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文藝建築發展:從古羅馬建築奇蹟的萬神廟,質的轉變

2020-12-14 愛就一個字來源

佛羅倫斯大教堂的新建築已是百年來一直縈迴於市民心中的「世紀工程」。早在13世紀末,建築大師阿諾爾夫·迪坎比奧的設計基本奠定了大教堂新建築的形式:一座有主廳、側廳和橫廳而呈十字形地基圖案的建築,規模浩大,氣魄宏偉,可謂舉世無匹。

在14世紀30年代,喬託被任命為建築工程總監,可是喬託只為大教堂設計了一座非常美麗的鐘樓就去世了,大教堂建築本身仍只是一小段外牆。到14世紀中葉,佛羅倫斯文化界和大教堂工作組開始認真考慮如何建造一個空前宏偉的、比一般教堂結構所允許的尺寸大好幾倍的中央圓頂的問題。

原來,中世紀教堂架在主廳與橫廳相連的十字交叉部分的圓頂或八角頂,最大直徑也只能以主廳寬度為限。在這種結構上建造的中央圓頂,最寬大者也只能有20多米,可是現在佛羅倫斯人卻大膽地提出要蓋一個包括主廳和兩旁側廳在內的八角形圓頂,它的寬度就達44.5米。

這不僅是任何中世紀建築所未有過的,而且超過了古羅馬建築奇蹟的萬神廟。這個破天荒的奇想使佛羅倫斯朝野上下大為興奮,有些藝術家竟直接把它畫入壁畫的幻想背景之中,大教堂工作組也決定把它作為未來新建築的最重要的特色。

當時,人們看待大教堂新建築這個理想的大圓頂就像20世紀的人企盼太空梭登月成功一樣,認為這個最尖端的工程標誌著國家的科技文化水平和經濟政治實力。據說,布魯內萊斯基的父親,一位著名的企業家和律師,就曾參加了大教堂建造的有關討論和定案工作,可以說他們一家是典型的大圓頂迷。

然而,理想歸理想,現實卻是一直沒有人能夠拿出一個切實可行的施工方案,對大圓頂的實際結構誰也說不準,於是工程一拖又是50多年。到布魯內萊斯基接手,才算找到了實現這個奇蹟的大師。

布魯內萊斯基通過對古羅馬建築的實地考察,知道當時人們普遍嚮往的建造與羅馬萬神廟圓頂相似的佛羅倫斯大教堂圓頂已不可能。因為古羅馬圓頂採用的是水泥結構,而水泥這種工藝當時已經失傳。

而且萬神廟的圓頂是規整的半球形,不用鼓座,外觀很不顯眼,圓頂結構一大半都被圓形外牆遮住,這與當時要求基督教教堂圓頂高聳明亮、外觀宏偉完全不同,因此在形式上也無法仿效萬神廟。

他深知佛羅倫斯人心目中這個尖端中的尖端工程是國家威望所系,它應該像一座城中的人造之山,高大雄偉,能與城外的託斯卡納群山遙相呼應。古羅馬的範例只能在氣魄和風格上有所啟發,實際的建造技術還得從現有的中世紀傳統中推陳出新。

所以,布魯內萊斯基的高明就在於他不是盲目崇拜、簡單抄襲古典範例,而是藉助古典的理性和科學精神,通過數學、力學和建築學的運算試驗和實際考察,終於提出了既有科學根據又符合藝術要求的十分完美的設計。

我們從高空鳥瞰現今的佛羅倫斯大教堂,圖的左面是教堂的西大門,門面的大理石裝修是19世紀完成的,大門旁邊(圖左)就是喬託設計的那座非常美麗的鐘樓。

進入大門就是主廳,由此一直往東便可達到布魯內萊斯基的建造的大圓頂之下。

我們從空中可以看到,大圓頂不僅異常高大(總高112.8米),而且具有優美的曲線,白色的石砌拱肋成為有力的框條,它緊緊護衛著圓而略尖的拱壁,而頂閣小亭則像冠冕上的珍珠,倍增整個圓頂的美感。

相關焦點

  • 它有天下第一大穹頂,是古羅馬最偉大的建築,這就是萬神廟
    萬神廟是古羅馬最偉大的建築,有人認為他甚至超越了希臘的帕特農神廟,是所有古典建築中最為最經典的。說實話,在萬神廟廣場上第一眼看到他時,覺得他有些名不符實。萬神廟的圓頂外表面最初是鋪著鑄銅瓦的,門廊的山花雕也是銅的。這些銅飾後來被羅馬教皇烏爾班8世下令拿去用在了其他新建的教堂上。
  • 在義大利最完美的圓頂下與神對話,古羅馬皇帝設計的建築奇蹟
    在人類的建築史上它曾經有多個名號:「偉大的建築」、「建築史上的奇蹟」、「拉斐爾長眠之地」……在我看來都不夠振聾發聵,還不如它的名字更震撼——萬神殿。供奉萬神的地方,該有多麼神聖?羅馬的古蹟建築多如牛毛,多少個日日夜夜也讓人愛不完。隨便在街道上逛逛,路邊一塊不起眼的石頭可能就有千百年的故事。
  • 長科建築||建築賞析--義大利古羅馬競技場
    義大利古羅馬競技場羅馬鬥獸場(Colosseum)是古羅馬帝國專供奴隸主、貴族和自由民觀看鬥獸或奴隸角鬥的地方。羅馬鬥獸場(義大利語:Colosseo),亦譯作羅馬大角鬥場、羅馬競技場、羅馬圓形競技場、科洛西姆、哥羅塞姆,原名弗萊文圓形劇場(Amphitheatrum Flavium),建於公元72-82年間,是古羅馬文明的象徵。
  • 《口袋博物館》:從建築與雕塑,多維度表現古羅馬文化藝術圖景
    古羅馬藝術在建築與雕塑對希臘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文中42頁的蒙特萊昂內.迪.斯波萊託兩輪戰車和黑色人像大陶罐中,戰車車身和陶罐上面的浮雕內容,皆是希臘神話,這足以說明希臘神話在古代義大利的盛行。新的政治制度孕育出新的藝術形式,這一時期的古羅馬,在建築和雕塑的發展非常迅速,而這其中也依然能夠看到,古羅馬的建築、雕塑風格是古希臘藝術的發展和繼承。
  • 古羅馬時期代表建築建築特點概述,帶你走進建築的美學殿堂
    萬神廟作為教堂才有幸逃過了這一劫。萬神廟的結構簡潔,形體單純,是古羅馬建築最輝煌的成就之一。它的主體是圓形的,頂上覆蓋一個直徑43.3米的大穹頂。這個穹頂,歷經兩千年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穹頂的最高點也是43.3米,因此支撐穹頂的一圈牆垣的高度便大體等於半徑。這樣非常簡單明確的幾何關係,使萬神廟單一的空間顯得更加完整統一。單純而又宏大,便莊嚴崇高。
  • 盤點世界建築奇觀!(一)
    4、古希臘建築的巔峰——帕提農神廟(希臘) 帕提農神廟是古希臘最著名的建築,是舉世聞名的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古希臘是西歐文明的發源地。英雄主義的勃發的激情,經過悠久的歲月,至今依然光彩奪目。它是希臘古典時期最完整的建築形制,對後世影響巨大。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不朽之作,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的瑰麗珍品。
  • 古羅馬時期,連續券和券柱式有何建築特點,又有哪些代表建築?
    不但在古羅馬,而且在以後的漫長時期中,券洞和券柱式、連續券都廣泛應用,並有所發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但穹頂在外部體形上的藝術處理方法在古羅馬時期還沒有找到,所以萬神廟和公共浴場的外觀還都缺乏生氣。但是15世紀以後它卻成了歐洲大型紀念性建築最有獨特性格的極重要構圖因素,一直影響到伊斯蘭國家,包括印度。筒形拱頂的外部藝術表現力長期沒有被發現,一直到17世紀都還被坡屋頂遮蓋著。18世紀有所突破,但效果還不大。
  • 古羅馬時期最著名的10座建築,你知道幾個?
    在希臘文明衰落後,羅馬建築隨之興起。但與希臘人不同的是,羅馬人更強調建築設計的實用性。以下是古羅馬十大最宏偉的建築作品。10、羅馬鬥獸場鬥獸場是古羅馬著名的圓形劇場,建成時,面積為189×159米,是當時最大的圓形劇場。現如今也是古羅馬最大、最受歡迎的古蹟之一。它於公元72年維斯帕先皇帝在位時開始建造,到公元80年由他的兒子提圖斯完成,劇場可容納5萬多人,安裝了多達80個不同的入口。
  • 屹立千年不倒:建築藝術明珠古羅馬建築是如何形成的?
    導讀在西方文明發展史上,古羅馬文明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而古羅馬建築,又是古羅馬文明體現的最直觀的事物,許多古羅馬建築遺留至今,如,能容納近九萬人數的觀眾的羅馬鬥獸場、雄偉壯觀的君士坦丁凱旋門、萬神廟以及古羅馬劇場等,歷久彌新,經久不衰。
  • 建築風情:古羅馬文明的象徵,羅馬鬥獸場
    >提起義大利首都羅馬,很多人首先想到古羅馬鬥獸場。羅馬鬥獸場名列在中古世界七大奇蹟及世界新七大奇蹟中。可以說,古羅馬鬥獸場是義大利的一個代表符號,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秋風瑟瑟,甚至是下雨下雪,都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觀賞。這座古羅馬時期最大的圓形角鬥場,建於公元72年-82年間,現僅存遺蹟位於羅馬市中心,採用卵形的圓形劇場形式設計建造而成,使用材料包括洞石、凝灰巖及磚飾面的混凝土。
  • 萬神殿:偉大的設計理念,永恆的藝術瑰寶,崇高建築後的羅馬帝國
    萬神殿大門公元609年,這座古老的建築被改為了天主教堂,天主教的多具聖骸被存放於其中,並更名為聖瑪利亞教堂。這一個難得的契機使得萬神殿並沒有同其他的古羅馬建築一般被視為異教建築而剷除,之後的歲月裡,它才得以被完整地保留在更迭不休的歷史歲月中。
  • 希臘式、哥德式、巴洛克、洛可可……西方建築風格一覽
    科林斯代表建築:雅典宙斯神廟古羅馬時期古羅馬建築風格是古希臘建築風格的延續和發展,建築類型也逐步增多,有宗教建築、皇宮、劇場、角鬥場、浴場、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還有普通住宅、公寓等居住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 世界七大奇蹟之一——阿爾忒彌斯神廟
    人類歷史綿延數千年,期間產生了無數建築奇蹟,凝聚了當時人類的智慧與力量。首當其衝的,自然是令人嘆為觀止的世界七大奇蹟。說起世界七大奇蹟,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古埃及的胡夫金字塔和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同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阿爾忒彌斯神廟。阿爾忒彌斯,古希臘神話中的狩獵女神,是統領百獸的荒野女領主,太陽神阿波羅的孿生姐姐,奧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又與女灶神赫斯提亞,智慧女神雅典娜並稱為奧林匹斯山三處女神。
  • 世界知名建築賞析——義大利比薩大教堂比薩斜塔
    比薩大教堂是義大利羅馬式教堂建築的典型代表,位於義大利託斯卡納省比薩城市北面奇蹟廣場建築群。
  • 古羅馬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教堂建築?它們的特點有哪些?
    基督教的儀式要求信徒一起聚集在室內,所以早期教堂形制都採用古羅馬流行的容量比較大的多功能大廳,叫做巴西利卡(Basilica).這種大廳是長方形的,由縱向幾排柱子支承木質屋架,結構比較簡單。早期基督教堂的柱子多從古羅馬遺留下來的大量舊建築上拆來,有些甚至連粗細大小都不一樣,鋸掉一截取齊。
  • 羅馬鬥獸場,「世界八大奇蹟」之一,不可思議的建築奇觀
    現在義大利疫情嚴重,近期是沒辦法去旅行了,我先帶大家來場雲旅行吧!來到羅馬,怎能不去瞻仰一下羅馬的偉大歷史建築,它就是古羅馬的鬥獸場。這裡曾是角鬥士們性命相搏,死囚們與野獸苦鬥,以供貴族娛樂的地方。鬥獸場作為古羅馬帝國標誌性建築之一,是古羅馬建築風格的重要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 詳解古希臘建築藝術的巔峰之作:帕特農神廟和雅典娜勝利神廟
    我們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建築,包括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雅典娜勝利神廟,以及山門等都是按他的宏偉計劃完成的。這是後人根據考古遺址和想像繪製的衛城原貌。山門兩側還有兩個翼,也為多立克式建築,其中南翼西側突出的位置建有著名的雅典娜勝利神廟。這是一座典型的愛奧尼式建築,據說也是同類建築中最古老的一個,大約完成於公元前420年,由古希臘建築家Callicrates設計。
  • 【人文視野】古希臘建築風格
    各城邦為了吸引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都試圖將自己領地內的聖地建造得更加精美、更具魅力。這種開放式的競爭,促進了木質建築向石材建築的進化,並形成了以「柱式」為基本特徵的具有統一性的建築式樣。  公元前5世紀,希臘各城邦在雅典的主導下擊敗了波斯大軍的入侵。
  • 歷史的見證者:建築藏起「凱撒被刺」的陰謀和安東尼的「秘密」
    建築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它既有著工具實用性,可以作為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重要場所。另一方面,它也有很強的藝術性,見證了人類的發展歷史,並且凝聚了人類的精神文化。在歷史的變換發展當中,它還能起到影響歷史進程的作用。
  • 西歐建築史上一個挺立的高峰:新建築形式「哥特建築」的出現
    ▲哥德式代表建築米蘭大教堂哥特建築的流行地法國、英國、德國、西班牙北部和義大利北部,都在古羅馬帝國的版圖裡,它當然會受到光輝的古羅馬建築的影響,繼承古羅馬建築的某些遺產但是哥特建築是完全原創性的,嶄新的,它與古羅馬建築之間的差別,遠遠大於古羅馬建築與古希臘的差別。這一方面是因為法國等地在古羅馬時期畢竟是「外省」,甚至是邊遠地區,不在羅馬文化的中心。而在作為羅馬文化中心的義大利,則幾乎沒有過典型意義的哥德式建築。相反,古羅馬建築的遺風在義大利仍然歷歷可見。又一方面,則是由於複雜的歷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