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8月6日,首次在南美大陸舉辦的奧林匹克夏季運動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正式拉開大幕。馬拉卡納體育場在這一刻成為了歡樂的海洋,第3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這裡隆重上演。206個國家和地區代表團以及首次亮相奧運會的難民代表團、約74000名現場觀眾與全球數十億通過屏幕關注的觀眾共同見證了這一盛事。
按照慣例,奧林匹克的發源地希臘第一個出場,旗手是帆船選手索菲亞•貝卡託羅。其它的國家和地區則按照葡萄牙語名稱的首字母順序排序依次出場。
上午8時左右,中國體育代表團第45個入場。中國代表團一出場,場內歡呼聲立即響起,旗手為擊劍運動員雷聲,他手持國旗,走在前面非常顯眼。
2012年倫敦奧運會,雷聲獲得男子花劍冠軍,打破了中國男子花劍奧運金牌零的突破。
湯加代表團旗手赤裸上身,展現360°無死角健碩肌肉!現場歡呼不斷!他就是跆拳道運動員陶法託盧阿,真正的最性感旗手!
朝鮮舉重運動員崔秀蔚舉著朝鮮國旗,帶領身後的代表團徐徐走入主體育場。
一襲白衣出場的他們,代表團隊中部分隊員並不為外界所熟知,他們的備戰情況、奧運之旅的相關安排都難覓痕跡。甚至在開幕式前,想找到一張關於旗手崔秀蔚的照片都有些難度。
由10人組成的奧運史上首支難民「夢之隊」手舉奧運五環旗幟亮相開幕式現場。他們不代表任何國家,而是代表著全球6000萬難民。看臺上的各國領導人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均起立鼓掌致意。
三屆法網冠軍庫爾滕手持火炬跑入馬拉卡納體育場,然後經由女籃名宿馬爾卡麗的傳遞,火炬最後是由2004年馬拉松銅牌得主卡爾德羅點燃。卡爾德羅用最簡單的方式點燃聖火盆後,聖火盆慢慢升到半空,值得一提的是聖火盆的火焰並不大,而這也是在計劃之中的,環保主題又一次體現出來。聖火盆後面的背景則是象徵著太陽的圓形火炬塔,而太陽不正是地球的能力之源。巴西人以這樣的方式展現著自己的智慧。
儘管在正式開幕前,裡約奧運會堪稱「易黑體質」,但必須承認在被全球瘋狂吐槽的大背景下,開幕式亮點不少,可謂是劇情神反轉。
隨著帶有鮮明巴西特色的音樂《來自伊帕內瑪的女孩》的優美彈唱,巴西國寶級名模吉賽爾-邦辰踩著充滿挑逗與誘惑的模特步款款走上舞臺中央。
聚光燈迅速集中在了她的身上,這位巴西最出名的模特,一出場就驚豔了所有正在觀看開幕式的觀眾的眼睛。
作為「全世界最貴的超模」,邦辰今天的表演完全免費!不同於前兩屆奧運會,裡約奧運會由於預算有限,只能儘量少用價格昂貴的高科技,但憑藉巴西人傑出的天賦和熱愛狂歡的傳統,他們仍為世界打造了一場別出心裁、獨具巴西風情的奧運開幕式。為了節省開支,開幕式表演嘉賓多為巴西本土明星,而他們的演出皆是無償的。
每位參與裡約奧運的運動員都會在裡約播下一棵種子,給巴西留下一片綠色的「奧運森林」。綠色、和平和環保的理念也作為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在開幕式的環節裡反覆出現。
在以往的奧運會開幕式入場儀式上,每個代表團一般都是由一名美女引導員高舉寫有國家名稱的牌子引導入場。
然而在裡約奧運會的開幕式上,希臘代表團在旗手、帆船名將貝卡託洛的帶領下第一個進場,他們一亮相就讓人驚了,引導他們的是一位騎三輪車的大叔!車上擺著一些巴西的植物。
後面其他國家的入場也一樣,小夥、姑娘或者大叔騎著三輪帶他們走了進來。
在舞臺上的1500名演員中,有一位來自於江蘇的拉丁舞教師亮相裡約奧運會開幕式,她就是56歲的江陰阿姨陳菁。由於女兒在在裡約熱內盧工作,今年2月她收到了裡約奧組委的電子郵件,她入選了奧運開幕式的舞蹈表演。
按照傳統流程,主持人會在開幕式前率先介紹主辦國總統,也就是現在的巴西代總統特梅爾,但最後觀眾並沒有聽到關於總統的介紹,主持人直接跳過特梅爾,只介紹了站在巴西總統左側的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使得場面瞬變得十分尷尬。
開幕式上潘基文睡著了!睡!著!了!網友紛紛調侃打趣,就連聯合國官微也調皮起來,配圖寫道:「好了,可以回去睡了。」
網友們倒是有些心疼老爺子,畢竟他老人家已經72歲了。
@培培啊_:「老爺子年紀大了,哈哈哈!眯一會還不行嘛。」
@ZX-- :一是飛來飛去各個國家忙,二是歲數也大啦!可以理解。
就在裡約奧運會開幕式進行期間,警察卻在馬拉卡納球館外向抗議示威人群發射催淚瓦斯。據悉,巴西代理總統米歇爾-特梅爾亮相開幕式現場,引發了抗議者的不滿,他們高舉標語牌要求他下臺。
據悉,警方安裝了一個炸彈偵探裝置,並且在搜尋過程中發現了兩個位於奧運沙排場館附近的可疑的包裹。
據最新的消息,拆彈小組的成員仍在進行搜尋工作。
這個排球比賽場館位於世界著名的科帕卡巴納海灘,裡面包含了1.2萬個座位。本屆奧運會的沙灘排球比賽將在這裡進行。
體育場的記者專用電梯在今天下午早些時候發生故障,一小隊中國記者被困在這個通往新聞發布會的電梯裡。前方報導稱,在奧運會即將開幕的幾小時前這樣的黃金時間,我們的記者同行們被困超過半個小時!
一名記者陳鵬(音譯)表示當時情況十分緊急,他緊張慌忙之下寫了SOS的小紙條,並且試圖從電梯的縫隙傳遞出去。他和他其他的四位同事,皆是天津日報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