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修證方法(35分鐘 提高集中注意力的能力,若逐步觀成,必能悟得無上妙法!)

2021-02-08 大勢至菩薩道場

點擊↑↑藍字「大勢至菩薩道場」免費訂閱


《觀無量壽經》的淨土十六觀


       淨土十六觀想法,是釋迦牟尼佛在《觀無量壽經》中開示修行者的一種大乘淨土修行法門。此法層次亦有深有淺,特別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 生活緊張,煩惱重重,思想不能集中, 為了幫助修行,觀想的同時也可以持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若逐步觀成,必知淨土全貌,悟得無上淨土妙法。

      觀想對每一個人都有好處,在觀想時,人的過度思慮會鎮靜下來,提高集中意志的能力。正確的觀想會帶來清晰的思維和安詳的內在世界。

      《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鼎足而立,同等重要,不可偏缺。《觀無量壽經》是觀想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觀想成功,再觀想西方三聖的正報莊嚴;觀想成功之後,再觀想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作蓮花合想,作蓮花開想,作花開見佛想。凡此皆是觀想成就,故名觀想法門。佛教何以有觀想、持名.種種念佛法門?因眾生根機不同。

     《觀無量壽經》之觀想念佛與《阿彌陀經》之持名念佛,不相妨礙,況且十六觀經最後三觀即持名念佛,若持名念佛多年有所領會,則繼續修持名念佛,亦可不修觀想之行,但不可不知十六觀經之理。若不知十六觀經之理,則信願行三者中信心易退;因對淨土道理不明了,遇禪宗人說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遇密宗人說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信心容易動搖。信心既動搖,願行隨之而退,不能自利亦不能利人,故不可不知十六觀經之理。



淨土十六觀想法:

(1)日落觀

在觀想之前,應先調身調息,呼吸均勻,調心棄外緣雜念,然後專心觀想,太陽落下如同懸著的一面巨大的鼓,制心一境,寂靜不散,要達到閉眼開眼都能同樣看到這樣的景象,這才是淨土觀想功的入門。

(2)水冰觀

觀想水結冰透明得像玻璃一樣的清淨,塵沙混濁的水在淨化,呈現一片片明透的琉璃世界。下面是寶幢八方八面都有,每一方用各種寶物莊嚴而成,心中感到明亮,看到這百寶百色都像冰一樣的透明,忘卻了痛苦,煩惱,無常,無我的存在。

(3)寶地觀

由大水結冰觀想寶地已成,黃金寶地了了分明,閉目開眼均能同樣出現此觀想的境界。悟得世間道理,滅除種種煩惱業障,依這樣的觀想,初見極樂國地。

(4)七樹觀

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樹,無一倫比的高大樹枝葉子是用七種寶貝合成的,顏色非常豔麗,珍珠網覆蓋在七重行樹上,微風吹動,猶如千百種美妙的天樂同時奏出,眾多的寶物同時發出百千種光,樹上的花結出許多奇妙的果實。

(5)水池觀

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1 澄淨 2 清冷 3 甘美 4 清軟 5 潤澤 6 安和 7 飲之除饑渴等無量過患 8 飲之潤養諸根四大利益。池水以七寶合成,池底布以金砂,池中有六十億七寶蓮花,各種化生的鳥用優雅動聽的聲音,讚揚佛法僧三寶。

(6)總觀想

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琉璃寶地,無數亭臺樓閣都懸在空中,而且從天空飄來各種天樂都在頌揚佛法僧三寶。這些寶地,寶樹和寶池都是阿彌陀佛依眾生之願力所成就。

(7)花座觀

觀想蓮花寶座上的金蓮花由八萬四千瓣構成,每葉大一萬二千裡,由五百億寶珠裝飾,每一摩尼寶珠放百千種光,如同七寶花蓋,寶臺上有寶珠網,還有寶幢四個柱子,高如須彌山,寶幢上的寶幔像天空那樣華麗,也用寶珠裝飾,放出八萬四千道光芒,每一光都現出不同顏色,這些都是阿彌陀佛十二大願所成就。

(8)佛像觀

觀想眾生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眾生心,是故心想佛時,自心是佛,心想阿彌陀佛是金色身,端坐蓮花臺上,睜開慧眼,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在左右,三聖像慧光普照十方,隨眾生願宣說妙法。

(9)彌陀觀

觀想阿彌陀佛的身是金色的,光照無與倫比,眉間白色毫光宛轉,雙目澄清如同大海,從光中化生無數億佛,化生無邊的菩薩。

(10)觀音觀

觀想觀世音菩薩,身高如山,顏色如金,頂與肉暨和圓環狀的光芒, 每面都有釋迦佛,每佛都有五百個化生侍者,手和足莊嚴都如同佛經所講的那樣。

(11)勢至觀

觀想大勢至菩薩的身量也和觀世音菩薩一樣高,圓光普照十方。從菩薩的每個毛孔都放光,以智慧之光照一切,無量無邊,遠離煩惱,得上乘境界。

(12)普生觀

觀想自己往生西方極樂國土中,在蓮花中跏趺坐,五百種光照在身上,看見佛,菩薩在空中,各種鳥,水,寶樹都在宣講妙法。

(13)三聖觀

觀想結跏趺淨土,先應觀四方三聖像,阿彌陀佛在中,觀音勢至侍左右,身高一丈六尺或一丈八尺,身現金色,像這樣的觀想,才是淨土宗的集中觀想法。

(14)悟道觀

觀想能聽到佛門妙理,觀想極樂國土分明,再觀想見到西方三聖,於中頓生從未有過的歡喜,大徹大悟宇宙人生真理。

(15)上上觀

觀想能夠上品上生,應當先發誠心,信心,回向眾生心。具此之心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嚴守淨戒,持誦大乘經典,勇猛精進,明心見佛,具足無量法門。

(16)九品觀

觀想修持的結果分為九級,在西方極樂世界的蓮池中蓮花分為九品,花開的早晚,決定成佛的早晚,但不論在哪一品,都不會退轉。


妙量(勢)法師弘法連結地址

【大勢至菩薩道場網站】

http://dsz.org.cn/

【妙量法師博客地址】

http://jxfy.blog.163.com/  

【妙量法師土豆視頻】http://www.tudou.com/home/_82021217 

【妙量法師優酷視頻】

    http://u.youku.com/彌陀塔寺

【大勢至菩薩道場微信平臺】


【湖北九佛山彌陀塔寺微信平臺】jfsmtts







相關焦點

  • 【每日學佛】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
  • 《觀無量壽經》十六觀彩圖
    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偏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流水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  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 ...華嚴經|地藏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小乘...
    因為此經在內容上,包含了顯密性相各方面重要的道理;在宗派上則橫跨禪淨密律,均衡發揮,各得其所;在修行的次第上,則更是充實、圓滿:舉凡發心、解、行、證、悟,皆詳盡剖析開示--從教令正發心起,經循循善誘的破惑、見真(明心見性)、依性起修(設壇結界、於實際上起正修行),並詳細開示了一切凡聖境界(二十五聖圓通、三界七趣眾生),令於聖境起企慕、而於凡外得知解,從而不受迷惑、不入岔道;又詳述六十位修證(三漸次、
  • 《觀無量壽經》
    簡介【觀無量壽經(梵文Amitāyurdhyāna-sūtra)】佛教經典。簡稱《觀經》。與《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合稱淨土三部經。說佛應韋提希夫人之請,而臨頻婆娑羅王之宮中,分十六觀而說觀想阿彌陀佛之身相及淨土之相者。各家疏注如下:觀無量壽佛經疏一卷,隋智者大師說。
  • 佛學基礎:《觀無量壽經》介紹
    此想成時,佛菩薩像,皆放光明,其光金色,照諸寶樹,一一樹下,亦有三蓮華,諸蓮華上,各有一佛二菩薩像,偏滿彼國。   此想成時,行者當聞流水光明,及諸寶樹,鳧雁鴛鴦,皆說妙法;出定入定,恆聞妙法。行者所聞,出定之時,憶持不舍,令與修多羅合;若不合者,名為妄想,若與合者,名為粗想見極樂世界。是為像想,名第八觀;作是觀者,除無量億劫生死之罪,於現身中,得念佛三昧。
  • 《大乘無我觀-悟前與悟後別說》下
    二乘的無我觀是依我們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的人我,去觀察這蘊、處、界是無常,是緣起緣滅;但是菩薩的無我觀是從真如的恆不生滅、真如的無我性的現觀境界,然後再來返觀二乘人依蘊處界所作的無我觀,也現前觀察所化現的一切化身與萬法,都是無我性,這就是悟後所應該走的路--大乘的無我觀,這只是其一。
  • 佛教: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除阿彌陀佛這也可以一覽
    在佛教文化中,《觀無量壽佛經》亦稱《觀無量壽經》、《十六觀經》、《觀經》等,卷,南朝時劉宋良耶舍譯。《觀無量壽經》以王舍城內阿世太子聽信提婆達多的惡言,幽閉父母一事為主要內容。阿世太子是摩揭陀國的太子,因受提婆達多(佛陀的堂弟的慫,將其父頻婆安羅王幽閉於七重室內,欲將其餓死。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六十三集-印正老師
    每天的空閒時間少,你觀個十分鐘二十分鐘,念個十口氣的佛號,不影響工作,不影響你的生活,重要的是每天還能夠意識到,自己是娑婆世界的受苦人,還記得西方有個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就能離苦得樂,記著這一點,在生活中,工作當中就能夠約束自己,不做惡的事情,不動惡念頭,不出惡的言語。閒下來能用多少功,你用多少功。
  • 成就妙法蓮華經王瑜伽觀智儀軌一卷
    一切眾生無非無上菩提法器。若欲成就如此法者。應當須具如是四緣。一者親近真善知識。真善知識者。即是灌頂阿闍梨。二者聽聞正法。聽聞正法者。即妙法蓮華經王。三者如理作意。如理作意者。即為瑜伽觀智。四者法隨法行。法隨法行者。謂修奢摩他毗缽舍那。則堪任證無上菩提若修持妙法蓮華經若男若女。則須依修真言。行密行菩薩之道。應當先入大悲胎藏大曼荼羅。並見護摩道場。滅除身中業障。得阿闍梨與其灌頂。
  • 淨土修行的至寶,細說《觀無量壽經變相圖》
    觀無量壽經變相圖絹本著色 掛幅裝尺寸:縱128.5×橫123.6cm>14世紀鎌倉時代九州國立博物館藏相傳《觀無量壽經變相圖》為阿彌陀佛和觀世音菩薩親手製作的,這幅《觀經變相圖》自唐代流傳到日本,一直供奉於日本淨土宗的當麻寺,故又稱當麻曼荼羅。
  • 《觀無量壽經》講記-第七十五集-印正老師
    饒著念佛這個方法再妙不過了,慢步走著念佛,這個人人能辦到。我在念佛堂的那些年,這些上了歲數的人,那時候呢我還年輕,而比我大得多這些六十七歲,甚至七十八十歲的這些老年人,我看人家繞著念佛,這個精神狀態,並不輸給年輕人,甚至年輕的念佛人,走著走著就累了。但是我看人家這歲數大的老人,精神灌注在佛號上,人家不感到累,這我非常的佩服人家。
  • 經疏部——觀無量壽佛經疏妙宗鈔
    皆欲得旨而修證矣。故竭鄙思。鈔數千言。上順妙宗。略消此疏。適時之巧。非我所能。願共有情。即心念佛。乃此鈔所以作也。天禧五年。歲在辛酉。重陽日下筆故序。  此之疏題。佛等八字。備舉經目。皆是所釋。唯疏一字是能釋也。今之五章。釋其八字。義稍委悉。入文自見。若欲預知可陳梗概。經是通號。餘是別名。今且明別。佛說者。釋迦化主。四辯宣演也。觀者。總舉能觀。即十六觀也。無量壽佛者。舉所觀要。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
  • 深入經藏:觀無量壽佛經 陶煉心志以成三昧
    定心的力量和定心境界是不可思議的,日觀和水觀修習完成之後,即能「粗見極樂國地」,即是進入地觀階段。於地觀中,若能如經所說的「若得三昧,見彼國土,了了分明,不可具說」,算是完成極樂國地的觀想。此中所說的三昧,即行者的觀心與極樂妙境相應,真正見到極樂國的真實境界。前二觀是相似方便觀,從這一觀開始進入真實觀。
  • 最新 劉素雲老師:又賢護等十六正士.所謂善思惟菩薩.慧辯才菩薩.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
    觀無住菩薩。神通華菩薩。光英菩薩。寶幢菩薩。智上菩薩。寂根菩薩。信慧菩薩。願慧菩薩。香象菩薩。寶英菩薩。中住菩薩。制行菩薩。解脫菩薩。而為上首。】第一品經文說「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這是略贊。這一品經文是廣贊諸大菩薩們的智慧、神通、德能。這一段經文裡列舉的是菩薩眾裡的在家菩薩。
  • 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課誦版)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南無大乘妙法蓮華(huā)經(三稱)南無法華會上佛菩薩(三稱)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
  • 11|《觀經》概說講了八個主題
    《觀無量壽經》在古代有五個名稱:《佛說觀無量壽經》《佛說無量壽觀經》《無量壽佛觀經》《觀無量壽佛經》《十六觀經》,簡稱為《觀經》。第二,《觀經》解題。簡略解釋《觀無量壽經》這五個字。第三,《觀經》說時。這一部《觀無量壽經》是釋迦牟尼佛大約在公元前492年,也就是距釋迦牟尼佛入滅的八年前,七十三歲的時候,在靈鷲山說《法華經》之際,同時所說的經典。
  • 隱居十六觀,看古人風雅!
    陳洪綬,字章侯,號老蓮,以人物畫著稱,被譽為「力量氣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今天分享陳老蓮的《隱居十六觀圖冊》畫中故事的文章,借畫寫意,以寄幽情。可從中一窺古人風雅。1651年中秋之夜,陳洪綬(老蓮)醉酒西湖邊,他提筆為友人沈顥作《隱居十六觀》圖冊並題贈予他,次年,老蓮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