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七十年代中期的中國還是很封閉的,西方國家在大多數民眾眼裡還是一個帝國主義資本主義橫行的世界,但崔健作為一個部隊大院的子弟,常常以「看參考片」的名義接觸到一些西方文化,跟一般人相比,部隊大院的子弟似乎更不「根苗正紅」一些。
鳳凰衛視10月9日《鏘鏘三人行》,以下為文字實錄:
竇文濤:《鏘鏘三人行》,今天我們又光榮一下,我們崔健老哥來了,這是我們的偶像。
梁文道:是,真的是。
文濤「霸佔」《藍色骨頭》 文道沒機會看崔健新片
竇文濤:而且現在我們偶像又有新片,拍電影《藍色骨頭》,可惜文道你沒看。
梁文道:我沒看成,就我們昨天晚上到,碟被你霸了。
竇文濤:坦白說我很喜歡,但是我也有擔心,就是說在有些地方我覺得你是不是完全不管那些不知道那個時代的人懂不懂。
崔健:也沒有,我很照顧每一個角度去看那個故事。
竇文濤:我的評價是這是一個很奇特的電影,我覺得你也會喜歡,就是我看了之後我覺得它不像是任何一個人拍的,不像任何一個人拍的電影,但是慢慢覺得有些地方剛開始覺得有點愣,有點生澀可是慢慢就覺得那就是他拍的,有骨頭,真是叫藍色骨頭。
《藍色骨頭》電影片段:這筆很貴重吧?
對,這是我老師從東德帶回來的。
東德有搖滾樂吧?他更喜歡你,你喜歡誰啊?
這歌詞到底是誰寫的?
竇文濤:這裡邊我覺得他這個因素特別多,多到一個什麼呢?比如他問我這部電影是什麼故事?我發現我不知道從何說起。
梁文道:聽說還是個故事片。
竇文濤:你能在上映之前你能跟觀眾用簡單幾句話,要是有人問你,你這說了什麼事?
崔健:我覺得一首歌,兩代人,三個故事,這是最簡單的說法,都唱的這一首歌,兩代人,這三個故事,都跟這首歌有關係,這首歌是怎麼來的,後來最後通過這首歌兩代人在一個抽象的空間裡邊,也就是在這首歌的空間裡邊相遇了,他們這個家庭是一個不幸的家庭,有一些政治背景,政治原因或者說由於社會原因,可能有些人有了。
梁文道:思想,精神有問題。
崔健:不是,有了這個叫創傷性失憶症,通過這首歌。
梁文道:讓他回憶起一些事。
崔健:通過這首歌,也沒有說去刻意的去寫這個失憶的過程,實際上就寫他為什麼要失憶這個過程來帶出這個故事。
竇文濤:沒看過的人還是什麼都不懂。
梁文道:還是都不懂,大概有點印象,但那個歌是老歌嗎還是你寫的歌?
崔健:是我寫的。
竇文濤:是他的歌,我們也都熟,但是我講講說不定容易明白,我覺得對於80後、90後的人來說,你要知道一個背景,就是當年在北京所謂部隊大院的子弟都是穿軍裝的,他有一種特有的這種文化。
梁文道:你說的是70年代。
竇文濤:對,所以你會覺得有的奇怪,比如說那個時候部隊大院的有些子弟他們能聽到Beatles,能聽到西方的搖滾樂,你想像那是一種什麼樣的文化演變?但是周圍大院外頭的人,像我們小時候,那完全沒聽,什麼時候哪聽說過,但是那個時候他們可能已經知道,而且你知道既然說到這個電影,我必須當年要跟你求證一個流言,你知道有一個文化評論學者叫朱大可在上海,這個朱大可這個人有點是敢說,缺點是太敢說,他你知道在一篇文章裡他這麼說,所以我一直想有機會當面問你,他這個篇子裡有一丁點若有若無的暗示,讓我經歷過我們那個年代的人想起傳說中的林立果。
梁文道:選妃。
竇文濤:在給他全國給他找女朋友這麼一種影子,我當時想起朱大可曾經說,說林立果在年輕的時候,因為他這種高幹子弟,他也愛玩搖滾,他就聽到了這種西方的搖滾樂,說林立果經常就穿個軍裝在大院裡,拿著吉他嘣噔玩這個,據朱大可說,說當時你也看到了,然後這朱大可他一直聯繫到1986年是5月9號吧,你頭一次唱那個《一無所有》的時候,你唱歌穿的那個破軍裝。
梁文道:大衣。
竇文濤:拿著吉他這麼唱,他說這是你在少年還是童年時代看見林立果的那個影子在你心裡的這麼一個傳染。
崔健:這個不著邊際,因為你想想你算算年齡差的太多了,他1971年9月他實際上出事那個時候他歲數已經是將近30歲了,你想想差,我那時候才十幾歲。
竇文濤:完全沒有(影響)。
崔健:完全沒有影子,在空軍學院我確實接觸過一個比我大一兩歲的孩子,他彈吉他僅此而已,但跟那個林立果沒有關係。
梁文道:但是林立果是真的也彈吉他嗎,你聽說過這事嗎?
崔健:但我知道他的回憶錄裡,或者他曾經寫過的一個他自傳體的這麼一個文章還是怎麼著,他就是說過他說如果他要是有機會去掌握大權,他一定讓全國人民聽搖滾音樂,而不是樣板戲,這是他自己寫出過。
竇文濤:反正至少你幫林立果實現了他的遺願。
梁文道:全國人民聽到。
崔健: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
《鏘鏘三人行》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節目專區]
主持人:竇文濤[主持人專區]
首播時間:周一至周五23:35-00:00
重播時間:周一至周五13:00-13:35 周二至周六06:35-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