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平終究還是下課了,留下了那句「我就是下課,也要打團隊籃球」的誓言。
從2018年5月25日再次拿起上海男籃教鞭到2020年1月18日球隊正式宣布下課,李秋平帶隊的76場CBA比賽裡,上海男籃只贏了31場,勝率是40.79%,這就是李秋平留下的那份成績單。其實,李秋平最初和上海男籃籤下的就是一份兩年合同,他在重回上海的那個賽季,也一遍遍強調,「球隊不能只看短期的勝利,而是要尋求長期發展」,但很顯然,球隊管理層和球迷似乎等不了了。
從一年多前,源深體育場裡球迷的歡呼和掌聲,到如今迴響在整個球館裡的「李秋平下課」,這位中國職業籃球歷史上最成功之一的教練在「回家」的603天時間裡,到底經歷了什麼?他所堅持的「團隊籃球」真的錯了嗎?
李秋平背後是那句「鯊回巔峰,再鑄輝煌」。重逢,他曾是帶回希望的「小諸葛」「為了上海籃球再回到家鄉,還是比較開心的。」一年半前的那個中午,李秋平站在上海體育職業學院的籃球訓練館外的這句話,對於很多當時在場的記者和球員來說,仿佛就發生在幾天之前。
手握保溫杯,穿著一身運動服,和每一位相熟的老記者寒暄,當時59歲的李秋平看起來狀態相當輕鬆。但在這位曾經帶領上海男籃登上巔峰的功勳教練心中,他充滿了壓力,言語間,他也沒有試圖隱藏這份狀態:
「本來我的想法是帶一個有機會拿冠軍的球隊,不過回上海也是一種選擇,現在上海的三大球除了男籃都是前三甲,我們不能拖後腿,要把水平提上去。」離鄉九載,重回故土,除了那座熟悉的訓練館,他面前的球員基本上都換了新面孔,但沒有改變的是李秋平對於籃球的執著和熱愛。於是乎,這位老帥又回到了他熟悉的宿舍,布置好了曾經熟悉的擺設,然後夜以繼日的研究其球隊的戰術和打法。
球隊的改變是顯而易見的——外援得到了更合理的時間安排,球隊新人得到了更多出場的機會,老隊員依舊是球隊的節拍器。
上海男籃新賽季進行了人員補強,但成績不升反降。上個賽季戰勝彼時「衛冕冠軍」遼寧男籃的那場比賽裡,李秋平在最後一節「用兵如神」的指揮,讓上海球迷看到了球隊重回爭冠行列的希望:
當遼寧男籃瘋狂反撲的時候,他突然換下得分核心弗雷戴特,換上了前三節比賽一秒鐘都沒有出場的盧偉,讓他和年輕的唐子豪、羅漢琛組成了三後衛。
而正是盧偉在短短6分鐘裡的一記3分和一記長兩分,幫助球隊穩住了領先優勢,然後他再派上休息充足的「寂寞大神」,最終直接「殺死」比賽。
離開球場的時候,球迷們在場邊喊著「小諸葛」,而當李秋平走進新聞發布廳的時候,現場響起了久違的掌聲。但李秋平並沒有露出太多喜悅的神色——「不管是『三後衛』還是『三高』,或者『雙控衛加三高』,我都是根據對手的陣容在調整。」
復盤整場比賽時,李秋平不斷用各種數據分析球隊在過程中的優缺點,這是他這麼多年執教生涯裡留下的習慣,也是上海男籃在過去幾年都不曾有過的景象。
那是這一年半時間裡,上海男籃和李秋平最「甜蜜」的一段時光,那時的李秋平憧憬著「在上海退休」,「我想通過這個賽季,培養更多的年輕球員。我們不僅要打好這個賽季,也要為今後上海籃球的發展做一些準備。」
李秋平指導球員。成績不斷下滑,煙抽得也越來越多重掌上海男籃的第一個賽季,球隊拿到了常規賽23勝23負的戰績,雖然0比2止步季後賽首輪,但李秋平的排兵布陣和臨場指揮還是給球隊的未來留下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然而,突如其來的傷病,卻給換了新東家並且加大投入的上海男籃意想不到的打擊。
「傷病這種東西,有時候確實沒辦法。」從這個賽季初的連敗開始,圍繞在李秋平身邊的問題幾乎都是和傷病以及失利有關的,而李秋平教練也沒有迴避:
「這時候找客觀原因沒啥大意思,現實情況就是這樣,球隊成績不好,這樣那樣的批評也就來了。我們不去推卸責任,球隊比賽打不好,責任總歸是教練的。」張兆旭在體測中的意外受傷讓上海男籃內線輪換捉襟見肘,球隊重新請回的李根因為膝傷缺席了至少15場,而新援鞠明欣和張春軍的狀態也起起伏伏。
「我們原先預計李根和鞠明欣場均加起來至少能得到25分,如果他們能夠正常發揮,哪怕一場加起來能穩定貢獻十幾分,現在球隊也不是這麼個情況。」
理想和現實的巨大差距,在李秋平的一次次採訪中展現得格外刺眼。而另一個細節,更直觀反映了他的內心。
李秋平監督球員訓練。李秋平喜歡抽菸,但這個賽季可能是他在過去幾年抽菸抽得最兇的一段時間。在不斷遭遇失敗的客場旅行中,李秋平常常站在大巴下眉頭緊鎖,指間的煙一根接著一根;而在回到上海,站在訓練場外,當他和相熟的記者聊起球隊時,他同樣煙不離手……李秋平一直強調,他希望為上海男籃的未來培養出更有競爭力的球員。遺憾的是,當球隊戰績直線下滑時,球迷已經不想等未來了。
「李秋平,不要再堅持你的團隊籃球了,還是找個好外援吧……」
這是上海球迷在場邊的高呼,音量大得全場都可以聽到,站在替補席前的李秋平當然也聽得到,但他每每聽到這樣的質疑,並沒有做出太多反應,只是偶爾會用手抹掉頭上的汗水,或是直接扶額擋住緊皺的雙眉。擦汗、撓頭、皺眉和掩面,李秋平在場邊的這些動作已經足夠說明問題——即便是經驗足夠豐富的老帥,他對球隊在場上和場下也已經失去了掌控。
「現在大家都有壓力。我們現在不光代表久事,還代表上海,打成這樣誰沒壓力?」這是李秋平在卸任前接受《新民晚報》採訪時的感慨,「現在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挖潛,希望傷員趕快好,而不是一遇到困難就改變方向。」
李秋平和蔡亮交流。「團隊籃球」錯在哪裡?李秋平口中的「方向」指的就是球隊在連敗中被討論最多的矛盾話題——「團隊籃球」VS「巨星籃球」。
在這場博弈中,李秋平教練從始至終就沒有改變過他的籃球理念。
603天之前,李秋平第一次踏進上海男籃的訓練館時,他就面對著記者的長槍短炮說出了這樣的一番話,「我們要打團隊籃球,不能太依靠外援」。
彼時,弗雷戴特還是李秋平手中最重要的得分武器,但是李秋平已經希望改變這種「不理想的打球方式」,「弗雷戴特是很優秀的球員,個人能力很強,打球也很聰明。但是他有時候得四五十分,球隊還是輸球;而有時候他只得二三十分,我們卻贏了,這就是整體作戰的結果。」
本賽季,弗雷戴特離開了上海男籃,但不管「接替者」是納納利、麥科勒姆還是康寧漢姆,似乎都沒有能夠達到弗神幾個賽季前的狀態。
然後,越來越多球迷和記者在李秋平面前提起了弗雷戴特,提起了當時的球隊戰績,而李秋平卻格外堅定,「如果弗雷戴特繼續在上海隊,那短期成績可能會好一點,但我們的目標是什麼?目標衝著總冠軍的方向走,可他在的話永遠也達不到這個目標。」
弗雷戴特,繞不過去的名字。至少從「培養本土球員」的理念上來說,李秋平是從上海籃球的發展上考慮。只不過,競技體育「成績即正義」的殘酷現實,最終壓垮了李秋平。
「這個賽季,我們在戰術體系上以莫泰為主,一個是進攻,一個是吸引防守,給其他隊友製造機會。如果這一點被阻止了,我們在外線得分能力上不是很強。」
運氣,也和李秋平開了一個玩笑。球隊的戰術核心莫泰尤納斯在全明星周末之前受傷了,這導致李秋平這個賽季設計的「團隊籃球」戰術體系失去了中軸和發起點,即便在最近一場比賽裡換上「雙小外」,改變依舊微不足道。
幾天前在主場輸給山西的比賽裡,球迷沒有再喊「李秋平下課」了,因為他們在第四節還剩一半的時候,就已經開始離場。賽後的發布會結束後,一位記者追在李秋平身邊問道,「莫泰什麼時候才會回來。」而這個「可能」最後變成了李秋平的離開。
「不遺憾,這並不是我最糟糕的經歷。」當李秋平在卸任後接受上海五星體育的專訪時,他很平靜。但也只有李秋平自己知道,曾經期望「在上海圓滿退休」相比,這個結果太不圓滿了。
「從剛開始回到上海隊,已經做好準備了,最後的結果可能就是這樣。這本身就是高危職業,反正我在這裡工作一天,我是全身心投入,就可以了。」(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