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夏侯鳳超
27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記者獲悉,濟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幅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5年的609家增加至2019年的2238家,年底有望達到2800家。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5.24%
濟南市科學技術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建濤介紹,濟南科技產業新動能加速發展。
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先後出臺《濟南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財政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濟南市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通過採取加大培訓、政策引導、市區聯動,部門配合等多種措施,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大幅提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從2015年的609家增加至2019年的2238家,年底有望達到2800家。分層次實施企業備案制度,獨角獸、準獨角獸、瞪羚企業數量居全省首位。截至今年9月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55.24%,比「十二五」末的42.63%增長近13個百分點。
二是大數據產業發展持續提速。100萬平米大數據產業基地正在加快建設,阿里雲創新中心、浪潮大數據雙創基地、百度創新中心相繼開業運營;加快培育數字產業生態,支持浪潮集團積極打造中國「算谷」。加快建設濟南市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海康威視、頤高、甲骨文、京東等一批「AI國家隊」、人工智慧獨角獸企業和項目、「山東省數字媒體金融創新創業共同體」園區先後落地。
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量子雷達、量子晶片在濟南實現產業化,全國量子計算與測量標準化委員會落戶濟南,全球首個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在濟南與「墨子號」衛星對接成功。北鬥導航、航天科技、人工晶體等尖端項目相繼落地,新一代神威E級原型機系統在國家超算濟南中心正式啟用,全球首家國家超算中心科技園建成啟用,2019濟南國際超級計算產業博覽會成功舉辦。重汽全球首款無人駕駛電動卡車投入運營,伊萊特重工直徑16米的無縫軋環機打破世界紀錄,浪潮集團獲批全省首家雲計算裝備產業創新中心,齊魯製藥位居2020中國藥品研發綜合實力第四位。
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了近10倍,躍居全省第一
呂建濤介紹,五年來,科技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優化。
一是創新創業孵化載體不斷優化。「十三五」期間,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由24家增長到55家;打造「泉城眾創空間」品牌,全市眾創空間由61家增長到139家。制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高質量發展專項政策,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
二是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加速。打造科技金融大廈,引入「評保貸投易」五位一體服務模式,全力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已經打造成為省會濟南最具活力的雙創共同體,自2017年運營以來評估專利金額達6.8億元,累計發放科技貸款約60億元。省市共建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成功揭牌,構建成果轉化「1+6+N」平臺,打造全省技術轉移樞紐和策源地,成立以來掛牌金額達48.60億元,成交金額29.24億元。五年來,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從31億元增至304億元,增長了近10倍,躍居全省第一。加快推進省會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牽頭成立省會經濟圈科技創新聯盟,全力推動省會經濟圈城市一體化發展。
三是科技創新政策體系不斷完善。制定出臺了「科技新11條」「高校20條」「濟南人才新政30條」、科技創新券制度、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等,以及50餘項配套實施細則,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圍繞國家自創區建設,推進高新區放權改革創新試點,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重點圍繞山東自貿區濟南片區建設等,積極制定出臺自貿區科技創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