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2020-12-22 中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提出並與時俱進、不斷豐富的科學理論,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2017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西視察並發表重要講話,將「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項重大任務之一,強調「要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大力踐行「兩山」理論,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理念,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加快推進高質量轉型發展。

  提高政治站位

  突出「兩山」理論指導地位

  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常青樹就是搖錢樹」。「兩山」理論打破了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的二元思維,對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互促共進、加快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綠水青山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兩山」理論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怎樣更好順應和滿足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新期待的深入思考。只有始終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才能真正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生態文明建設更現代、更形象、更樸素的話語表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應該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理念,尋求永續發展之路」,「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這個樸素的道理正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認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一個影響深遠的形象話語,在世界範圍、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影響與共鳴,為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獨特貢獻。

  貫徹新發展理念

  把握「兩山」理論內涵要求

  一是以新思想引領新發展。隨著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群眾「盼環保」「求生態」,對清新的空氣、乾淨的水、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發展已經成為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必須深入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在多重目標中尋求動態平衡,讓綠色成為普遍形態,繪好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二是以新路徑培育新動能。積極推動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紮實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加快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創新「飛地經濟」模式,著力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推動生態要素向生產要素、生態財富向物質財富轉變,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動脈。

  三是以新機制激發新活力,積極優化創新生態,深化市場化改革,運用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強生態環境科技自主創新,加快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創新生態補償金融服務,提高生態資源市場化程度,構建完善的第三方生態環境評估制度,探索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堅持高標準保護

  推動「兩山」理論落地開花

  建立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覆蓋全省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落實生態補償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完善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機制,構建形成源頭預防、過程控制、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積極助推高質量發展。樹立「抓環保就是抓高質量發展」的理念,謀劃實施一批踐行「兩山」理論的重點工作和重大項目,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壯大生態環保產業,主動服務企業綠色發展,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導、優化和促進作用,釋放「綠色驅動力」效應。

  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落實資源有償使用、總量管控和全面節約制度,健全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標準體系。大力培育綠色工廠、園區、產品、供應鏈,以重大生態、綠色關鍵技術的顛覆性變革,推動生態生產力巨大飛躍、綠色產業結構逐步形成。大力弘揚生態文明風尚,持續構建綠色交通體系、推廣綠色建築、建設低碳社區,讓綠色消費、出行、居住成為全社會自覺行動。

  加大生態環境問題治理力度。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強化大氣汙染區域聯防聯控,延續和深化「清零」環保品牌,全面消除汾河流域國考劣Ⅴ類斷面水質,確保實現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在三晉大地描繪出山青、水秀、河暢、岸綠、景怡的美麗風光。

  作者系山西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廳長

相關焦點

  • 四川:持續推動第二輪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
    12月2日,四川省生態環境廳環保總監劉華太在參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的在線訪談時透露,目前全省正在開展第二輪第三批省級督察,其中,還有5個市(州)沒有接受第二輪的省級督察,初步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啟動,實現第二輪省級督察「全覆蓋」。
  • 生態環境部:重點部署六大任務 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水平
    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環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層的實際環境問題,重點部署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增強環境問題成因機理,以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等前沿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二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修復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精準治汙能力。
  • 關於印發河南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
    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以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生態環境預防、治理、管理全過程保護,打好環境質量改善攻堅戰,重點突破、整體推進,強化環境治理與生態保護聯動協同,嚴密防控環境風險,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河南,確保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科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新聞發布會現場  央視網消息:12月22日,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  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對於生態環境保護來說,在推進汙染防治過程中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推進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科技是一個關鍵手段。要突出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具體包括四方面:一是健全環境質量改善的技術支撐體系。
  • 江西率先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省級例行督察和「回頭看」全覆蓋
    日前,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圓滿完成第二批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並於近期反饋了督察意見,在全國率先實現省級例行督察和「回頭看」全覆蓋。對11設區市開展督察和「回頭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黨中央、國務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有關負責人就《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
    針對《意見》制定的背景、過程等問題,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問制定《意見》的背景是什麼?答:做好生態保護監管工作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任務,是落實生態環境監管體制改革的重要舉措。
  • 江西省11個設區市生態環境監察全覆蓋
    近日,江西省生態環境廳駐贛東、贛南、贛西、贛北、贛中生態環境監察專員辦公室全部掛牌成立,我省生態環境監察範圍實現11個設區市全覆蓋。為開展好生態環境監察工作,根據《中共江西省委辦公廳 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西省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和省生態環境廳「三定」規定,江西實行生態環境監察專員制度。針對這些區域生態環境監察機構,明確配備1名正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和5名副廳長級生態環境監察專員,每個專員辦核定8名行政編制。
  • 湖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全面進駐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弦、通訊員鄭國安)12月22日,湖北省第一輪第二批5個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已全部進駐10個市(州),並分別召開動員會。各督察組分別設立電話和信箱,受理各地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群眾舉報。根據國家要求,作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的補充和延伸,我省在2018年分三批完成了第一輪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全覆蓋。為檢驗督察整改成效,今年分兩批開展第一輪環保督察「回頭看」。今年9月,我省已對7個市州、直管市開展了第一批督察「回頭看」。根據安排,第二批督察「回頭看」進駐時間為12月21日至12月30日,共10天。
  • 以創新引領全方位全過程先行示範
    生態環境質量達到國際頂尖水平、治理模式全球領先,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全面形成。擁有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三、關注「空間的全方位性」和「時間的全過程性」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指出,「深圳不能只當單項冠軍、必須多領域全方位先行示範,不能滿足於某一階段領先,而要全過程領跑。」趙劍英的理解,這段話強調的是深圳在發展的過程中要關注「空間的全方位性」和「時間的全過程性」,基於這一發展理念,不斷追求卓越。
  • 「天眼」緊盯 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動真碰硬
    在「天眼」的助力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動真碰硬,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發生根本性變化,贏得了老百姓的讚譽。  現在,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之前,都會習慣性的使用衛星進行遙感督察,尋找線索、發現問題。  衛星遙感監測具有速度快、範圍廣、持續動態等優勢,是保護生態環境的「天眼」。
  • 生態環境部發布意見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
    圍繞落實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統籌推進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加強頂層設計,著力解決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強化統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統一謀劃、統一布置、統一實施、統一檢查,建立健全統籌融合的戰略、規劃、政策和行動體系。突出協同增效。
  • 聚焦生態環境保護!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浙江...
    以更大力度加強生態環境系統保護修復,積極參與長江流域禁捕退捕工作,以更實舉措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主動服務保障創新驅動發展,加強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在持續鞏固深化原有各項工作機制、工作措施的基礎上,進一步把服務和保障工作做實、做深、做精。
  •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全方位打擊破壞行為
    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 山西省生態環境廳汾渭平原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掛牌成立
    4月29日上午,汾渭平原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在臨汾市掛牌成立。山西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級監察專員武玉祥、臨汾市政府副市長潘海燕及晉中、呂梁、運城市政府代表出席並為汾渭平原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監察辦公室揭牌。
  • 【今日頭條】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
    我們要以解決制約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為重點,加快構建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損害嚴懲、責任追究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和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在堅持鞏固、完善發展、遵守執行生態文明制度上持續用力、久久為功,把我國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國家治理效能,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 關於《大南昌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公示
    推進環境公共服務均等,以環境功能分區優化生態、生產和生活空間,以環境友好提升城市發展品質,以環境公共服務均等助推城鄉一體發展,著力解決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為打造「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範區」提供堅實的環境基礎保障。
  • 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
    必須按照系統工程的思路,構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著力擴大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環境保護。 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必須構建產權清晰、多元參與、激勵約束並重、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讓制度成為剛性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 堅持建設美麗中國全民行動。
  • 「四嚴四基」開啟生態環境保護新局面
    規範執法行為,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兩法銜接」機制,嚴厲打擊生態環境違法行為。健全防止「一刀切」有關制度,防止生態環境保護執法「一刀切」。  嚴格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審批。落實「放管服」要求,全面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生態環境行政審批既要嚴格規範程序,又要努力實現「只跑一次」,既要把住第一關口,又要實現全流程監管。
  • 全方位 全過程 全覆蓋 張店財政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成效顯著
    淄博12月3日訊 2020年以來,張店區財政局紮實組織推進全區預算績效管理,截至目前,張店區本級基本建成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改革目標已基本實現,取得了顯著成效。一、全方位管理格局穩步推進。政府收支預算全面納入績效管理,將區直部門預算管理績效綜合評價納入部門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
  • 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制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管一攤、相互掣肘,而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系統思維統籌協調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謀劃開展一系列具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作出一系列事關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