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關注,提升認知漲財富
在新冠病毒危機發生以後,富人的財富增長了很多,而窮人財富沒有任何增長。
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在剛舉行的鳳凰網財經峰會上的演講中如是說。
陳志武認為,原因很簡單,在疫情壓力下,各國政府財政部門通過幹預政策刺激救市,同時各國央行用大量、快速的貨幣寬鬆幹預市場,結果使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
在演講中,陳志武也強調了在疫情背景下選對投資方向的重要性。
2020年即將過去,2021年是否會更艱難?困境之中應該如何應對?我們的機會在哪裡?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些問題。
財富洗牌之際,不能袖手旁觀
海通證券分析師姜超曾總結,面對疫情危機和經濟衰退,各國政府有三種選擇:
讓富人承擔損失。加大徵稅力度,讓富人多繳稅來幫助窮人——但是在本次疫情之下,增加稅收可能讓經濟雪上加霜。
讓窮人承擔損失。經濟不好,政府也沒有錢,乾脆就少花錢,讓普通人自己去熬。
政府出面借錢,給窮人去花。即政府採取貨幣寬鬆相關政策幹預經濟。於是窮人有錢花,富人也不用去掏錢,皆大歡喜。
顯然,很少政府選擇第二種。相較之下,第三種選擇是最「便利」且快捷的。於是各國不約而同都選擇了貨幣寬鬆的相關政策。
貨幣寬鬆政策之下,多出來的錢,如果進入消費市場,就會造成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如果進入金融資本市場,就會催生股市、樓市大漲,形成資產泡沫。
通貨膨脹會造成普遍性的貨幣貶值,這是財富最大的隱形殺手,你的資產不增值,在通脹中就會悄然縮水;資產泡沫則會進一步對財富洗牌,只有持有相應資產的人能享受到紅利,財富因此進一步分化。
認識到這一點,而且採取正確應對方式的人是少數派。沒有入局的人面臨兩種處境:要麼在通貨膨脹中財富縮水,不知不覺中變窮;要麼在資產泡沫中賺錢的速度比別人慢,財富相對減少。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躬身入局:已經上車了就不輕易下車;沒上車就要儘快上車,不要旁觀者,旁觀的結局就是被落下。
上什麼車?方向非常重要!
肯定不是選擇固定收益產品,一些原本「剛兌」或者安全性很高的銀行理財產品,在今年都出現了狀況:
債券爆雷。永煤控股、紫光集團違約,它們都是原本安全等級很高的國企。
多家銀行安全性頗高的R2級理財產品出現了虧損。包括工行、平安、招行、建行等,「理財淨值跌破本金」。
這些事件背後,是金融業發生的一個本質變化:打破剛兌。
剛兌,全稱是剛性兌付,意思是不管發生什麼情況,都按說好的收益付給你(兌付),保本保息。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濟整體情況較好,為維持金融穩定,很多領域都在保持剛兌,一些產品即使出現了虧損,機構或政府也會出面填補缺口,投資者穩賺不賠。
但隨著經濟增速放緩,管理層的態度逐漸轉變,打破剛兌的行動一直在推進,固收產品退出市場已經有明確的時間表——2021年底。無腦獲取固定收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回。
風險與機會並存,我們該如何應對?
有兩個關鍵點:
第一點是前面所說:躬身入局,儘快上車,不能袖手旁觀,不要輕易下車。
第二點是策略方向:在貨幣寬鬆影響、打破剛兌的時代背景下,建議大家在解決住房剛需和家庭健康保障之外,積極參與股市(權益市場)。
保險是防守,花小錢去防範小概率的大風險,比如重疾、意外。一家人每年的保費不會超過家庭收入的10%,可以確保遭遇風險時,生活質量不下降,子女教育、家人養老不受影響。
參與股市是進攻,但是在註冊制背景下,上市公司越來越多,散戶炒股賺錢越來越難。所以,上車指的就是堅定的通過基金理財實現財富增值,選擇優質的基金組合,長期持有等候市場的厚待。
當然,進攻要留一手,三金說錢反覆強調「不冒進,不離場」,做好倉位控制。具體而言,就是要股債搭配,目前的建議6:4,即60%買入馭·千裡馬、主題行業輪動等股票基金組合,40%買入債基組合穩穩的幸福。
如此配置,堅持下來不能暴富。但是可以很安心,不會被落下,能慢慢變富。
關注三金說錢,一起見證專業和時間的價值,做舒心賺錢的基民。原創不易,請大家幫忙點在看、轉發,讓更多人看見我們的努力。
原創不易,點在看鼓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