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畔新城
合肥培恩電器
安徽舜禹水務股份有限公司生活供水泵房
安徽合凱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合肥華升泵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
萬和電氣
合肥恆大江海泵業股份有限公司
騰飛的雙鳳
合肥伊利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
近年來,安徽長豐(雙鳳)經濟開發區以建設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為指導,主動適應新常態,向改革要發展、以創新求動能,走出了產業結構提檔升級,發展形勢量質齊升的良性發展軌道,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步穩蹄疾,交出了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答卷。
創新激發新動能 讓園區更有活力
2019年,梅衝湖,北。兩棟現代化高樓在陽光下顯得格外醒目,雙鳳智谷創新創業園如鳥之雙翼。該項目投資2億元,標準化廠房、科創實驗樓、人才公寓三大核心板塊彰顯創新力量,延伸創新型產業鏈,培育經濟新動能成為首要任務。目前已有多家企業入駐,國內在線教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杭州小餘科技有限公司建設「家有學霸」合肥總部項目、安徽華夏高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建設華夏高科總部項目先後籤約。
長豐(雙鳳)經開區積極引進「老母雞」平臺項目,中南高科合肥智能產業園總投資10億元,是集高端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療、人工智慧、大數據於一體的高端智能生態創新產業園。建成後可容納100餘家企業,提供5000餘個就業崗位,實現產值15億元。
同為平臺型項目的鳳之巢智能製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總投資5億元,預計2020年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後對完善園區主導產業配套,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將產生積極影響。園區還將依託豐樂生態園片區,打造「年輕經濟」,將創業創新的活力源源不斷注入未來藍圖。
創新是第一動力,創新早已內化為雙鳳的基因。園區積極培育企業融通型「雙創」特色載體,孕育「龍頭+孵化」生態鏈。2019年,入選國家第二批創業創新特色載體。作為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的榮事達電子電器有限公司,先後獲得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發展試點示範項目、第二批服務型製造示範平臺、全國輕工業行業先進集體等國字號榮譽,大批科技創新型企業不斷釋放創新發展的活力,成為驅動合肥發展的北部新引擎。
當好企業的「娘家人」,是雙鳳的一貫理念。長豐(雙鳳)經開區將為企服務觸角前移,通過舉辦培訓會、對接走訪、專題輔導等方式,為企業「保駕護航」。2019年新增1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重新認定8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5個,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應運而生。在2019年召開的全省開發區創新升級推進大會上,長豐(雙鳳)經開區在全省13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中綜合排名再入30強,是合肥市唯一入選的縣域級開發區。
產城融合發展 讓園區更有溫度
如果說沒有產業的城市缺少動力,那麼沒有生活的城市則缺少「靈魂」。產城融合發展,既是激發城市發展新動能之舉措,也是提升群眾福祉的穩定器。
長豐(雙鳳)經開區推行保姆式服務,曾22天成功籤約蘇寧。正如中共長豐縣委常委、長豐(雙鳳)經開區黨工委第一書記尹旭所說:「時代在發展,企業在變化,企業的需求也在變化。精準服務永遠沒有句號」。
結合「四送一服」雙千工程活動,園區多渠道開展政策宣傳,進一步完善土地、安全環保、稅務、人才等一整套的橫向平臺引導機制,加大對企業的分類指導力度,實施「脊梁企業」和「瞪羚企業」培育工程,促進企業梯次發展。
長豐(雙鳳)經開區相繼成立了新材料、高新技術服務業、智能家居等10個產業聯盟,促進產業集聚,培育行業龍頭企業。以集聚發展和提質增效為重點,鼓勵企業兼併重組、技術改造、股改上市、規模發展,促進各種要素正向流動,扶持舜禹水務、瑞納智能等企業上市,支持「脊梁企業」做大做強,真正挺起產業和園區發展的脊梁。
差異化發展是企業進步的「天梯」。鼓勵企業創新驅動、科技前行,增加內生動力,引導科技含量高、成長潛力大的企業找準產業鏈和行業細分領域的定位,堅持走「專精特新」道路,培育一批在細分領域處於全國領先地位的冠軍企業。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鋪就為民為企服務「方便門」,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從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入手,長豐(雙鳳)經開區先後推出「十大」民生工程、「九小」惠民工程,興建了一批鄰裡中心、農貿市場、公共停車場、公廁、公辦幼兒園、健身場所、街頭遊園、衛生及殘疾人服務站。
道路是城市血脈,更是關係福祉的民生。從「有路走」到「走好路」,雙鳳實現了質的跨越。園區先後啟動市政道路項目41項,金川路、金江路、鳳巢路、穎泉路等一批次幹道相繼通車,打通城市路網的「神經末梢」;從「居有屋」到「居宜屋」,雙鳳實現了深刻的嬗變,園區啟動鳳麟蘭庭二期、萬裡三期、綠洲·鳳棲苑安置房項目建設,對徐橋苑等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持續改善群眾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一字之變體現的是雙鳳教育事業的高質量提升,園區啟動力高學校、阿奎利亞學校教學樓新建項目,均衡配置教育資源;北城萬達廣場項目入駐,成為當地居民購物、休閒、娛樂一體的公共生活空間,填補了區域商業配套的空白。目前52項惠民工程已有80%開工建設或建成投入使用,到2020年,這批惠民工程將全部建成。
民生連接民心,民心匯聚民力。清晰的數字、實在的民生,這是對「以人民為中心」的最好詮釋。
厚植綠色優勢 讓園區更出彩
在2019年第四屆中國國際綠色創新發展大會上,長豐(雙鳳)經開區被評為國家級綠色生態園區。園區牢牢把握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著力打造綠色產業、生態園區,加快建設青山綠水、特色鮮明、實力雄厚、質態優良的合肥北部產業新城。
作為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示範基地,長豐(雙鳳)經開區始終堅持把綠色作為發展的底色,致力於節能環保產業的培育,大力促進產業整合、產業集聚和產業升級,為節能環保產業基地建設構築平臺。通過自主研發和技術引進,在能源替代、能耗減量、資源化再利用、系統優化、工業環保等領域取得長足的發展,以鴻路集團、舜禹水務、瑞納智能等企業為代表的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園區第一大主導產業,在全區工業總產值中佔比已超過50%。
人和淨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依託人和環境科技眾創空間孵化器,打造人和產業城國家製造業協同創新平臺,通過上下遊產業鏈集聚作用,建設環境淨化與保護實驗中心。「以創新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用水品質」的安徽舜禹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出產的智能錯峰調蓄安防供水系統等拳頭產品,以「安全、節能、環保、智慧」享有聲譽,徵服市場,同時,還在汙水治理方面深耕細作,不僅把SY-PLUS-智能模塊化汙水處理系統等產品用在自家產品生產環節,更推向了廣闊的城鄉汙水治理的大局中。
在綠洲-鳳棲苑保障房項目工地上,看不到沙石亂飛,一切顯得有條不紊。作為項目承建方的安徽鴻路鋼結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採用鋼結構裝配式建設工藝,實現建築施工從「現場建造」到「工廠製造」。同等工程量可節水40%、節電30%,而且建築外牆使用的是保溫節能一體板,不僅大大提高建築生產率,縮短建造時間,而且有效減輕環境汙染。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長豐(雙鳳)經開區一手抓環保產業,一手抓生態環境改善提升。以推進「河長制」為抓手,構建河庫管理體制,在標本兼治中補短板。推進企事業單位雨汙混接整改,疏通河道「毛細血管」;實施北城片區汙水調入工程,新建谷河路汙水加壓泵站,緩解蔡田鋪汙水廠運行壓力,為園區主動脈「活血化瘀」。通過水網連通、坑塘整治、河道清淤、水生植物栽植等手段,持續改善板橋河上遊水質。如今的板橋河宛如一條蜿蜒的絲帶,讓這座北部新城變得韻味十足。
綠色就是幸福,綠色更是民生。小橋流水、花木扶疏,長豐(雙鳳)經開區加快生態環境提質升級步伐,打造城市「慢生活」。萬眾樂業、百姓安居的新藍圖正徐徐展開。以板橋河為依託,打造生態景觀廊道,延伸休閒觀光功能,提升環境承載能力;以大房郢水庫為依託,建設千畝北城竹海,搭配絢麗茶園、果木園、彩葉園,營造繽紛休閒場所;以城市主幹道為依託,點綴草木花卉,建設北城五彩形象帶。一座「高顏值」「有氣質」的新雙鳳,向人們悄然走來。
擁抱數字時代 讓園區更聰明
人員來訪或車輛進出可無感通行;員工上下班無需「打卡」,「刷臉」出入可實時統計考勤數據;實時進行空氣品質、水質監測,快速找到汙染源;黨員發展、黨支部學習情況實行數位化平臺管理;企業發展遇到大事小事第一時間上報;園區安全、能耗、管理等情況一目了然……這一系列的運用,讓園區插上了智慧的翅膀。
以信息化建設促管理提升。「看得到的管不到,管得到的看不到」是城市管理的痼疾,園區依託數字智慧平臺,結合GPS設備、二維碼技術、高空雲臺設備及可視化調度等系統,改變了現狀。採用單元網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結合的方式,將綠化管養、市政設施、環境衛生、安全防控、秩序管理、交通設施等職能集成智慧平臺之上,進行統一上報、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各部門協同作戰,實現「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管理,提升區域全路段、全時段、全方位、全覆蓋精細化管理水平。
以網格化管理提服務效能。全區劃分為若干個網格並配置網格責任人,做到對每家每戶信息精準化掌握,有針對性解決問題。同時,居民可通過掃碼關注,了解最新發布的政策信息和便民服務事項,即時上傳各種民生問題,引導居民更多地參與到社會治理工作中來。此外,長豐(雙鳳)經開區智慧園區系統平臺還將黨組織信息、招商項目信息、企業信息等納入到智慧園區管理系統,推進城市精細化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以智能化製造推轉型升級。園區以智能化為引領,著力打造一批高端製造業,瑞納智能自主研發的模塊化智能機組、智慧供熱系統在國內擁有領先技術。京東「亞洲一號」分揀中心使用全自動分揀機等「智慧」科技設備,實現最快「2小時送達」。榮事達電子電器憑藉「雙創」平臺,搭建「社交客廳」「智膳廚房」「健康臥室」「聰明陽臺」「超級衛生間」等十大智能家居系統,打造智能家居全價值鏈。
搭建合作平臺 讓園區更有「國際範」
長豐(雙鳳)經開區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創建安徽中日(長豐雙鳳)國際合作先進位造產業園,推進外向型經濟發展,壯大區域帶動能力,提高綜合發展能級。
規劃面積1.87平方公裡的安徽中日(長豐雙鳳)國際合作先進位造產業園,按照「產城融合、智慧城市、生態城市」的理念,構建「一鎮、兩區、多元」規劃格局,打造新型宜居宜業的多功能產城共融園區。
作為對外開放的創新窗口和平臺,安徽中日(長豐雙鳳)國際合作先進位造產業園藉助長豐(雙鳳)經開區優良的產業發展軟硬體環境,將打造成為長豐縣吸引外資、承接產業轉移和開展對外貿易的重要平臺。基於園區現狀和未來發展規劃,安徽中日(長豐雙鳳)國際合作先進位造產業園將以高端裝備製造業和食品及農副產品深加工業為主導產業,發展先進位造業及現代服務業集群。除日本外,園區還積極開展同德國、韓國等國家的相互合作,形成全面開放的格局。
未來,安徽中日(長豐雙鳳)國際合作先進位造產業園將立足園區,奮力打造「隱形冠軍」的聚集區、未來產業的崛起區、先進位造的示範區。(王雪瑩)
(責編:劉穎、金蕾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