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全方位打擊破壞行為

2020-12-22 中國青年網

  檢察機關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長江被譽為母親河,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典型的一條生態河流。然而,其生物完整性指數卻曾經處於最差的「無魚」等級。自2020年1月1日0時起,我國開始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讓長江休養生息。

  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方位打擊破壞生態違法行為

  2020年11月19日,江蘇省江陰市人民法院宣判一起非法捕撈案。案情顯示,2018年3月至6月長江禁漁期間,夏某某、屠某某等5人相互配合,在長江太倉、崇明等段水域,多次使用國家禁用的電拖網、刀魚網等工具,採用發射超聲波、電擊等手段非法捕撈,並事先預謀由俞某某收購後出售謀利。

  通過上述手段,夏某某等人共捕獲長江刀魚等漁獲物2185公斤,價值人民幣20萬餘元,非法捕撈導致的長江水域生態資源損失、恢復該水域生態所需費用41萬餘元。

  記者注意到,對與夏某某等非法捕撈人員長期合作、主動詢問捕撈計劃、專門銷售漁獲物的被告人俞某某,檢察機關在審查起訴過程中,嚴格區分共同犯罪與上下遊犯罪的界限,依法認定其為非法捕撈共同犯罪中的從犯,改變了偵查機關此前對俞某某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的認定。

  張家港市檢察院以夏某某等5人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向江陰市法院提起公訴,並以5人非法捕撈水產品行為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提起附帶民事公益訴訟。江陰市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採納檢察機關指控,以夏某某等5人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至一年四個月不等刑期,責令夏某某等人承擔生態環境修復費41萬餘元,並就其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向社會公開賠禮道歉。

  此外,張家港市檢察院連續發出兩份檢察建議,直指監管漏洞和行業短板。其一,針對本案中「捕—購—銷」等環節暴露的問題,向太倉市有關行政部門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從加大檢查處罰力度、改進禁捕禁售宣傳工作、開展專項整治等方面,掐斷非法捕撈漁獲物銷路;其二,針對本案及近年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中存在的非法捕撈工具多從某知名電商平臺購入的問題,向該電商平臺制發檢察建議,建議落實服務協議和平臺管理責任,及時清除部分漁具網店有關非法捕撈圖片、評論文字等違法違規信息,遏制非法捕撈工具泛濫。

  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指出,既要體現最嚴密司法保護,從嚴打擊嚴重非法捕撈行為,促進形成「不敢捕」的氛圍,又要準確把握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界限,避免機械司法、就案辦案,努力做到「不拔高」「不湊數」,防止刑事打擊擴大化。

  強化長江經濟帶協同共治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需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考慮水、土壤、大氣的有機聯繫,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等各種生態要素協同治理。

  2016年5月,被告人曹某某、周某某共同出資在重慶市萬州區高粱鎮開辦電鍍作坊,僱請被告人楊某某負責具體生產。他們在未辦理排汙許可證等手續的情況下進行電鍍作業,加工產生的含有鋅、鉻等重金屬的廢水通過暗管排入長江一級支流竺溪河。當地政府責令停產後,曹某某等人又將電鍍作坊遷建至萬州區太白街道繼續生產,廢水通過溝槽、管道流入廢水池,後溢流排放至廠房外。經分時採樣監測,該電鍍作坊外排廢水總鎳、總鉻、總鋅濃度均超過《電鍍汙染物排放標準》限值標準10倍以上,其中總鎳濃度最高超標2419倍。

  檢察機關對該案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重慶市萬州區法院於2020年9月21日作出一審判決,曹某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周某某、楊某某犯汙染環境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並處罰金,適用緩刑;禁止周某某、楊某某在緩刑考驗期內從事電鍍生產活動;對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全部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一審宣判後,被告人均未上訴,重慶市萬州區檢察院聯合萬州區生態環境局和相關專家監督、指導周某某等人進行生態修復,使涉案水域和土壤生態得以恢復。

  日前,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會籤了《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提出探索推進全流域的跨省際區劃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破解「上下遊不同行、左右岸不同步」水汙染治理中的瓶頸問題。

  推進生態整體系統治理

  據介紹,涉水域生態違法行為類型多,涉及多個行政機關職能,部分違法行為存在監管不清、職能不明。檢察機關堅持督促與協同並舉,推進多部門協同綜合治理,建立常態化機制,積極守護長江流域水域生態。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廳副廳長呂洪濤說,在依法懲治破壞長江生態資源犯罪的同時,檢察機關將生態修復作為行為人認罪悔罪的量刑情節考量。督促涉案人員修復受損生態,通過增殖放流、勞務代償、支付生態賠償金等方式,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最大限度挽回生態損失。

  浙江省安吉縣賦石水庫素有「浙北第一庫」之稱,是一級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其源頭水質直接影響到湖州市千家萬戶飲用水的安全。然而,就是在這一重要水域,卻遍布著用竹竿定標、長達十餘米的地籠。各個地籠間隔不過20米,岸邊還公然停放著用來收放地籠的快艇。此外,水庫還存在傾倒生活垃圾、非法取砂等現象。

  2020年5月,安吉縣檢察院在收到這條線索後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後分別以訴前磋商、訴前檢察建議形式督促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綜合執法局、市生態環境局安吉分局、靈峰街道等部門整改。

  檢察機關在賦石水庫管理局設立公益訴訟檢察聯絡站,實行「檢察長+庫長+河長」機制,推動縣治水辦牽頭多部門建立聯合長效監管機制,明確了常態化巡查監管、信息資源聯絡共享、聯合專項整治、生態修復協作等六項工作機制。

  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是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可靠保障。為解決生態環境資源領域刑事案件定性難、辦案標準不統一、行刑銜接不順暢等問題,各地檢察機關先後出臺相關指導意見。專家建議,長江經濟帶要實現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還需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記者 李萬祥)

相關焦點

  • 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檢察機關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守住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底線與此同時,依法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破壞長江生態環境資源等違法行為,建立健全「河(湖)長+檢察長」協作機制。檢察機關推進長江經濟帶全形態、全鏈條、全流域治理,實現懲治犯罪與修復生態、糾正違法與源頭治理、維護公益與促進發展相統一,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 中國發布丨3335人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被捕 檢察機關這樣保長江...
    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捕3335人《白皮書》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檢察機關嚴懲高發多發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加強對非法採礦、汙染環境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辦理案件數佔總案件數的77.36%。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
  • 三江源國家公園將嚴查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三江源國家公園將嚴查破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違法行為 2020-08-14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牢牢守住生態環保和安全底線 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12月16日,宜君縣委書記劉衝到鼎興能源有限公司、太安鎮汙水處理廠、106省道(烈店路)調研環境保護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看望一線工作人員。他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牢牢守住生態環保和安全底線,紮實推動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 ...山東軍轉幹申論文章寫作範文: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構建生態健康中國
    2020山東軍轉幹申論文章寫作範文:守住食品安全底線 構建生態健康中國 2020-04-13 09:04:54| 中公教育 【導語】軍轉幹考試備考開始啦,為了幫助大家能夠順利參加考試,山東中公軍人考試網
  • 最高檢:服務保障長江生態環境治理,注重踐行恢復性司法理念
    但近三年來,長江流域汙染排放、生態破壞等問題還很嚴重,加強長江生態環境治理的任務仍然十分緊迫、十分繁重。「服務長江經濟帶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苦幹實幹、久久為功。」童建明表示,沿江檢察機關要結合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從嚴懲治長江流域工業廢水偷排、危險化學品洩漏、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以及非法採砂、非法佔用沿江灘涂等違法犯罪,嚴查違法犯罪行為背後的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保持高壓態勢、形成有力震懾。要加強對破壞長江生態環境刑事案件的立案、偵查和審判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
  • 江西檢察機關起訴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件1430件2293人
    中新網南昌12月14日電 (鄭燕飛 記者 李韻涵)江西省人民檢察院14日消息,截至11月底,江西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件330件543人,起訴1430件2293人。以青山綠水著稱的江西,於2016年8月被納入中國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此外,該省是長江中下遊地區重要水源地,境內河流湖泊眾多,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位於江西境內。
  • 增長的「底線」與生存的「底線」
    該行動劃定林地和森林、溼地、荒漠植被、物種四條生態紅線。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表示,生態紅線是保障和維護國土生態安全、人居環境安全、生物多樣性安全的生態用地和物種數量底線。按照林業部門的測算,全國林地面積應不低於46.8億畝、森林面積應不低於37.4億畝、森林蓄積量應不低於200億立方米、溼地面積應不少於8億畝……如果衝破了這條「底線」,中國的生態之堤就可能一潰千裡。
  • 灣裡管理局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
    灣裡管理局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整改專題會 2020-12-20 23: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破壞生態環境資源案 礦業公司排含重金屬廢水進金沙江總經理獲刑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9月24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人民檢察院獲悉,自第一屆渝川黔滇藏青六省(區、市)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協作聯席會議以來,四川檢察機關立足四川生態區位和自然資源稟賦特點,努力為長江上遊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檢察力量。
  • 嚴打「食藥環」犯罪,安徽公安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和生態環境安全
    嚴打「食藥環」犯罪,安徽公安切實保障食品藥品和生態環境安全 2020-12-21 11: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守住安全底線,莫由「醉人」變罪人
    守住安全底線,莫由「醉人」變罪人 2020-12-17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1430件破壞生態環境刑事犯罪案被起訴
    據了解,今年以來,全省檢察機關加大對生態領域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依法懲治生態領域刑事犯罪,切實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犯罪案件訴訟法律監督,部署開展各具地方特色的小專項行動,如南昌、贛州、上饒等地檢察機關開展「候鳥保護專項監督活動」「集中整治獵捕野生動物、非法毀林開墾」等。
  • 在長江非法採砂獲刑,多人為生態環境修復「買單」
    任何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逐利行為,都是對國家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公然挑釁,必然會受到道德遣責和法律的制裁。近期,多起涉環境資源案件在法院宣判,將盡最大可能修復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衛綠水青山。另查明,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黃石市價格認證中心、湖北省地質局第五地質大隊等鑑定機構出具鑑定意見,確認該採砂船於2019年2月18日的採砂過程行為造成了長江黃石段新冶鋼水域的水環境、浮遊生物、浮遊植物、底棲生物及漁業資源等生態環境損害,生態環境損害價值量共計人民幣141.0177萬元。
  • 白玉縣:「三字訣」築牢新冠疫情防線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
    白玉縣:「三字訣」築牢新冠疫情防線 守住安全生產底線
  • 「綦江政事」姜天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疫情...
    姜天波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疫情防線12月14日,區委副書記、區長姜天波深入城區部分學校、超市,督導檢查安全生產和疫情防控工作。他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牢牢守住安全底線疫情防線。
  • 企業守住底線才能發展壯大
    藍山科技近日成為首家因精選層申報信披違規遭調查的公司,證監會強調依據「建制度、不幹預、零容忍」的要求,紮實推進深化新三板改革工作,持續完善各項基礎制度,提高包容性和精準性,同時嚴厲打擊財務造假、信息披露違規以及中介機構嚴重失職等擾亂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防止「帶病闖關」,淨化市場生態
  • 一起破壞生態環資案檢察刑行民三箭齊發
    來源:法治日報一起破壞生態環資案檢察刑行民三箭齊發暗紅色水體、褐色油渣散發出刺鼻氣味、「浙北第一庫」裡遍布地籠、「長江之腎」裡非法捕撈……12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浙江湖州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揭露了一批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 葛洲壩:生態長江,你我同行,200000尾魚苗放流長江!
    12月31日,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之際,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在枝江市顧家店鎮關洲公園開展「生態長江,你我同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葛洲壩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張紅,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政委趙春華、副局長張新華,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枝江市顧家店鎮人民政府、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葛洲壩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瀾、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相關幹警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活動中,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向群眾代表發放了《禁捕相關政策解讀》、《依法保護生態,長江十年禁漁》相關禁漁宣傳資料。
  • 「新聞發布會」江蘇:批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183件290人
    12月8日,江蘇省檢察院舉行江蘇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江蘇檢察機關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工作情況,並發布典型案例。2020年1至11月,江蘇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183件290人,提起公訴1235件2702人,其中涉及長江及其支流生態環境保護的案件佔一半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