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09-16
中國電力新聞網訊 通訊員 李佔輝 徐曉磊 報導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小時候在語文課上背誦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便是告誡我們從小要養成節儉的好習慣,當思一粥一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得來的艱辛。
而現實中,各種浪費無處不在:三五好友相聚,一點就是一桌子菜,白酒一人搞半斤,再喝啤酒隨便拎,這樣才顯的夠場面;盛夏高溫天,空調20度左右一開就是24小時,人走了也不關機,這樣才叫舒坦;電腦24小時不關機,反正是公家的;水冷空調大行其道,地下水被抽上來後肆意橫流;浴池長流水、點餐吃不完隨意扔在飯店,公款吃喝大行其道……諸如此類的浪費隨處可見,令人痛心疾首。
近期,從電視上回看電視連續劇《天下糧倉》很受教育和啟發。《天下糧倉》給人最為深刻地衝擊是在不動聲色的敘事中浸蘊著一種扼腕、悲壯的憂患意識。在歌舞昇平、金玉滿堂的媒體時代,我們從幾百年前的歷史回放中,找到了與今天現實的心靈感應。
危難之際,刑部尚書劉統勳扶棺履任,統領全國查案賑災之職。他帶領手下一班人治漕弊、修運河、懲貪吏、破邪教、興新政,為充裕大清國糧倉披肝瀝膽,出生入死。「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當一些故事撞擊了我們的心靈時,去追問這是昨天的敘事,還是今天的詠嘆已經變得十分次要。在一個14億人的泱泱大國,糧食已經越來越依賴進口,21世紀誰來養活國人?進入WTO後中國的糧食生產、農業發展、食品安全將走向何方?這些都不是電視劇所提出的詰問,但只要有著「天下之興亡,天下人擔當」的意識,一種瀰漫的憂患就不可避免。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不忘來時路,揚帆再出發。1989年3月6日,老一輩新集開拓者進點建設,睡草棚、吃鹹菜、風餐露宿,喊口號、掄手鎬、戰天鬥地,老一輩開拓者勵精圖治、不畏艱難,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把藍圖勾勒。1996年金秋十月,我們用六年半時間,建成660萬噸礦井,成為投資少、工期短、見效快的煤企楷模!成為中煤煤炭行業的奇蹟和標杆!創業伊始,老一輩新集人挑水吃、打壓水井吃,睡草棚、吃鹹菜,大幹苦幹、鬥志昂揚!在資金最困難的時候,甚至把王集信用社農民用來賣雞蛋的錢全借來急用。可想而知,當年的開拓者們頂住了多大的壓力!但再大的困難和艱辛,也阻擋不了老一輩開拓者艱苦創業的沖天豪氣!阻擋不了新集公司寫下華夏煤海傳奇的豪邁步伐!他們靠的就是「創一流、爭第一、勤奮節儉多奉獻」的新集傳統,憑的是一往無前的幹勁與豪情。
「勤由節儉敗由奢。」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儉節約應成為每個中國人的道德準則,並且身體力行。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作出批示,要求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浪費之風務必狠剎!」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批示引起強烈反響,強力展示了我們黨狠剎歪風、倡導文明新風的鮮明態度和堅定決心。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餐飲浪費行為事關糧食安全,特別是在今年這個特殊時期,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保障糧食安全具有極其特殊的重要意義。我們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從戰略和全局高度認識狠剎浪費之風的重要性緊迫性,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馳而不息糾「四風」、樹新風,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制止各類浪費行為。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約的優秀傳統,加大反浪費宣傳教育,深入實施「光碟行動」,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
可喜的是,如今「多來半份菜,經濟又營養」、「餐後打包最時尚」等在中國已蔚然成風。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拒絕「剩宴」,加入「光碟族」。不少網民更是在網絡上發起以吃光碟子裡的東西為主題的「光碟行動」,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行百裡者半九十。讓我們行動起來,爭當「光碟E族」,反對餐桌上及其他一切方面的浪費,用實際行動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張媛媛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