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0M
2020年,多災多難的一年,註定被載入史冊。
上半年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才逐步得到控制,最近就傳來汛情,長江流域發生洪水災害。
據新聞報導,連續多周的極端降雨天氣讓中國南方長江流域遭遇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洪水災害。洪水衝垮了房屋,引起決堤,已導致至少141人死亡或失蹤,27個省份共3789萬人次受災。
位於中國東部的江西省是這次汛情最為嚴重的省份之一。其中,中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就位於江西省,水位已上漲至超過22.52米,超出警戒水位19.5米,為歷史最高位,水域面積達近十年最大水平。
路sir記得上一次大規模的洪水災害,是發生在1998年。根據中國民政部數據,那年水災共造成415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2550.9億元。專家稱,與1998年洪水相比,此次南方暴雨時間更長,範圍更廣,且暴雨過程位置偏北。
洪水滅世的神話傳說
▼
翻閱古籍,你會發現,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不同時間出現的洪水滅世的傳說。
如最早蘇美文明《吉爾伽美什史詩》記載,「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大洪水(The Deluge)古斯塔夫·多雷繪
阿拉哈西斯神話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利爾覺得人類太吵鬧,於是放出洪水、乾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但是,個性良善的水神恩基傳授人類灌溉、貯存穀物以及醫藥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
恩利爾知道後很生氣,決定秘密召幾位神來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滅絕人類。但這件事還是被恩基知道,並且事先安排烏塔那匹茲姆搭船避難,還給了烏塔那匹茲姆永生的能力。
恩利爾知道後大怒,控告恩基妨礙他的計劃,恩基則向他解釋,為了平衡,不應該完全滅絕無辜的人類,讓剩下來的人類進行節育即可。如果人類不信神祇而墮落,就會任憑眾神屠殺。這是大洪水記載的最早版本。
19世紀中後期古斯塔夫·多雷所繪的諾亞方舟
《聖經》的版本與蘇美的差不多:神耶和華看到人類的罪惡愈來愈大,他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
當然,耶和華沒有讓全人類滅絕,他讓諾亞造一艘船:「我要使洪水泛濫在地上,毀滅天下,凡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我卻要與你立約,你同你的妻、與兒子、兒媳,都要進入方舟,凡血肉的活物,每樣兩個,一公一母,你要帶進方舟,好在你那保全生命。」
諾亞便遵照耶和華的吩咐去做,過了七天,洪水開始泛濫,「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大雨降了四十晝夜,整個世界都被大水覆蓋了,一切生命都從地上除去,水勢持續一百五十天。等到水勢漸消,大地變幹,耶和華叫諾亞和家人們出方舟,帶領所有一對對的生物,開始在劫後的大地滋生。
在咱們的中國神話中,第一次談大洪水,是說共工和祝融大戰。
根據《三皇本紀》記載,水神共工與火神祝融打架。共工被祝融打敗,共工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他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結果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共工惹的禍,是女媧出來擦的屁股,因為她先前用泥巴捏出了人類,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工藝品受苦受災,於是煉五色石補好天空,砍了神鱉的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神話賦予人類靈魂
▼
說到「神話」,很多人都會和「迷信」聯繫到一起。但是這麼多遍布世界各地的共同記載,我們可以推測,或許上古時代的人類確實經過毀滅性的洪水災難。就像你寫日記一樣,某年某月某日,地上發大水,家被淹沒了。故事就這樣世代被古人口口聲聲傳下去。
那為什麼人類要編造故事,講述一個又一個神話呢?樸實無華的紀實寫法不好嗎?
木心先生曾說,神話是「大人講孩子的話,說給大人聽」。儘管在生物學意義上,神話的創作者們是我們的祖先,但在文化意義上,神話時代恰恰是人類的童年。
諾亞方舟
那時候鴻蒙初開,一批靈長類的哺乳動物剛剛爬到食物鏈的頂端。他們是有史以來第一批憑藉智慧,而不是肌肉力量做到這點的生物。進化的優勢讓他們得到充足的食物,進而快速繁殖起來。不出幾代,這種生物的數量遠遠超過當地環境的承載能力,多出來的個體不得不遷徙到別處。
他們就像漣漪,從非洲開始,一圈圈散布到全球各地。他們一定經歷的了不得的地理大發現,從一望無際的撒哈拉草原,到溝壑縱橫的科羅拉多大峽谷,從暖風和煦的紅海之濱,到極光閃耀的冰雪世界。江畔何人初見月?他們正是江月初照的人。
可惜的是,那時他們還沒有文字,缺乏對抗時間的武器,因此,一邊發現一邊遺忘,逐漸忘了自己從哪來,要到哪去,甚至忘了自己是誰。他們唯一沒有忘記的,就是口口相傳的奇妙故事。
故事關於眾神如何創造了世界,又如何創造了人;關於哪位是守護神,哪位是災星;關於他們的神力,以及發怒和高興時的反應;關於如何取悅神,然後讓生活更美好。說起來,人類之所以進化出如此發達的大腦,也就是為了容納和理解這些故事。
可以說,神話定義了人類。神話是上古時代的牛頓定律,是上古時代的意識形態。
你是什麼人,取決於你尊哪座神。它定下坐標系,讓每個人在茫茫宇宙中擁有自己的位置。它創造因果,讓萬事萬物富有秩序。它組成想像的共同體,讓社會成為可能。總而言之,神話賦予人類靈魂。而這,也就是神話的意義。
河流孕育文明,塑造文化
▼
英國的民族學家弗雷澤曾指出:在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的130多個印第安種族中,每一個種族都有以大洪水為主題的神話。全世界二百五十四個主要民族,八十四種語言區域裡,都發現洪水記載。
為什麼這麼多的文明都有共同的洪水傳說?或許我們應該轉變思維,只有在有大水泛濫的地方,才能形成主流文明的源頭。
人類的生存需要水源,古人都選擇居住在河流附近,聚集成為部落,逐漸繁衍開來,形成小型社會,文明孕育於此。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和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和古印度文明一樣,中華文明也起源於大河流經的區域——黃河和長江,兩條河流共同孕育出了光輝燦爛的華夏文明。
不過,在具體塑造中國文化方面,黃河和長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發揮了不同的作用。
《中國景色》一書作者認為:
「黃河和長江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如果說黃河催生了中國人的政治、道德、經濟等意識的話,那麼長江的特殊性在於,它在為中國人提供美的意象,塑造其審美意識方面貢獻巨大。如果進一步問,長江上哪一部分貢獻最大,無疑是三峽。就美的密集度和對中國人影響的強烈度而言,三峽是獨一無二的。」
長江三峽位於中國的腹地,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不過,自從修建三峽工程之後,雖然地理位置沒有移動,高度也沒有太大改變,但由於水位的上升,今天看到的三峽已和原來的三峽不太一樣了。在作者看來,三峽工程給三峽帶來的最大的、最深刻的改變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河湖之變」。在過去,三峽是作為河流而存在的,那些高大險峻的峽谷是河流的作品,屬於流動的長江的一部分;而現在,「作為一條河流的三峽已經不復存在,三峽已成為了一個巨大的人工湖」。然而,更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三峽的美和內涵,它在精神層面上對於中國人的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首先體現為,從自然河流變成人工湖之後,三峽失去了河水所具有的流動性、力量感和速度之美,隨之而改變的,是人的時間意識和對生命的感知。通常來講,河水的流動性往往會讓人聯想到時間的流逝,而時間的流逝又會讓人聯想到,人的生命就如同逝去的時間那樣,一去不復返。
兩千多年前,正是在河水經過的岸邊,孔子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而在過去,作為中國最長的河流長江的一部分,三峽在精神層面上對中國人、尤其是對敏感的詩人們,有著更為深刻的啟示,是他們「領悟生命的意義、思索人生價值的靈感之源」。
曾經的三峽為什麼會具有這樣的作用和意義呢?這和三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獨特的地貌形態所造成的景色有關。曾經的三峽,南北朝時期著名的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這部著作中有過這樣的描述:
自三峽七百裡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裡,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一種雄偉壯麗、動人心魄的山河之美!面對這樣的景色,人怎麼能夠不讚嘆於自然造化的神奇,不感動於天地萬物與人的生命之間的深刻聯繫呢?難怪古人會發出「行至巫山必有詩」的感慨,在作者看來,三峽就像是上帝給我們的一張考卷,「他要看看中國人對美的悟性到底有多大」。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爭先恐後地加入到了對這張考卷的應答之中。
在這方面,單就為我們貢獻出來的詩人和詩歌作品來說,三峽的意義和地位就已經是獨一無二的了。
在位於湖北境內的西陵峽的秭歸縣這個地方,誕生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詩人:屈原。後來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蘇軾等等這些大詩人,也因為三峽而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比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杜甫的《登高》。
只可惜,古代詩人筆下的三峽如今已經成為了過去。發生在三峽的河湖之變對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影響將會是十分深遠的。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