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流傳到日本的漆器工藝,在日本被發揚光大,並深入民間生活,許多用大漆所製造的生活用具,已經成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甚至就像陶瓷被稱為China,代表中國的陶瓷藝術,漆器也曾經以Japan為名,意味著日本漆器工藝的精湛。
當我們開始嚴肅面對傳統工藝的傳承時,除了對於工藝本身技藝的琢磨與精鍊外,更重要的匠人心性的傳承。
生於1944年的福岡縣,被稱為日本〝人間國寶〞的〝髹漆大師〞大西勳(ŌNISHI Isao)先生。
初中畢業後的他並沒有繼續讀書,他做過木匠、汽車維修員、配電工等各種職業,30歲那年,他拜師〝人間國寶(髹漆)〞的赤地友哉為師,開始從最基礎的工藝學起。
就像是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志趣,大西勳從此再也沒有換過跑道,一生就投入鑽進了髹漆這項工藝。直到2002年他也像他的老師一樣,獲頒日本在工藝技術上最高的榮譽「人間國寶」。
大西勳受到高度讚揚的,是漆器工藝中的〝髹漆〞技藝。
漆器工藝中,有描金、螺鈿、蒟醬、戧金等裝飾技法,而髹漆則指單純的塗漆。
這項工藝的名稱似乎有些深奧,但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刷漆、上漆、塗漆〞的意思,〝髹〞字的上半部分表示以女性頭髮為材料做成的漆刷,下半部分則有讓漆休息、乾燥的意思。
不停的〝刷漆、上漆、塗漆〞休息,再次的〝刷漆、上漆、塗漆〞,這個簡單卻有些無聊的重複工作,需要心極為安靜才能一絲不苟做到徹底。
除此之外,他所製作的〝曲輪造〞一般按程序需由不同工匠分工完成的。但大西勳則從製作用於漆器底胎的「曲輪」(將杉木、柏木的薄板彎曲而成的大小各異的圓圈狀物)開始,到漆的合成、打底漆、塗中層漆、上表層漆等,所有64道程序全部由他一個人完成,令人欽佩不已。每件作品歷時8個月左右才能完成。
今天讓我們走入大西勳先生的工作室,聽他介紹自己的作品以及各項工序,以下內容系由大橋弘的攝影採訪。
這裡是用刨子刨〝曲輪〞的地方。這種工作通常在燭光下進行。因為在燭光的映照下可以清晰地看見木胎表面凹凸的陰影。而且不可思議的是,即使在燭光下長時間工作,眼睛也不會感覺疲勞。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這個作品主要是想表現從春到夏不斷變化的綠色。通過朱色和黑色的搭配,烘託出日漸濃鬱蒼翠的群山。
用每個直徑3公分到50公分不等的100個〝曲輪〞組合出作品。由於木材會因溼度和溫度的不同而伸縮,所以無法忠實反映設計圖的要求。為了讓這些〝曲輪〞環環緊扣,細微的調整必不可缺。
由100個〝曲輪〞組合出器皿的形狀,將「曲輪」分毫不差地環環緊緊扣成形。為什麼要做如此繁複的工作呢?這是為了讓木材呼吸,讓它存活幾百年。當然,胎體也可用陶輪加工成形,不過由於木材的特性,時間一長,很容易順著木紋橫向延伸,或是變形成橢圓,或是出現裂縫,以致開裂。
但如果採用〝曲輪〞方式,那麼上漆後的器皿即使拿到不同溫度和溼度的外國去也不容易損壞。所以,如果想大量生產的話可用陶輪加工,但如果要長久保存,那就一定要用〝曲輪〞了。
〝曲輪〞木胎漆盆 2009年
這是我以鐵炭爐中燒得通紅的木碳為意想而製作的作品。我出生在煤礦區,那裡出產優質的無鉛炭。無鉛炭的黑色不是漆黑,而是有點菸燻的黑,但願我準確地表現出了那種黑色……。
貼布
給上了漆的曲輪裱褙一層麻布。關鍵是要將布紋斜著貼在木紋上。這是因為要給木材有一定程度的伸縮餘地。如果布紋與木紋平行,只能聽任木材伸展,收縮時就不好辦了。如果斜著貼上去,那麼既可應對木材的伸縮,又能保持一定的強度。正倉院的皇室珍藏品也是採用這種裱褙方式的。古代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畏啊!
貼布
在貼好的布上塗漆。除貼布外,給曲輪上漆時,也像這樣用十字板撐起曲輪,拿著十字板作業。這樣可以邊旋轉邊塗漆,最重要的是手不會碰到上了漆的地方。
用油桐木炭打磨
最近多數人都用砂紙進行打磨作業,不過我還是鍾情於使用靜岡縣產的油桐木炭。髹漆、烘乾、磨光,不斷反覆這一作業過程,最終作出美麗的漆面。
曲輪木胎〝黑溜〞高腳漆盤 2003年
這件作品表現的是夜空中的繁星。創作時我一直在思索夜空究竟是怎樣的一種漆黑。這件作品有腳,它也是由〝曲輪〞的迭加而成的。所謂〝溜〞,就是在末道程序中在漆器上罩塗一層透明度很高的精製漆。罩漆之後底漆的黑色會隨著時間的流逝漸顯深沉和含蓄,形成一種妙不可言的黑色,光潔而潤澤。
生漆
漆液是取自漆樹的乳白色樹脂,由採漆工割開漆樹樹皮,採集從中滲出的樹脂而得。樹脂十分珍貴,一棵漆木的採集量僅有150公克。日本使用的漆99%產自中國,不過我用的是茨城縣大子產的漆。我請做採漆工的朋友採來生漆,自己提煉,然後再加入顏料製成喜歡的顏色。這種漆是在盛夏時節採集的,叫〝盛漆〞,是罩塗時使用的。
過濾深綠色彩漆
用和紙(日本紙)過濾提煉後加入顏料的彩漆。主要是為了去除雜質。
曲輪木胎漆盤, 2010年
這件作品表現了冬天的獵戶座,是我回憶兒時仰望夜空的情景而創作的。外側表示新月,為了突顯出這一部位,我通過調節曲輪的高低差,提高了月牙弧形部分的高度。
髹塗罩漆
髹塗罩漆,一氣呵成,因為漆是最忌塵埃的。我的工作室所在的筑西市不能算是髹漆的理想場所。髹漆的最佳之處,是終年氣候溼潤的地方。例如輪島塗(石川縣)、津輕塗(青森縣),會津塗(福島縣)等漆器產地。那裡溼度高,灰塵相應就少。
漆刷
漆刷上用的是女性的頭髮,用木板夾住後製作而成。據說以前用〝海女〞的頭髮製作的漆刷,發毛比較堅韌,是最好的。
曲輪木胎漆盆, 2008年
為表現梯田,我選擇了橢圓形。製作橢圓「曲輪」十分困難,進行了無數次細微調節後才做成了現在的形狀。碩果纍纍的秋天是我想表現的季節感。
我入門漆匠這一行比較晚,所以髹漆不是我的強項,比我技藝高超的大有人在。所以我拋棄了所謂的小聰明,專心致志於髹漆和打磨,並反覆練習。只有腳踏實地,肯於下功夫,才能讓漆煥發出自然的光彩。
木工道具
這是調節或修整「曲輪」用的小刨子和小刀。為了讓曲輪咬合嚴密,需要微調,需要有用途各異的不同道具。
髹漆作業間
右側的房間是漆室,是為防塵、保溫和保溼而專設的房間。沒有溼氣的話,漆是不會幹的。漆乾燥的最佳環境是溼度75%,溫度20度至25度。在這裡放置7至8小時,誘發出漆的光澤。
曲輪木胎罩朱髹漆盆 1990年
漆盆邊緣的8個小孔代表北鬥七星和仰望星辰的自己。這也是採用了罩明裝飾工藝的作品。20多年的歲月,令漆盆的朱色越發嬌豔。這款漆色可以說是與時間共同完成的。
落款
半年多的工作結束了,作品完成後用朱漆寫下簽名。這個籤名也是自己對作品負責的標記。
向記者介紹各樣工序的大西說:嚴謹地做好各道程序中的髹漆和打磨並不斷反覆加工,由此逐步使漆煥發出光彩。
獲得人間國寶獎項後的大西勳曾說:〝我總感到自己很笨拙,所以不得不認真踏實地對待每一項工作。不加裝飾,單靠漆製作完成每件作品,我的這種方法,只有一絲不苟地去做才行得通。被評選為『人間國寶』後,好像周圍的人都把我當成作家,其實完全不是。我認為自己始終是一名漆匠,並且是一個把效率和賺錢置之度外的愚直的工匠。〞
愚直的大西勳,因為自覺的笨拙,卻成為一位令人尊敬的人間國寶。
當我們討論匠人的傳承時,怎能忽略這樣的執著與純樸呢?
文:www.nippon.com/
圖:大橋弘
有鑑於許多無法參與此次手作之美展覽的朋友也想買到轉轉會所推薦的匠人作品,轉轉會的手作之美微店正式開張啦!我們將會將此次參與一百多位匠人的作品,逐步放在微店裡,歡迎朋友線上瀏覽,並踴躍採購,給我們這些優異的匠人更多的支持。請到轉轉會公眾號(zhuanzhuanhui),點擊右下角轉轉微店購買,或長按二維碼進入瀏覽購買。
由文化部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生活設計院、北京國際設計周、轉轉會所發起的「手作之美創業聯盟」已於2015年6月21日在鳥巢文化中心成功設立,標準著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中國生活美學及手作產業模式的全面啟動!象徵著政府與民間共同推動中國生活美學及手作產業模式的全面啟動。
如何加入《手作之美創業聯盟》?
請長按上圖之二維碼,填入您的資料。
轉轉會女主人成琳是位建築學博士,也是資深收藏家,她喜愛自然、美食與藝術,更喜歡朋友。為了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她在不同的國家居住時,總喜歡在自宅中舉辦派對,與朋友分享藝術與生活的美好,退休後除了四處旅行外,時常逗留北京,與許多藝術家、收藏家、文人雅士過從往來。生活是需要自己創造的,創意源自於對生活的熱情,這些美好的點滴逐漸形塑成我們真實的人生。
歡迎轉轉會的微信會員,直接申請加入成琳博士的朋友圈(drchenlin8)或掃上圖二維碼加入。
生活美學第一品牌
官方訂閱號
合作 | 投稿 | 發布 請留言
轉載 請註明出處
2008年成立的轉轉會是著名的收藏家組織,也是推動中國生活美學的第一品牌,以推動中國新民藝復興、藝術進入生活、手作與日用之美為主要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