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剛出現的時候就單一這麼一個形象出現,不著邊際出現了,那出現的原因是什麼呢?比特幣的發明人叫中本聰,但是這個人到底是誰?全世界都沒人知道,到今天也沒人知道,他是一個新密碼學小組的一個成員,在網絡上有一個匿名的發言的ID,他在這個ID裡寫了很多東西,而且發言出去了,最後推出來這種,他認為放在公眾平臺上,大家可以自主做的這套公鏈系統,就叫比特幣。
那麼這裡面為什麼它上來就叫做電子貨幣,叫做能夠改變世界的這種新型的電子貨幣,人類最開始的貨幣是由一個機構發行的,還是這個地球上儲存的稀缺的,能夠代表價值形成契約的標的物?是強權機構發行的還是這種地球自然產的標的物?是標的物,到今天我們也知道是吧?所以中本聰認為它一旦設定了比特幣,這也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放到那自由運行一個認為叫自然界的標的物,就是回歸貨幣的本原,不是由強權機構發行的叫貨幣,而是由地球上稀缺的是已經被確認數量按規則運行的,叫貨幣。
這種理論對不對?我們先不去探討,換句話說中本聰當年做這個東西的時候,他就預期要發行這麼一個東西,只是這個東西並沒有掛著任何跟實體有關的東西就產生了,在目前區塊鏈領域中跟實體的結合,我們叫溯源鏈企業內部的關聯鏈,房地產鏈,打官司的天平鏈,在各種東西還處於試驗階段的時候,因為都要有上遊的大數據,甚至還有人工智慧做分析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這種鏈條,比如說溯源鏈要在上遊已經建好了完整的供應鏈和所有商品的掃描記帳機制,物流機制都有了,不然你這個溯源鏈怎麼建啊,只有一種區塊鏈的東西是不依託於其他技術他蹦出來就直接能幹,能用就是數字貨幣。
所以這個東西就會被很多人單拿出來,因為單做一個技術,他跟一個企業一個項目和某一些思想未來發展進行掛鈎就行了,發行了這麼一個東西,數字貨幣的東西,這個東西一發行開就在全世界被很多人引起了很多感覺,當然了這個東西也是在全世界有一個認知的過程,我們叫數字貨幣有價通證。
最開始呢,剛發行的時候比特幣多少錢?差不多11年前0.0025美元,就是最開始的價格,也就是說一美分能買4個比特幣,聽明白了吧,一美分能買4個比特幣,那中間呢,曾經有一段時間在2012年比特幣漲了多少?1300美元,1300美元一枚比特幣很貴了吧,然後2013年呢,跌到多少冰點,0.01美元又變成了一美分一個比特幣,然後在2017年漲了2萬美元一枚比特幣,現在價格基本上在1萬美元上下浮動,所以比特幣呢,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價格不是一蹴而就的,最開始比特幣漲價,確實是一幫炒作人炒作的,但是後來是因為世界上很大的戰爭和危機,在2013年才把比特幣又給帶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