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約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諸多表演嘉賓都是大有來頭的,無論是他們的演繹,還是作品本身,都可以稱之為「經典」。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巴西文化中心副主任胡續冬認為,開幕式上出現了這麼多巴西本國人民奉為經典的作品,本身就是向這個國家一代又一代的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致敬。
比如開場視頻中的音樂《那個擁抱》,就是在巴西是非常有名的歌曲。創作者吉爾貝託·吉爾,胡續冬把他比作巴西的「黑崔健」,是整個巴西樂壇上「教父級」的人物。
吉爾貝託·吉爾出生在巴西東北部巴伊亞州,集作詞、作曲、演唱於一身,同時也是社會問題意識非常強烈的音樂人。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巴西軍事獨裁時期,吉爾貝託是一個堅定的反抗者,以音樂的形式抨擊了當時的軍政府對自由的殘酷壓榨。吉爾貝託後來因此被流放,被迫離開巴西。在流放之前,吉爾貝託於1969年寫了這首《那個擁抱》。歌詞中並沒有直接表現出對軍政府的抨擊,而是寫了裡約城市裡的街區,姑娘的名字,一個一個他喜歡的足球俱樂部……他把這些特別細碎的、裡約街頭巷尾的、他特別熱愛的東西全都羅列、鋪陳了出來,回憶了裡約最黃金、最自由的那個年代,那些裡約最歡樂、最溫暖的東西。他用這種方式作為他個人對裡約最深情的擁抱,他自己把這首歌視為「告別聖歌」。
儘管吉爾貝託被迫流亡,但《那個擁抱》這首歌在巴西街頭巷尾廣為流傳。1970年,這首歌被授予「金海豚獎」,這個獎就相當於巴西的「葛萊美獎」。吉爾貝託拒絕接受這個獎,因為他不能接受軍政府的統治。巴西再民主化後,吉爾貝託回國。由於他在流放前就在巴西發起了「熱帶主義運動」,把歐美主流音樂形式和巴西本土的音樂透徹地結合在一起,影響了很多人。盧拉執政時期,吉爾貝託被任命為文化部長。
以吉爾貝託的歌曲開場是非常到位的,展現了裡約非常溫暖的、非常歡樂的一面。而這首歌的演唱者路易斯·梅洛蒂亞也是個奇人,是桑巴音樂的靈魂人物。路易斯是個神童級別的人物。出身貧民窟,憑藉自己的音樂才華一步一步走出來。「可見貧民窟並不是一個只有販毒、暴力和槍戰的地方。路易斯的經歷也是召喚貧民窟裡的孩子走一條正道。」
開幕式上的國歌演奏環節也蘊含著向大師致敬的元素。巴西國歌是巴西獨立以後的巴西帝國樂隊大提琴師弗朗西斯科·曼紐爾·達席爾瓦作曲的,非常有巴西特色。巴西古典音樂大師級人物維拉·羅伯斯把曲子用到了自己非常宏大的交響樂裡去了,所以維拉·羅伯斯經常被誤以為是國歌的作曲者。維拉·羅伯斯是歐洲本土之外為數不多的可以與歐洲古典音樂大師相提並論的作曲家。
開幕式現場的國歌是彈奏與弦樂結合的演繹版本,演繹者是74歲的保利尼奧·達維奧拉,他是巴西桑巴和肖羅兩種音樂形式最知名的演奏大師。肖羅是裡約地區的音樂演奏形式。開幕式上他演奏使用的是大吉他。事實上巴西桑巴演奏常用到的是一種葡式四弦小吉他,叫做cavaquinho。Cavaquinho是桑巴音樂的靈魂所在,聲音極脆、非常歡快,是現在非常流行的尤克裡裡的「祖宗」。
保利尼奧出身於音樂世家,父親是吉他老師、民間音樂高人,經常邀請很多同行在家裡「飆琴」。年幼的保利尼奧在長輩們走了之後,就拿著父親的吉他,重複出來之前聽到的曲調。十幾歲的時候經常看父親和其他吉他大師的彩排,並完整地演練下來。起初在小銀行櫃檯工作。一次他認出一個顧客是曾經在自家出現過的詩人,就跟這人搭訕,繼而成為桑巴創作合作夥伴。一個作曲,一個寫詞。保利尼奧是桑巴彈奏的靈魂人物,是巴西音樂界的標誌性符號之一。
表演部分的Bossa一章,是展示巴西巴薩諾瓦(Bossa Nova)這種藝術形式。巴薩諾瓦是意味著巴西音樂走向世界的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被認為是巴西音樂對世界音樂最大的貢獻。巴薩諾瓦以桑巴為基礎,融入了北美的COOL-JAZZ(冷爵士),輕緩、懶洋洋,聽上去特別有在海灘上松松垮垮地散步的感覺。
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巴薩諾瓦風行全球音樂界。這段演出中用的音樂就是巴薩諾瓦最有名的作品《依帕內瑪女孩》。這首歌的詞曲作者都是大師級人物。——曲作者湯姆·若賓和詞作者維尼修斯·德莫拉伊斯。兩人在巴西深受愛戴。裡約的一個機場就是以湯姆·若賓的原名命名的,還有有一條以維尼修斯·德莫拉伊斯命名的街道,就在依帕內瑪海灘旁邊。這對終生搭檔在巴西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奠定了巴西人的情感基礎。難怪奧運會的吉祥物就是以他們兩個命名的。
1962年的夏天,湯姆·若賓和德莫拉伊斯在依帕內瑪海灘的一個酒吧裡喝酒。17歲的少女埃洛穿著比基尼從窗外經過。女孩輕盈秀麗的身影激發了兩人的創作靈感,從而誕生了這首巴薩諾瓦經典名曲。開幕式用這首歌向巴西音樂巔峰時期致敬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開幕式表演部分「大都市」一章,用到了著名音樂家希科·布瓦爾克創作的音樂《建築》。希科·布瓦爾克被胡續冬比作「巴西羅大佑」。此人還是個作家,小說寫得很好。他的父親塞爾吉奧·布瓦爾克是巨著《巴西之根》的作者。據說希科·布瓦爾克長相帥氣隨性,裡約熱內盧從大媽到妹子都很迷他,到現在「老男人」的魅力都絲毫不減一分。
開幕式上經典的音樂作品還包括《熱帶國度》這首歌。演唱者音樂人是若熱·本·約爾。美國總統奧馬爾訪問巴西時,引用了若熱的歌詞:「我們是一個熱帶國家」。若熱創作的《Mas que nada》(巴西俚語,大意是「我樂意」「無事一身輕」)這首歌經黑眼豆豆翻唱近幾年成為大熱的流行歌曲,曾在電影《裡約大冒險》中出現。若熱被熱娜盛讚為「大神」,是巴西國民偶像。他在歌壇活躍了40年,至今仍然能夠擔綱兩個半小時的演唱會。
音樂對巴西人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巴西人熱娜說,音樂在巴西文化中處於核心位置。巴西被視為桑巴和狂歡節的國度。在外界的印象中,巴西的形象大多是桑巴鼓樂的節奏,和開幕式上所展現的裡約森巴舞學校的表演。「於我而言,音樂是巴西人最為民主的文化形式,無論貧窮富貴,人們享受著同一種音樂形式。這也是巴西如此獨特、包容、快樂的秘密所在。」
裡約奧運會開幕式上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桑巴和狂歡,更是今日巴西流行音樂的豐富內容。來自貧民窟的音樂人表演了放克、街舞、Passinho(一種混雜了森巴舞、霹靂舞,自由旋轉和雜技的小步舞),說唱。這些音樂展示了「我們是獨特的國家,我們是自豪的巴西人」。
關注「快樂音符」微信公眾號,請搜索微信號:happy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