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降壓藥物同時吃會不會增加副作用?會有哪些好處呢?很多高血壓的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
聯合用藥有哪些好處?
降壓藥的聯合應用在高血壓的朋友中是很常見的。有的朋友第一次去醫院治療高血壓,醫生就建議服用兩種降壓藥物。這些朋友當然會有疑惑,為什麼剛剛發現高血壓就要聯合用藥,不應該先從一種藥物的最少劑量開始用嗎?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因為朋友們不了解聯合用藥的好處,聯合用藥至少有3點好處:
協同降壓,效果更好:現在常用的降壓藥有5種,每種藥物的作用機制都不同。聯合應用降壓藥,在降壓效果上起到協同作用。例如:沙坦類藥物+排鉀利尿劑。沙坦類藥物的作用機理是擴張動脈血管,血管腔裡的空間大了,壓力就變小了,而排鉀利尿劑是將血液中的水分排出體外,血液的體積減少了,血壓自然降下來了。這兩種降壓藥聯合應用,在降壓效果上就起到了「1+1>2」的作用。減少副作用發生的概率:很多朋友不理解,用藥的種類多了,可能引起的副作用的種類也多了,這樣怎麼能減少副作用呢?事實上,藥物副作用發生的概率與藥物的用量有直接關係,單一藥物的用量越大,發生副作用的可能性越大。聯合用藥能達到每種藥物用很少的劑量就可以把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內的效果。每種藥物需要用的劑量都很少,副作用發生的機率自然就小。所以聯合用藥是可以減少藥物副作用發生的概率。互相抵消副作用:高血壓朋友們常用的5類降壓藥的特點和副作用各不相同,醫生們會利用藥物的不同特點將副作用巧妙地抵消掉。還拿「沙坦類+排鉀利尿劑」來打比方,沙坦類藥物的主要副作用是升高血鉀和肌酐,但可以保護腎功能;排鉀利尿劑可以促進鉀的排放,但對腎功能有損害,這兩種藥物聯合應用,排鉀利尿劑可以抵消沙坦類藥物升高血鉀的副作用,而沙坦類藥物對腎臟的保護可以抵消排鉀利尿劑對腎臟的副作用。
講到這裡,朋友們對聯合用藥的優勢是否一目了然了呢?在臨床上經典的聯合用藥又有哪些呢?下面張醫生為您盤點一下。
臨床上經典的聯合用藥方式有哪幾些呢?
臨床上經典的聯合用藥方式有:
普利類(或沙坦類)+地平類:地平類藥物通過擴張動脈降低血壓,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不但能擴張動脈,還可以擴張靜脈和周圍血管,協同降壓效果明顯,而且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可以減少地平類藥物的心率加快、踝關節水腫的副作用。普利類(或沙坦類)+排鉀利尿劑:普利類和沙坦類藥物作用機制相似,兩類藥物都可以和排鉀利尿劑形成降壓上的協同作用,而且可以互相抵消部分副作用(前文已提過,這裡不再贅述)。
地平類+利尿劑:兩類藥物不但可以在降壓效果上起到協同作用,而且利尿劑可以抵消地平類藥物引起踝關節水腫的副作用。地平類+洛爾類:兩種藥物在作用機制上也可以起到協同作用,洛爾類會引發心率降低,而地平類藥物會升高心率,兩種藥物可以互相抵消心率改變的副作用。
什麼時候需要聯合用藥呢?
高血壓依據血壓不同,分為一級高血壓和二級高血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40或(和)舒張壓大於等於90被稱為一級高血壓;收縮壓大於等於160或(和)舒張壓大於等於100被稱為二級高血壓。血壓多少該聯合用藥呢?
血壓達到二級高血壓的水平,就應該服用兩種降壓藥物;對於一級高血壓,單一的少劑量的用藥不能控制的血壓,也建議您服用兩種降壓藥物;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屬於高危以上的朋友,醫生也會建議聯合應用降壓藥物。
這麼說朋友們可能還會看不明白,我們通俗一點的說,只要是單一小劑量應用降壓藥不能控制的血壓,醫生都會建議聯合用藥,而不提倡大劑量用一種降壓藥。
總之
降壓藥物不但可以聯合應用,而且是醫生們大力提倡的用法。聯合應用降壓藥物的好處不勝枚舉,對高血壓的治療是非常有益處的。朋友們之所以不願意用兩種降壓藥物,主要是擔心會增加藥物的副作用。
聯合用藥不但不會增加副作用,還可以降低副作用發生機率,甚至抵消副作用。除了張醫生列舉的4種經典聯合用藥方式外,您還遇到過哪些經典的聯合用藥方式,可以在留言區列舉出來,張醫生和您一起探討其中的優缺點。
關於「高血壓是否可以聯合用藥」的問題,我們今天就先說到這裡,如果您喜歡張醫生的文章,希望你能關注、點讚或留言,創作不易,感謝支持。如果你還有其他的問題或想法,您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好的問題,也是張醫生創作靈感的重要來源,期待著您對我的幫助。我是神外醫生張偉,我們下次再見。
參考文獻
[1] WHELTON P K, CAREY R M, ARONOW W S, et al. 2017ACC/AHA/AAPA/ABC/ACPM/AGS/APhA/ASH/ASPC/NMA/PCNA Guideline for the Preventi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Adults:Executive Summar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ClinicalPractice Guidelines[J]. Hypertension, 2018, 71(6):1269-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