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參加《無量壽經》法會的人不止兩萬,其實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都參加啦,空前絕後

2021-02-24 驀直念去

你看《彌陀經》說沒說?你真發出願了,「若有眾生。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有沒有這話?

真發菩提心,聞名發菩提心不退轉,真搞懂了,誰退呀?那個世界那麼好,我還要這個,扯啥呀?你還對這個世界貪戀,對那個世界還不了解,是不是啊?你還會退轉,真正搞明白了,願力就幫你不退轉!

所以說聞名重不重要?重要了?多麼重要啊!

但是我們今天,把「聞名」和「念名」混為一談,所以只注重念名,忽略聞名。聞名又叫聞願,又叫聞經。

所以說這麼多,那我們看這數字有多大?因為我沒有文化,這個「四萬億那由他」這個數,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幫我算一下。「四萬億那由他」,因為我文化不夠,鬥大字不識兩抬筐,查數就能查二十,二十一不會查。

所以我就二十、二十個查。四萬是四個零,億是八個零。「那由他百千」,先說百千,百千是五個零,百是兩個零、千是三個零。四萬億那由他,這是四萬、這是億、這是百千,還有那由他。那由他數字不確切,有說六十個零,有說二十七個零的,我們取多的,六十。

如果六十,那我就查不過來了。我只能查二十,那怎麼辦?分三次,二三得六。一對二對三對四對五對,六對七對八對九對十對,二十個數查不過來,腦袋多不好使吧!我也尋思了,後半輩子也就能分享《無量壽經》了!幹什麼也不會,二十個數查不上來。

 

那我們看,大家幫我查一下。我都講五年了,我讓大家給我查這個數是多大,也沒人告訴我。上兩天有位居士告訴我,讓我寫多少次方。寫次方,這個數顯得不大。四乘以十的多少次方,瞅著太小。這麼寫,比較長。

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億,十億、百億、千億、萬億、兆,十兆、百兆、千兆、萬兆、億兆、兆兆,往上都不知道!這個數大不大?是不是天文數字?就是釋迦佛講《無量壽經》,現場就這麼多人聞名,聽了經,當下發了菩提心,生了信願。

信願從哪來?是不是從經教來?是不是經教?聞經發菩提心!退不退轉?不退了!如果說退轉,他能說皆當往生嗎?是不是?往不往生?不但生信願,往不往生?皆當往生!有了信願,就往生,明白嗎?

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多不多?

釋迦佛現場講經,多不多?這是不知道,不知道,不知道!三個不知道,是不是啊?這麼大個數字,多不多?多不多?多什麼啊,這才是一個國土的啊!

接著是什麼?


「復有十方佛剎。若現在生。及未來生。見阿彌陀佛者。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記法忍。成無上菩提。彼諸有情。皆是阿彌陀佛宿願因緣。」

這部經是不是三根普被?小乘、大乘度不度?而且度不度十方?「復有十方佛剎」,是不是普度十方?

「我作佛時。十方眾生」,那這部經度的廣不廣大?大不大?十方啊!阿彌陀佛一開口就是十方,心量大不大?大不大?

主席不是說嘛,比海大的是天空,比天空大的是胸懷,是不是?這是經典,比天空大的是不是胸懷?胸懷大過天空!那我們常講的叫「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體現心量大不大?

那阿彌陀佛的心量大不大?一開口普度十方啊!那這部經典度的眾生廣不廣?度哪方的?是不是十方的?

有人說老師啊,這怎麼能度十方呢?釋迦佛講《無量壽經》,不是在娑婆世界講的嗎?在哪講的?講《無量壽經》在哪講的?

在《無量壽經》前邊看,寫的是在哪兒啊?耆闍崛山中講的,但是這是開始,對不對?等講到第三十八品禮佛現光,禮佛現光的時候,就不是光耆闍崛山了,在哪了?盡虛空遍法界!

何以見得?在禮佛現光當中,阿彌陀佛現沒現身?親自閃亮登場,是不是閃亮登場?其實閃亮登場這個詞來自於哪兒?來自《無量壽經》!很多名詞都來自於《無量壽經》!

第三十八品叫禮佛現光,阿彌陀佛閃亮登場,有沒有?佛告訴阿難,說你們想看看阿彌陀佛嗎?阿難說,我們想拜見。

那你們怎麼辦?面向西方,稱念南無阿彌陀佛,阿難就跪下,磕頭頂禮之間。

「忽見阿彌陀佛。容顏廣大。色相如黃金山」。

是不是現身了?而且放沒放光?光明像劫水彌滿世界一樣,其他菩薩光,皆悉隱蔽,是不是看不見了?那就是阿彌陀佛現身的一剎那,就看到佛光普照了。普照十方世界,有沒有?像劫水彌滿世界一樣!

所以一定要記住,有人中陰身開示的時候,有很多誤區。你現在是中陰身,你要見到光,耀眼的強光是佛光,不是!佛光強,「超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怎麼強也不耀眼,魔光耀眼!

《無量壽經》是最好的證明,有沒有?阿彌陀佛現沒現光?放沒放光?光明像劫水彌滿世界一樣,浩浩蕩蕩,全是佛光,其他光都見不到了。

這時候鐵圍,出沒出現?地獄餓鬼畜生,顯沒顯現?全顯現了。十方世界現沒現?十方世界全出現了!厲不厲害?兩土導師用神力,把十方世界全展現在面前。阿彌陀佛一登場,佛王出現,十方佛現沒現身?緊跟著十方佛現身。十方佛現身,十方國土馬上出現,有沒有?

《無量壽經》第三十八品有沒有?十方國土出沒出現?而且看多遠,就像一尋地。一尋是多少?這個「尋」不是那個「旬」,這個「尋」是八尺。

所以就在面前啊,哪個國土都現前了。但是有佛力加持,各個國土不重疊,就像海市蜃樓一樣,明白了嗎?

海市蜃樓知不知道是什麼?是不是在空中看到樓房樓閣?這也是一樣,這個是娑婆世界、這個是琉璃世界、哪個世界全在眼前,就像眼前一樣,全部出現,厲不厲害?

所以參加《無量壽經》法會多少人?前邊是萬二千人,後邊有清信士、清信女,一共是八千,一共兩萬。其實參加《無量壽經》法會的有多少?無量無邊,十方世界全參加了,空前絕後!

《無量壽經》多少人?無量無邊!你看就往生的多不多?哪是就萬二千人呢!參加的無量無邊,是十方世界統統參加了!

所以這次《無量壽經》法會,空前絕後啊!你沒讀都不知道啊,不重視,有沒有?阿彌陀佛講沒講法?阿彌陀佛在三十九品,「大音宣布一切世界」,有沒有?阿彌陀佛開始講法啊,十方諸佛都現身,十方國土現身,共聽阿彌陀佛的法音!

所以一定要讀全經,你才知道這部經的殊勝啊!《彌陀經》都沒有現身,這部經親自現身,閃亮登場!

你看現在很多明星大腕,一上臺就說,某某明星大腕閃亮登場,不對!光登場沒閃亮,是不是?阿彌陀佛既閃亮又登場,閃亮登場源自於《無量壽經》,閃亮登場!

所以說參加《無量壽經》法會多少人?十方世界。所以每個世界有沒有往生的?「各有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多不多?

你說還有哪部經能度這麼多眾生?《華嚴經》只度華藏世界的,《無量壽經》度十方世界的啊!這部經典殊不殊勝?這麼多,「八萬俱胝那由他人」,十方國土都靠什麼?是不是靠聞經?是靠念一句佛號,還是靠聞經?聞經!明白嗎?

讀不讀經了?聽不聽經?用什麼度眾生?用經文,經文也是願力,是哪願願力?第十七願的願力,明白了嗎?

所以說不能離開經教,你把全經讀讀,你怎麼能離開經教呢?所以說這麼多人都是靠什麼?靠經典聞名的,生的菩提心,生的信願,往生了!

那你還讀不讀經了?所以一定要明白,這是最好的證明,聞經發菩提心,是不是?那我們這回找沒找到修菩提心的方法?找到了!

所以淨土叫什麼?信願加行!為什麼要修信願?裡面有四十八願力!行是修清淨心!

所以淨土是三資糧,又叫什麼?三綱,信願行!

那我們知道為什麼修信願?因為信願捆綁了四十八願力,所以修信願就是修四十八願力,也是誰的心?佛心!我們修行是修清淨心。

那信願我們怎麼修?剛才講了聞經發菩提心,聞名發菩提心,那說白了,是不是經教?那是不是靠經典?

用什麼修信願?一部《無量壽經》!那我們用什麼修行門?一句佛號!那我們知道了,一部經加一句佛號!那念佛號是不是修行?我們念佛是修是修行!

念佛是修行,光念佛只是修行,沒修信願,行不行?不行!沒有信願,不行!沒有信願,就等於砍掉了四十八願力!你別小瞧「信願」,信願裡含四十八願力!

所以聞名是不是修信願?念名來修行,怎麼念?一句佛號!聞名是不是生信願?「聞名」和「念名」有區別,怎麼修信願?聞名修信願!

念名號是修行,所以「聞名」跟「念名」一不一樣?

「念名」來修行,「聞名」修信願!

具體怎麼念?念一句阿彌陀佛!

那聞名怎麼聞?是不是一部《無量壽經》?

那具體三綱幾個目?兩個目、兩個科目。三綱兩個目,一部經加一句佛號!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

(簡稱《無量壽經》)

1.《無量壽經》包括《地藏經》,但《地藏經》不包括《無量壽經》,阿彌陀佛包括地藏菩薩,但地藏菩薩不包括阿彌陀佛,這要搞清楚

2.恭恭敬敬將這部《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你的功德就是百千萬倍

3.讀《無量壽經》的孩子都聰明,有福報有智慧有才華,因為有彌陀的願力伴著他成長

4.這部《無量壽經》我念了六十年,一天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但不能不讀經

5.為了子孫後代的幸福,一定要好好讀《無量壽經》來徹底改掉自己的壞習氣

6.《無量壽經》全文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著|《無量壽經》白話文(上)
    其他15位菩薩,則是他方世界來此參加法會的菩薩。由前面14位菩薩的名號含義中,讓我們認識這部經典的殊勝;第15位「制行菩薩」教我們修行下手的方法——「持名念佛」,最後一位是代表修行的果報。這16位菩薩,都是在家菩薩的上首。 與會的大眾,都以普賢菩薩為榜樣,學習他的修行十大綱領(願王),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 十方一切諸佛如來、法身大士所修的無量無邊功德,在這一句名號裡頭...
    就這麼簡單,就這麼容易,再重的罪業都能往生。往生到極樂世界,罪業消了沒有?我告訴你,消了,煩惱破了。為什麼?這一句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天天念這個名號,煩惱不斷自然斷了,業障不消自然消了。怎麼消的?就這一句名號把你消掉了,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這一句名號是自性的德號,自性本具一切功德,都在這一句名號當中。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一切法身大士,他們所修的無量無邊功德,也在這一句名號裡頭。
  • 八句話了解《無量壽經》的重要性
    無量壽經是淨土三經之一。此經講的是釋迦牟尼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為大比丘眾12000人及普賢、慈氏等諸大菩薩說法,謂過去世自在王佛時,有國王出家為僧,號法藏,發四十八大願,稱:「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經漫長時期,積無量德行,在十劫前成佛,號「無量壽佛」。光明壽命最尊第一。
  • 佛教基礎淺談丨十四 三分鐘認識《無量壽經》
    法藏比丘當初發願的時候,和別的佛菩薩相比有什麼獨特之處呢?我們看阿彌陀佛畫像就清楚了,阿彌陀佛永遠是站著的,唯一永遠都站著的一尊佛。因為他發了一個願,眾生臨終的時候,只要稱名號就來接引到極樂世界去。他站著是表達接引的意思,是接引的佛。十方佛裡,只有阿彌陀佛被稱為接引佛。
  • 【電影版】無量壽經、地藏經、心經!看到的人真是太有福啦!
    2、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3、此經前後有十二譯,存五譯、失七譯,會集、節略本四本。4、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汙穢不堪等內容。5、《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並稱為淨土三經,淨宗必修課,往生極樂世界的「指南針」。
  • 十方佛都包括哪十尊佛
    佛教主張十方有無數世界及淨土,稱為十方世界、十方法界、十方淨土、十方剎等。又其中之諸佛及眾生,則稱為十方諸佛、十方眾生。  十方佛名號:善德佛、栴檀(zhān tán)德佛、無量明佛、相德佛、無憂德佛、寶施佛、華德佛、三乘行佛、廣眾德佛、明德佛。大家都知道,這十方佛,相對應的有十個方位。他們也有十個佛國(淨土)。下面就一一介紹一下,哪尊佛,代表哪個方位。其佛國又是何名。
  • 蓮光:從《無量壽經大意》看機深信(一)
    這是每一個有智慧的學佛人都繞不開的思考題。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中有一段法語,一針見血地告訴我等:「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我們原來是曠劫以來都無法自行出離生死的罪惡凡夫啊,振聾發聵、如雷貫耳,如醍醐灌頂般令學佛人警醒!
  • 講堂|《無量壽經大意》01講(上)
    「速疾圓融之金言」,念佛成佛非常快速,「速」和「疾」都是「快」的意思。一般初發心的菩薩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而且是保證一直不退的情況下。念佛人從普通凡夫到成佛只是這一生。一輩子幾十年跟三大阿僧祇劫相比,就稱為「速疾」。「十方稱讚之誠言」,「十方」是指十方佛,十方佛都稱讚這部經典。
  • 電影版 | 《無量壽經》《地藏經》《心經》看到的人真是太有福啦
    ⒈無量壽經,全稱《佛說無量壽經》。⒉此經說無量壽佛(阿彌陀佛)的因地修行,果滿成佛,國土莊嚴,攝受十方念佛眾生往生彼國等事。⒋經中介紹了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眾生的大願、極樂世界的美好景象,以及娑婆世界的汙穢不堪等內容。⒌《無量壽經》與《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並稱為淨土三經,淨宗必修課,往生極樂世界的「指南針」。⒈地藏經,全稱《地藏菩薩本願經》。
  • 蓮光:從《無量壽經大意》看「淨土之法難信難說」(三)
    在《阿彌陀經》中,釋迦牟尼佛說「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是為甚難」,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所說的這個法,是非常難以令人相信的,所以,即使是辯才無礙的釋迦牟尼佛,要使十方眾生都相信這個法也很困難。
  • 47.這世間的眾生,都有瞋恨恚怒的心.為什麼?【華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因此,諸佛都共有這十個名號,可是往詳細演說,諸佛名號和眾生一樣的多。這些名號是令眾生覺悟,他們一聽到佛的名號,便發菩提心,而植下善根。【隨其所樂普使聞】:隨順眾生的根性,說眾生願意聞的法。普徧令一切眾生得到聞佛說法的機會。【如是雲音能悟解】:這種道理,是雲音幢龍王,他能悟解的解脫門。
  • 【一部大經】淨空老法師:《無量壽經》經法中-描述的大同世界!
    天下和順者,世界和平,萬邦和睦也」,邦都是些小國,這是說佛陀教化的功德、教化的真實利益。  要教,什麼人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佛來擔任教學。菩薩是佛的學生,也開悟了,開悟還沒有見性,或者說見性還不圓滿,為感老師的恩德,不願意離開老師,給老師做影響眾。其實這些菩薩阿羅漢,也都是在方便教化眾生,使群眾認識佛法,尊重佛法,歡喜學習。
  • 十方諸佛都在稱念彌陀的名號
    第十二願 光明無量:結緣導入稱名雖然每尊佛都一樣發救度眾生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可是如果這個眾生跟這尊佛沒有緣,這尊佛要度他就比較困難。 阿彌陀佛的慈悲,他的目的是要救度十方眾生,所以他必須先跟十方眾生結緣。為了跟十方眾生結緣,阿彌陀佛就在四十八願當中發下了「光明無量願」,以光明普照十方世界,來跟十方世界眾生結緣,引導他進入持「無量壽佛名」——「一向專稱,彌陀佛名」的第十八願。
  • 法藏因地第四(二)
    』:『光明無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這是讚嘆佛的能力,佛的智慧光慈悲光沒有任何障礙,能普照十方,利益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世間的太陽,月亮,火珠,『珠』就是指世間的種種寶珠,帶給眾生的利益,與佛帶給眾生的利益沒法比,它們根本顯現不出來,『皆匿曜』啊!
  • 助念中陰得度 現金身佛相 往生的眾生無量無邊
    成佛就在一念間,不在於誰學佛多久、念佛多久,在於信願,信願具足,決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師兄啊,你肩上的擔子多重,那麼多父母師長、六親眷屬、苦難眾生都在苦海裡泡著,等你救度,你一定要直下承擔,做真佛子,為眾生表法,給恩師上人爭臉,給多劫父母師長爭臉,為淨土法門和《無量壽經》會集本作證轉。
  • 參加法會,功德怎樣才更殊勝?
    佛教的法會,是以三寶為親、如法修行的勝會,禮拜、梵唄、誦經、懺摩、供養、發願、回向……諸多行門集於一場法會,讓許多人通過整肅的威儀、清澈的梵唱隨文入觀,開始了解佛教的魅力。參加法會,不僅可以蠲除業障,也為修行集聚資糧,增福增慧。更為重要的是,在參加法會的過程中,收攝身心、隨文入觀,能夠直接契入佛陀說法的本懷,以此指導自己身、口、意的行為。
  • 《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修證方法(35分鐘 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若逐步觀成,必能悟得無上妙法!)
    此法層次亦有深有淺,特別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 生活緊張,煩惱重重,思想不能集中, 為了幫助修行,觀想的同時也可以持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若逐步觀成,必知淨土全貌,悟得無上淨土妙法。      觀想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在觀想時,人的過度思慮會鎮靜下來,提高集中意志的能力。正確的觀想會帶來清晰的思維和安詳的內在世界。
  • 《淨法概述》極樂國輪廓
    佛學中以身體為正報,環境上之一切事物為依報,極樂國的依正莊嚴,略見於淨土三經,但是三經中所說的,也不過像大海中之一滴,其實若廣說者,窮劫不盡。凡事千聞不如一見,行者若一心念佛,將來往生後,身歷其境,自然會一目了然,否則就如今人讀秦、漢、隋、唐歷史,想像當時之若人若物,終成為隔靴搔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