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達《人五人六》:京味語言的範本

2021-01-09 澎湃新聞

京味文學一直是中國文學汪洋大海中重要的一個浪頭。

以最有代表性的京味文學作家老舍先生來看,老舍的作品與北京這片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龍鬚溝》等等代表作,細緻地描繪了20世紀上半葉北京市民的豐富生活。北京城的角角落落,小羊圈胡同、護國寺、北海、南北長街;北京人的生活風俗,北京人的京味語言,方方面面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1980年代的京味文學,是一群外鄉作家建構的精神故園。鄧友梅是繼老舍之後用京味語言寫老北京風土人情的一大家。《煙壺》《那五》等是其代表作。它們多取材於旗人的故事。作家以獨特的視角,描繪出讀者不大熟悉的旗人的生活畫卷,給人以歷史的感悟和現實的啟示。

1990年代新京味作家則多元化發展。王朔用口語化、幽默化的語言來闡釋價值觀念,展現出別樣的「新京味兒」,而葉廣芩的京味,繼承了以老為代表的現代京味文學的精髓,也保留了古都北京特有的文化底蘊。而作家劉一達也以自己的寫作逐漸躋身為第三代京味文學代表人物,成為這一文學陣營的中堅力量。

最近,劉一達出版了新書《人五人六》,書中收入三十四篇散文,勾勒出老北京的市井細民、胡同裡的凡俗小事。打拳的金二爺、酒蟲兒老胡、胡同裡掃街的老人、蹬三輪車的板兒爺、面臨退休的老主任……劉一達寫五行八作,形形色色的人,這些打頭碰臉的街坊鄰居,有拾金不昧的、有地道仗義的、有江湖俠義的;也有失了初心的、虛榮逞能的,他們有情有趣,展現了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

6月28日,《人五人六》新書分享會在北京舉辦。劉一達與演播藝術家艾寶良,畫家馬海方以及現場讀者分享了自己的新書《人五人六》,並就「話說、畫說北京城裡的『人五人六』」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

劉一達

「人五人六」與北京土話

作為生在胡同、長在胡同的北京人,劉一達對於北京有著與生俱來的感情。從小生活在胡同,跟老北京人生活在一起,老北京的故事和語言都在潛移默化中成為劉一達寫作的素材來源。而北京人,是劉一達創作的重要一脈。

《人五人六》可以看成是《城根眾生》《故都子民》等系列作品的延續。「人五人六」本是個貶義詞,多指人裝模作樣假正經,用北京話來說,就是「裝大個的」。但用在這本書上卻恰到好處,將老北京的市井模樣巧妙地概括了出來。

劉一達說:簡單來講,人五人六的意思是「這個人不怎麼樣,非要裝出來怎麼樣」,用北京土話說叫「裝大個兒的」。《人五人六》是京味語言的範本,這裡面完全都用京味語言。京味語言不完全是北京的土話,不是那種土得掉渣的語言,它是經過提煉的。老舍先生說北京話是活的,為什麼是活的?因為它要不斷推陳出新。很多老北京話用到現在,很多人已經不用了。比如老北京常說的:這個人現在牛了,大馬金刀。大馬金刀是什麼?按現在的話說就是這人牛。還有老北京經常說的感嘆用語,老北京人不說「哎呦我的媽呀」,而說「哎呦我的佛爺桌子」。

劉一達認為在寫作中,越是簡單的越難寫,他提到自己的另一本書——《獨門兒》,這本書中的一篇文章系的是京劇《紅燈記》的編劇之一翁偶虹。「翁先生在晚年的時候說過一句話,他說最老辣的文章是什麼?就是大白話。《紅燈記》裡面所有的臺詞,幾乎全是大白話,比如『提籃小麥拾煤渣,擔水劈柴全靠它。裡裡外外一把手,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翁偶虹在回憶錄中寫,裡面有一句臺詞原本是『刮什麼雲來下什麼雨,活什麼泥來脫什麼坯』,江青看了以後說這個詞不行,太土,限他二十天把這個詞改了。翁老先生躺在床上聽收音機,收音機裡面播的農村科技節目,突然播報員說了一句:栽什麼樹苗結什麼果,撒什麼種子開什麼花。老爺子一聽這個,噌的一下從床上跳下來,於是才有這兩句臺詞。」

「語文是看的,語言是聽的」

畫家馬海方為《人五人六》畫了配圖。在提到劉一達的京味文學時,他講道,「劉一達寫得快,有味道,什麼味道?北京講吃的、喝的形容為北京味兒,豆汁兒澆圈麻豆腐,這個味兒,一句話叫地道。」談及配圖的藝術,馬海方認為看一遍小說是不夠的,看一遍只有個大概印象,必須看兩三遍才能畫。「大家看我給他配的圖的時候,可能和看書還有距離,因為文字寫人和用畫筆畫人,這個塑造形象的手段是不一樣的。希望大家讀這個小說的時候要注意人物的性格刻畫。」

艾寶良回憶起與劉一達初次見面的情景,他坦言非常喜歡劉一達的小說,「好多人把語言當成語文,把語文當成語言,其實語言不是語文。語文是看的,語言是聽的,作家寫的書是給人看的,所以它是語文。但是,又是語言又是語文的就是劉一達的語言,也就是說他的東西你又能看又能聽。」

在他看來,劉一達小說的「京味兒」體現在他所刻畫的北京人身上。「北京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擰巴著。劉一達小說裡的人物就是這樣。他寫的大多是小人物,但是小人物卻有大情懷。他不寫壞人,他寫的『壞人』都有可愛的地方,他寫的好人也都有缺點。」

主持人米夏說:「劉一達筆下都是市井細民,看起來普普通通,但是看完之後卻讓人覺得感動。比如第一篇《老槐》,你看完之後會有一種況味在心理,你會覺得北京人特點是古道熱腸,他真正為你著想,但是嘴上又不繞人,這就是北京人的特點。」

相關焦點

  • 讀劉一達新書《人五人六》
    「京味」生活的濃鬱畫卷——讀劉一達新書《人五人六》□ 劉昌宇被稱為「京味文學」第四代傳承者的劉一達,在其新作《人五人六》(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裡,以其濃濃的京腔京韻,在有情有趣中,充分展現出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
  • 劉一達再出新作,《人五人六》道出京城人生百態
    北京人的性格就蘊含在語言裡,直爽中又透著謙虛,貌似輕鬆但又不輕鬆,貌似隨便但又不隨便。作者:王子蔚圖為畫家馬海方為《靳爺的「地道」》所作近日,「京味兒作家」劉一達的新作《人五人六》出版,書中三十四篇散文,勾勒出了老北京的市井細民、胡同裡的凡俗小事。
  • 劉一達推京味兒新作:話說、畫說北京城裡的「人五人六」
    我認為,這是文學中純粹的京味兒語言。」著名作家劉一達近日推出新作《人五人六》,作為一位人們印象中典型的京味兒作家,他這樣形容「文學中的京味兒語言」。劉一達推京味兒新作《人五人六》 小新 攝  劉一達,北京讀書形象大使,京味兒作家的代表人物。
  • 沒錯,這就是北京城裡的「人五人六」
    看到書名《人五人六》,特地查了辭典,這個詞的意思是「裝模作樣、假正經」。但作者劉一達表示,這不是真正的北京話,北京土話要表達這個意思,應該說「裝大個兒的」。  作為京味文學的代表人物,劉一達近日出版了新書《人五人六》,寫了30多個人物,展現了北京人的做派和德行。  遊客來北京,往往看到的是故宮和長城,或者旅遊路線裡的胡同一日遊。
  • 非主流歷史作家張發財的《人五人六》到底寫了什麼?
    《人五人六》(張發財 / 嶽麓書社 / 2017)背黑鍋的"縱火犯"項羽、"摳門大師"齊白石、濟南少年辛棄疾殺人事件、"女酒鬼"李清照……從章節標題就開始顛覆大家印象的這本《人五人六》是非主流歷史作家張發財的最新作品
  • 微博大V張發財攜新作《人五人六》與廣州讀者侃歷史
    張發財直言:「如果沒有封新城先生,就沒有這本新書《人五人六》,也沒有之前出的《歷史就這七八樣》。」張發財的這兩本書緣起於7年前兩人的一次見面,那時封新城邀請張發財在《新周刊》上寫專欄,「寫什麼都成,但每一期專欄的插圖你得做好」。答應下來後,張發財就這樣堅持寫了六七年專欄,而這些文章就集結成了《歷史就這七八樣》和《人五人六》的大部分內容。「這書是屬於封先生『催產』出來的。」
  • 京味 | 西健一郎的至人真味
    「出汁很重要」這句話,熟悉日本料理的人耳朵都快聽出糨子了,然而很多料理店更注重椀物中的出汁呈現,對於微不足道的蔬菜則潦草烹飪。但京味的出汁之味滲透到了料理的細微處,展現了料理的深邃味道(奧のある味),令人頓生好感。
  • 著名劇作家過士行攜《鳥人》來渝:我做的不是京味戲劇,期待更多...
    在過士行看來,極簡的舞美設計也為新版《鳥人》的表演帶來不小的困難,「舞臺太空了,跟人藝版的純寫實大不同,但我們的表達其實都是生活元素,這就需要演員從現實生活中抽離出來,更多運用一些戲劇化的手法,帶來一些空靈的效果。如果說人藝版展現的是現實的時空,那我們展現的則是心理的時空。」京味戲劇提法存在片面性
  • 京味燒麥
    京味燒麥  餡料:牛肉餡100克、胡蘿蔔一根、幹木耳5朵、白胡椒粉半茶匙、蠔油1湯匙、鹽1茶匙、雞汁1茶匙、香油1茶匙。  做法:(黑木耳泡發備用)  1、牛肉餡攪拌開,放入白胡椒粉,蠔油,鹽,雞汁拌勻。  2、調過味道的牛肉餡,放入香油順著一個方向攪拌均勻。
  • 「京味月餅季」啟動 「兔兒爺山」重現北京稻香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8月14日,老字號北京稻香村第一爐月餅生產完成,新鮮出爐的月餅將在8月15日正式面市,「京味月餅季」也同期啟動,將持續到「十一」黃金周。期間,「油紙包」月餅、「現烤」月餅、翻毛月餅等各類極具京味特色的月餅及兔兒爺主題禮盒,北京中秋習俗特有的「兔兒爺山」、青春活力的「奔跑吧,兔子」拍照打卡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立體打造北京稻香村「京味」中秋文化符號,讓年輕人更加喜愛京式傳統文化。「北京稻香村凝聚了北京人代代相承的獨特生活和情感,講好北京故事、傳播北京聲音,打造京味文化最美名片,是我們的責任。」
  • 京味文化之旅引爆臺灣彰化北鬥鎮
    京味文化之旅引爆臺灣彰化北鬥鎮 2010年09月21日 13:0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中國臺灣網9月21日彰化消息 9月20日傍晚,「京味文化之旅」移師臺灣中部彰化縣北鬥鎮,在久負盛名的中南部三大媽祖廟之一的北鬥奠安宮舉行來臺後的第二場展演活動
  • 尋覓京味十足的北京糕餅之一
    、第二糕餅廠近距離饕餮京味十足的京派傳統糕餅;回眸年少學徒與近些年焙烤京味之糕法;仿佛昨日之唇齒留香、擀制烹焙;執筆京糕、又見芬芳。蘇派乃溯源吳越,宋代北人南遷南京、蘇州、蕭山、紹興時糕餅昌盛,延伸明清。
  • 歷史暢銷書作家張發財攜新作《人五人六》做客鄭州 用風趣的筆調給...
    昨日,微博紅人、歷史暢銷書作家張發財攜新作《人五人六》做客鄭州松社書店,調侃古人,與歷史迷粉絲們分享有趣的奇葩歷史故事(下圖)。很多人或許不知道,張發財的正經職業是平面設計師,有過很多古靈精怪的設計,《舌尖上的中國》海報「山水臘肉」就出自他之手。一個搞設計的究竟如何愛上了「較真兒」歷史?張發財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的採訪。
  • 京味中秋:包容,才是最貼切的京味兒
    京味中秋京味是什麼味?「你很難具體定義京味,但只有一樣,如今的京味是包容眾長的。但小時候家裡窮,口味會單一些,平時食材少,中秋節能稍微好一點。」說起老北京的中秋菜,母親的燒帶魚,最令李冬難忘。「北方的菜重顏色,重口味,正好把魚腥給壓制住,無論鮮鹹口兒或者是糖醋口兒,燒出來的帶魚都倍兒下飯!」
  • 幾本京味高幹文,我只想《待你心裡不挪窩》!
    哈嘍,大家好,我是小時,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幾本京味高幹文,我只想《待你心裡不挪窩》這幾本都是小時超級喜歡的,希望你們也喜歡!1.《待你心裡不挪窩》作者:舒虞簡介:京味高幹文,易胭從沒想過,分手多年後她和蘇岸相遇會是在這種情境下。他一身便衣,坐在病床上讓她縫合傷口,兩個人從頭到尾沒說一句話。易胭很清楚,蘇岸不再是多年前那個一逗就會臉紅的害羞男孩了。
  • 5本京味高幹文:男主前期渣後期很男人,讓人看了又愛又恨!
    此文京味兒十足,裡面的人物個性鮮明,塑造出的潘東子是個渣男,打女主巴掌到現在我都接受不了。後面又很男人,用槍指著腦袋逼家裡人接受女主的時候帥爆了!是個讓人又愛有恨的角色。偏愛這類文的可看。《你敢娶我敢嫁》作者:欣欣向榮短評:當官的跟小警花之間的故事。全文沒什麼虐,就是一個寵溺到底的文。
  • 尋覓京味十足的北京糕餅之2
    且少年學徒多次前往北京老國營第一食品糕餅廠、第二糕餅廠近距離饕餮京味十足的京派傳統糕餅;回眸年少學徒與近些年焙烤京味之糕法;仿佛昨日之唇齒留香、擀制烹焙;執筆京糕、又見芬芳。京派溯源華北,鼎盛京津、尤以京派稻香村八件、棗泥酥、山楂鍋盔、紅糖玫瑰火燒代表見長;其流派糕餅色香味美俱佳,皆涵蓋24節令當值饕餮麥香,或禮儀手信、或婚喪嫁娶、或佐以酒宴,均京味十足。蘇派乃溯源吳越,宋代北人南遷南京、蘇州、蕭山、紹興時糕餅昌盛,延伸明清。
  • 吃遍老北京 護國寺小吃裡的地道京味
    護國寺老照片護國寺小吃起源於之前的護國寺廟會,據記載,護國寺始建於元代,舊時,每個月初八有廟會,這裡匯集了京城有名的絕活小吃攤商。護國寺廟會在20世紀30年代十分熱鬧,各式京味小吃食品在此爭奇鬥豔,各展風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