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錄於話題 #rlyl物種說 327個
中文名:胸斑海豬魚(拼音:xiōng bān hǎi zhū yú)學名:Halichoeres melanochir (Fowler et Bean, 1928)胸斑海豬魚,又名黑斑海豬魚、黑腕海豬魚、黑貓仔、小娘子、黑烈仔、礫仔、汕虎仔,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科海豬魚屬的魚類。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2010)列為:無危(LC)
其他中文名:黑貓仔、小娘子、黑烈仔、礫仔、汕虎仔、黑臂儒艮鯛、四齒(臺東)
我國臺灣分布:東部、西部、南部、北部、東北部、澎湖、小琉球、綠島
同種異名:Halichoeres amboinensis, Halichoeres prosopeio。
胸斑海豬魚體延長,側扁。吻較長,尖突。前鼻孔具短管。口小;上頜有犬齒四枚,外側兩枚向後方彎曲。除枕區外頭部全裸;背鰭與臀鰭有低鱗鞘。D. IX, 12;A. III, 12;Ll 27-28;背鰭硬棘柔弱。
▲幼魚體背側灰黑,體腹側灰白,體側每一鱗片有一黑點而形成點狀列,胸鰭基具一大形黑斑,背鰭前端、中部及尾柄背側各具一黃緣黑眼斑,背鰭臀鰭與體色相同,具多條橘紅色細縱線,胸鰭與腹鰭黃色;尾鰭鰭條橘紅色,鰭膜綠色,鰭上下緣具寬的橘紅緣。
▲雌魚體色偏藍綠,頰部具淡橙色水平波狀紋,眼斑漸縮小而消失,僅剩背鰭前端及尾柄背側的小黑點,腹鰭為橙黃色,尾鰭為透明,餘同幼魚;
▲雄魚體藍色至藍綠色,末期身體上布有不明顯的小黑點。腹鰭為橙黃色,尾部較黃綠色,餘同雌魚。
胸斑海豬魚棲息深度5-25米,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幼魚較常出現在礁巖平臺的外圍,成魚則集中在珊瑚礁生長繁茂地方。
胸斑海豬魚白天喜愛在珊瑚礁區活動,夜間會潛伏在沙堆中睡覺。主要以底棲性甲殼類、軟體動物、多毛類、有孔類、小魚及魚卵等為食。具性轉變的行為,是屬於先雌後雄型的型態。
隆頭魚屬的魚類都是由一條雄魚帶著幾條雌魚生活,當雄魚死亡後,雌魚中的一條會變為雄魚。幼魚變為成魚後也是先成為雌魚。
胸斑海豬魚分布於西太平洋區,由日本至澳洲海域等。臺灣各地巖礁海域皆有分布。
胸斑海豬魚廣泛分布於印度-馬來群島,自然不常見。目前還沒有發現對該物種的重大威脅。它被列為最不關注的物種。雖然在一些地方,被收集用於水族館貿易,但不常見。
食物要求:橈足類,甲殼類動物,水蚤,魚類(小魚),魚類幼蟲,無脊椎動物,磷蝦,糠蝦,蝦類,底棲動物,浮遊動物。
海豬魚這個屬的物種大多都很好看,而且不好鬥,體型大多較小。一般都棲息於近海的沙床,特別是海草叢裡,在底沙上挖掘覓食和躲藏。所以如果要飼養這個屬的魚的話,必須要有鋪沙的魚缸才行,而且要求水體足夠大,這樣才能供他們躲藏和覓食。對人工魚糧的興趣不大,但是可以餵食其他冷凍豐年蝦等新鮮食物。
中小型之隆頭魚,體色鮮豔,是適合水族觀賞的魚類,非食用經濟魚種。臺灣四周巖岸海域都可發現它的蹤影,為常見珊瑚礁中的魚種。 Halichoeres melanochir is a small bony fish of the Labridae family.this species is endemic from the Philippines to Taiwan, southern Japan and northeastern Australia.this fish can reach a total length of 18 cm.(物種利用僅代表資料方學術記錄,不代表我方立場。野生動物是大自然賜予的瑰寶,地球上瀕臨滅絕的生物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長。給物種種群多一份保護,給自己也多一份保護。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們無知的像個孩子.【rlyl物種說】作為《rlyl的自然世界》常設專欄,每天將為你詳細介紹一個動物物種!希望在這裡,你能收穫到知識和快樂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B8%E6%96%91%E6%B5%B7%E7%8C%AA%E9%B1%BC
fishdb.sinica.edu.tw/chi/species.php?science=Halichoeres%20melanochir
www.fishbase.se/Summary/SpeciesSummary.php?id=6929&lang=scchinese
www.pcsea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389&highlight=Halichoeres%2Bmelanoch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