靠種田月收入達到5000元是不可能的,只有那些務工經商的農民工群體是能夠達到的事。農民月收入5000元,在農村應該是什麼生活水平?這個問題先不慌說「什麼樣的生活水平」,先來說說「農民月收入5000元」。依據鄂東三農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經驗,認為實實在在的本職農民,靠種田來維持生活的農民,月收入5000元,是根本達不到的事情,是不靠譜的數據。
  • 農村存在的3個問題,今後會嚴查,農民拍手叫好,大家支持嗎
    大家好,歡迎關注「談談侃三農」文章,每天從不同角度分享農村和農民新鮮事,探討農村種植和養殖項目。如果想了解更多三農之事,請點擊上方兩字「關注」,謝謝!今天分享的主題:農村存在的3個問題,今後會嚴查,農民拍手叫好,大家支持嗎?
  • 世界公認的致癌水果,外國已全面禁售,中國卻有大批人還在吃!
    世界公認的致癌水果,外國已全面禁售,中國卻有大批人還在吃!我們所屬於談癌色變的時代,如今,部分癌症仍然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但這種世界公開的致癌水果,國外已全面禁售,中國卻仍有大批人在吃,它就是檳榔,盛產於熱帶地區的檳榔。
  • 為什麼美國可以去禁售華為,而中國卻不能禁售蘋果呢?
    然而現在網絡上的一些新聞標題比較片面,往往為了吸引讀者關注採用了一些非常有噱頭的標題,很多的網友看了只看了標題就開始下定論,其實如果仔細看看原文的話並不一定如標題所說的那樣。美國的國情和我國並不相同,現在網友們最關注的問題就是為什麼美國能禁售華為,中國卻禁售不了蘋果?
  • 現在農村一個人靠種田賣糧能夠養家餬口嗎?
    農村就是以農業為主,農業以種田為主,種田以生產糧食為主。農村人職業就是種田。種田的目的就是生產糧食。現在由於社會的發展,城市工業化需要大批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務工,參加城市工業化建設。因此目前農村人大部分都進城務工去了,留下的能種田的一般是一小部分中老年人和一些有特殊情況的不能進城打工的人,並且是寥寥無幾。~~另外農村糧食價格比較低,而農業生產資料又逐漸的漲價,農民種田不賺錢,因此大批量的農村人離開了農村,離開了農業,走進城市打工,掙錢養家餬口。
  • 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中國農民在減少 農產品為什麼能增加? 不妨再看一則新聞。 這從一個側面,解開了一個長期困擾內參君的謎團:中國農民在減少,農產品為什麼反而在增加?
  • 農民種田不掙錢甚至虧本,誰是最大的獲利者?
    1、最大的受益者是農資生產部門或農資商店,農民種田從農資部門兒購買的各種籽種、化肥、農藥、農膜等等這些物資價格不斷上漲,比如種子翻好幾倍的價格賣給種地的農民,而且糧食價格卻很低。2、糧食收購商也是最大的獲利者,農民種的糧食利潤大約每斤0.4元~0.5元的利潤;而糧食收購商收購每斤糧食轉一手後賣給加工商的時候,糧食利潤最少是0.5元至0.6元之間這種利潤與農民種田的利潤相比是相當大的,因此他們的互利比農民種糧要高的多的多。3、糧食深加工企業從糧食收購商或者農民手裡買到的糧食,通過深加工生產的大米,麵粉等糧食成品流向市場的利潤一般的利潤是比較大。
  • 「AI」種田讓農民「洗腳上田」
    數千年來,農業都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產業,遇上AI之後,一切都改變了,農民也可以「洗腳上田」、在空調房裡「種田」了。老一輩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化為現實。  智能農業,浙江瑞安市曹村鎮東岙村並非是第一個「吃螃蟹者」。去年,荷蘭瓦格靈根大學舉行了國際人工智慧種菜大賽,國內某企業就以第一名的成績,獲得了人工智慧種黃瓜大獎——在64平方米的溫室內,種出了6992斤大黃瓜。
  • 糞肥化作稻麥香,江蘇田娘農場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帶動農民種田
    2002年至今十餘年間,江蘇田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頭吞進畜禽糞便、秸稈等廢棄物,產出有機肥,一頭用有機肥育秧、肥田,吐出優質的綠色「田娘」大米,中間組建一系列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用全產業鏈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帶動農戶用正確的方式種田,趟出了一條「龍頭企業+基地+系列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新型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芒種雨綿綿,伏裡要旱田」,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明天就是芒種節氣了,所謂芒種芒種農家忙種田,現在也正是農村插秧時節。芒種作為24節氣之一,是夏季第三節氣,芒種的芒是「有芒的麥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種」的含義。
  • 農村老話說,「曬穀不曬米,曬米虧不起」,為什麼大米不能曬?
    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相信都有過曬穀的經歷,尤其是農忙時節,一旦忙碌起來,還叫家裡的小孩子一起幫忙。農民會將收割後的稻穀放在路上去曬,然後再儲存起來。那為什麼不直接將所有稻穀裡面的大米取出來呢?其實一般人們收割完稻穀時候,只會將部分家用的稻穀去殼,大部分稻穀是儲存起來的,有的可以拿出去售賣,有的可以存起來等到食用時再去殼。因為穀殼對大米其實是有一個保護的作用,使得大米不容易變質和變碎,同時也起到防塵防蟲的作用。
  • 農諺「無春年,好種田」,為啥?2021年好種田嗎?
    「寡婦年」是沒有「立春」的年份,但農村裡卻有農諺說,「無春年,好種田」,這是為啥?2021年好種田嗎?拉直問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問題。看過一些自媒體作者介紹有關「無春年,好種田」的因果文章,大部分其實也不過就是相對簡單地對此解釋說,如果沒有立春,那麼這樣的年份農民種田的收穫就會相當不錯,無論種啥都能種出個好結果。
  • 中國有幾億菸民,如果禁售香菸,會有什麼後果?
    中國是世界上菸民最多的國家,數量大概在3.5億左右,超過15歲以上的男性60%以上都在吸菸,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但是還是有很多人架不住香菸的誘惑。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染上菸癮,原因也是多種多樣。但是吸菸有害健康,這是每個人的共識,由於吸菸的人數太多,全世界每年死於與吸菸有關的疾病的有近500萬人,其中有120萬是中國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預測,中國將會有1億的菸民由於吸菸過早死亡。為什麼吸菸的危害那麼大,國家不從源頭直接禁止香菸生產呢?如果國家禁售香菸又會有什麼後果呢?
  •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中國夢·勞動美】致富路上的新農民 ——付萬紅與他的家庭農場 2020-12-08 1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8年過去了,西南科技大學畢業,回農村種田的河南男孩,如今怎樣
    ——陶淵明真正的種地種田可沒有陶公般那麼閒情逸緻,一般是早起出門,烈日當空,汗流浹背,而且老一輩農民種了一輩子的田,也沒掙到錢。如今要提起種田,先不說掙不掙錢,相信許多年輕人也不願意幹了。不過有一些思想先進的大學生,則願意做先行者,願意回歸農村。
  • 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舌尖上的中國》告訴你答案
    作為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主要主食——米飯如果問一句「中國最好的大米是什麼」?可能美食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能回答這個問題。「晶瑩剔透,色澤潔白。」「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穀。」這些話全都是體現在《舌尖上的中國2》中,對五常大米的描述。俗話說得好,「中國大米看五常,五常大米亂天下。」
  • 田裡糧食大豐收,為什麼農民哭了?心底的苦有誰知道
    時代前進農業科技在發展,機械化種田入住農村。種田的成本也在成翻番增長,用老農的話說地裡的莊稼長勢喜人,也是漲勢逼人啊!可糧食豐收也抵不過糧價太低,除去種田的成本幾乎不剩什麼了,樸實的老農能不心酸落淚嗎?農民心底的痛,心底的苦,也只有他們心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