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萬隻假冒偽劣「3M」口罩流入市場,5人被判!

2020-12-26 澎湃新聞

16萬隻假冒偽劣「3M」口罩流入市場,5人被判!

2020-12-01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2月1日上午,未央法院對被告人王某某等5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3M」口罩一案進行公開宣判。

經審理查明

被告人王某某於2018年在安徽省註冊成立某防護用品有限公司,因自創品牌銷售不暢,其未經「3M」口罩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非法購買生產模具,生產大量假冒的「3M」口罩伺機銷售。

2020年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被告人王某某將16萬餘只假冒的「3M」口罩發往西安,全部銷售給被告人代某某,非法銷售金額79萬元。

被告人代某某非法銷售金額100萬元。被告人柯某某、黃某某從被告人代某某處分別購得口罩2.1萬隻、4600隻,加價轉售,非法銷售金額分別為17.1萬元、58850元。被告人杜某某從被告人柯某某處購得口罩2.1萬隻,再次加價轉售,非法銷售金額212076元。

經抽樣鑑定,涉案口罩系假冒註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且NaCl顆粒物過濾效率不符合國家標準。

未央法院經審理認為

被告人王某某為牟取非法利益,以不合格口罩冒充合格口罩生產、銷售,在未對口罩質量進行檢驗的情形下直接在外包裝上註明產品符合相應標準;未經商標持有人許可,在同一種類商品上使用與其註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其行為同時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0條、第213條規定的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和假冒註冊商標罪,依法應依照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即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被告人代某某、柯某某、杜某某、黃某某等四人均長期從事勞保用品生意,具備相應的從業經驗與閱歷,卻未對商家資質及口罩質量進行審查,銷售不合格的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其四人的行為均同時構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140條、第214條規定的銷售偽劣產品罪和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根據各人不同的銷售金額,依法應依照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即以銷售偽劣產品罪對被告人代某某、杜某某追究刑事責任,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對被告人柯某某、黃某某追究刑事責任。

根據各被告人犯罪的事實、犯罪的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合議庭經評議後,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對被告人王某某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並處罰金60萬元;以銷售偽劣產品罪對被告人代某某、杜某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七年、並處罰金50萬元和有期徒刑一年又九個月、並處罰金11萬元;以銷售假冒註冊商標的商品罪對被告人柯某某、黃某某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又三個月、並處罰金9萬元和有期徒刑六個月、並處罰金3萬元;依法對各被告人違法所得繼續追繳。

原標題:《16萬隻假冒偽劣「3M」口罩流入市場,5人被判!》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16萬隻假冒偽劣「3M」口罩流發往西安,5人被判!
    原標題:16萬隻假冒偽劣「3M」口罩流發往西安,5人被判!12月1日上午,@未央法院 對被告人王某某等5人生產、銷售假冒偽劣「3M」口罩一案進行公開宣判。被告人王某某未經「3M」口罩註冊商標所有人許可,非法購買生產模具,生產大量假冒「3M」口罩伺機銷售。
  • 河南披露16起假口罩案 70%假冒偽劣口罩通過微商和朋友圈賣出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梳理發現,過去一個月,全國30餘省份執法機關公開通報了上百起假冒偽劣口罩案,據不完全統計,口罩生產大省河南披露了16起案件或消費提醒,其中,通過支付寶交易、拼多多購買假冒偽劣口罩案各1起;河南官方針對微商、朋友圈的消費提醒有4起。
  • 這10萬隻假冒偽劣口罩被警方查獲→
    日前,山西省芮城縣公安局破獲一起銷售假冒偽劣醫用口罩案,查獲假冒偽劣醫用口罩10萬隻。
  • 吉林省市場監管廳追蹤查處假冒偽劣3M口罩案件記
    疫情中,無數英雄逆行而上,毅然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但也有人良心喪盡發國難財,如本文中的涉案人員符某某、張某某之類,非法銷售假冒偽劣防護用品,被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受到法律的制裁。
  • 銷售27萬隻假冒「3M」口罩,重罰405萬元!
    29萬隻,仙桃市市場監管局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並處罰款75.5萬元。2.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查處上海攀峰商貿有限公司涉嫌生產不合格口罩案2020年2月19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根據輿情監測,對上海攀峰商貿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對2款一次性口罩進行了隨機抽樣送檢。經檢測,當事人銷售的PM2.5口罩和專業防護口罩均不合格。3月16日,執法人員向當事人送達檢驗報告並立案調查。
  • 為什麼微商那裡沒有「口罩荒」?市場監管總局曝光一批假冒偽劣產品
    日前,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了一批「聯合雙打行動」典型案例,其中有10起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例,包括了江蘇、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件。常熟市場監管局立即對該企業進行突擊檢查,現場發現3名員工正在生產涉案口罩,庫存假冒YOSHIBA口罩外包裝67200隻,還有大量涉案物品。在此基礎上,常熟市場監管局會同常熟市公安局開展了進一步聯合檢查,查明當事人已銷售假冒日本YOSHIDA醫用口罩共200萬隻。此案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 市場監管廳追蹤查處假冒偽劣3M口罩案件記
    疫情中,無數英雄逆行而上,毅然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但也有人良心喪盡發國難財,如本文中的涉案人員符某某、張某某之類,非法銷售假冒偽劣防護用品,被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受到法律的制裁。
  • ...追蹤查處——吉林省市場監管廳追蹤查處假冒偽劣3M口罩案件記
    疫情中,無數英雄逆行而上,毅然投身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但也有人良心喪盡發國難財,如本文中的涉案人員符某某、張某某之類,非法銷售假冒偽劣防護用品,被市場監管部門、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受到法律的制裁。
  • 自治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召開全區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製售假冒偽劣...
    今年前三季度,全區行政執法機關立案查處侵權假冒案件 1968件,案值3530.5萬元,罰沒款1558.26萬元,搗毀窩點2個,移送司法機關8件、3人;公安機關破獲案件43件,抓獲犯罪嫌疑人 79人,涉案金額 2360.9萬元;檢察機關批捕案件39件、82人,起訴案件81件、141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1件、1人;審判機關受理案件277件,審結案件118件,判決204人;海關扣留侵權假冒貨物20批次、74973
  • 現場查獲不合格醫用防護服3萬餘件、口罩54.4萬隻 浙江曝光一批...
    案例一:溫州一團夥銷售假冒偽劣口罩 涉案金額超500萬元近日,根據舉報線索,溫州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林某某朋友圈銷售口罩行為進行檢查,發現涉案當事人銷售的口罩未標註生產日期、保質期、廠名、廠址等信息,屬於「三無」產品,且無法提供相應檢測報告及口罩購進票據。
  • ...典型案例:段某銷售27萬隻假冒「3M」口罩,沒收!罰款405萬元!
    29萬隻,仙桃市市場監管局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並處罰款75.5萬元。2.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查處上海攀峰商貿有限公司涉嫌生產不合格口罩案2020年2月19日,上海市市場監管局執法總隊根據輿情監測,對上海攀峰商貿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對2款一次性口罩進行了隨機抽樣送檢。經檢測,當事人銷售的PM2.5口罩和專業防護口罩均不合格。3月16日,執法人員向當事人送達檢驗報告並立案調查。
  • 微商網店成假冒偽劣防護口罩「重災區」
    法制日報全媒體記者 萬靜  2月2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公布了一批「聯合雙打行動」典型案例,其中有10起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例,包括了江蘇、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件。  眼下市場上口罩這麼緊缺,為什麼有的微商和網店總是有貨?
  • 鄭州、濟南兩地鐵警「雲協作」偵破特大生產、銷售32萬隻假冒偽劣...
    大河網訊 (記者 宋向樂)3月3日,大河網記者從鄭州鐵路公安處獲悉,2月25日,該處聯手濟南鐵路警方,經過20天攻堅,破獲「2·5」特大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先後將涉嫌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犯罪嫌疑人張某等18人成功抓獲,並全部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此外還上網追逃1人。
  • 採取了哪些手段打擊口罩、等醫療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的假冒偽劣行為...
    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疫情防控中維護市場秩序,我們請來了市場監管總局執法稽查局局長楊紅燦先生、價監競爭局副局長陳志江先生,國家藥監局器械註冊司稽查專員江德元先生,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研究員馮錄召先生,回答大家的提問。看起來口罩的問題以及有關防護用品的問題是我們廣大消費者關注的問題,您提的問題非常好。
  • 造百餘萬「假口罩」,獲利2百餘萬,天津警方跨省打掉17人「假口罩...
    1月31日凌晨,辦案民警分別在本市紅橋、西青等地集中展開抓捕,一舉將3名犯罪嫌疑人抓獲。現場繳獲各類防護口罩4.5萬餘只,消毒水150桶,醫用手套1000餘套及其他醫用防護用品若干。在隨後紅橋區市場監管部門進行的質量評估檢測中發現,這兩起案件查獲的各類醫用一次性口罩中,有共計2萬餘只同包裝、同品牌的口罩並不符合醫用標準,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假冒」。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第五版診療方案公布,口罩日產量1480萬隻,特斯拉...
    全國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480萬隻,產能利用率67%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表示,全國口罩日產量已達到1480萬隻,產能利用率67%,N95口罩11.6萬隻,其他醫用998萬隻。再次重申,疫情過後富餘產量,只要符合標準,國家將收儲。
  • 24萬隻口罩生產日期為2月6日 市場監管總局:已立案調查
    2月2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了解到,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1月29日根據相關線索對某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進行檢查,發現24萬隻標註生產日期為2020年2月6日的口罩。目前,椒江區市場監管局已對這批假冒口罩予以查扣。該案已立案調查。
  • 「3M」口罩標識竟然掉色了 鄞州這起假冒口罩案判了
    中國寧波網通訊員 尹杉 記者 沈之鎣 董小芳今天上午,鄞州法院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開庭審理一起銷售假冒「3M」口罩案。今年1月,被告人沈某因了解到N95口罩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較好防護作用,與被告人蔡某合夥銷售N95口罩。被告人蔡某從浙江省永康市應某(另案處理)處,以每個4.5元的價格購進10000隻標有「3M」標識的N95口罩。
  • 市場監管總局:天津長江醫藥、迪遠科技銷售假冒「3M」口罩被罰
    1.湖北省仙桃市市場監管局查處仙桃市依婭防護用品有限公司生產銷售「三無」口罩案 2020年1月31日,仙桃市市場監管局根據仙桃市防疫指揮部統一部署,對仙桃市依婭防護用品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發現當事人未取得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通過楊某、吳某銷售無廠名廠址、無產品質量合格證明的一次性醫用口罩29萬隻,仙桃市市場監管局責令當事人立即改正違法行為
  • 這些口罩別買!中山已查獲近7.3萬隻
    疫情發生以來,中山市市場監管局結合群眾投訴舉報線索,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銷售假劣口罩等防疫用品的違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近7.3萬隻,其他防護用品398件,案值約5.5萬元。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案件深挖細研,主動聯繫公安、檢察部門共同分析,指導鎮區執法單位向公安部門辦理移送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