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場,00後們來了!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集體拜師

2020-12-17 東方網

  鞠躬、遞門生帖、獻花、教師寄語……11月18日下午,上海評彈團在豫園海上梨園隆重舉辦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錢晏、姚依依、季毅洋、鄭鳴秋、張園園、張振陽、黃濟璠、林昱辰八位青年演員依傳統行拜師禮。著名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著名評彈演員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端坐受禮,並對後輩諄諄寄語。

  守正創新,00後接過傳承大旗

  口傳心授、師徒相傳是中國戲曲曲藝的傳承特色。自2015年12月起,上海評彈團啟動「薪火計劃」,五年內三次舉辦大規模的集體拜師儀式,共有29位演員拜師學習,讓長篇彈詞《玉蜻蜓》、《白蛇》、《十美圖》、《顧鼎臣》、《珍珠塔》、《三笑》、《武松》、《雙金錠》、《雙珠鳳》,長篇評話《隋唐》、《英烈》、《水滸》、《嶽傳》、《楊家將》、《七俠五義》等十多部作品後繼有人。

  此次本次參加拜師儀式的共有八位青年演員,包括七位彈詞演員和一位評話演員,年齡最小的黃濟璠、林昱辰、季毅洋均出生於2000年。其中黃濟璠將跟隨毛新琳學習《十美圖》、《顧鼎臣》,林昱辰跟隨黃海華學習《白蛇》,季毅洋則將拜入高博文門下研習《描金鳳》。他們中有的已經具備一定舞臺經驗,有的則經過大半年的跟師學習,剛剛開始了演出生涯。

  看著00後小徒弟稚氣未脫的臉龐,上海評彈團團長高博文相當感慨:「繁榮發展戲曲事業關鍵在人,這次拜師,目的正是要將人才的傳承、戲曲曲藝事業的發展落到實處。」

  教學相長,打造長三角教學演平臺

  此次拜師的8位青年演員均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收徒的六位藝術家中,德高望重的邢晏春、邢晏芝端坐首席,分別收錢晏、姚依依為徒。蘇州評彈學校校長王善春也特地趕到拜師儀式現場,見證學生們藝術道路新階段的開啟。此次來到上海評彈團收徒,邢晏春、邢晏芝兩位老師也頗為欣喜,看到學生們有更好的發展平臺,作為前輩的他們也由衷感到高興。

  近年來,隨著長三角地區文化一體化的發展,江蘇、上海等地評彈界的交流更是日益頻繁。高博文表示:「長期以來,蘇州評彈學校都是上海評彈團最重要的『人才庫』,源源不斷地為評彈界輸送了優秀青年演員。」而上海評彈團也為這些青年演員搭建了實踐演出、交流提高的平臺,為年輕的傳統藝術從業者提供了更多與其他藝術樣式交流的機會。

  未來,上海評彈團還將進一步聯合蘇州評彈學校等評彈培養基地,共同探索打造教學、演出、交流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機制,激勵青年演員在教學相長中探尋藝術真諦,在服務人民中砥礪從藝初心。

  齊頭並進彈詞評話共同發展

  拜師儀式上,21歲的張園園頗為惹人注目。外表文靜的她,卻是一位書壇不可多得的「女大書」。今後,她將跟隨著名評話演員吳新伯學習《大唐傳奇》。提到這位女弟子,吳新伯的愛護之情溢於言表。出生於評彈世家的吳新伯,父親吳君玉是評話一代宗師,因擅說《水滸》而聞名,母親徐檬丹不僅是一位出色的評彈藝術家,更是評彈界難得的作家。他從小耳濡目染,吳新伯對於傳承的重要性體會更深,面對評話的一度式微,吳新伯曾經憂心如焚。

  「過去有一段時間,人們提到評彈似乎只知道懷抱琵琶唱曉風殘月,忘了還有手執醒木說大江東去,」吳新伯表示:「評話加彈詞,才是完整的評彈藝術。」所幸,目前評彈界已經越來越意識到評話傳承的重要性,僅上海評彈團就吸收培養了八位青年評話演員,其中就包括「女大書」張園園。"『量』"上去了,我們接下來就要追求『質』了,要用誠惶誠恐的態度把真正的經典傳給下一代。」吳新伯說道。

  經典傳承,是榮耀更是責任

  「評彈團為我們舉辦隆重的收徒儀式,對於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光榮,更是一份責任,我要像我的老師一樣,將評彈藝術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此次拜師活動中,毛新琳收張振陽、黃濟璠為徒,傳承《十美圖》《顧鼎臣》,任務頗重。傳戲之外,毛新琳還表示,教學生不僅要教藝術,還要引導學生追求德藝雙馨,「我們的老師當年也是這麼教導我們的」。對於年輕的90後、00後,毛新琳評價頗高:「這些小孩子品性都很不錯。今年上半年抗疫期間,團裡組織網絡直播演出、志願者服務,他們都積極參加,展現了評彈新生代的青春風採。」

  黃海華是本次拜師活動中最年輕的「先生」,林昱辰成為了他的「開山門」弟子。面對弟子鞠躬敬禮,初為人師的黃海華顯得十分激動。他告訴記者,1999年,21歲的他拜在蘇州評彈團張君謀門下,當年的拜師情景歷歷在目。20年過去,當自己也成為老師,不得不感慨歲月如梭。對於教學,黃海華認為雖然自己經驗較少,但也有年齡優勢:「我和林昱辰之間一定會有很多共同語言,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目前,上海評彈團老中青三代演員梯隊搭建初步完成,老藝術家擔任藝術指導,70後、80後作為中堅力量,90後、00後逐漸嶄露頭角登上書臺。未來,上海評彈團將繼續通過老藝術家談道、「青年讀書會」等藝徳理論學習,以及青年演員夏季集訓、年終業務考核、「一人一策」專業指導,從德、藝兩方面培養青年演員,傳承評彈藝術,排演優秀作品,踐行「出人出書走正路」的院團宗旨。

相關焦點

  • 8位上海評彈團青年演員集體拜師,00後接過傳承大旗
    11月18日下午,上海評彈團在豫園海上梨園隆重舉辦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鞠躬、遞門生帖、獻花、教師寄語……錢晏、姚依依、季毅洋、鄭鳴秋、張園園、張振陽、黃濟璠、林昱辰8位青年演員集體舉行了拜師禮。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和評彈名家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6位老師則端坐受禮,正式收徒。拜師儀式上,6位先生和8位學生師徒合影。口傳心授、師徒相傳一直是中國戲曲曲藝的傳承特色。自2015年12月起,上海評彈團啟動「薪火計劃」,5年內3次舉辦大規模的集體拜師儀式,共有29位演員拜師學習,十多部作品得以後繼有人。
  • 上海評彈團00後說書小先生正式拜師,老師們這樣囑託……
    在年末舉辦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已經和拜師本身一起成為了上海評彈團的老傳統。今天,在豫園海上梨園,邢晏春、邢晏芝、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等一批當代名家喜收愛徒,其中不乏最年輕的一代00後評彈演員。
  • 傳承評彈藝術 上海評彈團今舉行傳統拜師儀式
    入門拜師是戲曲界的傳統,今天,上海評彈團在豫園海上梨園舉辦了青年演員集體拜師儀式。邢晏春邢晏芝、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等一批當代上海和蘇州的評彈名家喜收愛徒,他們將秉持守正創新的理念,將技藝傾囊相授給年輕一代。
  • 「90後」「00後」書臺拜師
    前不久,上海評彈團為8位青年演員舉辦集體拜師儀式,依傳統禮法鞠躬、遞門生帖、獻花,評彈藝術家邢晏春、邢晏芝和高博文、吳新伯、毛新琳、黃海華等演員端坐受禮,寄語後輩,一時傳為梨園新佳話。參加拜師儀式的青年演員均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包括7位彈詞演員和1位評話演員,年齡最小的黃濟璠、林昱辰、季毅洋都出生於2000年。
  • 上海評彈團最年輕一代演員亮相網絡,00後說書小先生「賣相」哈靈呀
    鄉音書苑裡,昨天進行了上海評彈團聚焦青年演員考核的一場網絡直播。三檔組合裡,有4位是今年6月即將從評彈學校畢業的00後演員。這群說書小先生們初出茅廬,三弦、琵琶功力不差,說表、顏值樣樣能打,讓線上觀眾們一睹評彈新青年的風採。
  • 來靜安這裡!經典評彈5元聽→
    演出時間:每日9:30-11:00演出地點:靜安區文化館 2號樓2樓 評彈書場(烏魯木齊北路459號)購票方式:現場購票,票價5元/場/人,每人限購一張,售完即止。陳超,上海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畢業於蘇州評彈學校。
  • 小良評彈基地、常福紅韻書場揭幕
    蘇報訊(記者 羅雯)昨天上午,「小良評彈·常福紅韻」暨黨建和傳統文化雙提升項目揭幕儀式在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舉行,小良評彈基地、常福紅韻書場同時落戶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和常福街道,立足以評彈為主的傳統曲藝,傳承優秀吳文化。儀式上,由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常熟常福街道、蘇州市曲藝家協會合作共建的「小良評彈基地·常福紅韻書場」及書場抖音號正式揭牌。
  • 遊市集,聽評彈|本色的「蘇式」風雅生活
    王培君 江蘇省評彈團夏夕燕 江蘇省評彈團杜辰宗 上海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張敏 蘇州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林昱辰 上海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王雨虹 上海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梅夢荻 上海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戈梽臣 聆韻社優秀演員奚琳瑤 聆韻社優秀演員柳明傑 蘇州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李雯琪 蘇州評彈團優秀青年演員
  • 首部「評彈劇」問世上海評彈團《醫聖》謳歌古今抗疫工作者
    而劇本初稿完成後,他想到了評彈,因為「評彈創作最迅速、最及時,能夠在最快時間內把這個和抗疫精神有關的故事搬上舞臺,激勵大眾。」最終,在中國劇協副主席、著名劇作家羅懷臻的熱心牽線下,與上海評彈團共同將《醫聖》搬上了舞臺。評彈劇:對全新演繹樣式的探索和編劇朱恆夫一樣,疫情期間上海評彈團始終沒有停止創作。
  • 【搶票】上海評彈團原創中篇評彈《林徽因》本周日上演金山區文化...
    【搶票】上海評彈團原創中篇評彈《林徽因》本周日上演金山區文化館!2、姜嘯博國家二級演員,上海評彈團副團長,師從著名評彈演員張君謀、楊驄。擅說長篇彈詞《玉蜻蜓》、《白蛇》、《明珠案》、《無冕皇后》,曾獲第四屆中國評彈藝術節「表演獎」銀獎。
  • 上海評彈團青年隊演員考核現場大公開,看老藝術家如何辣評小鮮肉
    【新民晚報·新民網】在「五·四」即將到來之際,上海評彈團的青年們將以「五四精神,傳承有我」為主題,推出「評彈正青春」——「五四」雲上青年節系列直播。4月29日下午1時,2020年第一季度上海評彈團青年隊演員居家練功成果驗收考核現場大公開!
  • 馬尚龍、陸錦花對談「評彈大上海」
    > 大上海小龍弄【藝起前行】抖音直播預告:馬尚龍、陸錦花對談「評彈大上海」上海評彈團 昨天藝起前行品評談彈抖音薈
  • 一聽評彈終身迷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評彈在上海風靡一時,曾有書場近600家,且大多都是不下700人的規模。鼎盛時,書場一天有三四檔演出,演員要僱一輛黃包車在附近趕場。演員趕場時,往往有瘋狂的聽眾跟著演員的黃包車一路轉場,派頭十足。
  • 上海戲曲院團跨劇種夏訓激發青年演員新活力:都是兄弟院團,絕不能...
    汗水,一滴滴打在練功毯上;暑氣,一絲絲蒸騰在析出鹽花的練功服上——夏練三伏,上海京昆滬越淮評彈六家院團這周集體進入了同一個模式,穩紮穩打苦練基本功,為即將到來的月末展演積蓄能量,展現青年戲曲人的最佳風採。
  • 更好地享受蘇式生活 蘇州評彈走進楓橋景區
    本報訊(記者 姜鋒)12月12日,繼走進金雞湖大酒店、美羅百貨新區店之後,蘇州評彈走進楓橋景區,給市民、遊客帶來精彩的演出。蘇州評彈用蘇州話說唱故事,是彈詞和評話的總稱,流傳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
  • 外婆與馬雲母親同門,95後青年得到真傳,讓有400年歷史的「中式說唱」火出圈
    劉佳盟的現實遭遇,只是評彈所處困境的一個縮影。評彈是一門古老的「說唱」藝術,擁有400年歷史。它由蘇州評話和彈詞組成,唱腔非常自由。戲劇學大師俞大綱曾稱其為「中國最美的聲音」。但近年來,評彈演員不斷流失,蘇浙滬地區的書場也從20世紀80年代的550多家,銳減到現在的百餘家。它們大多集中在鄉鎮和老年社區,而且是公益性質。
  • 對話牡丹獎表演獎得主張建珍:「盡力讓更多的聽眾來聽書」
    吳中區評彈團演員張建珍獲牡丹獎表演獎。□記者 張健 攝□蘇報融媒記者 陶冠群4個多月前,來自江浙滬和中國曲協香港會員聯誼會的135名演員會聚蘇州,參加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曲藝大賽(蘇州賽區)的角逐。代表吳中區評彈團參賽的一級演員張建珍表演的是《玉蜻蜓》「庵堂認母」選段,通過評獎委員會嚴格評審,獲得了「表演獎」提名。
  • 青年演員夏練三伏,汗水澆灌40餘個節目今起驚豔亮相
    早早售罄的門票是戲迷們對年輕一輩的關注,而對青年演員的培養亦是近年來上海戲曲藝術中心工作的重中之重,從去年長三角聯合夏訓到今年以展演帶練功,上海戲曲藝術中心總裁、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動足了心思,目標只有一個:「好苗更需汗水『灌溉』,通過夏季集訓搭建交流和訓練的平臺,希望青年戲曲演員更熱愛舞臺、堅守和尊重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