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桶子雞技術配方
桶子雞系開封特產名菜,它選用當地的優質筠母雞,採用百年老湯煨制而成。色澤金黃,肥而不膩,鮮嫩脆香。
白滷湯製作
將豬脊骨10斤、老母雞2隻約6斤、五花肉6斤分別焯水後,入桶肉,加清水60斤,大火燒沸,撇去浮沫後改小火加熱3個小時,再用大火猛催30分鐘,使鍋內湯汁變濃白,關火晾涼,打淨料渣即可。
原料配比
母雞5隻(約重5000克)、黃梔子6個,白芷、豆蔻、砂仁、肉桂、良姜各15克,草果10克,花椒、八角各20克,蔥段、姜塊各100克,精鹽1000克,料酒500克,白滷湯20千克,雞油1000克,香油少許。
製作方法
1、母雞按工藝要求宰殺治淨,剁去雞爪,去掉翅尖骨節,再從雞翅下方處開一小口,取出內臟,隨之從雞脖子處取出雞嗉,洗淨後,從根部將雞腿大骨折斷,用細麻繩將其捆好。
2、從雞翅開口處放入精鹽、花椒,晃動幾下使其均勻。
3、八角、白芷、草果、豆蔻、砂仁、肉桂、丁香、良姜,梔子等用紗布包成香料包。
4、白滷湯鍋上火,燒沸後,撇去浮沫,倒入雞油,下雞坯燙至緊皮後,再下鍋,隨即放入香料包、蔥段、大姜、料酒及精鹽,燒沸後轉小火8—10分鐘,關火燜約6小時撈出,並趁熱刷上香油,晾涼後即可改刀食用。
世家桶子雞的製作
原料:
帶蛋老母雞1500克(兩年老母雞為佳)。
調料:
花椒鹽、料酒各50克,特製桶子雞滷湯5幹克。
特製桶子雞滷湯配方製作:
將八角、良姜、肉豆蔻各30克,桂皮、花椒各20克,丁香、花椒鹽各5克,鹽150克,雞精60克,白芷、小茴香、味精、拍碎的大蔥、大姜各50克,黃梔子100克,混合均勻下入大湯桶中,加入25千克清水,大火燒開即可(因為滷製原料時還需要較長時間加熱,所以制湯時大火燒開即可)。
製作方法:
(1)將宰殺好的帶蛋老母雞清洗乾淨,用花椒鹽、料酒塗抹雞身,醃製12小時後汆水,迅速用冰水鎮涼,反覆兩遍(用冰水鎮涼可以使雞皮更加脆,更有嚼勁)。
(2)將特製桶子雞滷湯燒開,下入汆過水的雞燒開,撇去浮沫,用盤子輕輕壓在上面以免雞漂浮,不好入味。
(3)燒開後轉小火滷製30分鐘,關火浸泡2小時撈出,即可改刀裝盤。
馬豫興桶子雞
馬豫興桶子雞是開封歷史上獨具一格的回族食品,久負盛名。據考,在北宋時期就有一家酒樓擅長烹製桶子雞,後隨宋室南遷,遂在南京開業,歷數百年而不衰。清鹹豐五年,桶子雞創始人的後裔馬有仁,重返故裡開封,並帶回一桶百年「陳年老湯 」,隨後在開封辦起馬豫興桶子雞店。距今已有153的歷史。
原料
主料:肥母雞3隻(約5000g重)。
配料:嫩荷葉3張 ,蔥250克,姜100克。
調料:精鹽250克,八角15克,白芷15克,草果15克,砂仁15克,豆蔻15克,肉桂15克,丁香 15克,良姜15克,料酒150克,花轎25克。
輔料:白滷湯10千克
製法:
(1)母雞經宰殺初步加工後,剁去爪,去掉翅膀下半截的大骨節,從膀的後下方開5釐米的長約月牙口,手指抻入摳斷3根肋骨,食指在內臟的周圍攪一圈,摘除內臟,從脖子的後開口取出雞嗉,洗淨。兩大腿從跟部折斷,用繩綁住,八角,白芷,草果,砂仁,豆蔻,肉桂,丁香,良姜用紗布包裹成料包。
(2)花椒和精鹽放在雞腹內,晃動幾下,使其均勻浸透。荷葉洗淨。疊成15釐米長,4.5釐米寬的塊,從刀口處塞入雞腹,把雞的尾部撐起,用麥秸稈一頭頂起荷葉,一頭頂雞的脊背處,把雞撐圓。
(3)白滷湯放旺火上,燒開撇沫,現將桶子雞下鍋涮一下,緊住皮再下鍋中,放入料包,料酒,蔥,姜。湯沸。移至小火上,保持似開非開狀態浸煮,約一小時即可撈出,取去雞肚內的荷葉,雞身外刷上一道香油即成。(有資料說浸煮半小時;有的說小火火煮約20分鐘。煮到筷子插得進雞,關火。讓整隻雞浸在湯鍋中連同雞湯一起冷卻。一定要等到徹底冷卻後,將雞拿出刷香油即成)煮過雞的滷水,即成老滷,也稱老湯。煮的雞越多越陳越好。以後每次使用,只要添加適量水、香料燒沸即可,不用時要盛入瓷、陶器內保存好,每隔一些時燒沸一次,以防汙染,做好了防腐工作,就可無窮盡地重複使用下去。
桶子雞特點:肉質白嫩,肥壯美觀,荷香撲鼻,鹹香發脆,愈嚼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