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肥化作稻麥香,江蘇田娘農場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帶動農民種田

2021-02-27 農民日報

 提示:點擊上方"農民日報"↑關注我們!


  稻香四溢,機器轟鳴,一片歡騰。

  行走在江蘇省常熟市古裡鎮的田娘農場水稻基地,晚稻正在收穫。金黃的稻稈眨眼間就被粉碎還田,金燦燦的稻穀傾瀉而下,倒入候在田邊的運輸車裡;然後,麥種撒播進田裡,淺耕機隨即將它們和稻稈一起翻進蓬鬆的土層,犁出道道水溝,露出泛著油花兒的黑土;這邊,運輸車已駛向3公裡外的田娘米業加工廠,烘乾、脫粒、分級、包裝。早晨還沉甸甸立著的稻穗,晚上可能就香噴噴地擺上了餐桌……

  「把臭的變成香的,糞肥化作稻麥香」,道出了「田娘」事業的精髓。2002年至今十餘年間,江蘇田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一頭吞進畜禽糞便、秸稈等廢棄物,產出有機肥,一頭用有機肥育秧、肥田,吐出優質的綠色「田娘」大米,中間組建一系列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社會化服務,用全產業鏈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帶動農戶用正確的方式種田,趟出了一條「龍頭企業+基地+系列合作社+家庭農場」的新型經營模式,實現了資源循環利用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創新農業經營管理方式——

  服務要大塊,管理要小塊,以家庭為主

  收穫、播種、犁地,58歲的沈建國在田頭有條不紊地指揮著。

  田娘農場的2050畝自營水稻生產基地共分成四塊,沈建國負責管理其中的500畝。他有著多重身份,既是公司員工,又是合作社成員,還是農田管理者,因此可以拿到三份報酬。作為員工,他每月有基本工資;他還加入了農機合作社,按照行情,收割加粉碎稻稈的服務費為80元/畝,耕地加播種的費用為12元/畝,幹多少拿多少錢;而管理收益是最可觀的。

  「今年稻穀一畝收1200斤絕對沒問題。公司給我規定的任務數是1000斤,超出部分提成40%,500畝至少能掙5萬塊錢。」沈建國告訴記者,「服務地塊沒限制,管理地塊實行包幹制,人員固定不變,從種到收一直跟到底。」

  目前田娘農場牽頭組建了農機、植保、勞務和米業四個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農機合作社擁有各類機械100多臺(套),提供土地耕翻、水稻播種、育秧、植保、收割、烘乾、秸稈收集等全套服務;植保合作社為農戶科學種植提供指導;勞務合作社為農村閒置勞動力就業和家庭農場用工搭建平臺;米業合作社則高價收購統一種植品質合格的稻穀,統一以「田娘」品牌銷售。不少公司員工同時也是合作社社員,為鼓勵大家學習掌握多項技能,田娘公司規定,除固定薪酬外,每拿到一項農機的操作證書,每月工資多發100元作為額外獎勵;到地裡服務可得兩份收入,工資一分不少,服務費另算。

  70歲的田娘公司創始人高健浩告訴記者:「公司的理念是,企業掙品牌的錢,合作社掙服務的錢,農戶掙管理的錢。」在田娘農場的運作中,龍頭企業負責產業化經營,合作社提供農機等配套服務,家庭農場負責適度規模經營,三者既各自獨自承擔職能,又在生產中相互配合聯動,形成了一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整體。

  在自營基礎上,田娘農場還通過合作經營方式吸引了周邊86戶小型家庭農場加盟,合作經營面積達9800畝。

  「兩年前,李克強總理來視察時說,土地也能產黃金,但這要有條件,小塊的一畝三分地不行,還是要大塊,要規模效應。」根據總理的指示,高健浩針對本地土地資源緊缺的狀況,走出省外流轉土地。2014年4月,他在安徽省霍邱縣流轉了4800畝連片水稻種植基地。

  按照「服務要大塊、管理要小塊、以家庭為主」的原則,高健浩在當地引進8家農戶建立家庭農場,每個農場負責400畝田。「我們發給每戶每年8萬元工資,在此基礎上再考核獎勵,另外,拾邊作物的產出都歸他們所有。」頓了頓,高健浩又強調似地說,「農民是最愛土地的,土地只有找到了農民,才能一分一寸都不被浪費。」

  高健浩說:「我打算用3年時間把這片地完全交給農民管理,公司負責從選種到產品包購的專業化一條龍服務。」

  轉變資源利用方式和農業生產方式——

  化糞為肥,還肥于田,做土地的守護神

  「糞肥從來都是最寶貴、最優質的農家肥料,咋變成汙染環境的大禍害了?我要將它們變成土壤最好的糧食,變成滋養田地的娘親。」早在2002年,當過積肥員、一輩子沒離開過農業、對農業有著深厚感情的高健浩退休後,就成立了田娘科技有限公司,決心將傳統農業中原本環環相扣的生態循環鏈,通過有機肥料的生產和施用重新連接起來。

  高健浩請來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沈其榮教授進行技術指導。公司運用高溫好氧發酵工藝,實現了畜禽糞便和秸稈的聯合高效、快速發酵,生產出了優質的有機肥料,「田娘」牌有機肥料被評為全省首個有機肥料著名商標。

  在田娘有機肥生產車間,記者目睹了高科技支撐下變汙為肥的生產過程:從養殖場收來的畜禽糞便,在堆場先曬掉一部分水分,摻入50%作物秸稈和豆渣、玉米渣等農產品加工下腳料,脫水後拌料除菌,實施有益微生物增強,再送入大棚進行一次發酵。初發酵的原料除菌後,送入100米長、10米寬的發酵槽進行二次發酵,這是一個生物乾燥、除臭和動態連續發酵的無害化處理過程。技術人員介紹,「這樣出來的有機肥不僅無毒無臭,可以像化肥一樣方便施用,還去除了農家肥中的有害病菌,增添了有益菌的成分。」據統計,13年間,田娘共消化150多萬噸糞便等廢棄物,吐出60萬噸養土肥田的有機肥,將汙染大包袱轉化成了循環新產業。

  然而,當年第一批田娘袋裝有機肥下線後,因為觀念問題沒有種植戶願意買,銷路成了最大問題。為解決銷路,2003年高健浩流轉周圍1300餘畝拋荒半拋荒地,按田畝原有肥力不同和有機肥施用標準,全程使用田娘肥,夏熟每畝施500斤,秋熟每畝施800斤。有人問,你施這麼多肥誰知道啊?高健浩回答:「土地知道!土地好了,生產的稻米才好,人吃了才好!」2003年風調雨順,金秋十月,新稻收割,平均畝產達1300多斤。新米上桌,「香、糯、軟,有嚼頭、勁道!是30年前的味道!」這也由此開啟了田娘公司的全產業鏈之路。

  通過自己耕種土地、生產加工大米,不斷引導帶動,田娘有機肥得到了越來越多農戶的認可,如今行銷全國各地。種糧大戶徐建華說:「連用了3年田娘有機肥,田地開始變得鬆軟,土裡蚯蚓多了起來,連二十幾年沒看見的蟛蜞都在田埂邊出現了。」

  近幾年來,高健浩開始探索用有機肥作為基質土育秧,明年準備生產5萬噸。「秧好稻一半,這可以極大提升稻米品質,改善土壤。」

  樹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標杆——

  既考慮農民小帳本,又考慮國家大帳本

  以有機肥使用為紐帶,「田娘」的事業越做越大。「田娘」大米通過有機產品認證,被評為江蘇省名牌農產品,一舉進駐華東地區260多家超市,去年加工銷售收入達4850多萬元,接近公司總收入的2/3,為進一步生產、使用有機肥提供了堅實基礎。

  高健浩始終認為,要把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放在首位,「田娘農場不僅要幫農戶種田,還要幫他們種好田,賣上好價錢,用效益和服務,把農民留在土地上。」田娘米業每年都以高於國家收購價10%-15%的價格收購加盟農戶稻米,去年國家水稻保護價為1.55元/斤,田娘收購價則為1.78元/斤,按家庭農場每戶承包種植130畝、畝產稻穀1100斤計算,戶均增收約3.29萬元。

  「農民種地要算經濟帳,可國家發展農業不能只算經濟帳,要考慮生態效益、社會效益,更要算一筆國計民生的大帳。」多年來長期研究農村廢棄物快速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的沈其榮教授說,「我國畜禽糞便等農村廢棄物的累積,已經到了環境承載能力的極限點上,而過量的化肥又使得土地越餵越『瘦』。要是每個地方有『田娘』,這兩個問題都能迎刃而解了。國家應該大力支持有機肥的生產和施用。」

  田娘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強測算過,一畝田如果施用250公斤有機肥,可少施化肥40公斤,達到的效果是化肥利用率提高30%,農藥使用量下降30%,「可是因為有機肥施用體量較大,人工和運輸成本較高,大田作物的農民還是不大願意使用。如果能把有機肥料納入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體系中,能夠有效提高地力、保護耕地。」

  「中國以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是個奇蹟,也是個永遠的挑戰。」高健浩說,希望有更多的大田作物用上有機肥,「只有耕地吃上了有機肥,土壤才能得到真正的改良,藏糧於地,國家的糧食安全才有保障。」

  本報記者白鋒哲郭少雅



長按圖片,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

相關焦點

  • 碧桂園打造全球首個萬畝級無人化農場 未來農業「種田不用下田」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表示:「北大荒建三江和碧桂園農業聯合組織實施的這個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是目前國內外針對主糧作物的規模最大、參加試驗示範的農機設備最多、作業環節項目最全、無人化技術最先進、農機田間作業無人化程度最高的一個無人化農場項目,也是迄今為止全球首個超萬畝的無人化農場試驗示範項目,項目將帶動中國現代化大農業加速發展,為中國農業轉型升級
  • 小蚯蚓「吃」出循環農業大鏈條
    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展示剛收穫的蚯蚓。11月26日,位於邢臺經濟開發區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工人正在給蚯蚓飲水。郭瑞波是河北省邢臺經濟開發區留村辦事處薛莊村的鑫旺蚯蚓農場負責人,現年38歲,2018年4月開始養殖蚯蚓,當時養殖了5畝蚯蚓,經過幾年發展,如今養殖蚯蚓30餘畝,種植藥材360畝,畝均收入7500元左右。目前全區有2戶蚯蚓養殖場,養殖蚯蚓100餘畝。
  • 青島萊西怡禾家庭農場:「循環農業」助力村民致富
    農場以推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為目標,積極探索發展生態循環農業的新模式、新經驗。打工仔回鄉當「農場主」2004年,原本在上海打工的王志濤辭職回鄉,用積攢的積蓄購買了10頭牛,開啟了養牛生涯。從原來的什麼都不懂,到慢慢摸索出一定的經驗,但事業剛有起色的時候卻遇到滑鐵盧。
  • 生態循環農業的前景
    耕地面積1156.6萬公頃,佔土地總面積的73.61%,也是全國耕地率較高的省份,山東壽光農業是全國的現代農業的模範。2013年承包了土地開始了自己的農場事業,不到兩年他的農場就開始有起色,他可以騰出時間幹另外的事,這個時候就看到了無人機,剛開始是買了一臺大疆的航拍無人機。可能是因為他自己有農場,在玩航拍的時候就有個想法——就是怎麼把這個無人機做的更大,讓它可以給自己的地裡噴灑農藥。於是他開始了自己的研究,開始畫圖紙、鑽研無人機結構、狂補空氣動力學原理。
  • 「AI」種田讓農民「洗腳上田」
    浙江瑞安以生態水稻種植為基礎,以人工智慧科技為手段,結合大數據、雲計算、5G應用等現代科技為農業賦能,助力鄉村振興。  AI是一雙翻雲覆雨手,有化腐朽為神奇之魔力,什麼行業沾上TA之後都可能帶來革命性改變。數千年來,農業都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產業,遇上AI之後,一切都改變了,農民也可以「洗腳上田」、在空調房裡「種田」了。老一輩農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今天化為現實。
  •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鄉村振興】家庭農場種養結合 生態循環增收致富 2020-12-18 17: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量一量 您的農場「生態」嗎?
    日前,農業農村部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在南京召開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經驗研討會,就我國生態農場的評價標準體系進行了說明,對生態農場的現狀與發展前景進行了研討。   徐志宇介紹,2020年啟動生態農場評價試點工作後,先在長三角和部分重點地區建設一批自我發展、良性循環、高效運轉的生態農場。到2025年,依託生態農場試點,培育一批現代高效生態農業產業主體,探索一批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技術模式,構建一套綠色生態導向的生態農業補貼制度,培訓一批生態農場經營管理人才,賦能一批生態循環農業產業,示範引領全國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
  • 山東發布推廣36個優秀典型案例 涉及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
    日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網站發布《關於推介山東省2020年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典型案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12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12個農民合作社典型案例以及12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典型案例名單進行公布。
  • 做生態有機農業的領跑者 ---記杜集區石臺鎮育之寶家庭農場曹建強
    2012年承包梧桐山建養雞場,搞起了有機養殖,成立育之寶生態家庭農場。他利用山林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並逐步走上規模化、品牌化的道路。2016年註冊成立淮北市育之寶養殖有限公司,主要經營畜禽養殖,農副產品種植與開發。在公司發展壯大的4年間,他始終堅持為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和技術、最全面的售後服務,在他的帶動下,當地不少村民打消疑慮,紛紛承包荒山、種樹養雞,走上致富路。
  • 全國首個生態無人農場在淄呈現
    在該站,記者看到,綠色田野中,禾豐種業原種麥苗生機勃勃,在陽光下吸收著營養,努力成長……據介紹,類似這樣的試驗示範田,禾豐種業現有4000餘畝,其中,生態無人農場500畝。承擔著山東省小麥、玉米新品種區域試驗、生產試驗、跟蹤評價試驗、淄博市農業良種工程抽檢種植鑑定試驗,以及種子風險評估試驗等工作的這家公司小麥高產創建田多次刷新魯中地區小麥高產記錄。
  • 我市舉行大安農場與冠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籤約儀式
    7月24日上午,我市舉行大安農場與冠源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籤約儀式。合作項目集奶牛養殖、生態有機肥、沼氣發電、鮮牛奶供應於一體,致力打造成為我國南方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生態型現代化示範牧場。
  • 濰坊高密市大牟家鎮劉莉家庭農場:科學種田拓富路,越種越甜譜新篇
    在自身不斷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上萬戶農民科學種田。2017年農場被認定為第二批山東省巾幗居家創業就業脫貧行動大姐工坊,同年被評為濰坊市示範家庭農場,2019年被評為山東省示範家庭農場,劉莉本人獲得了「濰坊市優秀大學生創業者」「濰坊市青年創業之星」等榮譽稱號。不畏困苦艱難,認準種地這條路。
  • 百城千縣萬村調研行 | 江蘇鎮江句容市戴莊村:現代生態農業讓「土...
    全國「時代楷模」、鎮江農科所原黨委書記、所長趙亞夫介紹,「山頂、陡坡生態脆弱,以修復、保護為主,恢復森林生態系統;緩坡旱地,發展果樹、茶葉、畜禽養殖,建設林、草、畜旱地生態系統;山腳山衝、崗塝水田,發展糧食、蔬菜、畜禽,建設水、稻、菜、草、畜水田生態系統。」
  • 湖南這些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獲表彰
    今天下午,湖南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推進會在長沙召開。會議通報表彰了湖南農業優勢特色產業 30 強企業、家庭農場 100 佳、農民合作社 100 佳,並為30 強企業、農民合作社 100 佳、家庭農場 100 佳代表授牌。省領導杜家毫、烏蘭、張劍飛、隋忠誠分別授牌。 湖南是農業大省。
  • i東營·曬曬我家小康生活丨田照深:家庭農場挽手農民 共同創出致富路
    一塊小生薑,種出大甜頭,田照深一共流轉了2500畝土地進行農業生產,不但讓居民有了一份土地流轉的收入,還積極為周邊村民提供合適的崗位,讓他們來自己的農場裡打工,帶動了周邊100餘戶百姓發家致富,更是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
  • 大竹縣朝陽鄉:發展生態農業 共謀鄉村振興
    大竹縣朝陽鄉以推進鄉村振興為主線,以守護綠水青山為底線,以推動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為高線,依託自身獨特資源優勢,發展生態綠色農業產業,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在大竹縣朝陽鄉的萬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裡,工人們正在進行豬肉分割作業,切成條塊的豬肉在經過清洗、醃製後,最終進入燻制房進行臘製品燻制。萬康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養殖、農產品深加工、電商銷售於一體的生態農業企業,公司積極探索生態農業和旅遊產業融合發展,其生產的五峰山腊味、跑山豬等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 高質量發展看山東|「農業+遊戲」,來這裡體驗QQ農場現實版
    12月2日,在濰坊東籬田園綜合體番茄大世界,記者見到了一種創意十足的「農業+遊戲」的有趣模式。12月1日-3日,由中國經營報,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主辦,中共濰坊市委宣傳部承辦,高質量發展看山東系列活動在濰坊舉行。12月2日,由新華社、光明日報、農民日報、中國經營報在內的20多家主流媒體組成的採訪團走進東籬田園綜合體。
  • 中農誠投大鼎農牧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全產業鏈
    到2035年 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到2050年 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產業振興,產業振興,現代生態循環農業全產業鏈是最佳選擇之一,既可實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更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全面實現。
  • 發展生態農業 攜金牧糧草領跑產值達20億的種養循環產業
    為切實做到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四川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容一邊忙著保質量、保市場、保供應,一邊忙著保持自己的千畝金牧糧草種養循環基地正常運轉,同時還忙著帶動國內眾多引入金牧糧草及種養循環模式的企業搶春耕、播生產,近20家加盟金牧糧草種養循環的基地,在她的感染和鼓舞下,提振信心、鼓足幹勁,堅定地投入到了復耕復產之中!
  • ...對生態農業的理解」——吉水縣醪橋鎮80後小夥返鄉創辦生態農場...
    新時代下農民該是怎麼樣的模樣?吉水縣醪橋鎮西坑村國富生態農場創辦者劉國富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他,從大都市回到小山村,從對農業一無所知到侃侃而談,經歷了5年的摸爬滾打,搖身一變成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農民。期間,劉國富又有怎麼樣的經歷?為此,筆者進行了採訪。「16歲那年逃離農村,是因為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的原始,且收入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