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剛剛開始,券業龍頭中信證券就放出800億天量公司債融資額度。
1月6日,中信證券公告稱,公司於日前收到中國證監會《關於同意中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註冊的批覆》。據此批覆,公司可以向專業投資者公開發行面值總額不超過800億元公司債券。
實際上,不僅是中信證券,在貨幣寬鬆、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整個證券行業均發行了大量的公司債。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證券行業發行的公司債規模達到8752.81億元,中信證券就佔到了726億元,其中的186億元將在2021年內到期。
800億公司債驅動中信槓桿率提升
「公司發債規模一直不小,基本上會用在融資融券、場外權益類衍生品投資、固收業務這些重資產業務上,當然應該也會補充一些流動性上的不足。」有中信證券內部人士表示。
按照中信證券的說法,此次800億公司債券將分期發行,首期發行自同意註冊之日起12個月內完成。其餘各期債券發行,自同意註冊之日起24個月內完成。
常年以來,中信證券一直被稱作行業裡的「老大哥」。在2020年並表廣州證券後,中信證券資產規模再次急劇擴張。截至三季度末,中信證券總資產為10441.36億元,同比增31.88%,公司也由此成為國內首家萬億規模的券商。與此同時,2020年前三季度中信證券營業收入也達到了419.9億元,同比增長28%,歸母淨利潤126.6億元,同比增長20%。
雖然整體規模龐大,但中信證券資產負債表使用能力卻一直落後於中金公司。中泰證券統計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末中金以7.50的槓桿倍數遙遙領先於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和國泰君安的4.38倍、3.71倍、3.94倍和3.67倍。
「雖然目前輕資本業務很受行業歡迎,不少中小券商靠它實現彎道超車。但個人認為頭部券商還是要比拼重資本業務,無論是兩融還是投資業務都需要依靠大量資金實現發展。這個過程中券商槓桿率也會上升,為公司提高淨資產收益率提供支撐。」有北京地區資深券商人士表示,中信證券此番拋出大額的公司債融資方案,也有提升槓桿率,提高資產負債表使用能力的意願。
實際上,近年來中信證券一直在擴大槓桿倍數。招商證券統計數據顯示,中信證券2018年槓桿倍數尚為3.58倍,2019年升至4.07倍,而截至2020年上半年又提高到4.43倍。另一方面,公司2020年年化淨資產收益率已達到10.1%,相比之下公司2019年淨資產收益率僅有7.8%。
而從中信證券2020年半年報數據來看,報告期內公司投資業務實現收入118億,整體同比增長64.14%,在公司總營收中營收比 44.11%,位列第一。其中,上半年公司金融投資資產規模達4984.7億元,較19年末增長26%,權益類衍生金融工具名義金額達3113.09億元,較19年末增長68%,金融投資資產擴張明顯,這些都推動了中信證券淨資產收益率的上升。
另一方面,上半年中信證券融資融券規模達到806億,較2019年年底增長20%,市佔率達到6.9%。值得一提的是,中信證券上半年利息淨收入同比減少了41.18%至8.1億元,而淨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在於利息支出增加,公司槓桿的提升可見一斑。
資產負債表管理影響「收成」
實際上,希望提高槓桿倍數、提高淨資產收益率的不止中信證券一家。
財信證券就在研報中表示,重資本化、加槓桿將成為證券行業趨勢。整體而言,行業內槓桿率延續了2017年以來的上升趨勢,資產負債表繼續擴張,上市券商整體傾向於繼續提高槓桿率,擴張重資產業務規模。
其中,三季度末證券行業平均槓桿率為3.12,較上年末提高0.18,近兩年維持緩慢上升趨勢。而三季度末上市券商槓桿率為3.67,較2019年年底提升了6.78%。財信證券表示,主要是因為上市大券商的槓桿率提升,由2019年年底的3.66提升至3.99。
除直觀的槓桿倍數統計外,據財信證券統計,2020年年內有已逾30家券商公告稱年內累計新增借款規模超信披紅線,最高的中金公司年內累計新增借款833億元,佔2019年末淨資 產比172%。加槓桿趨勢下資本中介業務、自營業務等佔用資本金的重資本業務規模得到擴張,前三季度上市券商金融資產規模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21.5%,融出資金較去年同期同比增長52.4%。
而從監管的角度,也希望優質頭部券商能有效提升資本槓桿率。
2020年3月,證監會決定將中金公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華泰證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並表監管試點範圍。而相關券商則被允許試行更為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初期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由0.7調降至0.5,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由1降至0.7。
「表內外資產總額關係到券商的資本槓桿率,這樣的分層管理無疑有助於提升頭部證券公司的資本槓桿率水平、資本質量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目前監管層提出打造航母級券商,不僅是要通過行業內併購把規模最大,槓桿率水平、資產負債表使用能力也要跟上,這其實是我們與國際投行間最大的差距」。上述資深券商人士表示。
在天風證券首席非銀分析師夏昌盛看來,資產負債表的管理能力也將決定2021年證券公司的「收成」。他預測,2021年證券行業的業績增長大概率將依靠於機構業務,包括衍生品、私募股權投資、融券、投行業務等。而機構業務的亮點是總量擴大,預計今年投資收益的收入佔比將由32%提升至36%,衍生品和私募股權投資則是券商自營業務的重要擴張方向之一。
另一方面,行業盈利驅動的轉變意味著綜合金融服務能力的重要性提升。由此,夏昌盛判斷發展機構業務就需要較強的資產負債表管理能力,「高息負債替換、業務擴張需求疊加政策調整利好,將極大促成證券公司通過債務融資工具補充資本,而各家公司之間的資產負債表管理能力將深刻影響其機構業務的擴張」。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