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的滅世大洪水到底存不存在?他與夏朝又有什麼關係?

2021-01-10 老魚說投資

在全世界很多民族都流傳著那場滅世大洪水的傳說,歐美國家比較著名的聖經就特意記載了那次大洪水的故事,還弄出了諾亞方舟,準備帶領地球上大小小的各種生命體,一塊跑路!

而華夏的洪水以大禹治水的傳說一直流傳至今,那麼大禹治水裡邊去掉的一些神話因素僅僅是洪水,治水這一個事件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1982年在青海省東部民和縣官亭盆地下的下喇叭村,發現了一個大概有4000多年歷史的遺址,從凹土的形制來看屬於齊家文化,但是由於其特殊性,它還有一個廣為人知的稱號叫做東方龐貝。

之所以這麼說就是很多線索表明,這個遺址是在上古的某一天突然被毀滅,這裡的人完全來不及逃走就全部葬身於此,至於死亡的時間被定格在當時的環境中,這點和義大利的龐貝古城非常相似,並且由於在被挖掘前一直被大量的紅色黏土所包裹,所以遺體保存得非常好,看到這裡就會出現一個問題,這些紅色的領土從哪裡來?為什麼他會把喇叭遺址裡邊的人包裹?之後學者們在喇叭遺址不遠處現了由地震造成地,面裂痕和山壁裂痕,且在裡面也充斥著大量的紅色黏土,

黃河紅色泥土

而喇叭遺址位於不遠處黃河岸邊,所以可以推出這些紅色黏土,是來源於黃河,那麼是黃河泛濫殺死了這些人嗎?但是也不太對,喇叭遺蹟生活的地區,比黃河 河床要高21米,就算是黃河泛濫,也不至於讓他們完全逃不出一個人,更不會讓他們在一瞬間全部定格,那麼一定還有其他的問題所在。

後來經過科學家不斷的查找各種證據給出了一個解釋,那就是大概在4000年的某一天這裡發生了一場大概在6~7級的地震直接活埋了這裡所有的人,之後沒多久黃河又開始泛濫,又將這裡邊的人全部埋進了紅色泥土中,問題是黃河這是怎麼樣才有可能發出那麼大的洪水衝擊到比他高的多的喇叭村那!

也許1975年的河南特大洪水可能給出我們一個答案,這一年3號颱風從福建登陸一路北上,在湖南承德突然轉向跑進了河南,也形成了一種少有的停滯少動的狀態,以至於形成了氣流劇烈的垂直運動,在河南省駐馬店一帶弄出了一場百年難得一見的暴雨,當地往年,年均降水量為900~1000毫升,而在1975年8月5號到7號,3天之內居然降雨量達到1605毫米,在這場持續的暴雨襲擊下,衝垮了附近幾十座水庫和兩個洩洪區,導致數十億立方的洪水,挾帶著巨大的勢能,胸開始衝擊一切,以現在現有的一些資料來看,大概你就能看出當時到底有多恐怖,那會一個兩人合抱的大槐樹都被連根拔起,衝出15千米,拖拉機和重型機械車床都能隨水翻滾到100多米外,3個60多噸的大油罐車,既然被洪水衝擊到20千米外的另一座水庫路基上的鋼軌更是被扭成麻花狀!

滅世洪水

那麼4000年前的那個滅世洪水,是不是也是類似的情況那!

在新仙女木事件之後,全球氣溫開始回暖,由於地處東南亞的華夏,受到大陸性季風氣候的影響,溫暖也常常伴隨著充沛的下雨量,在公元前65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中,華夏地區迎來了一段歲月靜好的美好時光,有人稱之為全新世大暖期,在當時長江以北地區較今天溫度要高出3℃,長江以南地區相對於今天的氣溫要高出2℃,氣溫升高,也代表食物的增多,這時候的華夏大地一片欣欣向榮,人口大增,生產力水平不斷上升,然而災難總是在你不經意間到來。

到了公元前22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華夏大地突然迎來一次降溫,這次降溫留下的痕跡在全國各地都能找到,北方地區喜暖的植物花粉開始減少,喜冷的植物發粉開始變多,根據現有的資料來看,在同一時期美索達不亞平原和尼羅河畔,這兩個同樣古老的農業文明中心也出現了降溫情況,代表著這一次降溫是全球性的,溫度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場全球性的降溫它不僅僅造成食物的匱乏,也會形成一些劇烈環境變化,比如在華夏這一塊,黃河和淮河就迎來來了頻繁的暴雨,以至於最終超過河岸所能承載的極限,洶湧而出!

我們的華夏先人之所以在往後的歲月生活在中原大地,也極有可能是因為這一次的緣故,像青藏高原之類的,因為緯度太高並不適合人類生存,而現在看起來經濟不錯的沿海地區,當時面臨頻繁的暴雨洪水也不太適合,以至於所有的部落都開始往內地遷徙,而大量人在同一時間往同一地區遷徙,必然會造成食物的匱乏,極致的匱乏就會導致極致的暴力,因為暴力的存在,會導致人不斷的開始合作以求自爆,形成一個個小團體,而一個個小團體被吃掉,就會形成一個個大的團體,最終為形成一個國家奠定了基礎

大禹治水壁畫

而洪水的到來又把這最後的一筆給添加上去,治水是一個相當耗時耗力的方式,單個的人是無法解決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通過不斷的把一個個團體納入自己的麾下,同心協力,在治水成功的同時,大禹也建立起了自己的第一個國家 夏

可見人之所以能不斷的進步,往往就是因為極端的環境所帶來的極端匱乏,氣候往往有劇烈的影響人類的文明興衰

比如明朝經歷小冰川時期所導致的萬物凋零,所引發的食物危機,造成了流民四起引發了刀兵之戰,並且還引發了更大的瘟疫,根據資料來看當時李自成攻陷到北京的時候其實沒想到大都短期內能被攻陷,結果到了之後僅僅一天就被攻破,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當時的大都發生了瘟疫,屬於大量的年輕人都死去,無人可守,結果讓李自成佔了個大便宜

然而即使是以現代科技的發達。,人類有時候也不一定能夠戰勝洪水,地震和自然災害更別說是遠古時期了,所以也有人認為大禹治水也只是恰逢其會,它並不是完全解決了洪水,只是在洪水爆發的時候延緩了它的勢頭,最終要由洪水自己開始平息,不過大禹治水的功績就被記載於史書上,他也建立起了華夏這這塊土地上的第一個國家級政權 ,夏朝

然而當他的子孫。不斷的揮霍上天賜予的權利時,另一個黃河中下遊的地區崛起了

商王朝 來了!

相關焦點

  • 傳說中開天闢地的盤古竟只是一個從滅世大洪水中逃脫的凡人
    祂告訴挪亞祂的滅世計劃並要求他建造一艘方舟,以保全挪亞一家以及一些留種的動物的性命。挪亞按照神的命令建造了方舟。二月十七日,挪亞和他的全家以及神吩咐他攜帶的動物都進入了方舟。然後,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大雨下了四十晝夜。大洪水淹沒世上的一切,洪水比最高的山還高十五肘。地上所有的生物都死了。
  • 夏朝文明究竟存不存在?貴州教授:肯定存在,只不過在巴基斯坦
    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司馬遷曾經在《史記》中說過,他看過許許多多的黃帝以來的文獻,但是時間年份的標註都不是很清楚,有的年份很混亂,所以他並沒有使用文獻中的時間,而是只把一些著名的事件記錄了下來。遺蹟的挖掘二里頭遺蹟的挖掘工作給了我國學者一些理論上的支持,1959年我國著名史學家徐旭生在對二里頭遺蹟進行實地考察的過程中發現其實這就是商朝最早的城都,因為其中發現了很多文物青銅器,經過碳十四檢測法,確定了是距離今天有4000多年的歷史,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相當於夏朝存在的時間。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挖掘工作中從未出土夏朝文字的文物,十分遺憾這個想法被當時的國外學者否定了。
  • 夏朝存不存在?古墓挖出一本奇書,這個鐵證直接讓他們閉嘴!
    夏朝,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傳說由大禹或大禹之子啟建立,距今約有4000餘年,後為商湯所滅。 然而,由於夏朝史料十分匱乏,考古未能一錘定音,至今沒能確認夏朝文字,二里頭遺址只是疑似夏墟,於是西方學者數百年來一直否定夏朝,根本不承認中國歷史上存在過夏朝,認為這是中國人虛構的王朝。
  • 誰說夏朝不存在,禹會諸侯之地早已發現
    有人說,夏朝不存在,是周朝虛構的一個朝代;也有人說,夏朝是西方來的,比如埃及遷徙來的,夏朝就是埃及。 那麼,如果夏朝不存在,就不會有炎帝、黃帝、蚩尤,更不會有伏羲;如果說夏朝是埃及,那麼炎黃祖先,都是埃及人了。
  • 埃及和夏朝有關係嗎?夏朝就是古埃及嗎?
    前段時間在網上一直有著一個叫做「埃夏論」的說法,有粉絲私信讓我們說一下這個事情,因為我們本身就是解析神話故事的,所以一聽到關於「埃夏論」的說法是覺得有一些新奇的,今天我們就來給大家說一下這個「埃夏論」究竟是什麼,到底可信嗎?「埃夏論」是什麼?
  • 西方的疑惑,史前大洪水他們靠諾亞方舟,為何中國卻大禹治水
    即便造出來,又如何在汪洋洪水中維持生計?話說光吃不喝10天人就死翹翹,只喝不吃也最多二十多天完蛋。這補給問題如何解決?由此可見,這屬於早期猶太民族的歷史記憶,應該是對於大災難的演繹式記錄,卻有原型,但誇大或虛構成分居多。
  • 上古時期出現大洪水的背後竟然另有隱情,歷史真相令人不敢想像
    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不同時間出現的洪水滅世的傳說。當中,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的傳說很明顯有同一來源,基督教徒相信並聲稱由於往後各民族的居住地逐漸分散,使這個傳說也變得變化多端。
  • 歷史史實還是文本記憶:到底有沒有一場世界大洪水?
    (註:本文首發於《國家人文歷史》2018年第18期,原標題:《歷史史實還是文本記憶:到底有沒有一場世界大洪水?》 那麼,究竟有沒有這樣一場世界性的大洪水存在呢?
  • 深度揭秘夏朝是否真的存在,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
    夏朝之前是三皇五帝的朝代,三五皇帝分別是誰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他們是人類的祖先,是遠古的大聖人。    在中國的歷史上「家天下」就是從夏朝建立,夏朝是中國史記上第一個世襲制的朝代,史記上記載禹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了中國近四千年的先河,那麼夏朝之前是什麼朝代呢?又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
  • 全球的共同神話「洪水滅世」: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洪水滅世的神話傳說▼翻閱古籍,你會發現,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不同時間出現的洪水滅世的傳說。如最早蘇美文明《吉爾伽美什史詩》記載,「洪水伴隨著風暴,幾乎在一夜之間淹沒了大陸上所有的高山,只有居住在山上和逃到山上的人才得以生存。」
  • 夏朝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老教授:肯定存在過,但不在中國
    一開始的時候,西方承認的中國歷史是僅僅2000多年的,因為他們認為沒有文物的商朝是不存在的。但是隨著殷墟的發現,文物證據確鑿之後,西方世界逐漸承認了商朝的存在,中國的歷史也被他們從2000多年放寬到3600多年。在他們看來,中國有3600多年的歷史已經非常不可思議了,但是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不算三皇五帝,說好的「上下五千年」呢?
  • 史書上記載的夏朝,到底是否真實存在?
    夏朝是否真實存在?有些朋友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很滑稽。畢竟我們從小就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說夏朝不存在那我們心理上肯定不能接受。然而,我們認為板上釘釘的夏朝,在國際史學界卻並不那麼受待見,部分國外學者甚至懷疑夏朝作為一個國家級的文明是否真的存在。
  • 中國第一個朝代「虞」,存在了1500多年,但卻為何不被人知?
    《國語·鄭語》:「夫成天地之大功者,其子孫未嘗不章,虞夏商周是也。」《左傳》成公十三年:「徵東之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諸秦。」《墨子·非命下》:「子胡不尚考之乎商、周、虞、夏之記。」《禮記·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呂氏春秋·審應覽》:「今虞、夏、殷、周無存者。」
  • 夏朝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專家:肯定存在過,但可能不在中國
    眾所周知,華夏文明五千年,一直以來,人們對於我遙遠的夏朝了解少之又少。由於史料的缺失和年代的久遠,夏朝的歷史似乎總是被人遺忘。漸漸的,讓人質疑夏朝是否真實存在過。 尤其是一些國外史學家,對於夏朝的存在說出自己的想法。他們聲稱夏朝肯定存在過,但可能不在中國。
  • 聖經、女媧補天和蘇美爾傳說,都跟大洪水有關,原來世界真被淹過
    中國關於大洪水的傳說就是女媧補天和大禹治水了,值得一提的是,各個國家雖然都有關於大洪水的傳說,但是其他國家沒有記載實質的原因,只有中國記載是因為戰爭導致的,共工氏與炎黃聯軍大戰,怒觸不周山。有學者綜合各個國家的大洪水故事,繪製了一個模型,然後他把各民族關於洪水的故事了放到一個洪水譜系中,通過對比發現,世界各民族的洪水故事不是來自於一個水源。也就是說,關於大洪水的故事,是全世界各民族獨自產生的,整個世界都被淹過。
  • 夏朝之前中國是什麼樣子的?是否還有其他朝代的存在?
    是為夏朝,而後,禹傳位於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那麼,夏朝之前的中國是什麼樣子的呢?是否還有其他朝代的存在呢?夏朝之前中國是什麼樣子的?
  • 「史前大洪水」是月球導致的嗎?深度剖析:史前神話與地月的關係
    史前大洪水又是怎麼回事?滅世與救世在遙遠的時代,那時大約是在12000年前,也是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的末期,地球上絕大多數地區還處於冰封狀態,只有少數陸地可供人類繁衍生息。至於那些冰蓋區,更是由於寒冷而滅絕了大多數的物種,此時人類還在渾渾噩噩的狀態中過著最原始,最本能的生活,人們不會去探尋太陽是什麼、繁星是什麼、陸地是什麼。
  • 夏朝存在的兩條鐵證,史書記載的明明白白,可惜西方學者視而不見
    夏朝,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傳說由大禹或大禹之子啟建立,距今約有4000餘年,後為商湯所滅。然而,由於夏朝史料十分匱乏,考古未能一錘定音,至今沒能確認夏朝文字,二里頭遺址只是疑似夏墟,於是西方學者數百年來一直否定夏朝,根本不承認中國歷史上存在過夏朝,認為這是中國人虛構的王朝。
  • 夏朝之前還存在一個1600年的王朝?為何連國人都不承認它的存在?
    最近這些年,在網際網路上流傳著這樣的一種說法,那就是在夏朝之前,存在一個中國最神秘的古老王朝,而且,這個王朝存在長達1600年之久,可是,就連中國人自己都不承認它的存在,那麼,這麼個王朝是哪裡來的?其中又有哪些緣故?
  • 在中國歷史上的補天故事和各國的大洪水傳說有關係嗎?
    導語大洪水牽涉到我們歷史上的很多內容,如人類再次登上月球、巴別塔等等,是世界各地神話傳說中的一個核心。如果大洪水真的存在那麼意味著神話就是歷史。至今大洪水是否存在在學術界仍有一個爭論。那麼直到今天為止呢,大洪水是否存在,仍然在學術界有很大的爭論,主要有兩種人在爭論,第一是考古學家,理由是現在沒有什麼直接的證據可以證明大洪水的存在。另一波與考古學家針鋒相對的就是地質學家,地質學家普遍認為大洪水是存在的,因為在地質範圍內總是能找到水池的結構,並且這個範圍是十分廣闊的,簡直覆蓋了整個地球。雙方的爭論持續了很多年,一直沒有誰說服誰。有一個小插曲,這一個爭論為什麼沒有科學家的插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