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稻穗很喜人。
今年風調雨順,又迎來了豐收之年。再加上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東南亞國家減少糧食的出口,國內豬肉價格又反彈到60元一公斤。農民心想今年的稻穀價格肯定會漲一些。沒想到一打聽,溼稻穀價每市斤0.68到0.75元。看到這個價格農民朋友心裡發涼。
農民收割,賣糧。
國家收購保護價早稻是每市斤1.2元,照這個價格,溼稻穀至少每市斤在0.8到0.9之間。為什麼會導致收購價比國家規定的最低保護價低這麼多?原因是層層盤剝,導致實際收購價這麼低。
豐收的糧食在裝袋。
就按每市斤0.75元計算,每畝高產也只有在1200到1500市斤之間,也就是一畝地賣糧的收入在1000至1120之間。要知道,一畝地的種子、化肥、農藥、除草劑、薄膜、機械收割等等費用超過1000元啊。插秧、打農藥、除草整理秧田和稻田的這些非常辛苦的工錢不算,一畝地也賺不到100元,甚至虧本。
商場的大米。
市場上的大米最低也在每市斤3元以上。進口的大米超過5元一斤。而農民每斤的溼稻穀只有幾毛錢。農民吃一斤豬肉,要多少斤糧食換?種一百畝地,賺不到一萬元,一百畝啊,是個什麼概念?要累死你。一萬元對於三餐白米飯,拿幾千上萬月工資,還有降溫費,烤火費,福利獎金的城市工人,行政事業單位的人來說不值得一提。就連在城裡撿垃圾,端盤子的農民工來說也是輕而易舉呀。
大量拋荒的良田。
朋友們、先生們、女士們,地還有人種嗎?你還在和賣蔬菜賣糧食的老農民在斤斤計較嗎?還在為貴一兩毛錢農產品討價還價嗎?種田農民的日子真的好難好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