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這窩小兔已出生15天,再有60天就能出欄了!」在隆德縣奠安鄉新街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兔舍裡,負責人蒙玉新邊說邊指向兔籠,十來只毛色潔白的小兔依偎在母兔旁。
不到一年,寧夏隆德新街村出欄的6000多隻萌兔已成為當地脫貧路上的「致富兔」。
新街村家兔養殖已具規模
作為寧夏隆德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村。2019年年初,新街村依託股份經濟合作社開展自主經營活動,經過反覆對比、多地考察,合作社決定從陝西楊凌購進600隻種兔,依託「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增加村集體和農戶經濟收入。身為新街村黨支部書記的蒙玉新,由於有養兔經驗,當選為合作社負責人。
「養兔不像養殖大家畜那般消耗人力,老年人、殘疾人等勞動能力差的人也可以參與,而且養殖周期短、效益高,5隻商品兔的比較效益相當於1頭育肥牛的效益。」蒙玉新說。600隻種兔經過4個月培育繁殖變成了8000隻,每隻兔子生長至4.5斤時便達到出欄標準,第一批4000隻商品兔售往四川省都江堰市,收入25萬元。
合作社的順利發展,為本村7名村民提供了就業崗位,昔日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景小玉便是其中之一。兒子在外打工,丈夫又去世了,自從村裡成立合作社,獨自留守在家的景小玉負責照看兔子、打針餵藥,年底收入了3萬元,成功脫貧。
技術負責人王有義在甘肅省莊浪縣當兔子養殖技術員多年,熟練掌握了養殖技術,聽到家鄉開始養殖兔子後,毅然回鄉擔任技術員,月工資6000元。他對發展兔子養殖信心十足:「兔子的飼養要科學化,不僅飼養環境要乾淨,飼料也要科學搭配,兔肉的品質才好。現在,我們兔場的發展穩定向好,銷售市場已經打開,獲得顧客的廣泛認可。」
查看兔子的生長情況
與此同時,當地16戶村民也參與到養兔中來。小兔在合作社飼養20天、體重2斤時交由村民飼養,40天後、體重達到4.5斤標準時,再送回合作社統一銷售。蒙玉新說,參與養兔的農戶,飼養數量最少的也有200隻,每隻兔子可獲利10元,扶貧政策補貼每隻15元,這樣算下來,村民飼養200隻兔子,40天便可獲得5000元利潤。27歲的村民李斌斌是一名退伍軍人,有養殖經驗。3月初,李斌斌開始新建兔舍,打算養兔致富。他說:「看到村裡養兔的市場需求廣、效益高,我也有點心動,想留在村裡發展。現在正是好機會,跟著鄉親們一起走上致富路。」
經過一年實踐,家兔養殖不僅為新街村脫貧致富注入底氣,也從種草到飼料加工、
種兔培育到銷售形成了產業鏈,實現自給自足。今年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新街村的家兔養殖沒有受到影響。奠安鄉鄉長胡耀軍說:「奠安鄉種植的1.5萬畝紫花苜蓿,經過景林村草粉生產廠初加工,再轉入新街村飼料加工廠生產飼料,供給合作社養兔綽綽有餘。」
2019年年底,合作社成員分紅7.37萬元,集體分紅1.3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萬元。蒙玉新說,「11218」這個數字讓他印象深刻,也感到非常振奮。因為,脫貧前的新街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0餘人,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多元。去年,新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18元,全村真正實現了以產業促發展、以發展助脫貧的良好態勢。
如今,合作社正在緊鑼密鼓地計劃擴大養殖規模,二期項目已開始建設,預計今年6月完成投產,屆時可容納6500隻種兔,合作社年出欄12萬隻以上,預計可實現淨利潤240萬元以上。
(中國日報寧夏記者站 胡冬梅 攝影 鄭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