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惹人喜愛的搖滾樂隊或音樂家也不算少,為什麼只有崔健是教父?
起步早、音樂精、範兒正……當然都有人評述過,今天容我再切開一個角度——會說話。
會說話當然很重要,尤其是對於搖滾樂家。
我們先來領略兩句教父的話:
「只要那啥上還掛著那啥,我們就都是一代人。」
「如果說西方的搖滾樂是一顆滾動的石頭,中國的搖滾樂就是一顆滾動的蛋。」
流行音樂家可能就不用這麼會說話,比如周杰倫,只要說一說「好屌歐」、「是歐」……好像就可以了。
王菲說「就算你脫了胸罩也躲不過人生的兩個大波」,人們就覺得天后好有趣噢。
其實說出這樣的話也不容易……
但是對於搖滾樂家,這些是肯定不夠的!!你大概無法想像,只說過「好屌歐」的鮑勃迪倫還是鮑勃迪倫,也無法想像約翰列儂坐在床上和你說「是歐」……他們必須說一些諸如「無論是什麼原因,被禁止永遠是一種沒有授勳的榮譽」這樣的話,你才覺得他們是他們。
感覺很彆扭……
有時,我甚至想,不會說話的搖滾樂家都不應該算搖滾樂家。而遺憾的是,在中國,會說話的搖滾家似也很少。
相形之下,你想得起來汪峰說過什麼嗎?想得起來唐朝說過什麼嗎?或是許巍、黑豹說過些什麼?與崔健站在一起,他們好像什麼也沒說過。
總之我是想不起來汪峰說過些什麼
鄭鈞說過一些話,比如「年輕是用來揮霍的」,也很好,但是如果你在多場景下演練一下,可能就會發現,沒崔健的那麼好。
崔健的話不僅擺在那兒很好,很多時候,也很好用。
比如前陣子,網上在熱議「前浪」VS「後浪」的時候,你就可以擲地有聲地說:只要那啥上還掛著那啥,你們就都TM是一樣的浪!
有一次我和朋友去吃韓餐,一份石鍋拌飯端上了桌,朋友突然指著它說:「石頭雖然堅硬,可是雞蛋才是生命。」我只覺得半個餐館的客人都啞然了,紛紛陷入沉思。其他場景下,這句也很好用,老師斥責,領導批評,情侶分手……只要你祭出這句,多半能讓對方火冒三丈。當然,主語可以隨機改動。
我覺得我的朋友運用得非常好
甚至,如果流行樂手活學活用了崔健語錄,也可以化解生活中的尷尬。
有一次,我看到主持人問蕭亞軒:「常常交往比你小很多的男生,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只要那啥上還掛著那啥,我們就都是一代人」——如果蕭亞軒能這樣說,那將是多麼令人印象深刻的啊。不過她只是說了些似是而非,已經被我忘卻了的話。
當然,蕭亞軒不是大陸人,可能無感
為了大家更方便運用崔老師的語錄,我們也再摘抄一些:
「音樂有根有魂,才能給人力量。」
「我們不會改歌詞……我們拒絕接受審查。」
「你不喜歡,只能說你沒有選擇搖滾樂,絕對不能證明搖滾樂快死了。」
「中國最缺乏的是質量,沒有質量的東西,去哪都沒有發言權。」
……
活學活用!
中國古典的士人信奉所謂三不朽,即立功、立言、立德。對於音樂家來說,也是一樣,你出了專輯,是立功了,但總要說出些像樣的話,才可能不朽。不過所謂立德,我就拿捏不準了,流行音樂家似乎是要杜絕緋聞、不近煙火才好,我卻總想這是誤區,你要是能憑一己之力,衝潰舊道德,推進性解放,不是才該算得上立德嗎?
其實崔健不僅說得好擺在那的語言,現場的語言運用,也要高出許多藝術家一籌。
很多現場,我們只能聽到「謝謝」、「再見」、「我再也不喝酒了」……可是崔健卻能和觀眾對話,把大家帶入某種場景,乃至某個時代。
他問「你們過得怎麼樣」,觀眾回答「湊合」;他帶著所有人「蹲下,蹲下」,然後喊一句「改革開放了」,人們都一躍而起;他說「今天是第七天,我唱一首《從頭再來》」……
想想更極端的例子,一位作家,就是靠著一本紅色封皮的語錄,創造了銷量和聖經比肩的暢銷記錄。而孔子,只是弟子們把他平時說過的話結集起來,就成了不朽的名篇。這就是可以好好說話的意義。
最後澄清一點,我這裡說的「會說話」當然不指巧言令色、逢源阿諛之類的技巧,事實上,私下聊天時,崔健還是挺沉默的。我記得有年他來馬德裡演出,我和他一同去了酒吧,一晚下來,只記得他說了「你們喝果汁嗎」、「昨天吃了海鮮」這麼兩句。