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中國醫生跪地手術半小時修復斷裂肌腱

2021-01-08 環球網

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隊員在救治傷員。

記者 陳維燈 攝

尼泊爾當地時間5月9日,清晨7時,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完成了在尼泊爾的醫療救援工作,啟程回國。

在尼泊爾人民依依不捨的告別中,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將在尼泊爾杜立克的醫療救援工作轉交給了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同時也將一座上下「三層樓」的帳篷醫院轉交給了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

從4月27日到達杜立克開始,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逐步將杜立克當地一座開放式露營公園改造成了一個臨時帳篷醫院。

帳篷醫院依山勢而建,近20個醫用帳篷分布在上下三個平臺上,無論是剛剛離去的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的隊員還是剛剛到達的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的隊員,都已經習慣性地將三個平臺從下到上稱之為:一樓、二樓、三樓。

「一樓」門診部

看10個病人比平時看100個都累

「一樓」的中央,是一棵歷經幾百年風雨的古樹。五月間,古樹上黃褐色的葉子稀稀疏疏,和周圍青翠的松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古樹的葉片,不時飄落,落在樹下醫療隊的5個灰色帳篷上。其中一個帳篷只有屋頂和六根灰白色的支架,和其餘有屋頂、有門窗、有牆布,作為藥房的4個帳篷有著明顯的區別。這兒,是醫療隊的門診部。門診部極為簡陋,只有兩張桌子、4把椅子和一些簡單的檢查設備。

別看門診部簡陋異常,卻是整個帳篷醫院最為熱鬧的地方。

「接診的不僅僅是地震中的輕傷員,當地人民有個頭疼腦熱的都到這兒來看看,拿些藥品。」醫療隊中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李靜醫師介紹,從上午8時30份開始接診,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就有近20名患者到門診部就診。

「門診病人的症狀都較輕微,但我們也發現了一些需要進一步檢查的病人。」李靜介紹,一名36歲的男子因右腿疼痛前來就診。檢查後發現,該男子的右腿比左腿有明顯的腫脹,並有局部紅腫,有可能是蜂窩肢炎。隨後,門診部醫生為其進行了血常規檢查和體檢,建議服用消炎藥並進行進一步檢查。

除了為患者進行檢查和針對性治療外,身為精神科副主任醫師的李靜還抽空對當地的6名志願者進行了震後心理輔導。

「在這裡,看10個病人比平時看100個病人都累。」一上午的門診坐診結束,李靜表示最累的是溝通。由於當地人不懂英語,而醫生也聽不懂尼泊爾語,翻譯人員也有限,很多時候都是靠手勢比劃,再加上檢查設備有限,為避免出現錯診或誤診,醫生需要從事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

「二樓」手術室

簡易設備解決大問題

從五星紅旗一側的石梯上去,穿過一扇由當地士兵把手的鐵門,就來到了帳篷醫院的「二樓」。這裡分布著兩排共7頂醫用帳篷,其中4頂為臨時庫房,另外3頂帳篷是手術室。

掀開手術室的門帘,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用作手術臺的簡易行軍床,在行軍床一側,藥品箱壘成了操作臺,各類手術器械和藥品整齊地擺放著。

手術室雖然簡易,解決的卻是大問題。

由於帳篷醫院大多的骨折病人都伴有皮膚創傷發炎的情況,加上杜立克當地天氣溼熱,不僅皮膚破損的病人要經常換藥,用於固定骨折部位的石膏也要經常更換,以避免引起皮膚潰爛。因此,手術室的醫生和護士需要進行大量的骨頭矯正、皮膚傷口處理的工作。

5月9日上午,是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醫療組的醫生和護士第一次在帳篷醫院手術室為患者進行手術。從9時開始,手術室外就排起了長龍。

第一個接受手術的是一名在地震中左腳跟骨骨折的男子。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的醫生們已經為其進行了骨頭矯正手術,但由於他在手術後經常四處走動,引起手術部位發炎,需要將縫合部位拆線消炎,然後再重新縫合。

負責手術的陳智醫師來自重慶市中醫院,是中醫骨科主治醫師。他讓患者在行軍床上平躺,隨後用剪刀將傷口處的紗布剪開,再用醫用碘伏為傷口消毒……

忙完第一個病人,陳智的額頭上已經出現一層細密的汗珠,但容不得他有片刻的休息,第二個病人已經掀開門帘走了進來。

這同樣是一名骨折並伴有皮膚外傷感染的病人。這名病人沒有進行外切開矯正手術,因此處理起來相對簡單,但也足夠陳智忙活一陣……

「骨折並伴有皮膚感染的病人,雖然處理起來難度不是非常大,但如果處理不好,容易引發骨髓炎,這就是大問題了……」醫療隊中來自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主管護師肖爽介紹,別看手術室的設備較為簡易,但卻能就地解決一些骨折病人的大問題。

經過3位骨科醫師的接力,到17時左右,醫療隊為近20名病人進行了骨折固定、石膏更換、化膿傷口處理等手術。

「三樓」住院部

30多個病人臨時的家

走出手術室,沿著一條土路向上,就來到了帳篷醫院的「三樓」。這也是「三層樓」中面積最大的地方,帳篷醫院住院部的9頂帳篷就分布在「三樓」的一條石板路兩側。

這裡,也是30多名住院病人臨時的家。

「雖然各自都有不同的傷病,但他們在這裡就像在自己家一樣,也經常串門,聚在一起聊天。」為醫療隊擔任尼泊爾語翻譯的英雄曾在石家莊留學一年,說著一口帶有濃重河北口音的普通話,在醫療隊醫療救治組住院病區組長林曦帶隊查房時,為醫生和病人提供著必要的溝通幫助。

從第一支中國政府醫療隊到第二支中國政府醫療隊,帳篷醫院都為病人提供著必要的醫療救治和細緻的關懷幫助。但對於醫療隊的醫生和護士來說,病人們時常「串門」的習慣,也給醫療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他們從來不固定床位,串到哪有空床,累了就在哪躺下休息,我們要用比較長的時間去熟悉每一個病人,否則根本對不上號。」雖然無奈,但林曦和醫療隊其他隊員一樣,都十分尊重病人的生活習慣,並不要求每個人都呆在固定的床位上,而是通過自己的觀察和記憶,區分每一名病人不同的特徵及其對應的病情。

在5月9日上午第一次查房時,醫生們發現,由於天氣溼熱,以及病人經常走動,帳篷醫院住院部的病人需要加大檢查和換藥的頻次。同時,部分病人的病情需要再進一步的檢查,以便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治療。

「比如有些此前認為骨折的病人,實際病情可能更為嚴重。僅憑帳篷醫院的條件或許無法解決,需要送到杜立克當地醫院進一步治療。」林曦介紹,醫療隊要為每一位病人負責,儘自己最大可能讓病人恢復健康,這是全體醫療隊員共同的使命。

相關焦點

  • 桂林一男子小腿肌腱被割斷,醫生4個小時將斷裂的肌腱全部接上
    市第二人民醫院南院(南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急診醫護人員緊急行動,經過4小時的手術,幫於某接上斷裂的肌腱。目前於某病情穩定,正在康復治療中。據了解,於某在市內一工地做事。7月29日下午,他需要使用電動磨砂機。「一般來說,我們之前用完機子都會關機然後拔電源,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這次機子開關是打開的,只是拔了電源。」
  • 手術可縫合斷裂的肌腱
    其實這裡所說的筋骨指的就是肌腱。什麼是肌腱?肌腱是肌肉末端的延續,肌腱一般依附在骨骼上,當我們身體需要支配肢體活動時,就是肌腱牽動骨骼使肌肉表現的收縮運動。可見肌腱的存在,是做到肢體正常活動的關鍵。但若支配整隻手的所有肌腱全部斷裂,骨骼上再無肌腱的附著,這時即便肌肉再有力量,手還是無法正常活動的。肌腱斷裂的現象離我們遠嗎?
  • 小夥手指筋腱斷裂反覆手術三次 醫生說很常見
    不料,手術後肌腱再次斷裂,又反覆進行了兩次手術。  「反反覆覆3次手術,誰受得了?」這樣的情況讓唐女士質疑主刀醫生的技術,並且擔心兒子的手會因為反覆手術留下後遺症。第一次手術接合後,不到20天,小楊發現無名指肌腱再次斷裂,這樣的情況讓唐女士有些鬱悶。「沒辦法,只能再手術。」唐女士稱。  隨後,小楊又進行了第二次手術,手術後,唐女士對孩子倍加看護,時刻提醒小楊不要亂動。原本以為這次手術後肯定就沒什麼問題了,讓唐女士吃驚的是,不到一周時間,小楊無名指的肌腱再次斷裂。  無奈中,小楊只好再進行第三次手術。
  • 主刀醫生:樸成前交叉韌帶完全斷裂,需用肌腱去代替韌帶
    主持人:與16年的傷情比起來,這次是什麼情況?醫生:其實都是差不多的,都是一個前十字韌帶或者說前交叉韌帶的完全斷裂,半月板有一些小的問題。主持人:是如何進行手術的?醫生:一般來說,前十字韌帶斷裂我們需要從其他的地方,拆東牆補西牆,取一根其他的肌腱去代替韌帶,所以我們一般取髕骨這邊的移植物來代替韌帶。主持人:手術具體是怎麼操作的?
  • 老潘機械傷至左手完全斷裂,廣州醫生及時手術再植成功復活
    記者 郭靜 通訊員 李佰勝「快,3床,機械傷至左手完全斷裂,需要立即手術,馬上將患者送手術室……」,近日,這是武警廣東省總隊醫院外二科燒傷整形、血管外專業為一名駐地患者老潘(化名)因在工廠被機器傷至左前臂完全斷裂,疼痛、流血不止,送醫院再植斷肢手術,術後一周效果明顯。
  • 【糾結】十字韌帶斷裂要不要手術——剖析、思考、判斷和抉擇
    十字韌帶的損傷分為完全斷裂、部分撕裂。不管是完全斷裂還是部份撕裂,診斷上必須將醫生的體檢結果和核磁共振檢查的結果綜合起來分析,否則很容易造成誤診或漏診。我在臨床碰到過不少被漏診或誤診的案例。過去學界一直認為,十字韌帶斷裂後機體不能自行修復癒合(至今還有部份醫生這麼頑固的認為),近年來關節鏡手術中才發現,十字韌帶斷裂後機體是可以自行修復癒合的,只不過癒合的韌帶變得鬆弛,不能起到固定關節的作用罷了
  • 廣東隊官宣:易建聯手術很順利!可為什麼跟腱斷裂對運動員打擊這麼大?
    不久後,宏遠也在官方微博確認,阿聯跟腱傷勢經確認為跟腱斷裂,今天已經接受手術治療,手術很順利。俱樂部後續也會為阿聯提供最好的醫療和康復條件。對於宏遠男籃乃至於中國男籃來說,易建聯的受傷都是巨大的損失。在33歲的年紀遭遇跟腱傷病,哪怕能夠復原,也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根據以往案例,康復周期可能長達一年。
  • 五蓮縣人民醫院骨一科完成多例關節鏡下肩袖撕裂修復手術
    近期,五蓮縣人民醫院骨一科完成多例關節鏡下肩袖撕裂修復手術,肩袖撕裂是中老年肩關節疼痛、活動受限的主要原因,下面以一典型案例向大家介紹該手術:該患者1月前不慎摔傷右肩關節,傷後出現右肩關節疼痛,近來肩關節疼痛逐漸加重,夜間疼痛,肩關節活動明顯受限,我院門診MR檢查示"右肩袖撕裂",
  • 奔跑的心鬥不過要剎車的身體,跟腱斷裂為何「偏愛」運動員?
    跟腱斷裂在運動員中十分常見跟腱是指在足跟與小腿之間的那條很粗壯結實、繃得很緊的肌腱,它連接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到跟骨。跟腱長約15cm,是人體最粗大的肌腱,由小腿三頭肌肌腱在足跟上方約15cm處融合形成,在體表形成明顯的條狀突起。
  • 籃球名將易建聯跟腱斷裂!杭城一醫院上月連做9臺該類手術
    醫生介紹,跟腱是人體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對下肢行動有著重要意義。記者了解到,這種損傷好發於喜歡運動的人群,但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預防。而日常生活中,打籃球、打羽毛球的運動愛好者,也是跟腱斷裂的多發人群。邵逸夫醫院上個月一連做了9臺跟腱斷裂手術,年紀最大的只有38歲,大多跟業餘運動有關。對於年輕群體,醫生更建議通過修復手術治療。
  • 籃球名將易建聯跟腱斷裂!杭城一醫院上月連做9臺該類手術 原因都是...
    據廣東當地媒體報導,易建聯傷情為跟腱斷裂。醫生介紹,跟腱是人體最粗最大的肌腱之一,對下肢行動有著重要意義。記者了解到,這種損傷好發於喜歡運動的人群,但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預防。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尤加省:「跟腱上面連著小腿的肌肉,下面連著跟部的後緣,它在我們行走、彈跳、下蹲等各種動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膝關節ACL「微創」手術技巧
    前交叉韌帶(前十字韌帶,ACL)損傷後,若需修復,只能移植一條肌腱到膝關節,重建一條新的韌帶。
  • 筋脈堂大課堂:筋脈肌腱各種疑難問題
    筋脈堂大課堂:各種肌腱問題筋脈堂大課堂:各種肌腱問題第二集1. 岡上肌腱鈣化性肌腱炎是否需要手術?岡上肌腱鈣化性肌腱炎大多數可以通過保守治療,但是對於以下患者建議手術治療:疼痛劇烈,6 個月以上;慢性疼痛伴有肩袖撕裂;各種非手術治療無效,症狀持續加重;對運動功能要求高的。
  • 跟腱斷裂,意味著什麼?
    強如科比跟腱斷裂用了240天的時間才回歸賽場,而回歸後狀態大不如前,掙扎不久又選擇了告別心愛的球場,和阿聯倒地觸摸跟腱極為相似的杜蘭特,在接受手術後直接賽季報銷,至今還沒復出,跟腱斷裂後會就此隕落還是巔峰繼續現在也無從而知。
  • 醫生教你自查跟腱!
    2.跟腱斷裂自查墊腳尖、提後腳跟的動作跟腱斷裂的人一般是做不出來的,這是鑑別是否有跟腱斷裂的一個簡單方法。去醫院做核磁共振檢查可以更直觀看到斷裂的肌腱。三跟腱手術效果怎麼樣?臨床上的跟腱修復手術主要有兩種,一個是傳統的開放手術,另一個是微創手術。
  • 易建聯確認跟腱斷裂!中國男籃的天塌了!這個傷病離我們並不遙遠
    跟腱是小腿後方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腱向下合二為一的肌腱,位於人體足踝後部,是最粗、最強大的肌腱。日常行走、奔跑、跳躍等動作都要靠跟腱完成,跟腱是非常強壯的,在足球、籃球等強體力體育運動中,跟腱要承受身體8倍體重的牽拉負荷;而在其它普通活動中,跟腱一般也要承受9千牛頓的負荷。所以一般運動不易發生斷裂。
  • 易建聯確認跟腱斷裂!專家:這類運動愛好者也要當心
    休息日「報復性」運動,易導致跟腱斷裂  廣州市荔灣區骨傷科醫院(西關正骨醫院)康復科主任張建平表示,跟腱是小腿後方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腱向下合二為一的肌腱,位於人體足踝後部,是最粗、最強大的肌腱,日常行走、奔跑、跳躍等動作都要靠跟腱完成,一般運動不易發生斷裂,這類損傷在籃球、足球、羽毛球等高強度或需爆發力的競技類運動中相當常見,原因在於此類運動經常出現突然的發力和過大的關節活動
  • 醫生跪地手術獲贊卻自嘲:我胖 跪著比蹲著舒服
    近日,江蘇淮安一位醫生跪地做手術的照片火了,大家都非常感動,而他卻「無情地」進行了自嘲。這位醫生是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惠小波。9月15日,他和同事準備為一位患腦部腫瘤的患者做手術。腫瘤的位置十分特殊,需要安裝一個頭部固定支架,而手術床的抬高和旋轉程度有限。
  • 幼童氣管卡花生反覆發燒 醫生跪地手術感動網友
    □見習記者尹曉玉「今天在一個論壇裡看到一張市二院的一名內科醫生跪在地上給孩子做手術的照片。雖然本人一向反感道德綁架式的『最美』類宣傳,但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看到這名醫生為了給孩子手術跪在地上的畫面,我還是認為這絕對是『最美姿勢』。這張照片水瞬間觸動了我內心最柔軟的地方,真的感人,好想知道這名醫生是誰。」昨日,網友「沉澱」在微信朋友圈發消息說。看到網友「沉澱」發的消息後,記者幾經打聽,找到了照片中的醫生宋偉 偉,他是市二院耳鼻喉科的主治醫生。
  • 易建聯確認跟腱斷裂!這到底是個什麼病?
    廣州市荔灣區骨傷科醫院(西關正骨醫院)康復科主任張建平介紹,跟腱是小腿後方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腱向下合二為一的肌腱,位於人體足踝後部,是最粗、最強大的肌腱。日常行走、奔跑、跳躍等動作都要靠跟腱完成,一般運動不易發生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