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太子雖被廢卻得善終,甚至因禍得福

2021-01-07 A慧之智

「無情最是帝王家」,這是古代皇家皇權相爭的寫照。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對天下一切萬物擁有生殺予奪的權利。因此,在帝王之家為了皇權,父殺子,子弒父,手足相殘,夫妻相殘的事比比皆是。所以有了「無情最是帝王家」的說法。

特別皇帝子嗣眾多的時候,對皇位的爭奪尤為激烈。例如:唐代玄武門之變、康熙年間的九子奪嫡等。就算獲得皇位繼承權、當上太子,也不是高枕無憂。只要沒有正式登基,一切都有變化的可能,太子一直以來都是個高危職業。

胤礽

歷史上的太子被廢的情況眾多,一旦被廢,活著的廢太子仿佛就是一顆定時炸彈。因為按照當權者或得勢者的鬥爭思維,只有殺死廢太子,才算斬草除根、永除後患,才能徹底杜絕其及黨羽東山再起的機會。所以廢太子最後能保住自由、甚至保存性命的寥寥無幾,像秦朝的扶蘇、隋朝的楊勇、唐朝的李承乾、清朝的胤礽,被廢後的下次都異常悲慘,要麼被殺或自殺,要麼身遭禁錮孤寂一生。這是廢太子們的悲劇,更是皇家的悲哀。

但是,卻有一些太子在被廢後沒有墜入萬劫不復之地,幸運善終,甚至意外得福、再次與皇位結緣。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有哪些幸運的「漏網之魚」!

優以大封,兼食兩國——東漢光武帝劉秀太子劉彊

劉彊亦稱劉強,父親是「娶妻當娶陰麗華」的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劉秀原配是陰麗華,東漢建立後,陰麗華主動讓位,郭聖通成為第一任皇后。郭后所生嫡子劉彊自然被父皇冊為儲君。

十五年後,劉秀廢郭聖通,改立原配陰麗華為後。子以母貴,在郭后被廢兩年後,太子之位也隨後而發生了變更,陰麗華所生皇子劉莊由庶轉嫡,成為新一任太子。

作為東漢第一個廢太子,劉彊並不是因為本身有過失被廢,因此,劉秀及後來的明帝劉莊皆待之不薄。光武帝時,劉彊受封東海王。劉秀因其「廢不以過」,又特許劉彊兼食富庶之地魯郡,並以魯為國都。一人獲封兩國,合二十九縣。劉彊薨逝以後,明帝劉莊悲痛不已,並按照皇兄遺願厚葬之。

作為東漢開國帝王之嫡子,劉彊最終未能結緣皇帝寶座,卻能夠得以善終,也可謂欣慰之結局。

陰麗華與劉秀

聯手皇弟,誅滅外戚——漢章帝劉炟太子劉慶

劉慶是漢章帝劉炟第三子,生母為宋貴人。據《後漢書》記載:竇皇后無子,因生母宋貴人與漢章帝嫡母馬太后有親,不到一歲的劉慶被漢章帝冊立為皇太子。宋貴人及其家人更受恩寵。

不久,馬太后逝世,漢章帝的皇后竇氏成為後宮中的主宰。竇皇后嫉妒心特重,她通過陰謀手段,與母親沘陽公主一切策劃誣告並陷害宋貴人「作蠱道求鬼神詛咒」。漢章帝由此對宋貴人和劉慶母子漸漸疏遠。三年後,在竇皇后的蠱惑之下,庸愚的漢章帝偏信竇皇后之言,廢黜劉慶太子之位貶為清河王,冊封竇皇后撫養的皇子劉肇為皇太子。宋貴人不堪忍受屈辱,最終飲藥自殺。

宋貴人死後,漢章帝劉炟憐憫他的遭遇,令竇皇后給劉慶與皇太子一樣衣服。劉慶與皇太子住在宮裡同一個房間,出宮就坐同一輛車子,兩個人關係特別親切。

漢章帝去世,年僅10歲的皇太子劉肇繼位,是為漢和帝。竇太后臨朝稱制,與兄弟竇憲、竇景、竇環掌握了朝政大權,完全不把漢和帝劉肇放在眼裡,獨斷專行,為所欲為。滿朝都是竇氏家族勢力,甚至策劃謀害漢和帝。

漢和帝劉肇

四年後,十四歲的漢和帝劉肇與十五歲的劉慶聯合宦官,經過周密的計劃,發動政變,一舉誅滅外戚竇氏一族,奪回政權。劉慶在其間立下了汗馬功勞,因而受到漢和帝的敬重和厚賞。

漢和帝親政後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然而二十七歲英年早逝。由出生剛滿百天漢殤帝登基繼位,漢殤帝一歲時不幸夭折。劉慶之子劉祜被推上了皇帝寶座,是為漢安帝。漢安帝親政後,追尊父親清河孝王劉慶為孝德皇帝。

劉慶雖然失去承統之機,眼睜睜地看著弟弟新皇太子登上皇位,但兄弟之間不僅沒有爭鬥,反而聯手扳倒了對手。後來又意外成為皇帝之父,可謂罕見。

獨子冤廢,幸運登基——漢安帝劉祜太子劉保

與祖父劉慶命運相似,劉保是漢安帝朝遭到廢黜的皇太子。更冤的是,劉保是漢安帝唯一的獨子,生母是宮女李氏。因閻皇后無子,劉保五歲時被立為皇太子。但九歲時遭誣陷被廢,劉保丟掉太子頭銜後,改封濟陰王。

次年,漢安帝在祭祀途中突然病死,閻氏一族為了長久獨攬朝政,擁立漢章帝之孫、濟北惠王劉壽之子北鄉侯劉懿為皇帝。意想不到的是,年幼的傀儡皇帝劉懿在登基200多天後就病亡了。當時皇族只有劉保在宮中,閻氏秘不發喪,準備徵調其他王子,從中挑選人為皇帝。

劉保得知消息後,宮門緊閉,不讓其他外地王子入京。之後孫程等十九名宦官合謀,誅殺閻氏兄弟,並將閻姬遷離出宮,迎立濟陰王十歲的劉保為帝。劉保以廢太子身份登基為帝,是為漢順帝。

漢順帝劉保

一朝被廢,兩次為帝——「六味地王丸」李顯

李顯,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如果按照正常的皇位繼承順序,李顯是根本不可能成為太子的。況且,他的膽略和才能與兩個皇兄相比也差距甚遠。正是如此,他才被母后武則天看中。在兩位皇兄李弘與李賢一死一廢之後,二十四歲的李顯被立為皇太子。

三年後,唐高宗李治病死,李顯於同月繼承皇位,是為唐中宗,武后臨朝稱制。李顯繼皇帝位才55天,被廢為廬陵王,被貶出長安。弟弟李旦繼位。

此後,李顯先後被軟禁於均州、房州等地十四年。期間,弟弟李旦也被廢,母親武則天自己做起了皇帝。稱帝後,帝位繼承人的問題一直困擾武則天。狄仁傑進言:「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祭祀姑姑太廟的。」

武則天與唐高宗李治

武則天頓時感悟,四十二歲的李顯重新被立為皇太子,李顯終於結束了流放的生活。

六年後,宰相張柬之等人乘武則天病重,發動神龍政變,武則天無奈,下令傳位太子,中宗李顯復闢稱帝。

因為他自己是皇帝,爹(唐高宗李治)是皇帝,媽(武則天)也是皇帝,弟弟(唐睿宗李旦)是皇帝,兒子(唐殤帝李重茂)是皇帝,侄子(唐玄宗李隆基)是皇帝,常被人稱為史上最牛的皇帝——「六位帝皇王」。

四立兩廢,傳奇繼位——明憲宗成化帝朱見深

歷史上一般情況下,太子一旦被廢恐怕兇多吉少。在明朝時期就有這麼一位,被廢掉太子之位多次,但是最終還是重新當上太子,並且登基當上皇帝。這個人就是明憲宗朱見深,他被稱為史上被廢立次數最多的太子。

那一年瓦剌(西部蒙古族)犯進,英宗不顧群臣反對,執意御駕親徵,率五十萬明軍抗擊敵軍。不料諸多戰將戰死,土木堡之變之後,英宗被俘。為了避免瓦剌借皇帝的名義要挾,英宗生母孫太后下了「皇太后聖旨」:立皇帝的庶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禮部官員尚未提出冊封意見,皇太后的正式詔令便到了。這樣,即使皇帝朱祁鎮死於塞外,皇位繼承人也應該是她的長孫。明英宗朱祁鎮的長子,未滿兩歲的便被立為皇太子。

明憲宗朱見深

僅僅過了四天,在京的文武百官就聯名上了一份奏疏,「太子幼衝,國勢危殆」,太后只得同意由皇帝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幾個月後,在于謙等官員擁護下朱祁鈺登基為皇帝,是為明代宗景泰帝。遙尊英宗為太上皇,朱見深仍然被立為皇太子,不過是由父親英宗的皇太子變成叔叔代宗的皇太子。

明軍多次擊敗瓦剌,瓦剌首領見撈不到好處,便想放了明英宗,藉此求和。明英宗回朝之後,雖為太上皇,卻被嚴加看管,軟禁在南宮,一鎖就是七年。

隨著帝位漸漸鞏固,景帝朱祁鈺並不滿足,他不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兒子朱見濟能夠取代朱見深成為皇位的繼承人。經過一番努力之後朱祁鈺如願以償,在登基第三年成功的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封他為沂王,立自己唯一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

可惜的是,當上太子的朱見濟第二年便夭折了,所以只好重新立朱見深為太子。但是朱祁鈺總是不甘心的,後來找了個機會再一次廢了朱見深的太子之位,皇儲之位空置,以期自己有了子嗣後能夠直接立儲。

然而幾年後,朱祁鈺突得重病,立儲又成為焦點問題。當他準備召集群臣商議時,爆發了著名的奪門之變,英宗復位。朱祁鈺被廢為親王,被軟禁於西苑,不久連病帶氣,死於永安宮。朱見深再次被立為太子。七年後,英宗駕崩,朱見深終於繼位為帝。他不顧代宗曾廢掉自己的太子之位,以德報怨,恢復代宗帝號,贏得稱頌之聲。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意思很容易理解,那就是臣子功勞太大甚至威脅到皇權,君王忌憚和猜忌之下往往會起了殺心,歷史上因此被殺的功臣比比皆是,比如秦昭襄王逼殺白起、呂后殺韓信等等。功高震主未必一定會被殺,歷史上功高卻安然無恙的例子也不少,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臣子識時務懂進退;二是皇帝有足夠的胸懷,他們雖有猜忌卻只是不予重用而不會殺之以絕後患,今天就來說一說歷史上功高震主卻得以善終的四大名將:秦朝一人,唐朝有三位。
  • 歷史上被廢除的太子下場都很慘,為什麼只有他除外?
    歷史上被廢除的太子下場都很慘,為什麼只有他除外?在古代的時候,最有權勢的人肯定就是皇帝了吧,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皇帝每天過的超級爽,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玩什麼就玩什麼,看誰感覺不順眼就把她處死,還有特別多的美女陪在身邊,權力還非常的大,這感覺簡直是太爽了,他的那些兒子孫子們都在期盼著有一天可以被立為太子,可以有一天登上皇位當上皇帝坐擁天下。
  • 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他們的下場如何?僅3人坐穩帝位
    歷史上有哪些人被立為皇太孫?他們的下場如何?而在我國的歷史上,被立為太孫的也僅僅只有10人,而且這10個人當中有6個人成功的當上了皇帝,但是真正坐穩皇帝位置取得善終的人卻只有3人。歷史上的第三位太孫就得來到南朝了,南齊政權的第二位皇帝的太子去世了,於是便立了自己的孫子蕭昭業為太孫,準備將皇位傳給他,也就是在當年,蕭賾去世,蕭昭業登上了皇位,這也是第一位以太孫的身份登上皇位的皇帝,但也是1年之後,蕭昭業的堂爺爺蕭鸞就把他給廢殺了。
  • 歷史上惡人善終的都有誰?
    秦檜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秦檜,他用「莫須有」的罪名殺掉嶽飛之後,並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反而在次年加封為太師,進封魏國公,後又進封秦、魏兩國公,秦檜的權力達到頂峰。歷史上給他的一個綽號:口蜜腹劍。他是靠搭上當時唐玄宗最受寵的武惠妃才上路的。武惠妃的兒子就是楊貴妃的第一任老公壽王。他勾結武惠妃推動唐玄宗賜死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後來他又專心對付太子李亨,這個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有展現。李亨就是後來的唐肅宗。他當皇帝之後還想將李林甫的墳給刨了,將李林甫的遺骸挖出焚燒,不過被李泌勸阻才放棄。可見其恨。
  • 雍正帝即位後,善待廢太子一家,為何對囚禁14年的長兄不網開一面
    引言 縱觀清朝歷史,康熙皇帝可謂是最為出色的一代帝王。他年少即位,平三藩、定噶爾丹反叛、安臺灣鄭氏割據政權,開創了一代盛世。然而「清官難斷家務事」,賢明的康熙帝也處理不好自己的家事,在其執政後期,諸皇子為皇位明爭暗鬥,鬥得你死我活。
  • 清河王劉慶是歷史上最幸運的廢太子,沒有之一
    章帝這男人耳根軟,禁不住挑撥,一來二去的,竟然對自己三四歲的兒子有了看法,三年後,劉慶被廢為清河王。劉慶他娘和他小姨也被迫自殺,據說下手的就是改進了造紙術的蔡倫。劉慶雖然被廢,但竇皇后的肚子卻不爭氣,始終生不出自己的親兒子,沒辦法,又讓章帝選了另一個妃子梁貴人生的兒子劉肇做了皇太子,就是後來的和帝。劉肇當上皇帝之後,對哥哥劉慶很不錯,劉慶也很會做人做事,迅速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在新皇帝面前裝乖大哥,贏得了和帝的好感。
  • 得善終者僅9位
    康熙畫像 康熙皇帝的子女是很多的,終生育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共55個子女,在歷史上僅次於宋徽宗和唐玄宗康熙皇帝生前在繼承人的問題上反反覆覆,太子立了廢,廢了再立,然後再廢,臨死前也沒有確立太子人選。這導致康熙眾多兒子都有想法,或者涉入了皇位之爭。所以康熙的35個兒子,雖然是天皇貴胄,但他們絕大部分最終下場悽涼! 康熙皇帝的35個兒子當中,有15位沒活過10歲,可見在當時的醫療條件下,皇子的生存率也是很低的。
  • 《雍正王朝》中康熙先是廢了太子胤礽,後來為何又重新立回呢?
    胤禔皺眉道:「雖是小人造言,但阿哥們身居鼎鉉之側,有一等不可告人心思的,難免就起意兒,構陷太子的事,也許是有的。這次出事,肘腋之間倉猝而辦,能這麼周全,也不為無因。」康熙點頭嘆道:「這話說得有理,何嘗不是如此?不過朕從沒有起心廢太子,是他無道自食其果,你得體諒朕心。」
  • 為何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太祖大帝,他們的首任太子都難登大位?
    翻開中國歷史,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那些赫赫有名的的開國太祖、有為大帝們,往往所立的第一個太子,失寵被廢是個普遍現象。比如漢武帝太子劉據、東漢光武帝太子劉彊(劉秀與皇帝郭聖通所生)、隋文帝太子楊勇、唐太宗太子李承乾、康熙大帝太子愛新覺羅·胤礽,這些首任太子們因為種種原因最終都沒登上大位。
  • 太子得知母后被廢,怒問道:父皇為何不把我也廢了?結果很尷尬
    縱觀歷史上的幾百位帝王,有幾位稱得上「相對完美」,其中就包括漢光武帝劉秀,完美到給世人一種錯覺,懷疑他是不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文治武功幾乎都無可挑剔。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有客觀的證據,之所以如此稱讚劉秀,從以下三點就足以說明他的過人之處。一、軍事才華,首屈一指。
  • 皇帝想廢太子,發現太子旁站了4個老頭,皇帝:太子已經動不了
    皇帝想廢太子,發現太子旁站了4個老頭,皇帝:太子已經動不了人在有了權勢之後總是會忍不住幹一些喜新厭舊的事情,西漢時期劉邦還在當小官的時候,呂雉就嫁給了他
  • 真實歷史上太子胤礽是個怎樣的人?是什麼原因導致康熙廢了他呢?
    一、在我看來不管是歷史上還是在小說和影視劇中,胤礽都是個既可憐又悲劇的存在,同時也是個很特殊的存在。為什麼說他既可憐又悲劇呢?首先他出生沒多久,他的母親赫舍裡就離開了人世,沒娘的孩子最可憐。其次,他「上有老,下有小」日子過的很艱難。
  • 《雍正王朝》中太子真的是昏庸無能嗎?為何兩次被廢?
    《雍正王朝》作為20年前的老劇,至今還能在各大衛視重播,可以說和裡面精彩的劇情以及演員精湛的演技息息相關,裡面的最精彩的就是貫穿前面劇情的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中最先被淘汰出局的太子胤礽在電視劇中給人一種昏庸無能,爛泥扶不上牆,而且還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有染,但是歷史的真相真的是這樣嗎
  • 雍正繼位後,為什麼善待廢太子胤礽,卻不赦免大阿哥胤褆呢?
    不過雍正打擊歸打擊,但是對廢太子胤礽還是很關照的,雖然沒有將他放出來,但是待遇確是很優厚的。胤礽去世時,雍正還親自去哭靈,追封胤礽為和碩理親王,並且幾年之後還讓其兒子弘晳的王位,弘晳也是弘字輩中第一個當上王爺的。這種禮遇可是很罕見的。但是雍正對皇長子胤褆卻沒有這麼好的待遇,一直圈禁到雍正12年,胤褆才去世。為什麼雍正對廢太子胤礽有這麼好的待遇,對皇長子胤褆卻不聞不問呢?
  • 康熙為什麼兩度廢了太子胤礽?
    但後來,胤礽為何二度被廢,落得晚年悽慘幽禁而亡,以至於,他的嫡子弘晳都被乾隆皇帝打壓,這個問題值得一說。  據史料記載,胤礽第二子弘晳是為康熙的皇長孫,自幼獲得祖父寵愛,撫育宮中。在其父胤礽被廢太子之後,弘晳已長成了一名青年。他為人賢德,故時有傳言康熙帝會因寵愛弘晳會第三次冊立胤礽為儲君。
  • 隋文帝為何廢太子楊勇而立楊廣?
    有一次楊勇文縐縐地裝飾了一件蜀鎧,被父親楊堅看到。一生勤儉持家、治國的楊堅唯恐太子沾染上奢侈的惡習,對兒子進行了一番教導。楊堅說,你看看前代的皇帝,沒有奢華而能長久的。你是太子,如果不能上稱天心,下合民意,怎麼繼承大業治理百姓?我以前的衣服咱倆各留一件,不時地拿來看看,來警戒自己。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康熙皇帝在清朝歷史乃至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是有名的「千古一帝」,就是這樣一個聖明燭照的皇帝在他的晚年對於儲位之爭也是力不從心,只能是一聲嘆息。本文要說的就是奪嫡之爭的引發者——皇太子胤礽,正是因為胤礽被廢,所以才會導致康熙末年的「九子奪嫡」。
  • 康熙二立二廢太子,原因是什麼?
    胤礽周歲時被立為太子,34歲時被廢,35歲復位,38歲時二度被廢,之後幽禁13年,51歲時在幽禁中死去。假使沒有被廢,按正常程序,胤礽繼位也得48歲,太子位上等待整整47年。古人壽命不長,這個年齡不小,何況,還有或文才出色、或武才出眾、或老謀深算的一群虎視眈眈的兄弟。
  • 雍正上臺以後,為何嚴厲打壓一幫親兄弟,只有老十三得以善終?
    雍正繼位之後,開始對當年和他競爭皇儲位的兄弟們展開清算,有仇的報仇,有冤的報冤,當然有恩的也要報恩。當年參與「九子奪嫡」事件的兄弟中,除去老大、老二已經被康熙親自處置,剩下的老三、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擊,只有老十三受到了雍正的青睞,被委以重任,最後得以善終。
  • 歷史上真實的漢景帝,到底有多無情?
    因為「文景之治」的關係,漢景帝劉啟的歷史評價較高,在位期間繼續休養生息,平定七國之亂,承接「文景之治」,又奠定了「漢武盛世」的基礎。但事實上作為皇帝,劉啟也是一個性情中人!劉啟當太子的時候,他的堂兄弟吳王劉濞的太子劉賢入京,找劉啟喝酒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